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是什么时候)

风里有诗句 2023-06-05 21:07:05 互联网

少年天才唐寅的远游

来源:运城新闻网

传说唐寅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似乎上应星宿。实则不然,这是后人以讹传讹。唐寅生于公元1470年,也就是成化六年的二月初四,这年按照传统纪年是庚寅,他的父母可能图简单,就以“寅”给长子为名。同样的,成化十二年丙申,唐寅弟弟出生,被取名为“申”。

晚明风气渐开,商业发达。苏州地处江浙,商业气息更为浓厚,进而带动文化的兴盛。但同时,民间对科举的追求更甚以往,许多大商巨贾都费尽心力让子孙走仕途,历史的吊诡可见一斑。

唐寅的父母经营着一家酒馆,家境颇为优渥的唐家照样醉心科举。唐寅在这个环境中熏陶长大,一方面具备了声名在外的传播条件,一方面承担着更为艰巨的光宗耀祖的责任。

天资聪颖加上肯用功,唐寅的书读得着实不错,很快就让他收获了赞誉。当时已经成名多年,年长唐寅十岁的祝允明亲自上门拜访,但唐寅让祝允明吃了闭门羹。一般将此解读为少年天才的傲慢,其实从后来唐寅主动呈递诗文给祝允明来看,他当初的举动可能是未成年人面对成人交往的羞怯或者不知所措。

此后十年间,唐寅读书、交游广泛,先后结交了沈周、张灵、文徵明、王鏊等人,在前辈们的奖掖下,逐步步入当地核心的文化圈层之中,并参与发起了“古文辞运动”,在文坛、画坛崭露头角。但厄运很快到来,在他二十四岁这年,先后遭遇了父亲唐广德、妻子徐氏、母亲丘氏的病故,刚出嫁不久的妹妹也在夫家自杀。饱尝人间悲苦的唐寅,“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经历了一番从浙江平湖到福建九鲤湖的游历之后,唐寅开始发奋应试,“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从这可以看出,后世的“唐伯虎”已经在此奠基成型了。父母丧、未守制,让无数士子皓首穷经的科举,他说拿一年时间来试,可以说狂态很显著了。

经过一年苦读,差点因为在苏州府学纵酒胡闹失去乡试资格的唐寅,在弘治十一年的南京乡试中一举夺魁,得中解元,自此,唐解元的名声不胫而走。意气风发的唐寅,转年与好友徐经到北京参与全国的会试——徐经是徐霞客的高祖,出身豪富,他父亲徐元献早年乡试高中,但会试落第,郁郁而终,由此徐经身上也背负着祖辈的寄托。两人在京城鲜衣怒马,结交文坛显贵,本以为志在必得,结果因为徐经行贿主考官程敏政家仆偷题事发,唐寅被牵连入狱。虽然这次科场舞弊案是一场不讲武德的政治斗争,唐寅很快被洗清了嫌疑,但这个事件仍如晴天霹雳一般打击了他。唐寅辞去了被分配的浙江小吏,回到家中,他也遭受了无尽的白眼和鄙视,“僮奴据案,夫妻反目。旧有狞狗,当户而噬。”人心的险恶,让他心灰意冷,开始了一生中历时最长、行程最远的远游。

(《北京晚报》)

为击败洋人,清军决定在寅日寅时寅刻五虎擒羊,结果沦为千古笑谈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著名的将领和军事家,他们的经典战例和军事思想,在几千年之后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但是与此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蠢将,他们差一点的一将无能,害死三军;过分一些的甚至用自己的愚蠢,导致历史走向的大变化……

本期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在战争时期发生过的战例,这个战例中体现出来的荒诞性、愚蠢性让人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1840年,英国人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率领下,开始封锁中国海疆,至此,第一次战争正式开始。

此时的清政府根本不了解对方的战力,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清朝政府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

但是现实很快打脸,英军迅速沿海岸线北上,直击天津大沽口。道光皇帝吓坏了,赶紧以查办林则徐为借口,要求英军撤到广东谈判。

但是在随后的谈判中,因为英国人野心太大,始终谈不拢,不耐烦的英军再次发起攻击,从广州北上一路打到长江流域。

1841年10月,从1日至13日,仅仅13天的时间,英军占领定海、镇海、宁波,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钦差大臣裕谦全部战死。

道光帝大为震动,决心不计代价发起,这就是第一次战争中清军唯一一次稍有点组织规模的战。

道光帝18日任命他侄子,清朝的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奕经为扬威将军,要求他前往浙江指挥作战。

当时道光皇帝认为沿海战败的原因就是沿海的清军懦弱怯战,于是就从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八个省份调取精锐援军赶赴浙江,其中四川的援军中不少是来自建昌镇、松潘镇调来的藏族土兵。

道光还把各地的名将都调给奕经指挥,包括当时正在广东前线的贵州安义镇总兵段永福等人,而且为了这次大反击,道光皇帝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措了600万两白银。

还提前从内库准备了几十个顶戴花翎、80个玉石扳指、60个六品顶戴、80个七品顶戴,让奕经可以直接赏赐给有战功的人员。

道光皇帝还怕这些赏赐到不了基层士兵的手里,还额外发去新制的武功赏牌750张,赏牌上根据功劳注明赏赐银两,要求奕经“其有争先出力奋勉立功者,著核其功之大小,随时酌量分别赏给。”

可以说小气的道光帝为了此战已经非常大方了。

但是奕经拿着这么多钱粮,自己是怎么办的呢?

