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卦对姻缘的暗示(晋卦对姻缘的暗示有哪些)

气宇轩昂 2023-06-06 07:02:06 网友整理

女利而男不顺?得此卦的人要当心了——立秋之际说晋卦

晋卦是《周易》中的第三十五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日;下卦为坤,坤为地。太阳照大地,万物欣欣向荣;君子沐德业,品行天天向上。所以卦名曰晋。

请看晋卦的卦辞和各爻爻辞:

晋卦,进也,耀也,升也。有并进之象。算得此卦的人,经常志得意满,认为仕途一片光明了。更有人把卦中的六五爻作为晋卦主爻,说它决定着测算者的命运。其实“晋”的动力,来自内卦(下卦)“坤”,坤卦的中爻六二,才是这一卦的主爻,晋升动力的源头。分析一下便知道,六五爻是“离中虚”,六二爻为“坤之中”,两爻同为阴性,应是互相排斥,结果是六二下行,六五向上移。但是,而九四与初六、上九与六三两相呼应,已然形成了“晋升联盟”,拥戴着六二向上行进,六五也因此被裹挟着,向上升腾的力度更大了,减少了对六二的排斥,因此,六二爻没了压力,可以在众爻拥戴下稳步前行。六二占据着卦中最佳的位置、也享有最好的爻辞,具有统帅作用,获得最美的赞誉。特别是六五爻,她在两个上行的阳爻之间也需上行,时间久了便减弱了阴性,近乎中性之人,因此获得了“王母”的称号,开始对六二进行提携。整个晋卦,四阴二阳,阴盛阳衰,六二为主,六五为辅,乘着初六九四、六三上九共同构成的双重“肩舆”,稳健晋升。

因此,问卦的人如果是女性,得到晋卦,大有好处。相反,如果是男性,求得的结果就不那么好,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晋卦的易象内在逻辑决定了对它不能闻“晋”而喜,尤其是男士求得此卦,一定要慎之又慎。下面让我们结合卦象和案例一起来分析吧。

多年前,龙吟先生曾在北京的一次饭局中,在众人的起哄之下用蓍草为某位男士的前程起了一卦。周折了很长时间,得到了一个由坤到离的晋卦。

此卦一出,众人纷纷叫好,说“晋”就是晋升,看到这一卦,大都以为该男士再不为升官的事情着急了。

可多数人不知,这一卦里有四个动爻,分别是二、三、四、六,一卦能演变出五卦来。顿时,该卦变得复杂无比。

首先看六二爻。

这一爻是全卦中唯一当位之爻,而且爻辞极佳。但爻动之后,就变成了“未济”。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大功未成,十分遗憾。

接着“未济”的第三爻发生变化,就出现了更坏的兆头。

“征凶,利涉大川”这样的爻辞,立刻让席上爱开玩笑的人说该男士要玩“渡江侦察记”了。

在未济的基础上,如果六三爻变,就得到火风鼎卦。

这一卦的第四爻是一个“龌龊”之爻,爻辞为“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北宋易学家邵雍解此卦时认为:得此爻者, 多灾之时,或生足疾。做官的有被贬职之忧。这个爻辞一出,该男士立刻脸色发青。可不是!无论是谁听到这话,应该都担心得不得了。

可是鼎卦的九四爻还要变,变成山风“蛊”。“蛊”即蛊惑之意,就算不懂易经,看到这一卦也会推测这是凶卦。

最后的变爻在上九,蛊卦上九的爻辞更加古怪了,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可是若要当官升职,不事王侯,不为领导和单位尽心竭力办事的话,怎么能成呢?这个爻辞实在是太诡异了!兜兜转转,不是涉江就是受到蛊惑,可怎么办才好。

只有蛊卦上九动了,变为阴爻,大家才终于看到了转机。

这一卦是地风升,事业能够步步高升,前程远大。可是从该男士最初的“晋”到最后的“升”,曲折复杂,绕了多少弯路!想要得到这个晋升,谈何容易!

酒后算卦,很多人都认为是个儿戏而已,哄笑之后,自然散去。

可是这位男士的结局如何呢?结局竟然是这样的:

独木桥前,千军万马。该男士见到希望渺茫,毅然决然请求外放,前往江南某地为官。虽然外放可以官升一级,但该男士到任之后,官场之路却有诸多不顺,虽然给个副厅的官衔,却是个有位无权的“巡视员”,后来换了位京城来的领导,本来他该受到重用,但却因为自己言语不慎,给领导留下了不佳的印象,再加上有人在领导跟前进谗不止,他的希望再次化作泡影。

这位男士在虚职上呆了许久,无望之后,竟然慢慢想通了,他索性超然物外,应了“蛊卦”的上九:“不事王侯”。在许多同事眼中,他恃才傲物,在领导那里的印象也越来越差,最后几乎到了被勒令提前退休的地步!

