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漫的星球名字(最浪漫的星球名字大全)

追梦抓梦 2023-06-05 06:47:22 用户分享

️问天、梦天、神舟……中国航天起名的“中式浪漫”诗意而唯美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问天启航 探梦天宫

中国空间站叫“天宫”核心舱叫“天和”货运飞船叫“天舟”载人飞船叫“神舟”实验舱叫“问天”“梦天”中国航天人把探索浩瀚宇宙的心愿都寄托在航天器美好的名字中这些名字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问天实验舱

何不言问天?刚刚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王逸曾在《楚辞章句》中曾提“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古人问天充满了对历史兴亡和人生际遇的慨叹而今人问天则彰显了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攀登精神一切的问题,不是归于回答而是归于求索问天天不语而答案已寓于自然规律里等待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发现

天宫载人空间站 China Space Station

“天宫”又名“紫微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后汉书》记载有:“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古之天帝居所,今之载人空间站。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被命名为“天宫”,一方面寓意对未知太空的探索,另一方面也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之意。

天和核心舱 Tianhe core cabin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中国航天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

“天和”一词,最早出自《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天和指人的元气,也指天地祥和之气。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天和,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取名天和,就是要有一种天地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寓意天地人和,开创太平盛世。天地自然与人类和谐,社会人与人和谐,每个人身体也健康和谐。

梦天实验舱 Mengtian experimental cabin

梦天实验舱同样是中国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依次完成了全部工况试验

“梦天”一词源于唐朝李贺的诗作《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全诗写诗人梦游月宫下望人间充满了浪漫的奇特想象

一代代航天人逐梦太空、建造“天宫”,更是新时代“梦天”的生动写照。“问天”已成功,让我们共同期待“梦天”!

神舟号系列飞船 the Shenzhou spaceship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首次提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神州,即中国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飞船——“神舟”既有“舟”同“船”的文化释义也有着“神州”腾飞的美好希冀

“神舟”还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994年,“神舟”成为我国载人飞船的名字。

这艘神奇的大船一直在摆渡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将中国人的梦想运抵灿烂星河“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船能带人去往前人未曾抵达的地方而我们探索太空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的未来服务

天舟货运飞船 Tianzhou cargo ship

7月27日上午11时31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这位在太空遨游10个多月的“快递小哥”圆满完成使命回归地球家园

天舟寓意天地间往来的星汉之舟辛弃疾《西江月·为范南伯寿》 “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博物志》中传说银河和海相通有个住在海边的人想要乘坐“槎”(chá,仙人所用的木筏)登天木槎化火箭我们把古人畅游浩渺宇宙的愿望变成泛“天舟”而相会于“天宫”的现实

我们还有这些

“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取自佳句“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这是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同时“羲和”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常被人们称为太阳的母亲,对应羲和号验证了中国的“探日”技术,孕育出中国的“探日”时代。

“悟空”暗物质探测器

2015年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器“悟空”,不仅名字取自《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还有着和大圣一样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出暗物质的踪影。“悟空”这个名字也契合了它的工作,“悟”是领悟探索的意思,而“空”指太空也指无形的暗物质,“悟空”则有了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寄托着中国人借“悟空号”领悟宇宙奥秘的心愿。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古籍《墨经》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发展打下一定基础。2016年,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开启了星际之旅。它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规律。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屈原的《天问》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在《天问》这首长诗里,屈原对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天地万物提出一系列追问。两千年前,古人对未知的宇宙发出追问,两千年后,火星探测器取名“天问”,中华民族文化理想的传承、对真理的探索永未停止。

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

鸿雁是大型候鸟,人们常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寓意“鸿雁传信,永不失联”。2016年,我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鸿雁正式发布。

一个个名字,不仅充满了智慧与浪漫,更集结了中国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

逐梦九天数十载,中国航天,还有更多的浪漫闪耀星河!

