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口普查吗(2019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时间)

隐身守侯 2023-06-04 20:41:05 网友投稿

陈金英:印度搞人口普查为何这么难

来源:环球时报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印度人口数量将在今年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然而,真实情况是,这个人口大国并不掌握本国真实的人口数据。

1881年,英属印度政府首次进行人口普查,当时统计印度人口大约超过2.5亿。在此后的130年时间里,印度保持了每10年一次人口普查的记录,收集人们的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特征等数据,为决策者、官僚机构、学者和民众提供制定、研究和了解国家公共政策的依据。这些政策小到是否应该在某个村庄开设一所学校,大到是否应该参与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在印度,1948年的《人口普查法》没有规定联邦政府必须在某一特定日期进行人口普查或公布其数据。内政部下设的印度注册总署是负责人口普查的机构。1990年,印度政府通过《人口普查规则》,规定各邦、地方政府必须向印度注册总署提供边界冻结后的地区、乡镇、村庄、警察局和居民区等数量变化的详细信息,但行政边界冻结日期距离最近一次人口普查不得超过1年。2021年3月,由于疫情的原因,原本要进行的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被无限期推迟。2023年1月6日,印度注册总署办公室宣布将各邦冻结地方行政边界的日期从2022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这也就意味着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最早也只会是在2023年7月后才能进行。由于2023年印度有9个邦将进行邦议会选举,2024年上半年印度将举行新一届大选,人口普查具体将于何时开始无法确定。

考虑到包括中国、美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以及印度周边邻国尼泊尔、孟加拉国都在疫情期间完成了人口普查,印度以疫情为由推迟人口普查难以获得外界认可。事实上,过去几年,印度政府不止一次调整、推迟、中止重要的调查统计。2018年,政府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公布GDP数据。2019年,由于担心数据公布可能影响选举结果,印度人民党在大选连任后才公布国家抽样调查办公室的上一年度就业报告。由于印度政府不公布官方的失业率数据,政策研究和咨询反而越来越多地以私营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定期发布的数据为依据。2022年5月,《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警告说,印度“引以为傲的统计基础设施正在崩溃”。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推迟人口普查似乎成为“印度统计基础设施崩溃”的又一环节。

事实上,除了受到疫情的影响,2021年的人口普查之所以被推迟也有围绕人口普查存在诸多争议的缘故。印度政府在2019年曾表示将在进行人口普查的同时进行一项居民调查,更新国家人口登记系统。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每位在印度居住6个月以上的“常住居民”创建一个全面的身份数据库。批评者称,更新国家人口登记系统是印度人民党政府实施其有争议的“公民身份修正案”的第一步,那些被印度政府列为“可疑分子”的人将会被要求证明自己的公民身份,其中主要是穆斯林。此外,一些邦和反对党的领导人还要求联邦政府在人口普查中加入种姓普查。印度的许多公共政策都和种姓结构密切相关,而上一次的种姓普查还是1931年。分析人士称,种姓普查可能会导致印度教选民的,从而威胁执政党的前途,还会给现有的保留政策带来冲击。由于印度的政治层未能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原定于2021年的人口普查迟迟没能提上日程。

人口普查不是简单地统计一国的人口数量。它提供了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做决定所需的重要信息,缺乏人口数据将严重影响政府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多年来,印度政府建立了一套和底层印度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分配系统。就其覆盖范围和公共支出而言,它是国家面向穷人的粮食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前提是政府必须精确了解人口中哪些部分是公共分配系统的直接对象。此外,财政委员会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为联邦和各邦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提供政策建议。没有各邦的人口数据,政策制定者就无法明确联邦到各邦的财政转移和各种其他类型的资源分配。在立法部门,联邦议会根据每隔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来调整各邦的席位数量。考虑到各邦人口变化的不均衡性,人口普查的推迟扭曲了代议机构的运转。在此背景下,面临成为人口第一大国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印度似乎还未做好准备。(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印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越南人口将过亿,越官员:当前人口质量不平衡等问题仍很突出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黄东日】据越通社报道,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总局预测越南人口将在4月破亿,并称届时越南统计总局将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配合,组织第1亿个婴儿欢迎仪式、游行和前往医院看望慰问第1亿公民等三大活动,随即引起世界关注。曾任驻华公使的越南前资深外交官裴仲云认为,越南迎接第1亿公民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将有助于提升越南的国际地位。

