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水吉利聚财的字(三点水吉利聚财的字女)

无药可救 2023-05-27 20:20:38 网友分享

对联例话:怎样创作行业联

一、行业联概述

行业联,又叫百业联,是指专用于各行各业的楹联。张贴或刻写在店堂门前的对联,内容需紧扣行业特点或表现店内商品特点,以独特方式吸引受众眼球,为商家招来生意。行业联多为了展示行业风采或表达店主的志向,或含蓄幽默,或寓意深刻,各具特色。一副文采飞扬、意蕴深刻、书写得体的店堂对联,与装饰的商号、牌匾交相辉映,不仅可以美化门面,招徕顾客,起到一定的广告作用,而且往往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行业联具有明显的职业标志和广告作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一)行业联的由来

行业联属实用性对联,有着极强的实用功能,是文化与手工业、商业及近代工业相结合的产物。古代的行业多是指工商业与服务业,如饭店、客栈、茶馆等。目前关于行业联产生的具体时间,学界说法不一,有说五代范质书的扇联为最先,也有人认为元代赵孟頫书的扬州迎月楼联最早,分歧的原因在于行业联内容往往关乎市井百姓生活,比较平俗,不甚高雅,故而很少被收录于历代典籍当中。后因朱元璋的大力推广,行业联开始得以普及,且多由市井百业所用行业春联演化为常年悬挂使用的行业楹联。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李开先,在其撰写的对联专集《中麓山人拙对》、《中麓山人续对》中,收集了一些行医者所撰的行业联。明清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联的需求,对联也逐渐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充当行业门面的重要角色。就社会各行各业来说,在装潢门面的同时,挂上一副实用性很强的对联,既表示喜庆,又能介绍行业性质,可谓一举两得。此后行业联逐渐以民俗的形式固定下来,至清代中后期,实用类对联更是达到了极盛。再经晚清至的进一步丰富,到当代行业联已发展为与社有行业相关联的庞大家族。

行业联起初被归入楹联家族的“杂缀”类(如梁章钜《楹联丛话》、吴恭亨的《对联话》),到晚清,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和繁复,和发展,于是便单独辟出一类,当时称为“百业联”,成为对联文体的主要类别之一。文学史上关于行业联的著作主要有:刊印于清乾隆四十年、黄云敷著的《对联玉露》,其间涉及了笔店、书店、纸店、茶店、酒店、熟食店、烟店、香店、人参店、扇店,绸缎点等约六十余种店铺的联语。有“长联圣手”之称的钟云舫所著《振振堂联稿·续稿》,刊印于清光绪三十二年,涉及客栈、茶社、饮食馆、烤房、绸缎店、剃头店、糖房店、面房、铁匠铺、木匠铺、炭厂、柴厂、油房、灯笼铺、鞋铺等280余种市井行业用联,堪称晚清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如此规模在中国对联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由上可知,行业类对联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最初仅指市井商肆及传统手工业、服务业用以点缀铺面并起到广告效果的实用类对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行业对联的取材逐渐广泛,内容日益丰富,实际已经成了包涵诸多文史信息和美学意趣的行业文化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传统行业楹联的应用,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即春节时张贴、开张或店庆时张贴以及长久性刻挂。前两种情况都是写在红纸上,临时张贴于店铺或公司的门前;第三种情况则要镌刻在木质、砖石、水泥甚至金属等载体上,镶嵌或悬挂在店铺或公司的大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涌现,行业楹联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拓宽,形式上出现了展板式、礼品式、户外广告式等新花样,内容上也同样发生了诸多变化,主要表现为反映时代色彩的对联渐趋增多。例如某通信公司对联“借此谈心皆捷径;何须握手始言欢”,“消息瞬通九万里;往来无间一须臾”等通过今昔对比,阐明了“移动电话”为人们日常交往带来的便利与迅捷,充满了时代气息。当下网络时代又出现了行业联的一个新变种——广告联,它是专门为了制造广告效应而创作的行业联。这种楹联往往只书写而不张挂,主要用在报章杂志上作广告。

(二)行业联的一般特征

行业联流传至今,其内容除了阐明服务宗旨、祝愿财源兴旺、期盼发财之意外,还可揭示行业生产的内容和性质,如理发店用联“理世上万缕青丝;创人间头等事业”,或者抒发从业者的志向和美好愿望,如药铺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而当今的工商业对联,生产、质量信誉、服务态度等信息。

行业联作为楹联的一支,除了具备一般对联的对仗工整、简洁凝练、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上下衔接等特征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行业对联,既要通俗明了,又要适当脱俗,富有文采。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内容上,行业性突出。此种对联具有突出的行业特色,与职业相切合,可起到广告的作用,点明其行业性质、经营特色、商品质量、经商宗旨等。行业对联的最大特点是贴切,切合其发展历史、代表人物、自身特点、社会地位、行业内容等特征。如眼镜店联:“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再如表明手艺和质量可靠的饮食店联:“五味俱全,任君品尝;千家不厌,由我烹调”;表明独特风味的湖北武昌一酒楼门联“白云清蒸湖北味;黄鹤红烧江南风”,不仅突出烹饪技巧,还联系了黄鹤楼景物;海口市有一家叫“广集奇味”的酒店,就以酒店名起笔作了两副门联:“广交天下亲朋归此处;集聚人间美味入吾家”、“奇香煸菜能招山中客;味美羹汤可引海外人”。

2.立意上,文浅意深。行业用联为达到招揽生意之目的,一般要求浅显易懂,但又不低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行楹联通常依据店内商品特点加以表现,有时还故意利用逆向思维让受众对商家产生好感。如一杂货店的对联是:“货无大小皆添备;物纵零星不厌烦。”经营之道与对联名副其实,道出了店主人的良苦用心。如一雨伞店联:“虚心原具冲风力;瘦骨犹怀向日心”,对联描写了伞的外貌特征,以拟人的手法,赞扬了伞的精神和志向。对联如同警句,读后让人振奋。

3.用途上,专用性强。行业联专用性强,其内容不像春联或门联那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行业楹联从内容上一般可分为通用联与专用联两种,通用联是指内容切合大的行业类别的楹联,如商业类的通用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个行业的通用联可供该行业之中的所有门类使用;专用联则指内容上切合该行业中具体使用者的楹联,一般只适用于该行业中的一个子类使用,不可以移换到同行业的其他子类,比如“服装店”联语绝对不可以作为“钟表店”联语使用,虽然它们同属于商业类行业楹联。不同行业的对联不能互用,否则会闹出笑话。如海口市一茶艺馆门旁就有这么一副对联:“为爱清香频入座;携来知己细谈心”。点,是一副好的专业用联,但却不可以将其挂在其他行业的店铺前。

