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女孩越来越多(未来20年女孩越来越多吗知乎)

超甜的布丁 2023-05-27 17:46:06 网友整理

未来10年20年什么行业越来越吃香#招商加盟#创业

瑷芦荟未来10年20年,什么行业越来越吃香?

年轻人的芦荟品牌。财富热线:400-718-7868。

未来10年20年,什么行业越来越吃香?当然是皮肤健康行业,芦荟品牌连锁店,专注科技护肤11年。

致力于让天下女性都能用上健康的护肤产品。市场需求大,品牌口碑相传,总部有成熟的运营体系。免费培训技术,手把手教你怎么开,怎么做。

如果你也认准皮肤健康行业,那就赶快加入我们,点击主页私信咨询吧。

从重男轻女到重女轻男,其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你想的不一样

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男女平等必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待生男生女这件事更是佛系,他们不仅对生男生女没了兴趣,就连生孩子的欲望也已经降到了冰点。

在几十年前,人们为什么普遍都是重男轻女?

早在几十年前,大多数国人其实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大家普遍觉得,生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才能将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而且男性的身体更健壮,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谁家要是生了一个男孩,就等同于多了一个能够赚钱养家的人,将来的日子也能够好过一些。

在那个年代里,谁家媳妇要是怀孕了,走亲访友的人们一定会说一句,一准儿是个大胖小子。如果有谁说一句,一定是个丫头片子,那么八成是过来找打的。

到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人们的观念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现在的很多父母来说,生儿子非但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反而会让肩膀上的担子变得越来越重。因此,有不少年轻人表示,将来更愿意生女儿,因为养男孩的压力太大了。

从一开始的重男轻女,再到现在重女轻男,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生男生女的差距,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男生女的差距,到老了才能看得见

尽管现在都在倡导男女平等,但事实上,生男生女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变大。

20岁以前

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差别,其实在小的时候是不大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各种各样的生存技能。因此,在20岁以前,男孩和女孩的差别是不大的。在这一阶段,姑且算是打了个平手。

20-30岁

在这一段时间里,男孩和女孩开始有了一些差别,这种差别在婚姻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二十几岁的年轻,正是谈婚论嫁的好时候,然而男女比例的失调,让有女孩的家庭占了很多优势。

如果恰巧女儿生得不错,而且还很优秀,那么在谈婚论嫁这件事上,就会比较容易。但如果家中是男孩,各方面条件也不算是出类拔萃,想要顺利结婚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毕竟在男多女少的社会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人人都说男女平等,可是到了结婚这件事上,就不怎么平等了。即便是儿子顺利地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婚对象,那么面临他的,将会是房子和车子两座大山。二十几岁的年纪,想要做到这两点确实不容易,因此男孩父母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30岁以后

孩子到了30岁以后,父母基本上也已经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纪,紧接着面临的就是养老的问题。在这一个问题上,儿子和女儿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作为男孩的父母,这时候恐怕是要“帮忙带娃”了,毕竟人们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是男方家中的血脉。因此带娃的重任,奶奶恐怕是逃不掉的了。不仅带娃辛苦,而且还可能还面临着复杂的婆媳关系,堪称一场现代版的宫斗大戏。

对于女孩的父母而言,就会轻松许多了。虽然指望女儿来养老有点不太现实,但最起码晚年的生活也落得个轻松自在。前两年我在国外的时候,遇见过几个打扮时髦,正在环球旅游的大爷大妈,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生的都是女儿,实在是令人非常羡慕。

综合上述几点,从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分析,终于让我找到了如今重女轻男的原因。第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一个男孩,无疑相当于背负了一个20几年以后就要还清的长期债务。第二,女孩出嫁以后,鉴于目前带娃的主力仍旧是奶奶,女孩的父母则会轻松许多。

当然,并非生女孩就完全没有缺点。比方说人们一直以来的男孩执念,或者说将来女儿会嫁人,逢年过节家里会比较冷清。但我觉得这些问题也都不是事儿,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其优势和劣势,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结果。

本文为铃花育儿原创作品,关注@铃花育儿,专业育儿团队为您解答各种育儿难题,与您分享孩子在成长中的趣事!

婚育率再创新低!学者呼吁:找准适龄人群不婚不育症因,逐一加以破解

2022年3月18日,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大关后,结婚登记对数再次跌破800万对大关。较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分别减少49.5万、162.4万、247.2万、295.5万对,连续5年下降,较4年前降幅达27.9%。有统计称,这一数据创下1986年以来的新低。

此外,国家统计局2022年2月18日公布的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较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分别少生138万、404万、461万、661万人,连续5年下降,较4年前降幅高达38.4%。如何破解适龄人群的不婚难题,有效缓解人口持续下滑的窘境?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了湖北省荆州市人大代表、荆州市婚姻家庭法学会会长、长江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华成教授。

营造浓厚的婚育氛围,达成“不婚不育是误区,优生优育是责任”的社会共识

结婚率下降并不是我国的独有现象,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有数据统计,从1995年到2019年,日本结婚率从6.4‰下降到4.8‰,韩国结婚率则从8.7‰下降到4.7‰,美国结婚率从8.9‰下降到6.1‰。李华成表示,我国不婚不育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婚姻和生育持“恐惧”和“麻烦”的心态,还有部分人甚至认为不婚不育是“个性和自由”的表现。