整理了一些浪漫的宇宙天体知识

❶ 其实分别也没有那么可怕, 65万个小时后,当我们氧化成风, 就能变成同一杯啤酒上两朵相邻的泡沫, 就能变成同一盏路灯下两粒依偎的尘埃。 宇宙中的原子并不会湮灭,而我们,也终究会在一起。 ❷ 地球正一点点的疏离月亮。据说,每一百万年就会陌生一秒,早在25亿年前,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别离。❸ 我从未想到有一天会与人结婚, 所以我能找到你简直就是奇迹了。 这就好比找到暗物质, 除了科学家是很认真在找暗物质, 而我都没有很认真在找你, 所以你是比暗物质更美好的存在。❹ 这朵世间最美好的玫瑰,星尘为泥,银河滋养。永远不会枯萎,永远在沉静宇宙中盛放。 “这是我要给你的,宇宙级别的浪漫。”❺ 你看到的每颗星星,都是泯灭的星球在亿万年前发出的光线,穿过宇宙的空间时间,投上视网膜的倒反光斑。超越生死,超越时空,超越爱情。在这千年的尽头,请抱住我,即使只有影像。❻ 每一个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在这个宇宙上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在闪烁。❼ 我甚至相信你拥有整个宇宙,我要从山上带给你快乐的花朵,带给你钟性花,黑榛实,以及一篮篮野生的吻,我要,像春天对待樱桃树般地对待你。❽ 当我说出「你」这个字,我的意思是,一百个宇宙。❾ ​​当恒星被撕裂的时候,它会将自己生命过程中创造的所有元素炸入空中,然后死去,这些元素将在宇宙中铺开形成星云,在星云的中心将有一团小小的光,新的恒星重生于消亡恒星的残余,在这个死亡又重生的宇宙循环中,我们出现了。❶⓿ 当我们仰望天空,望向遥远的恒星和星系时,我们其实是在仰望过去,因为光从那些遥远天体到达地球需要时间,而光从那个红点处传播到我们这里差不多经历了整个宇宙史。我们看到的是一百三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我们看到的是宇宙初期的一颗恒星爆炸灭亡的景象。❶❶ 每个人,你所热爱的一切,你所憎恨的一切,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在宇宙生命最为伊始的几分钟内,由自然力量的合成,在恒星的中心转化,或者在它们燃烧的消亡中诞生,而当你去世的时候,这些碎片将回到宇宙中,进入无限的死亡又重生的轮回之中。❶❷ 从宇宙起源到最后一个黑洞的消失这个过程中,生命正如我们所言之有百分之千亿分之,千亿分之千分之一的可能性,所以对我来说,宇宙中最惊人的奇迹不是恒星,不是行星,也不是星系,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物质,而是时间里的一瞬间,那个瞬间,就是现在。❶❸ 我们与那些遥远星系息息相关,无论它们是如何与我们天各一方,那些经过数十亿年旅行到达地球的光线,终究会把我们联系在一起。❶❹ 当我们注意太空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寻找自己的起源,我们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因为我们是恒星真正的孩子。注入进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原子和分子,就是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全部的历史。❶❺ 一开始,世界上只有氢,恒星内部的聚变到铁为止,金、铂这样的重金属元素只能来自于超新星爆发这种宇宙中最绚丽的葬礼,也就是说,如果你送了女孩一枚铂金的戒指,她就戴上了一块星星的碎片。❶❻ 太阳最终会成为烂漫星云里一块散发着微光的灰烬,这就是曾经巨大壮丽的太阳的残骸。它的命运,就是在广袤极寒的太空中逐渐冷却,届时它的光芒,将相当于晴夜里的满月。❶❼ 收音机里沙沙作响的静电噪音,有1%在物理学家听来是优美的音乐,因为这是大爆炸中被拉伸的光。 这个声音就是宇宙起源时,第一束光奏响的乐章。❶❽ 光束穿过广袤宇宙, 使我们涉足了最遥远的星系, 目睹了恒星的生死。 这些古老的光束, 是遥远过去的信使, 它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宇宙起源的故事。❶❾ 望天际,你可能觉得宇宙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人类诞生以来,连银河系的1/1000都没走遍,一切都亘古不变。但是这只是错觉。恒星,不过是宇宙的昙花一现。❷⓿ 恒星死后,这些元素被释放出来成为宇宙尘埃,宇宙尘埃又凝成行星,行星再逐渐演化出生命。我们确实都来自已逝的恒星,仰望星河,是在凝视未死的同伴。❷❶ 你身体里的每一粒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和形成你右手的也许来自不同的恒星,这就是我所知的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事情:你的一切都是星尘。❷❷ 宇宙拉扯着我的肉体和火光,在飞在长在扭动在膨胀,沿途在天空中写下不可辨认的、不详的,匆匆逃离的星宿。❷❸ 人类肉眼能观测到最远的天体,是距离我们250万光年以外的仙女座星系,当你看到她的时候,眼睛里这束星光是人类祖先穿过非洲大草原时发出的。❷❹ 我常会想那些原子,穿越140亿年的事件和空间来创造我们,为的是让我们彼此相遇,完整对方。❷❺ 仰望星空,这些星星距我们成百上千光年,有些已经不存在了。 它们的光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到达地球,在此期间,它们已经消失或爆炸瓦解成红矮星。 这些事实让人觉得自己很渺小,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妨想想这些,你会明白什么叫微不足道。❷❻ 就像地球上的一切,我们产生于早已灭绝的天体遗骸。一切的元素都产生于恒星内部氢原子与氦原子的核聚变。你可以把人类看作是恒星的放射性尘埃。❷❼ 太阳的命运也是所有恒星的命运, 终有一天,它们都会消亡。 宇宙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之中。 这便是时间镜头最深远的影响。❷❽ ​​​粒子从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世上,是它造就了我们。我常想那些原子,用140亿年穿越时间和空间来创造我们, 好让我们能相遇,完整对方。❷❾ 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的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的万千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❸⓿ 假如在宇宙中粉身碎骨, 残骸将漂泊于永夜, 有朝一日在碰撞中湮灭, 成为星星的一部分, 而灵魂将重回故里, 回到你出发的地方、你誓死守卫的地方。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上演跨越星球的浪漫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 题: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上演跨越星球的浪漫