4.语言上,雅俗共赏。行业楹联的“雅”与“俗”是共生一体的,“雅”要求格调古雅、词语新颖和意境优美,从对联的文学性来说,要工雅,如杭州“茶人之家”门联“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但是行业楹联作为民间习俗的一个载体,它的受众是普通市民,过于“雅”普通人不容易理解其义。因此行业楹联又要求直白表现,联语来源于生活,幽默诙谐。如唐伯虎曾为一商人写对联“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联语形象生动,幽默可笑,以俗语入联,明白易懂,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是一种很好的对联形式。这些俗语联,言简意赅,捧腹之间让你品尝无尽的人生况味,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当然也不能太低俗,行业楹联作为一种实用文体,语言上要达到雅俗共赏,文学性与实用性兼顾。

(三)行业联赏析与创作

行业联的特点既有对联的普遍特征,同时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到纷繁多彩的行业对联内部,不同分类的行业对联又有各自不尽相同的特点,在创作或鉴赏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根据行业联创作的经验,结合行业联创作的特点,要写好行业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上贴切自然。行业对联的最大特点是贴切,要切人、切事、切行业。通用联着眼于大的类别的特征,是宏观层次上的“贴切”,与之相对应的专用联则属于微观层次上的“贴切”。宏观层次上关注的是共性,微观层次上关注的是个性。比如同样是餐饮业,酒店、茶餐厅等的专用楹联,彼此都有明显的区别,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偏离餐饮行业类楹联这一共性。如废品收购店对联是“我岂肯得新忘旧;君何妨以有易无”;竹器店对联是“虚心成大器;劲节怀奇才”;刻字行对联是“六书传四海;一刻值千金”;印染店对联是“欲化人身作蝴蝶;不劳织女绣鸳鸯”;书店对联是“论古谈今诲人以规;良言醒世寓教于乐”等等,都是脍炙人口、贴切自然的行业对联。

2.创作上引经据传。行业联一般是追溯本行业的历史和与本行有关的重要轶闻。这种关于历史的描述,甚至会上溯到远古之人或神话人物,如药店举尝百草的神农,石作坊举炼石补天的女娲,火柴厂举发现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丝织业举下凡人间的织女等。漫色彩。

如纸店联:“薛家新制巧;蔡氏旧名高。”此联可谓难得佳联,上联指唐薛涛创制新笺,下联指东汉蔡伦造纸,这都是纸行的重大历史事件。薛涛,唐代女诗人,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作诗。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蔡伦,东汉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是经过他改进后开始普及的。

又如扇子店联“羲之五字增声价;诸葛三军仗指挥。”联中引出两位与扇子有关的古代名人。据《晋书》所载,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这便是上联所讲的。下联说的是诸葛亮。据《语林》记载,诸葛亮与晋宣帝战于渭滨,乘素舆,著葛巾、执白羽扇指挥三军。这就是后来舞台上的诸葛亮形象。

3.形式规范且技法多样。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最基本的格律要求,如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行业联除了形式上要符合联律要求外,创作手法更关键,一副好的行业联除了内容紧切行业外,还需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流水、回文、嵌字等技巧,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家名为“天然居”酒楼的对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此联是嵌名的回文联,既将店家字号嵌了进去,且又回文,正反都可读,意思是上了他家的酒楼,都成了“天上客”,好奇的人们不免想到楼上体验一下“天上”的贵宾生活。

二、行业联分类

从古到今行业繁杂,为了清晰地介绍行业联,我们从以下三部分:工商业联、服务业联和手工业联来介绍行业联。

(一)工商业联

中国古代的工商业是工业与商业的合称,有别于现代社会的工商业,处我们仍然依循古代社会的工商业概念。不论是平时生产经营还是节日或开业庆典时,贴上一副量身定制的对联可以大大提升企业或商铺的品位,优化公司的形象,以鼓舞士气。

工商业联既有适于特定行业风格的专用联,也有说明行业共性的通用联。如“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三春草木如人意;万里河流似利源”、“经营不让陶朱富;贸易长存管鲍风”等,便属通用联,它们都是商人追求利财的表现。而现代通用工商业联,则较多地融入了时代气息,注重弘扬行业精神、服务质量、信誉品牌等。如:

产销对路,多产多销多积累;

质量达标,保质保量保安全。

名牌誉满三江水;

好货诚招四海宾。

也有将各行业综合概括的工商业联,如:

稻花钢花科技花万花竞艳;

农业牧业工商业百业兴隆。

上联中的“稻花”指农业;“钢花”指工业;“科技花”指科技水平。万花竞艳是说工业、农业、科技竞相快速发展。下联是说农业、牧业、工商业等行业非常兴旺。这个对联就是说:恰逢太平盛世,百业俱兴,一切欣欣向荣,令人鼓舞。

1.工业用联

工业分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主要有冶金能源、机械制造、钢铁等,轻工业有纺织皮革、食品酿造等。工业用联既能宣传、表述产品技艺之妙,又可以借节日或庆典之时鼓舞士气、激励员工,是宣传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类工业楹联:

辞旧岁八骏呈祥金昌厂克难攻坚又创佳绩;

迎新春五羊献瑞炼铜人搏浪击水再攀高峰。

安徽铜陵被称为“铜都”,金昌冶炼厂是诞生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的地方。这是羊年春节厂区贴出的一副对联,此联气势宏伟豪迈,激励着全厂职工勇于拼搏,再攀高峰。

再如在中科铜都公司稀贵冶炼厂,金、银、铂等稀贵金属是这个厂的主要产品。该厂曾有一副特色鲜明的对联:

古铜都今铜都新铜都中科铜都都都都春色;

金冶炼银冶炼铂冶炼稀贵冶炼炼炼炼辉煌。

这副对联巧妙地使用重复和多音字。不过,稍显不足的是,上联最后一个“都”应念“dou”,与前两个“都”字字音不同,且为“名词+副词”结构;而下联的“炼”都是助词,对仗不够工整。但总体看来,瑕不掩瑜,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争上游,万盏矿灯银光闪烁;

夺高产,百层煤海热浪滔天。

骏马腾空滚滚乌金成外汇;

玉兔启步岿岿井架谱新篇。

——煤炭业

这两副对联把煤矿生产景象及煤矿工人的热情表现出来了,“煤海”、“乌金”指煤炭。

看车体制作,焊接,焊装,巨兽体初成;

晓技工创造,焊点,焊枪,火花灿若舞。

——汽车制造业联

此联是汽车制造业焊接车间用联,内容大气,将焊接制造车间的工作情景展示出来,联中的“焊接、焊装、焊点、焊枪、火花”都是焊接车体时所用的设备和工作状态,非常形象。

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人造卫星相继上天后,当时有人就卫星上天特题一联,将人在月球上处于失重状态,分不清上下,方向的感觉写了出来。此联既富科学知识,对得又工整,且饶有趣味:

乘卫星绕天轨飞行,既失重心,何分上下;

自明月观地球运转,因无方向,莫辨东西。

踏星云揽日月,惊外星人瞠目结舌神七一鸣惊人;

