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三才配置一览表的标准(刘姓三才五格最佳配置表)

饕餮少女 2023-05-30 11:39:10 网友整理

三才者 天地人

( 天)

混沌开天地,宇宙洪荒远。

万物天最大,随时会变脸。

脾气有点暴,不属人类管。

天上人间事,命运全靠天。

有时下暴雨,平原能撑船。

也有高兴时,笑看日光暖。

有时台风起,将你变飞燕。

有时冰雹下,庄稼被砸烂。

冰雪全覆盖,天地无际边。

要想与天斗,确实有点难。

天人共相处,学会用自然。

一切都会有,天地人共安。

(地)

大地在脚下,脾气不一般。

一年有四季,时常看天脸。

春风和煦暖,地绿花满园。

夏长天酷热,汗水洒人间。

秋获万物丰,年年好景观。

严寒冰雪冷,最好是冬眠。

土地能生金,造枪人打穿。

金能生丽水,水灾要渡船。

有水可生木,木棺将人殓。

木柴可生火,野火烧战船。

灰烬生中土,山滑地陷难。

土地最善良,生物都养全。

泥土最无情,人死土中掩。

(人)

人活世界上,天地居中间。

人分美与丑,也有健与残。

天才最聪明,痴呆少语言。

人是感情物,心情随时变。

喜怒悲恐惊,哀乐忧思全。

喜时花含笑,哀时涕泪悬。

悲时自抽泣,怒时圆睁眼,

惊吓多恐惧,忧思让人怜。

说你脾气好,转身就翻脸。

心随情绪走,一天十八变。

烦恼随处有,劝君不要捡。

人活世界上,谁都有遗憾!

作者:桐林迎客。图片来源网络。

湖南常德刘氏各宗支概述

湖南常德刘姓概述——刘氏文化

来源:刘氏宗亲家族

常德谢家铺刘氏

始祖存远、及远二公,明永乐12年(1414)由江西宜春徙居湖南汉寿。传至万才公,崇祯元年又迁居桃源县泥窝潭乡湾坪。谱尊万才公为一派祖。传至十派祖天武公等兄弟八人于道光20年(1840)先后由桃源迁居武陵铁炉冲(今鼎城区谢家铺楠竹山村)。1997年三修族谱。派语:万文承应登,之士世朝天,祖德绍芳美,继起永传辉。

常德回族刘氏

先世居陕西西安府高陵县合口。始迁祖信公,字天相,明时宦游来常,见常郡为鱼米之乡,遂家于此。

常德泉塘军籍刘氏

先世由江西至武陵,世居泉塘。清光绪30年(1904)纂有墨谱,钞本未刊。

常德高迹里刘氏

始祖崇公,南宋初自京兆万年县从大军征讨入闽,遂居建宁麻沙镇。崇孙子荣公,避兵乱徙湖南武陵高迹里。又七世支分之选、之受、之海、之美四房。1923年续修族谱,堂号禄阁。

汉寿军山铺白莲冲刘氏

始迁祖江公,明永乐2年(1404)携家由江西庐陵县六十五都三图徙居湖南常德府龙阳县军山铺白莲冲。三子:长元三,后裔派衍白莲冲、龙井冲、七星桥、走马堤、安乐湖、金竹冲等地;次子元道,后裔派衍大七冲、三才障等处;幼子元通,后裔派衍牌头港。清光绪23年(1897)续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23代,男女丁口3000余人。同治3年(1864)建宗祠于乐三乡纸料洲。

汉寿花薮刘氏

始祖存远、及远二公,明永乐12年(1414)由江西袁州府宜春县迁居湖南汉寿县木盆堰。存远子四:伯海、伯江、伯湖、伯渊,江、湖二公仍归江西,海、渊二公因迭被水灾而于宣德10年(1435)落业龙潭上乡花薮里;及远公子伯宝,宣德13年落业龙潭上乡木瓜园。族谱创修于清康熙元年(1662),乾隆6年(1741)、嘉庆元年(1796)、道光10年(1830)、光绪9年(1883)、1929年续修。派语:伯与显郁流,廷文清仲顺,胜泰世承应,同名大振扬,先代徵仁厚,诗书德业长,熙朝崇礼教,多士庆观光。

汉寿军山铺刘氏

始祖德言公,其长子程居荆山,传十五世至兰芳公,字振祖,明洪武29年(1396)举人,任常德通判,明永乐2年(1404)致仕卜居常德府龙阳县南军山铺父子桥。族谱创修于清道光12年(1832),光绪13年(1887)续修。