记者 李金磊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诸神传说”的成真,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雄心与浪漫,跨越星球的背后是航天央企和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心血。

“嫦娥”奔月

2020年12月,就在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带回约2公斤月壤之际,一张旧报纸爆红网络。

这份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报道了中国探月“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及时间表,同一版面还列举了日本、印度、俄罗斯及美国的探月计划。但令人唏嘘的是,只有中国如期实现了自己立下的“探月Flag”。

“只有中国当真了”。回望“嫦娥”奔月之路,这是一条稳扎稳打的跨越之旅。

2007年,嫦娥一号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并传回月球三维影像;2010年,嫦娥二号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直接地月转移、成功环月;2013年,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19年,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秉持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航天央企和无数航天人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的孙泽洲,担当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还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一边飞“月”,一边奔“火”,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中,嫦娥四号要着陆到人类历史从未去过的月球背面,月背无法与地面直接通信,风险巨大。孙泽洲带领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技术攻关,构建了“着陆器+巡视器+中继卫星”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方案,突破了崎岖地形下精确安全软着陆、全时中继通信等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壮举。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祝融”探火

从月球到火星,意味着从38万公里到4亿公里的跨越。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了“绕、着、巡”三个目标。

作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面对媒体专访镜头时一度哽咽。

要知道天问一号此行,其实是与阿联酋的希望号和美国的毅力号同场竞技。“阿联酋‘希望号’已经环绕成功了,美国‘毅力号’已经着陆成功了,这时候天问一号在我心里已经不是一个任务完不完成这么简单,我不太好用语言来表达我压力的程度。”他说。

“火星的难度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为什么顺利?顺利就在于我们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对工作标准的卓越追求。”孙泽洲在2021年6月21日出席“央企楷模责任担当”中央企业党员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时说。

“羲和”逐日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2021年随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也迈入了“探日”时代。

卫星取名灵感源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此举象征着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人们将“羲和号”视为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运行于517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主载荷是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可以获得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不同高度处的太阳图像,相当于对太阳大气进行CT扫描。

2022年8月份,“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创下5个国际首次,包括国际首次空间太阳 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国际首台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轨验证等。

目前,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探测方面已经实现了“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对太阳系的主要天体种类进行了全覆盖。从月球到火星,再到太阳,中国人跨越星球的步伐迈得更稳更远。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央企人将继续锐意创新、勇攀高峰,为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正如孙泽洲所说,未来还将通过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实现技术上的新突破、科学上的新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怎么说呢,这大概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中国式浪漫”

要说刚刚过去的周末,关注度最高的话题,那自然非“着陆巡视器祝融”成功登陆火星莫属了。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在飞行近十个月之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于火星,目前全世界已进行的21次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难度系数极高!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民族自豪感️!

祝融号火星车

除了为航空航天事业巨大成就而骄傲,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之后,火星车的名字「祝融」背后的故事也掀起了大家的热议。

祝融,根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最早它是上古时期炎帝的第五代来孙,“祝”本意是祈愿、“融”代表明亮。

初期被用作“春夏秋冬”四官中“夏”官的官名,因为夏天是四季中光明最多的季节,后来帝喾时又任“火正之官”,被尊为最早的火神,祈愿它能够召集天地之光明,造福黎民百姓。

远古神话典故中,祝融传下火种,教授给了人类使用火种的办法,帮助人类熟练应用火。

21世纪的今天,上古时期的火神祝融,在象征着未来的航空航天事业里,又被用作我国第一个成功登陆火星的着陆巡视器火星车之名。

祝融 首辆火星车

不仅名字沉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想象,寓意更是饱含深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继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深刻寓意与巧妙设想,有种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之感,让人情不自禁感叹一句,恐怕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中国式浪漫」。