望神七窥三杰,听地球人欢呼雀跃星际再掀风云。

——航空航天制造业

“神七”是指神舟七号,这副对联写的是神七上天成功。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三杰”是指神舟七号飞船载的三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太空漫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引起全球关注。此联构思精巧,“踏”、“揽”、“望”、“窥”“惊”、“听”等一连串动词,将宇航员与神七升天成功后,世人的心情与反应表达得淋漓尽致。

能工巧匠舞机械看车铣刨磨展宏业;

精工细作制模具用锯刮研铆得口碑。

——机械制造业

此联是关于模具制造的用联。看到此联,模具制造的工作情景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联首分别用两个成语“能工巧匠和精工细作”赞扬工人精湛的制造技艺,联中的“车铣刨磨”、“锯刮研铆”都是制造工序,“展宏业、得口碑”表达其愿望,是一副不错的对联。其他类似有如“锤声震霄汉,财源如海福星照”“炉火映乾坤,牛气当天鸿运来”。

能教黑铁变雪白;

可使乌物现银光。

铁件镀来成银件;

东施打扮变西施。

——电镀厂楹联

这两副对联通俗、简洁,却很形象地将电镀厂的工作特点表现出来,尤其是第一副用了两组相反颜色的词语,如“黑与白、乌与银”,构成自对。以电镀前后效果作对比,对电镀工人技巧之精予以赞美。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河南洛阳的坊前杜康酒坊联

联语以夸张、拟人的手法表明了此酒的威力,猛虎、蛟龙就醉得如此,何况人呢。对联可以进行广告宣传,招徕生意,如河南名酒“状元红”:

千载龙潭蒸琥珀;

深宵牛渚下丝纶。

上下联气势恢弘,写出了中国名酒“状元红”的酿制过程以及酒之色、香、味,可谓弥足珍贵。其代理商中庆公司和香港《商报》联合为状元红酒举行过一次征联,此联就是其中最佳的一副。“千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状元红”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龙潭”,在河南蔡县卧龙岗,状元红即以此泉水酿成。“琥珀”比喻酒,非常形象地将状元红色泽红润晶莹的特点表述出来。下联“深”虽不是数词,但有深必有浅,其中隐含有数。牛渚,地名,在安徽当涂采石矶。丝纶,解作皇帝的诏旨,即皇帝懿旨该酒为供品。总观此联,其艺术手法之高,非一般广告可比。还有人应对一下联“十年蚌石变珍珠”,也对的非常好。现今状元红的销售标签上就印有“千年龙潭蒸琥珀;十年蚌石变珍珠”的对联。

酒味冲天,鸟闻成凤;

酿糟抛海,鱼食化龙。

——江苏洋河酒厂联

此联虽然行文夸张,但却很有意思,它是对洋河大曲最精彩的赞誉。也有人将其改为“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入水,游鱼得味成龙”,整绝妙,妙在运用了夸张手法,让鸟闻味变凤,使鱼食糟成龙,更何况人也?这种手使读者产生奇想,诱惑力强,令人顿入意境,流连忘返,手法之高,令人叹服。

佳酿千年传魏井;

浓香万里发汤都。

——安徽古井贡酒联(书法家启功题)

古井贡酒产于安徽省亳县,亳州曾称亳县,是曹操、华佗的故乡。据《魏武集》载:曹操向汉献帝上表献过“九酝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一美称。“魏井”指曹魏的古井;“汤都”是指亳州。

再如:“仙醴酿成天上露;香风占列世间春”、“酒闻十里春无价;醉买三杯梦亦香”都是常用的酒联。

为了让人记忆深刻,许多老字号店铺习惯追溯本店历史和字号的来历,并用对联的形式介绍产品。如京华老字号“六必居”酱园征联时,杨起所作的联:

黍必齐,曲必实,湛必洁,器必良,火必得,泉必香,京华古都传统,必严必信,居家旅行,懿哉君子;

味斯淳,气斯馨,泽斯清,质斯正,形斯雅,品斯精,嘉靖年间风骨,斯承斯盛,佐餐助酌,莞尔佳宾。

该酱园店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其“六必”为“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作为该酱园店的传统工艺,在联语中得到了恰当的表述。

为大众利益事;

去一切瞋恨心。

枢机之发,动乎天地;

衣被所及,遍我南北。

——张謇题大生纱厂组联

这是他为自己创办的大生纱厂撰写的两副对联,也有说第二副是他请恩师翁同龢撰写的。联语气度恢宏,豪情洋溢,既反映了纱厂的行业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和愿望。

浓淡均可如人意;

深浅皆能称客心。

——染坊用联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对仗工整,“深浅”对“浓淡”,“称客心”对“如人意”。而且上、下联的前两个字“深浅”和“浓淡”,都是巧妙地用了四个有三点水作偏旁的字。对印染工人精湛技巧的赞美,即颜色深浅浓淡均能让客人称心如意。印染行业用联,多采用颜色等词语,反映出印染行业的特点,如:“缸中染就千般锦;架上香飘五彩云。”“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

建精品楼盘讲诚信树形象高高兴兴上班来;

造伟业恒基重管理创品牌安安全全回家去。

这是某建筑工地大门口的对联,十八字联,对仗工整,既表达了建筑要造精品,要靠诚信形象和现代管理制胜,还提醒个人要注意安全,并表达“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的愿望。很多建筑工地都使用此联。再如:“矗起摘星脚手架;建成揽月摩天楼。”

不舍一身粉碎;

何来白壁无限。

——石灰厂

我侪虽说泥砖土瓦,如琢如磨,砌成碧玉;

君等却能遮雨避风,一砖一瓦,垒起高楼。

——砖瓦厂

2.商业用联

对联与商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商业用联可以充当商店门面,突出商铺特色,发挥商家业主所期望的广告功能,当然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对联文化。

相传,古时博陵城中有刘姓两兄弟,决定在市街上开两家小店:老大卖雨伞,老二开酒店。两家店紧挨在一起,以便互相照料。为了做宣传,在开业前请一位老先生为两家店共写一副广告对联:

问生意如何?放得开,收得拢;

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

此联对仗工整,诙谐幽默。联中虽没有一个“伞”字和“酒”字,却把兄弟俩所经营的商品和它们的高质量涵盖其中,并用形象的比喻来预示店铺的生意兴旺。

京货店,广货店,杂货店,京广杂货店;

卫前街,道前街,观前街,卫道观前街。

这是以前苏州报上刊登的一则关于商业街征联所得的一副佳联。当时,上联一出,难住了许多人,很长时间都没人能对出下联。难就难在上联一连说出了四个店名,而且第四家店名还是前三家店名合并而成的,都为实指。有一位苏州才女对出了下联,下联以四条街对四种店,“卫”、“道”、“观”三条街名合成“卫道观前街”,且条条都是苏州街名,以实对实,与上联可谓珠联璧合,令人叫绝。

百货商场或综合商店,一般强调货多质优,服务热情,如:

百货风行财政裕;