汉寿六甲刘氏

始祖天贵公,宋元之际人,世居江西吉水三十八都永丰村。始迁祖必达、必选,天贵六世孙,明初奉民稠地抽丁实湖湘之命徙龙阳落业。必达子孙世守金盆山和樟树洲,必选子孙世守九灵山。1946年达、选二房六修族谱,堂号禄阁。

澧县华溪桥刘氏

始祖守祯公,明洪武初兄弟五人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来楚,一居澧北东田堰,一居常德西关外,守祯居澧南华溪桥,余二人仍返原籍。守祯生胜宗,胜宗生本福、本禄、本玄,衍为三房。清雍正3年(1725)创修族谱,嘉庆9年(1804)、咸丰5年(1855)、光绪12年(1886)、1938年续修。十世正位公清康熙间曾随军赴台平朱一贵乱。

临澧菖蒲堰刘氏

先世原籍江西吉水大栗树,明洪武2年(1369)始迁湖南,有支子居石门南北墩。清康熙年间,有自南北墩迁临澧新安交口者,名讳不详,今称其为启祖。启祖三兄弟,分三房:交口为长房,菖蒲堰为二房,双堰、龙岗为幺房。1940年、2005年纂修族谱。世派:光大圣朝友,道章忠良强,衣冠耀汉室,礼乐振家邦,彭城泽常远,休侯德孔长。

桃源东村坪刘氏

先世明洪武时自江西迁于桃源县北灵岩东村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九溪、黄石、莫溪、莫林等地。宗祠在本乡东村坪。清光绪6年(1880)创修族谱。

桃源穿石刘氏 始祖吉蕴公,宋神宗元丰8年(1085)自泰和迁湖广新化平砥。越二十二世孙嗣福于清乾隆间自新化迁桃源县南穿石。宗祠在穿石。至1948年,已传12代,有200余人,分布桃源县南穿石各处。

桃源芙蓉坪刘氏

先世明洪武时自吉安迁于桃源县北漆河芙蓉坪。1937年创修草谱,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刘家坪、刘家冈、石板坪等地。宗祠在芙蓉坪。

桃源华岩河刘氏

始迁祖汝彬公,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拖船埠迁湖南常郡慈利县九都朱家港,洪武8年(1375)再迁桃源县莫溪乡华岩河砖多坪,衍为溶、淋、浩、潮等四房。宗祠在华岩河。族谱始修于清道光29年(1849),2001年四修时,入谱人丁13146人。派语:汝安水思木,景金子道一,伯祚士学绍,正宗志大清,兴汉登隆运,继业起人文,丕振世绪远,其昌永光明。

桃源老棚刘氏

始祖汝彬公,明洪武2年(1369)迁于慈利朱家港,继迁桃源县北华岩河。四传至元海,明成化初再迁县北上七里村老棚。1914年创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17代,全族人口约100余人,分布于温泉及慈利等处。宗祠在老棚。

桃源上七里老棚刘氏

始祖纠纲公,明中叶由江西迁慈利二都,越六世传至廷凤公,再迁桃源县北上七里村老棚。1924年续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2000余人,分布于温泉、高东及慈利、石门、大庸等处。清道光初年建宗祠于老棚。

桃源畲田刘氏

始迁祖恺公,明景泰2年(1451)自江西迁于桃源县东畲田白龙洞。1913年创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清同治10年(1871)建宗祠于蔡家堰。

桃源菉萝坪刘氏 始迁祖迪公,原籍盐城,宋末进士,官龙阳知县,迁常德。后裔落业于桃源县南之菉萝坪。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县北门坪、二里冈、新店驿等处。宗祠在菉萝坪。

桃源南坡堤刘氏

始迁祖彦斌公,明弘治间由江西迁居桃源菉萝坪,生三子:经、纶、络,分居八仙坪、雁落坪、发旺坪。清嘉庆2年(1797)建宗祠于高岩,1920年改建于八丁坪南坡堤。道光5年(1825)始修族谱,1931年续修,2003年三修。派语:彦单单仕单廷单自德汉必宗单鸿上大人之学明新为先世辅国家裕后光前祖德丕振继述思良允恭克让文运天祥炎汉玉祚启佐邦昌域开定鼎钦明延长。