航天事业里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总是浪漫与智慧并存。

不只是「祝融」,很多航天器命名的背后,都闪烁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光芒。

搭载火星车祝融的火星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这名字其实是来自于屈原的长诗《天问》。

在这首四字长诗中,屈原一共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向天发问,而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关于宇宙来源的思考。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两千多年前,屈原向天大胆发问,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问到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做出超越时代的思考。

今天,我们火星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带着古人的未解之问与今人对宇宙的执着探索,登陆上了这个目前科考结果中生存环境最适合人类的行星。

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

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

天问,像是千年前的追问,伴着洪荒中走出神话照进现实,一斧子劈开星空与未来。

我国最早的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

“嫦娥奔月”,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神话典故,它不仅仅是爱情的神话,也描述了最早时期古人对月球与星辰的崇拜与向往。

嫦娥工程中,探测月球车叫「玉兔」,玉兔号月球基地叫「广寒宫」。

相较于神话里守护嫦娥的玉兔,如今现实里真正登上月球的“玉兔”,真的成为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

玉兔|月球车

对应探月嫦娥,太阳监测计划叫「夸父计划」。

这个很好懂,源自“夸父逐日”的神话典故,引用古时人们对太阳的好奇与向往。

嫦娥四号月背探测器发射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而为了嫦娥四号保持与地球正常通讯与数据传输,两者之间还有一颗中继星提供通讯支持。

这颗中继星的名字也十分有趣,被命名为「鹊桥」。

不仅让大众从名字中就能直观感受到中继星的作用,词汇背后还饱含着浪漫的诗意与美好愿景。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拍摄地月合影

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被命名为「鸿雁」,这是源自成语“鸿雁传书”。

鸿雁传信、永不失联,表达“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的美好愿景。

卫星定位系统被称作「北斗」。

古时人们用北斗七星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而现在用“北斗”来进行卫星定位,简直是恰如其分。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名字也很有趣,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号」。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领悟、探索太空

之所以用大圣同款名字命名,一是借用孙悟空“火眼金睛”的同款寓意,希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无垠宇宙中能够观测到更广阔范围的暗物质。

另外一点是应用“悟空”词汇的本意,让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带着人类一起“领悟、探索太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墨子不仅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大思想家,他还是一位古代科学家。

历史上,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这个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21世纪的科学家们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命名,来向墨子致敬。

2016/08/16|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上天

还有太空空间站被叫作「天宫」。

而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区则被命名为「问天阁」。

两者放在一起,听上去颇有种赛神仙般的潇洒自在与快活。

中国科学家的浪漫远不只航空航天。

我国装备的第一种自主研发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被命名为「鹰击」。

名字源自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著名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这首词的下一句则是更加磅礴有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自主研发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被用「鲲鹏」命名,上古神鸟。

「鲲鹏」展翅翱翔蓝天

鲲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的神兽,是奇大无比的两种生物。

庄子的《逍遥游》中曾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鲲鹏来命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让人能直观感受到运输机的特点,巨大无比、力大无穷。

能上天能入地也能下海,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叫作「蛟龙」。

取自成语“蛟龙入海”,让中国人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

蛟龙 深海载人潜水器

我国科学家南海深海科考发现的两座古热液区,叫作「南溟」与「楼兰」。

一个取自《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一个取自王昌龄的诗词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两个名字,满载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壮志与豪情。

“未来领域里每一个崭新的名字

都对应着一个可追溯的东方古代典故

我们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回头看

记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在节目中分享说:“嫦娥五号每次从月球采样一部分土壤回到地球,一部分放在首都北京,一部分放在湖南。”

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会选择湖南作为月壤异地灾备点,吴伟仁院士解释说:“毛主席曾说要‘上九天揽月’,现在我们实现了九天揽月,可以告慰毛主席了。”

就像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一遍遍解释说为什么灾难来临时,中国的科幻电影一定要带着地球一起流浪。

“中国人有很深的家园和故土情怀,在危机出现的时候会用生命去捍卫家园和土地。”

“正是这个原因,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才会选择要带着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地球一起逃离。

所以‘带着地球去流浪’是真正中国的科幻故事,拥有中国科幻的精神内核。”

过去的神话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神话又将是未来新的现实。

现代中国人用命名的方式,与渴望探索宇宙的古人遥相呼应。

每一个名字都跨越着漫漫历史长河而来,有着只手摘星辰的豪情,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用文化的方式刻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上。

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也是中国这样持续不断的文明才能做到的浪漫。

编辑:萌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