万商云集市声欢。

货物花姿多似锦;

经营态度暖如春。

——百货商场用联

天赐五材金刚并用;

地宽万里琛赆偕来。

——五金电器

联语对仗工整,“五材金刚”“万里琛赆”点明了经营类目及商品的质量。琛,珍宝。赆,贡物。“西赆南琛”指四方皆来朝贡,这里指天下珍宝。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南史·夷貊传论》:“西赆南琛,无闻竹素”。“琛赆”经常被商家用于联中,如“铁锁连环祥金跃冶;梯航远至琛赆偕来。”

银铜铁锡开店;

义礼智信当家。

横批:以诚为金

此联是一家五金店门联,是一个巧妙藏字联,“金”、“诚”藏于联首,且用横批点睛,对仗工整,精悍简练,既表达自己的经营内容“银铜铁锡”,又表明本店的开店宗旨“义礼智信”,诚信开店。

水炼火生,首出五行神运用;

天工人代,放开一线大光明。

——某电灯公司联

“水炼火生”:水力冲激机器而产生电力,发出火光,这是首次使五行中水火不相容而变为可以相互运用而发电,这种神功之妙,是人类社会一大进步。“天工人代”:自然的职能已由人工代替。联语明白如话,遣词贴切,表达了作者对新事物的赞美之意。

至诚至上货真价实;

言不二价童叟无欺。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门联

这是瑞蚨祥一直奉行的十六字经营宗旨。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文房四宝店联:“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被称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

翰苑传千古;

文房第一家。

上联中“翰苑”:既可理解为“文翰荟萃之处”,如唐王勃《上武侍极启》:“攀翰苑而思齐,傃文风而立志”;亦可作翰林院的别称,如《宋史·萧服传》:“文辞劲丽,宜居翰苑”。下联中“文房”是“文房四宝”的简称,借指笔、墨、纸、砚。该联简短精练,又能将所售商品点明,故历来为很多文房四宝店所喜用。

摇曳生姿缘斗管;

使转得情在颖毫。

——北京老字号戴月轩笔庄门联

戴月轩的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清末湖州善琏人。自幼在善琏学作湖笔,掌握了全部技艺。1916年在东琉璃厂32号开办戴月轩笔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是北京百年老字号店。联中的“斗管”、“颖毫”都是毛笔的别称。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此联巧妙用典,上联指唐薛涛创制新笺,下联指东汉蔡伦造纸,这都是纸行的重大历史事件。另一家笔店就更妙了:

五色艳争江令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这副对联就化用了两个与笔有关的故事,和如画的诗句,表明“笔下生花”,道出自己经营笔墨的行业特点。上联源自“梦笔生花”传说,《南史·江淹传》:“少时梦人授五色笔,由是文藻日新。”下联中的“管城”是笔的代称,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中华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

其他文具店佳联,有如:

五车图集;

万轴琳琅。

——书店联

此联是四字短联,短小精悍,但已将书店的阵容浩大表现出来了。联中的“五车”即五车书,是说读书、著书、藏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万轴”,是指书画之多。书画一帧为一轴。语出韩愈的“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的诗句。其他类似的书店用联还有:

架上诗书滋学苑;

席间翰墨润心田。

使公昭昭,如岩下电;

与世格格,望眼中人。

——张謇题上海精益眼镜公司

此联系清末实业家张謇题上海精益眼镜公司的对联。“昭昭”出自《楚辞·九歌·云中君》:“烂昭昭兮未央。”王逸注:“昭昭,明也。”《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如岩下电”比喻人目光炯炯有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巖下电。’”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羿)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表明戴上眼镜后的效果非常好。

夏鼎商彝传流千古;

秦砖汉瓦罗列一堂。

——古董店联

很多古董店为提高知名度,喜欢请名人书联,留下了不少佳联。联中“夏鼎商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王马杓》套曲:“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也不似他情忺。”“秦砖汉瓦”: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这种古砖十分少见,秦砖饰有精美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汉代“瓦当”纹饰更为精进,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这里指代古董珍宝。

羊脂鸡血浑然天成;

岫岩蓝田尽在其中。

——玉器店

“羊脂、鸡血、岫岩、蓝田”都是我国美玉的名称,表明此玉器店经营种类齐全,且都是天然美玉,以达宣传之意。

玉石情缘传千古;

天地精华耀人间。

此家店名是“玉缘天华”,故此联是为嵌名联。上联前四个字是“玉石情缘”,下联前四个字是“天地精华”,店名四个字分别嵌于上下联第一字与第四字。

再如:“玉可雕可磨不可失其泽;商勿奸勿诈应以诚为本。”“一室珍品;千古奇观”也是许多玉器店常用之门联。

祥能萃集始为祥,祥光千古;

宝得留传方是宝,宝气一堂。

——南京夫子庙祥宝堂(嵌名联)

其他珠宝首饰店常见对联:

光华能照乘;身价重连城。

天上明河银作水;海中仙树玉为林。

驼峰熊掌岂堪夸;

猫耳拨鱼实且华。

——山西太原老舍题面食店门联

此联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猫耳朵、拨鱼的美味绝伦。猫耳朵、拨鱼儿都是山西面食种类,老舍最喜欢吃这两种,在他嘴中猫耳朵、拨鱼儿可以胜驼峰熊掌。

宇内江山,如是包括;

人间骨肉,同此团圆。(馄饨铺用联)

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北京草厂胡同一家馄饨铺的对联。作者使用夸张手法,上联切馄饨,下联切汤圆,上下联一呼一应,珠联璧合,非常大气,且富有人情味。

有一家四川火锅店,它门前的对联非常独特,很是抢人眼球,让人过目不忘:

一锅红艳;

煮沸人生。

此联虽对仗不是很工整,但就意境上讲,不得不惊叹火锅店老板的品位与大气魄。食客来这儿,不单是吃火锅,还是来品味和体验人生的。红艳相伴,人生煮沸。

浙江湖州的美食联:

金糖、诸粽、李馄饨;

孙瞎、俞聋、杨坦眼。

这是20世纪20年代湖州民间流传的著名一副对联。含三种名吃、三个名人,对得又很工整,故一时传诵,被称为“绝对”。上联中,“金糖”是指清末湖州城内一姓金老夫妻,在府庙内设摊卖梨膏糖,因质优价廉,现做现卖,故深受大家喜爱。“诸粽”自然是指诸老大粽子。“李馄饨”:李某家住黄河路,曾在新庄街戏台下设了一个馄饨摊,当时湖州丝绸生意兴隆,而绸庄多在新庄街一带,李馄饨的名声顿时大著。下联中,“孙瞎”指早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后因目疾失明而回乡以家教英语谋生的一位孙姓人士。“俞聋”名为俞淙濂,乃湖州一绅士,因洋教堂强占湖城“海岛”(今人民广场及北至市一院北)一地,曾带众与洋人打官司取胜。这位俞先生因积劳致使耳聋,就戏称他为“俞聋”。“杨坦眼”名叫杨春时,乃著名教育家杨莘耜的父亲。因眼有疾,被人戏称“坦眼”,是当时名动一时的讼师。