从计划生育到“鼓励生育”

在经历数十年战争后,越南于1986年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的革新开放、和平发展时期。时年总人口为6120多万,两年后激增至6400多万,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1984年越南的失业人口为250万,而1988年增至400万—500万。为应对人口暴涨带来的挑战,越南政府于1988年10月18日颁布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每个家庭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提高生育年龄至母亲22岁、父亲24岁,第一胎和第二胎之间必须间隔3年。此后,越南的人口增速趋于放缓,2009年—2019年间年均人口增长率为1.14%,处于较合理区间。到2019年,越南人口规模超过9620万。

2020年5月,时任越南总理阮春福签署启动计划生育“新政”:鼓励男女30岁前结婚、35岁前怀第二胎;生育两个孩子的女性可享受减税;到2030年将生育率低的省市的总生育率提高10%;各省、市达到生育更替水平,每名育龄女性生育2至2.2个孩子。虽然“新政”尚未完全否定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鼓励生育”的用意已经非常明显,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悄然华丽转身。一位前越南计划投资部黄姓司级官员告诉记者,越南起初实行计划生育,虽然写明对于违反者要处罚,但实际执行中,超生者很少被处罚。

据了解,胡志明市是越南生育率最低的城市,2000年以来生育率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1.76降至2021年的1.48。35岁的媒体人阮氏姝,生于河内,大学毕业后到胡志明市工作,她25岁嫁给一位银行职员,29岁生育2个孩子。近年来,她发现胡志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难找对象了,结婚成家的意愿也不强烈,原因基本都是生活压力大、交际圈小。为扭转生育率下滑的局面,胡志明市政府近年一再发布鼓励生育政策,出台《2030年生育率调整计划》,确定到2030年实现每名育龄妇女生育1.6个孩子的目标。并提出在住房、就业、孩子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生育2孩家庭补助,“鼓励生育”政策正在见诸行动。

新旧生育观念并行

与中国类似,多子多福思想曾经主导着越南家庭发展,尤其在农村落后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开始改变。在越南城市,尤其是公职人员,一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被看作是最理想的家庭结构。记者20多年来所接触的越南人几乎都生育了2个孩子,在农村生的孩子则多一些,北部山区的生育率基本都保持2.4以上。

原先在国家部委机关工作,后来辞职下海经商的陈维显告诉记者,他今年37岁,生育2个孩子,虽然下海后经济收入可观,再多生1个孩子没问题,但他和爱人还是决定不再生育,感觉有2个孩子已经很满足。他表示:“我有2个弟弟,父母生育了3个孩子,最小的弟弟已经算是超生了。但我父亲那一代不同,共有11个兄弟姐妹。”至于养育孩子有没有压力,陈维显说,起初夫妇俩都在政府机关工作,收入不高,养育孩子很成问题,所以才辞职开公司。

10年前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陈女士,如今已经是越南著名的出版人,她30岁结婚,生育1孩之后就不想再生育。她的孩子一直在河内最好的私立国际学校接受教育。她的想法是,与其分散精力养育2个孩子,还不如在追求事业的同时集中精力财力养好1个孩子,让孩子成为精英。

陈女士还告诉记者,20年前,大多越南女性大学毕业后都会首先选择结婚生育,有孩子后再找工作;现在不同了,像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多数年轻人都是先工作再考虑结婚,27、28岁结婚的女性慢慢多了起来。同时,年轻夫妇离婚率也高了。

越南国家大学博士范文大2022年曾在该校做过问卷调查,被问及是否愿意晚婚晚育时,82%的男生和71%的女生选择“是”;问及是否愿在30岁前生育2个孩子,68%的男生和78%的女生选择“是”;问及结婚后是否只生1个孩子,18%的男生和22%的女生选择“是”。

