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城市排名一线二线三线(2021城市一线二线三线城市)

陈情匿旧酒 2023-05-21 22:53:25 网友投稿

中国2023城市排行榜:18个一线,34个二线

一眨眼,2022年就到了。时间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准。众所周知,中国拥有600多座城市,有些城市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政府对这些城市的重视程度和政策也很多,他们的发展,不但能带动周围的城市,还能促进全国的经济发展。

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例如 GDP。到2020年,超过1兆的城市有23个。东莞在2021年也将迈入千亿级的行列。比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国有七个大城市,其中有一千万以上的人口,十四个大城市的人口超过了五百万。

长期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已成为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但实际上,一些省份为了刺激 GDP而大规模的拆迁,用房地产来刺激当地的 GDP,导致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泡沫。

不过,除此之外,还要考察交通、教育、居住环境、幸福指数等等。比如,《第一财经》就会根据中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吸引力,将其划分为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一线城市的格局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该排行榜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与目前的城市发展情况相吻合。在大多数人看来, GDP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 GDP可以算作民生、基础设施、科研和教育,印度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根据最新公布的城市排行榜,百大城市被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个级别。在这些城市中,18座一线、34座、48座三线。来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是哪一条?

具体来说,北上广深这四个国家公认的一线城市仍然是四大一线城市,但是榜单已经发生了变化,广州从第三名掉到了第四名,而深圳则代替了这个榜单。上海毫无疑问是第一,北京紧随其后,深圳紧随其后,深圳的 GDP与前两位相差甚远,但其实力也不可小视,广州位列第4。

这和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毕竟,北深经济在全国的经济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这一点,在其它地方是不能改变的。尽管深圳的 GDP总量在2012已超过广州,但在所有的经济指标上都处于广州的前列。但是,在科学研究、教育等方面,深圳无疑是最薄弱的一块。

武汉排在这个排行榜的前五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经济指标来看,武汉在经历了一场大流行之后,仍然回到了 GDP的十强。武汉过去两年一直在追赶,今年年底有望再次超越杭州。而武汉的各项经济指标,则是中西部地区的佼佼者,与一些沿海发达的城市相比,也是毫不逊色。

武汉大学数量众多,是成都,杭州,苏州这些大城市所不能相比的。据了解,武汉拥有7所高校和29所专业,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四。从区位上讲,武汉位于中央,被誉为“九省通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武汉在这一次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五,当之无愧。

而如今,18个一线城市的榜单,已经将国内的一线城市和新兴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与之相比,沈阳,佛山,东莞三个主要城市进入了二线城市,无锡和大连成为了一线城市。说起来,江苏无锡这些年来的发展的确让人惊讶,无锡在2020年的时候, GDP达到了1.23万亿,位列全国百大城市的第十四名。但无锡的基础设施、交通建设、科研水平都比其他省会要差一些,因此,许多人都觉得无锡是个二流城市。

三线城市有三十四座。合肥,济南,佛山,福州,南通,泉州,都已经超过了一兆。与近年来的排行榜比较,国内二线城市的市场结构呈现出一种大洗牌的态势。很明显,像合肥,沈阳,济南这样的省会城市都在努力。许多学者认为,合肥将会在今后向一线城市发起挑战。

而在34个二线城市中,襄阳,宜昌,洛阳,芜湖,九江,仅有5个。准确的说,这些城市都是从中部来的。很明显,中部的经济发展要优于西部。

湖北荆州在48个三线城市中名列首位。荆州的 GDP在2021年第一季度达到了1894.1亿。但是在经济总量方面,荆州的整体实力还不如宿迁,江苏排名靠后。然而,荆州要想在中国三线城市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其自身的优势。荆州市前三个月共有126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43个。荆州同期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4.2%,在湖北省排名第2。

这一排行榜上,海口,呼和浩特,银川等地都有。然而,潍坊却成为了三线城市,这让人们大跌眼镜。潍坊在财政存款和一般预算收入方面,近几年来一直走在烟台的前面。潍坊的 GDP在短期内也将与烟台并驾齐驱,而山东的第三城市则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结论

实际上,中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武汉,还有其他一些新的一线城市,比如成都,南京,武汉,还有一些省会。因此,这个排名并不是很重要。

全球城市“一线”“二线”怎么排?最新榜单来了 杭州又进一位

在全球城市中,杭州能排到什么位置?今年杭州党代会报告提出,以“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幅跃升,努力建成开放之窗”为目标,“争取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跻身前60强”。

近日,2022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正式出炉,该报告包含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杭州较去年排名上升1位,居全球第79位,在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仅次于北上广深。

虽然并非杭州党代会报告中所提“世界城市名册排名”,但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由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联合顶尖学者和智库发布,亦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全球城市综合排名,评估的是当前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旨在量化一个城市吸引、留住和促进全球资本、人才和创意流动的能力,越来越频繁地被用于全球城市之间的对比。

4年上升38位

“新杭州人”起到关键作用

记者注意到,尽管所有城市综合指数得分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中国城市整体表现优于全球水平,显示中国城市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向好,且随着中国城市持续加大发展投资,未来的竞争力向上空间仍然乐观。

这当中,杭州保持持续进位态势,总排名上升1位、列第79位。如果把比较的维度放到过去四年的榜单,杭州已经从第117来到了第79,4年里上升38位。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为何杭州全球城市综合排名连续上升?记者采访了科尔尼中国负责人,据其介绍,今年,杭州凭借灵活的企业服务政策以及丰富的人才吸引措施,维持了在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以及文化体验维度的高标准表现。