(二)服务业联

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行业。服务业分为生产业与生活业,大体包括交通运输业、饮食旅店业、医药、休闲娱乐等。

1.交通运输业用联

交通运输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

十五年生面独开,羽毂飚轮,从此康庄通海屿;

三百丈岩腰新辟,天梯石栈,居然人力胜天工。

——刘铭传

,台湾巡抚刘铭传聘

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幅关于铁路的楹联。1887年用外国工程师修筑基隆至台北的铁路,1889年其中一段狮球岭隧道告竣,刘铭传随即题写此联,刻于隧道口旁以鼓舞士气。上联庆贺海岛首条铁路通车在望,下联盛赞穿山隧道大功告成,读后令人感叹不已。

头可断血可流,一息尚存总要挺身争铁路;

目未瞑心未死,三寸不烂岂容缄口学金人。

——佚名

此联是1905年时人为支持清政府决定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自行修筑京张铁路而撰写,借以向保守势力和外国阻挠势力。

谋交通便利,以赴富强,树业千秋堪铸像;

建伟大事功,不辞劳苦,游踪四海合留题。

——林森

此联由1920年任中华临时参议院参议长的林森为祝贺新宁铁路竣工而书,以志其功。新宁铁路是旅美华侨陈宜禧修建,后来在日军侵华中遭轰炸毁坏。

再如成都市民众为祝贺成渝铁路、宝成铁路相继通车而书的贺联:

人民坐江山,黄河也有澄清日;

铁路连川陕,从今蜀道不再难。

其他:

高速度高效益,各路劲旅大秦会战结硕果;

大通道大运量,重载铁路西煤东运显神通。

——1992大秦重载运煤铁路开通典礼主席台用联

忆往昔波高涛急跨子背通四海壮志在胸;

看今朝风平浪静执牛耳闯九州浩气冲天。

——船舶运输业对联

这是个对比联,上联回顾往昔“波高涛急”四海航行的辛苦,然壮志在心,下联看今天事业的辉煌,整副联语大气恢弘。“执牛耳”典出《左传》,当时各国诸侯订立盟约,必须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先将牛耳割下取血,并将牛耳放在珠盘上,由主盟者执盘,当时便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也用作“第一”的代名词。

仁者不以人为力;

列子乃御风而行。

——张謇题南通汽车行

1917年,安徽人卢公勉设立了南通第一家客运汽车行,张謇大力支持,赠联祝贺。“仁者”,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卓然之人。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意思是列子常常乘着清风,飘飘然地在空中飞行,而且多日才肯返回。此联既将汽车的功效形象地表现出来,又赞美老板的仁德。

2.饮食业用联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联佳作中,有很多妙趣盎然的饮食联。老字号的酒楼、饭庄、菜馆都留下了很多名人或文人的名联。现在许多老牌的酒楼饭庄仍习惯将名联贴在门厅或店面外以吸引顾客。这些饮食业对联,有的锤语精炼,有的诙谐风趣,总能将酒店菜馆的风格和高超厨艺表达出来。

(1)酒楼饭庄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题青城山天师洞饭堂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郑板桥题青城山天师洞饭堂的一副楹联。郑燮爱松竹人人皆知,此联就写得很有意思,竹叶煮茶,松根煮菜,极富情味。

游九华何必匆匆而至;

拜天台岂能辘辘饥肠。

——安徽九华山一家饭店门联

看到了这副“广告联”,你不由得想进店先小吃一番,再畅游九华山。类似的妙联,还有上海“小有天”闽菜馆的“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语带禅机。

饮酒读离骚,也算屠门大嚼;

和羹调鼎鼐,不如左手持螯。

——长沙饮和祥餐馆

此联是田汉所题,“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代表。“过屠门而大嚼”,语出《孟子》,屠门即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在这里指饮着酒读着诗歌,就好比在肉店大口大口吃肉,那样惬意。下联典出《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用以指称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多指宰相职责。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盐梅和羹”与“调和鼎鼐”是指治理国家;“左手持螯”是指吃螃蟹,指用小题大做的手法。

吴地名厨远来近悦;

琼楼玉宇醉月飞觞。

——苏州得月楼门联

是苏州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题赠门联。得月楼以经营正宗苏帮特色菜肴见长,楼址在苏州闹市中心太监弄,二层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飞檐正中“得月楼”三字,为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宋日昌所书。

通俗诙谐的对联贴在饭店及其厅堂,往往更能招徕顾客。如,

不怕那大肚好汉;

却喜这净盘将军。

这是南京一家菜馆的对联,联中的“大肚好汉”和“净盘将军”都是喻指狼吞虎咽的食客,烧的菜能被顾客“一扫光”,这正说明厨艺之高超。联语诙谐活泼,风趣中宣传了菜馆的名声。

不过也有一些菜馆对联喜欢从就餐环境的幽雅和天然构思,如杭州西湖都一处菜馆楹联:

小店依孤山,岂无梅香拂尘?

平湖伴佳客,更有秋月引怀。

福州广聚楼:

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

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环境优美,好不惬意。这样的菜馆很能吸引文人墨客到此,既能饱口福,又能饱眼福,何乐而不为。

酒馆多佳联,如“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隔壁三家醉;开瓶十里香”。虽有言过其实,却也能吸引顾客。有的借古喻今,如“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为使其酒店生意兴隆,搬出饮酒名士刘伶和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为自己的酒店叫好,真是独具心裁。有的用醉酒人的举止形态来表现美酒货真价实,如“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一“拱”一“歪”,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地把醉酒人刻画得淋漓尽致。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曾提到镇江府街头一酒招上有这样一副酒联:

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

此联以“四时”对“四方”,对仗工整。“春夏秋冬”说明酿酒之长,就是好酒;“东西南北”说明喝酒的客人地域广,酒店名声远扬。

很多酒楼巧用酒店名号嵌入对联,以加深顾客对招牌的印象。将行业牌号嵌在联首,使人能首先看到,所谓先入为主。一般而言,如果牌号是两个平声或两个仄声的话,放在起首,便于全联在余下的字句内安排平仄。至于三个字以上的字号联,就比较麻烦些,一般散放联中或联尾。此外,还有隐嵌联。

①嵌于联首的:如咸亨酒店门联,是将“咸亨”二字嵌在开头:“咸来饮酒;亨运占爻。”古城镇江百年老店“宴春酒楼”门厅,有一副佳联:

宴开桃李园一觞一咏;