奕经从10月30日出京南下,11月22日抵达扬州,然后就不走了,借口等待援军,在扬州花天酒地玩了两个月。到了1842年2月10日,各地援军都到了,奕经才慢悠悠地赶到杭州。

抵达杭州后,奕经听说杭州关帝庙非常灵验,于是就去求签,签上说: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

奕经一头雾水,不知道签上是啥意思。结果过了两天,来自四川的藏族土兵抵达,土兵都带着虎头帽,奕经大喜,认为这就是签中的“虎头人”。

3月6日,奕经给道光皇帝上书,选定在3月10日凌晨四更时发动。

奕经为啥非要在这个时间发动进攻呢?因为奕经算过,这个时间是罕见的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壬寅年壬寅月戊寅日甲寅时),加上领军大将段永福也属虎,这个时间就是五虎齐聚,五虎要擒拿“洋人”还不如易如反掌?

为了保险起见,奕经还让“虎头人”藏族土兵打前锋。

这就是奕经给道光皇帝所献的“五虎擒羊/五虎扑羊”之计。

按理说道光皇帝从全国调来的一万三千精锐,外加奕经召集的“几万”乡勇,虽然不一定是船坚炮利的英军的对手,但是打出一两个胜仗来应该不难。

但是奕经把大量的士兵放在保护自己上,奕经的指挥所距离前线宁波八十公里,而奕经保护自己大营、粮台、后路的兵力就多达6300余人。

而且除了奕经等三位主帅,各省支援的一位提督、6位总兵中只有段永福1人亲临前线,其他都躲在后面。这么一来用于进攻的兵力严重不足,而所谓支援的乡勇、勇壮大部分都是官员们用来吃空饷的,数量严重对不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3月10日晚,清军先在宁波、镇海释放数艘火船进攻,但是根本没有用。

清军主力发起攻击后,在内应的配合下,“虎头人”藏族土兵一度攻入宁波城内,可惜打到天亮后,后续部队跟不上,英军火力又太猛,清军只能撤出战斗。

而镇海一战,压根没有攻入城内,反而是英军反击出城,清军直接溃败逃跑……

此战奕经给道光报出的伤亡数据是清军阵亡340余人,勇壮阵亡200余人,受伤200人;被俘41人。而英军的伤亡数据是在宁波战死1人,受伤数人。在镇海则0伤亡。

道光帝寄予厚望花费巨大的浙江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奕经的五虎擒羊计也成了千古笑谈。

其实要是奕经能好好排兵布阵发起进攻,虽然面对有代差的军事实力依然大概率战败,但是英军肯定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不至于打成这样类似的情形。

不过奕经的战败不仅仅在于军事实力差,当时南方地区的民族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因此在作战时,当地有很多汉奸直接把清军的消息、部署、将领等信息全部透露给英军,有些汉奸还直接充当英军的“乡勇”。

奕经在开战前甚至叹息道:“曹江以东,到处汉奸充斥,商民十有七八,孰奸孰民,竟莫能辨。”在汉奸的帮助下,英军对于浙江的地理甚至比清军要熟悉。

而且清军将领之间也有龃龉,无法全心对敌,奕经倚重的前营总理张应云是个大烟鬼,在宁波的关键时刻,张应云竟然烟瘾犯了“时方烟瘾,至不能视事。”在逃跑途中,张应运也要先吸两口,“犹卧吸烟,半时许,始踉跄升舆而走。”

张应运的丑态直接被当时的诗人贝青乔写进《咄咄吟》中

瘾到材官定若僧,当前一任泰山崩。铅丸如雨烟如墨,尸卧穹庐吸一灯。

而道光选择的这些名将,也都是明哲保身之辈。唯一一个在前线指挥的段永福看到宁波打不下来,也不去自己防区,直接跑到大本营去找奕经了;

其他将领更是可笑,福建提督余步云听见打败了半夜就撒丫子跑路“终夜吁喘疾奔”;参赞文尉听见英军要来,直接抛弃辎重,“弃军宵遁,沿途赏舆夫,赏舟子,唯恐夷追及。“

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在,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赢呢?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回顾历史,感叹当年的愚昧和无力,今天我们当以史为鉴!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奕经与浙东三城战役新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战争中浙东战役新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战争中的藏族远征军》——文史博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