“新杭州人”带来“虹吸效应”有目共睹。近年来,杭州出台了多轮人才吸引政策,人口稳定流入,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位居全国第一。仅2021年,杭州的人口净流入就达到了24万人。且从今年以来全国各种人才榜单来看,杭州的吸引力仍在逐渐增大。

图自视觉中国

但人口并非支撑杭州在全球持续跃升的单一因素。科尔尼中国负责人表示,杭州的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上升,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彰显着这座互联网创新之城的商业活力。

如今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杭州以8家的成绩超越广州。而在杭州这些世界500强中,既有数字经济企业阿里巴巴,更有身处汽车制造业的吉利控股、同处能源石化行业的荣盛控股、恒逸集团以及核心主业为铜加工的海亮集团,这些企业进一步筑牢了杭州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彰显了杭州龙头民企的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金字塔”之争

“榜样”和“追兵”都在哪里?

如果把城市综合实力比作一个金字塔,排在“塔尖”的,依旧是北、上、广、深。不过,与上一年相比,它们的排名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其中,北京上升1位,居第5,商业活动维度表现突出;

上海下降6位,居第16,这是上海自2015年到2021年将城市排名提升了10位后,首次排名下降。榜单认为:“上海受疫情影响,商业活动受到影响,空运海运吞吐量、国际游客等相关指标排名下降”。但是,“疫情后上海积极的消费促进政策,预计将促使城市更快地恢复活力”。

广州上升4位,居第56,主要是商业活动、文化体验活力足,新兴产业重要性显著提升;

深圳下降1位,居第73,这也是深圳自2015年来首次排名下降。榜单认为:“主要原因是年初疫情对深圳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带来一定冲击。但深圳在商业活动上仍然保持活力,互联网行业虽增速放缓但仍蓬勃发展”。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在北上广深之外的“新一线”与“强二线”城市中,今年则出现了明显的城市分化,具备更强的精细化治理能力、更优秀的营商环境、更创意性的城市气质与格调、更韧性的互联互通能力的城市,依然实现得分与排名的上升,而其它城市则出现了排名下降。

如近年来与杭州同样进位态势明显的成都,今年全球城市指数上升5位,来到了第83,主要是因为文化艺术展览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其文化表现甚至远远超过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仅次于上海。成都的人文发展已经成为其标志性的名片。

武汉也上升2位,来到了第92。“遭受疫情的严重冲击后,武汉正在快速恢复活力,商业贸易量回弹,商业活动维度增速明显。同时,武汉高校资源丰富,叠加商业发展机会,在疫情后人才回流效应明显。”这是榜单对武汉作出的评价。

不过,也有城市出现了下降。如南京下降1位,居第91,“主要因为人才留存有待加强”;天津下降2位,居第95,“主要因为在人才吸引和留存上与其他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略有差距”;西安下降4位、居第100,“主要因为在大学排名和高等人才数量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需持续加强人才吸引措施”。

长三角连续三年拿下“全球之最”

“腰部”城市上升势头明显

在城市群方面,杭州所处的长三角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上榜城市数量最多的城市群。其中,上海、杭州、南京仍进入了全球前100,同时苏州(102位)、宁波(127位)、无锡(140位)也在全球前150名内,反映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榜单认为,在中国各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地区是商业活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各个维度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且其灵活的产业政策和开创性的人才吸引措施使其在商业的创新发展和人才的留存吸引上明显领先,在传统产业的保护和发展之外,也在不断建设未来发展的引擎,保持城市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上海 图自视觉中国

此外,中国其他城市群也呈现了不同特点和发展优势。

如粤港澳大湾区保持着世界顶级城市群的地位,港口的天然优势、高度的市场化环境,以及多元体制下的政策窗口,将持续为大湾区的进出口贸易、科技、金融等行业添砖加瓦。

京津冀也有多个城市上榜,天津、唐山等城市也凭借其丰厚的商业发展基础,上榜全球前150强。不过,除北京外,京津冀其他城市的竞争力近年来面临下降趋势,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软”维度上的发展不及其他新一线城市,仍需持续探索新增长极。

除了上述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也有突出表现。其中,成渝城市群以文化体验带动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群中的特色范例;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疫情后不断恢复活力,持续吸引商业和人力资源的涌入。

记者注意到,今年榜单中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中国许多“腰部”城市保持了向上的发展态势,排在101-150名之间的城市众多,且大部分都排名实现上升。如济南(上升4位)、郑州(上升1位)、哈尔滨(上升4位)、沈阳(上升2位)、无锡(上升4位)、佛山(上升4位)、烟台(上升2位)、泉州(上升4位)、唐山(上升4位)。

杭州

【浙江新闻+】

比全球城市排名,有哪些权威榜单?

近年来,越来越多官方和社会机构,聚焦全球城市综合排名的评价,由科尔尼发布的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就是其中一种。

这份报告首次发布于2008年,由科尔尼咨询公司联合国际顶级学者与智库机构联合发起。报告基于对超过150个城市的事实和公开数据深入分析,旨在通过《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构成,分别研究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对未来发展的投入与潜力。

而杭州党代会报告提到的“世界城市名册”,是由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不定期发布的城市排名,该小组对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发展最快的500个城市进行对比,被誉为“全球关于世界一、二、三、四线城市最权威的排名”。

早在2018年,世界城市名册排名中,杭州位列第75位,实现了从“世界强三线大都市”至“世界强二线大都市”的跨越,这个排名甚至高过了大名鼎鼎的柏林、费城等城市,也印证了国际化、全球化也正在成为杭州崭新的城市名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