春在金焦山宜雨宜晴。

酒楼的名字取这副楹联的头一个字,意味深长!这家酒楼还贴有别一副对联:“豪华宴客迎嘉宾;雅座茗茶会知己。”多年来,红红火火或与此二联有关。

再如广东潮州“韩江酒楼”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此联首嵌“韩江”二字,尾嵌“酒楼”二字。全联用了四位名人的典故。韩愈,系唐代著名文学家,曾被贬为潮州刺史,撰有《送穷文》。刘伶乃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有“酒仙”之称。江淹,系南朝梁著名的辞赋作家。王粲乃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登楼赋》。韩江酒楼因这副名联而闻名遐迩,顾客满座。

②嵌于联中或联尾的。镇江“一枝春”素菜馆店堂里挂有二副佳联,是镇江“焦山”主持茗山法师和“金山”主持慈舟法师所写:

一席琼枝能益寿;满堂嘉宾似逢春。

古迹尚存三昭洞;名厨最数一枝春。

这两副对联都为嵌名联,即将店名“一枝春”嵌入联中,不同之处是茗山法师将“一枝春”分解藏于联中,而慈舟法师是直接将店名作为一个词嵌于最后。笔法不同,效果一样。

最有意思的是旧时长沙鱼塘街的“半仙乐”酒楼,为当时“落魄狂士”吴士萱所作一嵌字联。联曰:

半盏、半瓯、半醉、半醒、偷得半日清闲,也算人间半乐;

仙侣、仙朋、仙肴、仙酒、招来仙姬共饮,胜似天上仙家。

吴士萱,清末民初长沙人,此人嗜酒,每每一杯在手便“灌夫骂座”。上下联语暗含了六个“半仙”,一个“乐”,的确有几分狂气,但也形象地将饮酒的乐趣和酒醉形态描述出来。吴士萱所撰“半仙乐”嵌字联,悬于堂中,使“半仙乐”酒楼名气大增。

再如杭州西湖“仙乐酒家”有副对联:

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亦乐。

上联提到的几位仙,指白居易、林逋、苏轼。此三人都与西湖有关,用以佐证,到此处醉饮,不是仙也会成仙,酒醉之境描写的让人羡慕。下联反映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这副对联的广告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再如北京有个“曲园酒家”,面向工农,经营湘菜,是湖南老乡喜欢去的地方。有一天,齐白石也去了,他挥笔写下了这副对联:

秧歌一曲;

蔬菜满园。

把店名“曲园”巧妙嵌入上下联句尾,以蔬菜对秧歌,乡土气息浓郁,与其经营主旨“面向工农”相吻合,自然天成。

③隐嵌联

1943年创立的上海小绍兴大酒店,以凤冠牌三黄鸡为特色,深受顾客喜爱,作家沈善增为其撰写一广告联:

与鲁迅同乡,自然称小;

属凤凰一类,所以品高。

上联中的“小”隐嵌“绍兴”,合为“小绍兴”店名;下联隐嵌“鸡”,突出酒店菜肴特色,构思精巧,颇具特色。

此外,有的酒楼则直言餐馆的经营特色,浅白而富于平民风格,如:“饭好菜多,闻香下马;茶热汤美,招客无言。”成都一家酒楼的对联写得精警:“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酒去;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碗茶来。”这副对联很有意思,放在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理解。酒店经营者撰写此对联的目的,不是为了针砭时弊或感叹生活,而是劝说人们应该“忙中偷闲”、“苦中作乐”。

某地一酒馆喝酒楹联颇为夺目:

兴也罢,衰也罢,大胆喝罢;

东不管,西不管,只有酒管。

联语对得工整、直率。有些酒联,颇有地方特色。如川味馆联:“绵香浓,蜀酒特色;麻辣烫,川味正宗。”又如少林寺前的一酒馆联:“四大皆空,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喝几杯各自东西。”

(2)茶联

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饮茶之风兴盛。品茶吟联,赏联啜茗,茶韵联趣,妙趣横生,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享受。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都有以茶为题材的茶联。许多文人墨客都喜好饮茶赏联,留下很多茶联故事,如北宋欧阳修巧对湖北随州城一家茶馆联:“八角楼,楼八角,一角点灯诸角亮;伍眼桥,桥伍眼,一眼流水伍子溪。”

从古到今茶馆用联中不乏精品:

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

谈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此联属十六字联,对仗工整,颇有文采。上联中的“龙井、茉莉、观音、苦丁”都是名茶,直接点名此店的性质,下联是上联的升华,联想到品味人生也是如此,香甜中夹杂些苦味,不可能全是美味香甜。

再如旧时茶馆常用的门联:

七度卢仝碗;

三篇陆羽经。

此联用典故,典及卢仝和陆羽两人。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的功效,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陆羽(733—804),唐复州竟陵人,字鸿渐,号竟陵子。陆羽精于茶道,公元760年他来到浙江湖州与僧皎然同住杼山妙喜寺,他一面交游,一面著述,对以往收集到的茶叶历史和生产资料进行汇集和研究,公元765年,陆羽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与之相似的有近现代教育家曹典球先生题赠德园茶馆联:“德必有邻邀陆羽;园经涉足学卢仝。”嵌字精巧,对仗风趣。

也有的茶联是以名茶为题广而告之,如“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的雀舌、龙团皆为茶中珍品。雀舌,茶芽,其嫩无比;龙团,宋代贡茶。还有部分茶联全是用茶叶名称撰写的,如“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又有联中虽没有提及茶,但一看此联就知是茶馆的,如: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是杭州“茶人之家”茶馆的“迎客轩”门柱上所刻的茶联,虽没提一个“茶”字,但却把品茶韵致表现出来了,真是“此地无茶胜有茶”。再如某地有一茶楼,上书一联:“熏心只觉浓于酒;入口方知气胜兰。”对联以“酒”、“兰”作喻,侧重介绍了茶的特性,以吸引顾客。同样是茶楼,由于立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还有一些茶联手法奇妙,采用回文联的形式,如北京前门西大街“老舍茶馆”有一对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有的茶联富有哲理、意味深长;有的则豪气冲天,如湖北省新洲县龙五墩茶亭联:“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再如福建泉州中山路一茶室联“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说古今,喝它几杯。”

此外,较为知名的茶联还有: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无锡惠山二泉亭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上海一壶春茶楼

座畔花香留客饮;

壶中茶浪拟松涛。

——杭州吴山茶室

3.宾馆旅店用联

旅店业一般都喜用“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联语夺路人之眼球。此类对联行业特色鲜明,或言其服务态度热情,宾至如家;或寄托愿望等。从手法上讲一般是嵌其店名附加用典,如清代长沙西鱼塘街“天乐居”旅馆,因厅内悬有吴恭亨撰的嵌名联,顾客盈门。联曰:

画本妙天然,此楼真高百尺;

人生行乐耳,有酒更进一杯。

请为诵郑风诗,适子之馆,授子之粲;

不能忘鲁论语,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张謇题南通有斐旅馆

“郑风诗”指《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黑衣,指朝服;粲:新衣。说的是郑武公爱贤,贤者朝服破旧,武公重做新衣送给他。“鲁论语”为论语的一支,创始人夏侯胜。西汉时《鲁论语》立为官学,家读户诵,成为中国传统经学精髓。《论语·为政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为,看他的所作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此联化用诗经和论语中的两句诗,上联要主人善待客人、关心民生,下联是提醒主人注意观察社会。