不平衡是个大问题

对于即将迎来“人口过亿”,越南人口与计划生育总局副局长范武黄认为,这对越南来说意味着国家形象更加引人注目,带来的“人口红利”也是很明显的。但同时,越南当前的生育率差距过大,人口结构、人口质量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33个高生育率的省市占人口规模的42%,且都属于经济落后地区。21个生育率低的省市,占人口规模的39%,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种格局对未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事实上,越南从2006年就进入“黄金人口”时期,预计将持续到2042年。从2019年人口普查结果看,越南总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其中15—64岁人口占69.3%,年轻化程度很高。“人口红利”无疑给越南持续带来充沛的新生劳动力,促使经济保持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但如何提高人口质量,解决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显然是越南现阶段面临的挑战。

同时,越南老龄化问题也得提前布局,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将升至26.1%。因此,如何尽快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带来的机会促进国家发展繁荣,同样也是越南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据悉,越南2023年的全国人口工作任务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8岁,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为111.2比100,总和生育率达到每名育龄女性生育2.1个孩子。越南政府制定的2030年人口战略显示,至2030年,越南将维持替补出生率(一家生两个孩子)稳定,维护与发展少于1万的少数民族人口,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自然平衡,提高人口质量,促进合理人口分布,善用人口结构黄金期和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全国人口规模达到1.04亿。

新闻日历|5月11日 两年前的今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5月11日

两年前的今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资料图片)

2021年5月1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人口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人口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

人口流动依然活跃。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

发布会介绍,今后我国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数据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26012510人,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1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和2010年相比,增加了21709378人,增长20.81%。

当年今日·深圳新闻

2020 深圳3条路线入选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

2020年5月11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第一批)共64条,涉及相关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点合计461个,为“广东人游广东”提供路线参考。深圳市入选3条,分别是深圳蛇口改革开放历史文化游径,深圳土洋东纵抗战史迹历史文化游径,深圳大鹏明清自然村落历史文化游径。

2018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正式开业

2018年5月11日,位于光明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正式开业。该医院是中山大学在深圳运营管理的第一家直属附属医院,规划占地面积23.52万平方米,总床位4000张,其中一期工程提供床位800张。医院开业后,同步开放门诊、急诊、住院、健康体检、手术室和ICU,共开设临床科室22个,平台科室13个。

1991 深圳举行我国首次公开拍卖抵押贷款房产

1991年5月11日,我国首次公开拍卖抵押贷款房产在深圳举行。随着拍卖主持人的一声槌响,罗湖区怡景花园寿景道六号别墅随即易主,由此拉开了我国利用法律手段解决抵押贷款纠纷,保护银行合法权益的序幕。

今日物种:斑鱼狗

斑鱼狗(视觉中国)

斑鱼狗,看到这个名字,你是否疑惑它是鱼还是狗?实际上,它们非鱼非狗,是一种鸟。

它们是翠鸟科鱼狗属的一员。鱼狗的名字,源自这类鸟站在水边的树枝上或者石块上等待捕鱼的时候,姿势特别像小狗直直地蹲着。“斑”这个字,则形象地说明了斑鱼狗的外形特征——满身黑白斑点。

它们有着超强的悬飞能力。飞行中的斑鱼狗在距离水面十几米高度时,仍能准确定位水下的猎物,一旦发现目标,立刻收起翅膀,一头扎进水中,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觉反差,捕获猎物。

它们常营巢于河岸或湖畔泥滩,用长长的喙部掘地筑巢。雌雄共同参与孵化育雏,并终身恪守一夫一妻制。

今日名人

[美国]玛莎·葛兰姆(1894年5月11日—1991年4月1日)舞蹈家,被誉为“现代舞之母”。她独创了葛兰姆式舞蹈技法,强调收与放,对后来的现代舞发展影响深远。她的作品多以美国人文或是希腊古典神话为主题,如《原始的神秘》《给世界的信》等。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编辑 黄洋 冯大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