婚恋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我国一直有着早婚多育的文化习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多子多福”一直是我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观,而“不想婚”“不想生”现象主要发生在近些年。李华成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营造浓厚的婚育氛围。就媒体来说,要对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如“独立女性”“丁克”等减少报道或不予报道,将媒体资源更多聚焦于美满家庭、优生优育等宣传上来,让年轻人尽快达成“不婚不育是误区,优生优育是责任”的共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大学生也很容易受到西方一些不良婚育观的影响,高校应当在课堂内外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婚育课程,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年轻大学生们在成人初始就尽快树立正确的婚育观。

优先为经济较困难的婚恋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打消适龄婚育人群“无法结”的尴尬

“住房是阻碍适龄人群不婚育或晚婚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年轻人主要集中在房价过高的大中城市,高昂房价让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年轻人会因无房而不能步入婚姻殿堂。李华成说起自己学生小余的情况。2016年,均来自农村的小余和小丁相识相恋,但二人因无法在工作的城市拥有一个“有独立卫浴”的居室,恋爱3年没有领结婚证。直到2020年7月,小余研究生毕业获得所在城市拎包入住人才公寓的申请资格,经过5个月的申请,2021年1月入住后,小余和小丁才领取了结婚证。

李华成说,韩国政府为激励婚育曾实施过“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如果各地能尽快修改公租房政策,将部分年轻人婚育房纳入保障住房范畴并优先排序,相信越来越多的适龄婚育人群会有更强意愿尽早营造“温馨家庭”。当然,可能还需要在保障性住房的租金上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帮助适龄婚育夫妇能较长时间“住得起”。

期待计划内生育全免费,打消适龄婚育人群“生不起”的顾虑

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并没有扭转我国人口生育持续下降的颓势,“生不起”成为部分适龄婚育人群的口头禅。生育保险制度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其覆盖面仍然有限,多数农村育龄妇女并没有参加生育保险,为此,她们必须自己承担高昂的生产费用。此外,李华成表示,即使能够享受生育保险的妇女,其生育保险金也不可能覆盖从初次产检到最终生产全过程的所有费用。“澳大利亚政府为鼓励生育,妇女生产住院期间,几乎不用花一分钱,每天除了有助产护士照顾,住院医生还会进行细致的例行检查,并配有专业的护工配送一日三餐。”李华成举例,“希望我国也应尽快修改相关政策法规,让计划内生育全免费的时代尽早到来,打消适龄婚育人群‘生不起’的顾虑。”

前文提到的小余夫妇入住公寓已一年,作为刚入职一年的年轻律师,小余收入尚不稳定,大专毕业的小丁是公司文员,薪水刚刚超过社会平均工资,因此,双方还没有考虑生育一事,均表示事业没有大起色、没有足够积蓄,生孩子计划只能适当推后。

二孩、三孩适当补贴政策尽快到来,打消愿意生育人群“养不起”的顾虑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孩子,父母要承担负责,他们也是社会公民,成年后要担负起对国家的责任和重担,国家和全社会也应当对养育孩子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李华成以法国为例,称法国在二战后就出台了“生育第三个孩子每月可获一定津贴直到18岁”的政策,我国也可以结合财政状况和地区差异,制定对二孩、三孩生育家庭予以适当津贴补助的政策,帮助适龄婚育夫妇“养得起”更多的孩子。他仍以小余夫妻二人为例,小两口年龄分别为28岁和26岁,俩人所在公寓有相当一部分与他们一样刚结婚或是“共同居住”的年轻人,大多都没有生育。小余告诉李教授,他们周围这群年轻人基本都来自外地,计划在35岁前完成生育,考虑到托育照顾费用问题,都没有想过生育二孩,更不提三孩,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也过自己目前这样的生活。

严惩不利婚育生育的违法行为,清理不利婚育生育的不当政策

为营造良好婚育文化氛围,我们还需要严惩相关违法行为。李华成说,“比如,可以赋予社区或单位及相关部门一定职责,使其对父母阻挠子女结婚的行为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要严格流产堕胎的条件程序,尽可能保护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和正在正常发育的胎儿生命,对不符合流产情形的堕胎行为给予相关责任人严厉处罚。”此外,相当多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禁止女员工“未经单位同意私自”生育,并不时发生企业愿意承担违法代价也要辞退怀孕女员工等情况。实践中,还有部分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婚育持“反对”态度,主要体现为在政策上,不为大学生婚育提供必要便利,如不允许课程缓考和休学,以及设置复学障碍等。

结婚生育不仅仅是公民的私事,更是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和人类自身衍续的大事,国家和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婚育持续负增长现象。“在一个有着浓厚婚育文化的社会,我们要找准适龄人群不婚不育的症因,针对性地制定体系化的政策法规,并逐一加以破解,如此,我们的婚育率必然会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李华成最后说。

原文刊登于2022年4月18日《人民政协报》第6版周刊

记者:徐艳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