此外,旅店的客人皆乃匆匆过客,投宿到此,多为缘分,故而多数旅店喜欢使用这样的通用联,如“风尘小住计亦得;萍水相逢缘最奇。”“过客相逢应止宿;征途到此便为家。”当然,有些旅店用联意在突出良好的服务态度,如“热心迎来三江客;笑颜送去四海宾。”“楼外楼中皆暖意;客来客往见深情。”有些则是为了寄托愿望,如“今晚栖身留燕寓;明朝展翅赴鹏程。”“他方岁岁时时好;客路关山日日忙。”

4.医药行业用联

乾隆喜欢对对子,有一次乾隆来到一家药铺门前,见药铺老板正对着门框出神苦思门联,但想不出好词句。于是乾隆大笔一挥,书就一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横批:药到病除。很恰当地将药铺的功能和老板的技艺表达出来。

药店用联很有行业特色,有的表达去病救人的愿望,如“聚蓄百药;平康兆民”,有的表述其医技之精湛,有的则是店名的释义,有的旨在阐明制药或服务宗旨等等,手法上多巧用药名,或嵌店名,且喜用夸张或比喻。

①表达去病救人的愿望

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

此联是北京同仁堂药店门联,既表达济世救人的愿望,又是对店名的诠释。

再如:

但愿世间人无病;

哪怕架上药生尘。

这是某药店悬挂的门联,它将书联者的美好祝福直率地表白出来,反映了联者纯洁的心境和崇高的经商理念。药店的财来自于病人,两者本是互相矛盾的,但欣赏这样的对联,无不由衷地赞叹店主的精神境界,宁愿自己贫穷也希望人人健康无病。类似的还有:

何必我千秋不老;

惟求人百病莫生。

②巧用药名

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联中嵌十六味中药,巧妙新颖:

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四川内江市仁和堂门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

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独有痴儿渐远志;

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如上门联。联语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③表述其医技之精湛

世医徽郡原攻外;

妙剂石塘善酌中。

药圃无凡草;

松窗有秘方。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④阐述制药或服务宗旨

药按韩康无二价;

杏栽董奉有千株。

此为用典联,乃《醒世恒言》中神医李八百门联。韩康:东汉霸陵人,在长安卖药三十年,口不二价;董奉:三国吴国人,在庐山为人治病不要钱,只要病家植杏一棵。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以后就用“杏林”称颂医生。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这是北京同仁堂门联,也是其堂规。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古训。这副对联反映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以及他们的高尚境界。

5.娱乐休闲业联

①戏台、影院联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古时许多戏台联都发出了类似的感慨,如一古戏台联,弦外有音,意味深长:

乾坤一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

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

长沙坡子街火宫殿戏台联一副,乃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所撰,当代书法家谭秉炎书:

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

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圆明园戏台上的楹联: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此联为纪昀所作,脍炙人口,立意颇高,构思别致,巧妙地借助了戏曲艺术的独特形式。嵌入传统戏中“生、净、旦、末、耍手、摇旗呐喊称奴婢”和“白、引、杂说、乱弹闹莲花”等戏曲说唱形式,并与历史人物及文学作品相对应,相配用,诙谐之意使人回味无穷,清学者梁章钜认为:“似此大识力,大议论,断非凡手所能为”。此联上下千古,声大而宏。

戏犹是梦耳!历览邯郸觉梦,蝴蝶幻梦,牡丹艳梦,南柯惊梦,百世即须臾,只是一场春梦;

事生于情也!试看忠孝至情,儿女痴情,豪暴恣情,富贵薄情,万端观结局,不外千古人情。

——湖州晟舍镇戏台联

人生不但如戏,还如梦。此上联中说了四个“梦”,每个梦背后都有个有名的故事。世间的荣华富贵,说穿了都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得失都是过眼云烟,何必太在意呢?下联说的是世间的情,不论是忠孝情、儿女情、恣情、薄情,无外乎千古人情!

银幕虽然小,能容近水遥山、今人古事;

镜头并不宽,可幻奇歌妙舞、喜调悲腔。

采摘世间花,将万里风光雨景搬来银幕;

剪裁天上月,把千秋盛事衰情摄入镜头。

——电影院联

②理发洗浴业联

作为传统的服务业理发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绝妙的对联。为达到宣传效果,理发业用联多采用比喻、典故、双关或其他修辞手法,将行业的特点关合在内。“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进来乌云秀士;出去白面书生”,给人一种清新、舒心之感,欣然前往。

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这是辛亥革命后期出现的一副对联,可以视为一篇战斗檄文。与之类似的有清朝樊云山为某理发店题的对联:

挥舞双拳,打遍天下英雄,莫敢回手;

运动寸铁,削平宇内豪杰,谁不低头。

清代梁章钜编著的《楹联续话》卷四载有一则理发对联,联云: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客人一看不由得生怯,谁敢进去。这副联从形式本身来说写得很好,意在言外,气势宏大,口气惊人。据说此联是石达开写的,富含挑战色彩。该店用此联作门联,实际上戏谑的成分居多,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则不好。

另外,还有颂赞理发师的手艺精湛的:

几多佳技:发型美、染技美、吹技美、烫技美,美中有美;

多年深功:手艺精、刀功精、剪功精、洗功精,精益求精。

时代在发展,理发业的对联也逐渐有了新意,如: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时代一手推平。

此联寓意双关,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推翻蒋家王朝,重绘大好河山的豪情壮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理发业对联中又出现了诸多新词新语,如:

治理整顿,头头是道;

开放搞活,面面俱春。

歌颂党的好政策——“治理整顿、开放搞活”,同时也反映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后的精神风貌。

金鸡未唱汤先热;

旭日东升客满堂。

——浴室联

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一家浴室题写的对联,使得这家浴室从此生意更旺,前来光顾者络绎不绝。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无忧学盗忧。

这是副对联,从手法上讲是个藏头格,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警策醒人。上下联藏头“勤学”,以音同义不同的“浴”与“欲”、“道”与“盗”对仗,警示世人“勤学向善”,不要纵欲学盗。

入门兵部体;

出户翰林身。

乍一读此联像一官署联,仔细推敲确是一副巧妙的谐音联:借“兵部体”“翰林身”分别托“冰布体”和“汗淋身”之意,形象地表现了澡堂的特点。诙谐风趣,贴切自然。

6.金融业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当铺联

据传此联是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晓岚相对而成的一副对联,巧用重复。

攘攘熙熙 有无相济;

生生息息 尔我均安。

——清苏州丰和当联

此当铺联妙在巧用叠词,将当铺功能——相安无济体现出来。

朱提公子千金诺;