桃源大田神冈刘氏

始迁祖景铨公,明永乐2年(1404)自丰城迁于桃源县东大田村辖神冈。1918年纂有族谱。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0余人,分布于县城、慈利、永顺、龙山、常德等处。宗祠在敫家嘴。

桃源马鬃岭孔水坡刘氏

始迁祖忠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大栎树与表兄李凤岐同迁桃源莫林村栎林岗。清道光22年(1842)建宗祠于孔水坡桑林坪。1944年二修族谱,其时人口约千余人。2005年三修。字派:忠伏思永万显胜再启单光宗耀祖定国安邦代成。新派:清泰庆隆运,先贤令祚长,才高咸顺达,泽厚克恒康,绍述业能广,谋为美愈张,盛时声丕振,悠久集祯祥。该族名人刘炎,曾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委员。

桃源大田三保刘氏

始迁祖念儒公,明中叶自黄州麻城迁于桃源县东大田村第三保。宗祠在岩亚嘴。至1948年,已传20代,族人350人,分布于慈利、永顺等处。

桃源木塘刘氏

始迁祖君岳公,清初自泸溪迁于桃源县城通道桥。至四世登朝再迁县东杜青村朱家冲。宗祠在县城。至1948年,已传13代,族人50余人。

桃源木塘流水朝刘氏

始迁祖东序公,明天启2年(1622)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木塘之流水朝。至1948年,已传27代,全族人口约400余人,分布于燕子湾等处。族谱创修于清同治9年(1870),1920年续修。宗祠在木塘流水朝。

桃源郑驿刘氏

始迁祖凤凰公,清乾隆初年自龙阳迁桃源县南下白石村郑家驿。1919年创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7代,全族人口约100余人,分布于沙坪、西溪坪、杨家桥等地。光绪末年建祠于县城东街。

桃源燕子湾刘氏

先世元顺帝时自长沙迁桃源县北漆河燕子湾。1918年创修族谱。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街头坪、莫家坪、兹茅堉等地。宗祠在燕子湾。

桃源七庄坪刘氏

先世明洪武13年(1380)自吉水迁桃源县北青云七庄坪。1938年创修族谱。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4000余人,分住北路各乡。宗祠在七庄坪。

桃源观甫湾刘氏

始迁祖习宗公,原籍江西九江府湖口县,明正统间率本族兄弟数十人来湘贸易,散落湖南各州县,习宗公于正统11年(1446)卜居桃源沙萝溪梅子冲。1937年七修,2005年八修族谱。1921年建宗祠于观甫湾。宗派:习安上启大,志代胜尚祥,国士文必单,广长景运昌,盛世敦宗德,成才学正良,克明宏永锡,丕振绍平章,忠孝全先业,勋名纪太常,协和昭至道,承继耀前光,仁厚垂家法,礼义立朝纲,中兴效东汉,人民乐健康,贤佐同时起,奏功自辉煌,福寿延天禄,万载有余芳。

石门仙阳常家峪刘氏

始祖南湖公,原籍江西,元至元间宦任辰州府同知,落业安乡永丰里。九世朝阳公,明天崇间由江陵客邸转徙石门北乡仙阳常家峪。清嘉庆5年(1800)纂有草谱,道光22年(1842)首次印刷,宣统元年(1909)续修,1927年九澧刘氏联谱,2004年四续,现有人口900人,其中女458人。安乡旧派:立志名成,维以其芳,敦中秉正,景哲师良,承宗贻子,允式为常。道光新派:志立名成维美,家兴道学声长,子孙世庆光大,克绍祖宗贤良,正士恒登化国,永膺天锡显相,廷尊德泽宏远,兆启兰桂腾芳。今采用九澧联派。

石门刘氏

明洪武间自山西朔州迁此。

石门苏市刘氏

宋时自江西吉安迁九溪,后迁鹤峰、石门。

石门二都坪刘氏

清初自湖北江陵迁此。

石门、澧县刘氏

始迁祖丕振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西乡,明洪武2年(1369)迁居澧县闸口天供山白鹤岭,生祚、祜二公,后丕振公携祜公回原籍,祚公仍留居于此。四世奎珠公,明正统间迁石门南圻。1948年始修族谱,2000年续修。派语:大益珠升汉,应学德启承,朝元开甲士,永远有洪恩。

石门朱家坪刘氏

原籍江西,后迁湖北石首,清初再迁石门下圻朱家坪。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