冬至时辰(冬至时辰吉凶)

误到人间 2022-04-28 14:49:07 网友上传
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那么今年冬至时辰是几点几分是什么时间?冬至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小寒到来之际,天气已经进入渐冷未大寒的阶段。这个2020年农历十一月陪你一起过。

今年冬至时辰是几点几分是什么时间?

阳历时刻:2020年12月21日18:02:12
阴历日期: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开始时刻:2020年12月21日18:02
结束时刻:2021年1月5日11:23

冬至是按农历还是阳历算?

冬至是算阳历的。
当太阳到达黄经270°时,每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日,如果遇到闰年就提前一天12月21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是结合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定的,所以二十四节气的日期都是以阳历为准的。

冬至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一、古代计算方法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地球沿着一个近似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这个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就是“黄道面”,黄道面向外延伸与天球的交线就是“黄道”。古人由于观测条件限制,只能根据视觉感觉认为是太阳沿着黄道绕地球运转,因此设定太阳从黄经(黄道经度)零度起(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将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太阳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春季的节气有立春(315度)、雨水(330度)、惊蛰(345度)、春分(0度、360度)、清明(15度)和谷雨(30度),夏季的节气有立夏(45度)、小满(60度)、芒种(75度)、夏至(90度)、小暑(105度)和大暑(120度),秋季的节气有立秋(135度)、处暑(150度)、白露(165度)、秋分(180度)、寒露(195度)和霜降(210度)。冬季的节气有立冬(225度)、小雪(240度)、大雪(255度)、冬至(270度)、小寒(285度)和大寒(300度)。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的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 1~2天。
二、现代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