白水真人四海游。

——盛宣怀题杭州鑫泰恒钱庄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清末诸生,主张洋务,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电报局总办,官至邮传部大臣,有《愚斋存稿》。“朱提”:山名。《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后以朱提为银的代称。公子:此指汉朝季布,楚人,为项羽大将。千金诺:即一诺千金。《史记·季布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白水真人,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秀生于南阳白水乡,谶称白水真人。四海游:化用“四海承风”意。此指钱庄信实风行天下。联语化用典实,组句精工,切钱庄、切诚信,构思不可不谓之巧。

再如清代苏州“恒泰号”钱庄有这样一副对联,按章进行交易,轻重相衡,你我互相有利,表示这个钱庄的信誉和风格:

轻重相权斯能获利;

方圆有制自尔通神。

(三)手工业联

我国传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多为家庭手工业。手工业在传统社会自始至终都比较活跃。手工业作坊一般都用门联来做“招牌”、“幌子”,以起到宣传的作用。这里遴选一些佳联供大家欣赏。

1.豆芽店联

从前有个卖豆芽的人,为招揽顾客,请村上的教书先生为他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店门口。教书先生用“长”字写了副相当古怪的对联,果然吸引了许多过往客人。大家纷纷称赞对联写得妙,非常符合豆芽铺的特点,且其念法和意义又委实多样。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这副对联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属同字异音联,它将读音不同的字重复用于同一副楹联之中,从而使联语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的艺术魅力。“长”的多音读法有,读zhang(三声)和chang(二声),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横批: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对联的意思是,店主人家的豆芽都要常长常长,生长不止,越长(zhǎng)越长(cháng),越来越长。联语把汉字的通假、异读等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字面上显得十分别致,又表达了主人家的美好愿望。当然,此联还有其他一些读法和理解,如:

Zhǎng Zhǎng,Zhǎng Zhǎng,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Cháng,Cháng Cháng,Cháng Cháng Zhǎng。

2.豆腐店佳联

瓦缶澄来银有影;

金刀割处玉无痕。

上联大处落笔,寥寥七字就写出凝浆成腐的工艺过程,下联细致入微,一刀写出卖豆腐时的入刀技法和豆腐的嫩滑质感。“银有影”、“玉无痕”的比喻把原来平俗的豆腐写得高雅清灵,其广告美化宣传作用不言而喻,笔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再如:

天然滑腻出磨孔;

本质清香留世间。

3.裁缝店联

剪彩为歌袖;

裁云作舞衣。

菊部新妆梨园旧谱;

天孙云锦槐国衣冠。

好将妙手夸针巧;

漫把春光细剪裁。

4.鞋店联

桥边堕去留侯取;

天半飞来邺令归。

这副鞋店联取与鞋有关的故事传说而成:上联是张良(留侯)拾履的故事,见《史记·留侯世家》;下联讲的是东汉王乔,曾为邺县令,每月初一必由邺县到京城,人见其无车马,很奇怪,令人窥视,每见有双凫从东南来,张网罗之,竟得鞋一双。

相传,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乾隆皇帝到大街上巡视,联,遂上前询问原因。老板说“今年生意不好”,乾隆说“我写一副,保你生财”。老板喜出望,赶忙取笔墨纸砚,乾隆随手疾书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

大楦头,小楦头,耍出穷鬼去;

粗麻绳,细麻绳,引进财神来。

乾隆皇帝给鞋店写对联的事很快传开了,人们纷纷前往鞋店观赏皇帝写的对联,鞋店生意果然很快兴隆起来。

追追追追出穷鬼去;

赶赶赶赶进财神来。

这是乾隆为京城一家百年老店“内联升”鞋店赠写的一副对联,文武百官闻知,便常来该店定做鞋子,从此该店生意兴隆,名声大振。

此外,鞋店门联还有:

门迎朱履三千客;

脚踏鹏飞九万程。

横批:独步青云

履薄临深登道岸;

待规步矩上天阶。

5.照相馆、装裱刻字店联

还我庐山真面目;

爱他秋水旧丰神。

此照相馆联典出:“庐山真面目”出自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水”指眼睛,“丰神”是风貌神情。语出南朝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丰神雅淡,识量宽和。”宋·韩玉《水调歌头·上辛幼安生日》词:“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清·吴骞《扶风传信录》:“翠云偕姊妹十人来,皆丽色艳粧,丰神冶逸。”

其他照相馆联,有如:

何方能作假;此处最传真。

照像于今日;留念在百年。

若把端身临宝镜;

自然真相摄莲池。

——照相馆联

刀笔不是刀笔吏;

掌印并非掌印人。

——刻字店联

刀笔:意为刻刀;刀笔吏:古代负责写诉状的官吏。掌印:意为图章;掌印人意为郡太守。

点缀云烟千缎锦;

装潢书画万家春。

——装裱店

6.其他手工业用联

此是春华秋实事业;

并非东涂西抹文章。

这是一桐油店用联,以春季开花、秋季果实结籽榨来桐油,比喻文采德行,构思巧妙,趣味独特。还有“金碧丹青资色泽;门闾楹角焕光华”。

润及轻舟水波不入;

光生朽木风雪难侵。

一抹生涯良工献技;

万间广厦百姓欢颜。

——油漆店联

清灯笼铺对联:

如天公笑光彻空际;

借丰隆镜照遍世间。

皓月无光得此偏明明亮亮;

夜行以烛同君共雨雨风风。

对联道出了夜行时,灯笼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识自己,动静中见明智;

悟人生,虚实里显颖聪。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笑颜回。

云母开屏;水心铸镜。

妆台悬皓月;倩女整乌云。

——镜子店联

行业联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由于一些行业经营的商品出现变化或消失,如上面提到的灯笼铺联,现在已很难见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行业联内容丰富,为我们提供了文史、书法,特别是关于商品名的众多信息和丰富知识。由于时代的变迁,新行业的出现,行业联内容更具有时代的特色。

实践任务

一、下面均是店铺用的行业广告联,请思考它们所宣传的都是什么商品?

1.雨过天晴千古色;花留水彩四时春。

2.刻刻催人资警醒;声声劝尔惜光阴。

3.只愿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农情。

4.惠风清竹叶九曲夷山采雀舌;疏月淡松罗一溪活水煮龙团。

5.春风常识面;秋火惯传神。

6.看诗常脱帽;得意喜弹冠。

7.竹叶杯中万里溪山闲送绿;杏花村里一帘风月独飘香。

8.莴苣不羡翡翠绿;玛瑙偏妒萝卜红。

二、下面的行业联可以是什么店用联?

1.六书传四海;一刻值千金。

2.但愿得来心共照;自然看去眼同明。

3.炼金阴阳出火坑;留将清白在人间。

4.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5.虚心成大器;劲节怀奇才。

6.欲化人身作蝴蝶;不劳织女绣鸳鸯。

供选项:A:粮店 B:石灰厂 C:照相馆 D:印染店 E:乐器店 F:刻字店 G:竹器店

三、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处,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