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一九八六年余华)

龙行天下 2023-05-28 04:46:51 互联网

她默认了丈夫已死于那场——重温余华的《1986年》

学会忘记的人是幸福的,这需要勇气。

好比,下一场大雨,初升的太阳比昨天更明媚,就让人心情无比愉悦。

这样一段几乎被尘封的历史,频频出现在小说里,对于逝者的残害和对生者的折磨,或终将变为痛苦的回忆随时间埋藏。在一个中学历史老师的笔下,关于刑罚,即便刻意回避历史里那些让人不堪的酷刑,也难以想象如此暴虐的群体,曾经被冠以“人天生是善良的”这样的谬论。

人在群体中,权力的斗争与自然选择无异,充满着残酷的考验。几千年的历史,色彩斑斓,千奇百怪的刑罚只是沧海一粟。故事中被折磨成精神病人的女主人公前夫,料想大概也是陷入了“我到底错在哪里”这样的人生拷问而产生的精神错乱。余华笔下的人物,多数经历过这个阶段,《兄弟》、《活着》,以至于遭受非人虐待后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各自鲜明,或死于街头施暴,或陷于极度贫困。

女主人公在丈夫被抓走后,经历了漫长的煎熬后另嫁他人,女儿改姓。时代造成了人的疯狂,也被时间所冲淡,伤痕的抚平,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当生活归于平静的时候,不堪的过往再次呈现,无法去面对被折磨成精神病人的前夫,以及如何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现任丈夫相处,更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的女儿与亲生父亲相认,被现实残忍割裂的亲情,如鲠在喉,下不去、出不来。此般“归来”,亦是对读者心理的考验。

思考当下,在一个信息良莠不齐,内容混杂的时代,人应当依靠怎样的价值判断去支配自己的行为,或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将不伤害他人、不强加认同作为自己的底线,也许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仅用于约束他人的规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社会共识的形成,还需要历史的涤荡。

当下,“人应当靠什么活着”,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熟虑的命题。从纷繁历史中寻找答案,那么太多的选择可以附加;满怀欣喜以未来作为期待,那么所有的困惑都可迎刃而解。

雨过天晴,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