他自己也觉无趣,想要申请提前退休。报告交上去后,该男士已经做好了挂冠而去的准备。

就在此时,他无心侍奉的“王侯”出了问题。

在严格清查之后,上级发现他是难得的一个没有同流合污的人,格外受人注目。于是找其他谈话,劝他不要放弃,并给了个正厅级的实职。这位男士一直做到退休时,还给了一个更高一级的荣衔。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位男士的官场之路,正应了他的卦象。

总的说来,晋卦,利女贞而男不顺。女士遇到此卦,没有爻变更佳;男士逢之,必须小心翼翼,应时而动。这是由其易象内在逻辑决定的,没有其它原因。

提醒男士们,千万不要“望晋盼升”,弹冠相庆!

晋卦之中,暗藏危机,曲折幽深,必须慎之又慎。

《周易》的智慧——35晋

晋,进升。关系确定后就要谈婚论嫁了。晋卦写古代婚礼仪俗,步入婚姻。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举行婚礼时,康侯用了数不清的御赐良马,一天三趟才把宾客接送完。

康侯,周武王之弟姬封。接,接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接遇宾客。”

晋之所谓的进升,是指从提亲、定亲,到成亲这个一步步走向婚姻殿堂的过程。婚礼无疑是对这场恋爱最完美的总结,对未来生活最美好的宣示,所以作者用当初康侯举办婚礼的盛大场面指出婚礼一定要办得隆重热闹,铭记终生。

“锡马蕃庶”,相当于现在浩荡的高级车队。“昼日三接”,往复多次接送,形容宾客众多,络绎不绝的样子。

初爻勇敢求婚:晋如,摧如。

前进吧,去摧毁对方最后的心理防线。

经过咸、遯的交往恋爱,两人的感情终于瓜熟蒂落,当适时求婚。

罔孚,裕,无咎。

若想网住对方的心,准备就要充分,不能出差错。

罔,本义渔猎用的网。在此用作动词指结网。孚指一个人做事有原则、诚信。罔孚,网住诚信,比喻俘获对方的心。

裕,丰富,宽绰,财物多。求婚之前,要准备充分,计划周详,不要仓促行事。毋咎,不要犯过失,即求婚时不要紧张,要自然发挥,完美演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向前进,摧毁目标,求婚这事,别人代替不了,你要勇敢地独自去面对。

之所以要充分准备,小心实施,是因为女方还没允诺将终身托付给你,以保万全也。

二爻明媒正礼: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请祖母出面,约请对方长辈商谈。

以证婚也。

俩人愿意,这虽然是基础,但对于婚姻的最终确立来说还是不够的。合理还要合法,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个认可方式,现在是婚姻登记制度,领结婚证,在古代则是媒妁之言,文定书贴。祖母此时就起这个作用 。

“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是倒装句,相当于“受王母之介福”,意思是得到祖母的撮合和祝福。祖母作为在家族婚姻问题上具有发言权的象征性人物,请托其出面公证,显得郑重其事,再合适不过。

王母为介,这是举例而不是硬性规定,后世逐渐形成婚聘习俗。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请个中间公证人,是为了证明婚姻的合法性,确定名分也。

三爻订立婚约:众允,悔亡。

各方都表示同意,所有的隐患都消除了。

这一步相当于后来“六礼”中的第四礼“纳征”,即男家往女家送聘礼。纳征的完成标志着婚约由此确立。

从明夷三爻可知,主人公“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是以珍稀的猎物为聘礼。

悔亡,祸害消除,指确立婚约的最后一关顺利通过。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大家同意的意思就是,这一关过了,可以继续下一步,筹办婚礼了。

四爻筹备婚礼:晋如鼫鼠,贞厉。

婚礼筹划毫无章法不行,要想办法改进提高。

订婚之后,就要准备婚礼了。婚礼筹备复杂而繁琐,当设想周到。

这一步相当于后来“六礼”中的第五礼“请期”。双方开始确定婚期、商议婚礼婚宴等细节。蔡邕《劝学篇》:“鼫鼠五能,不成一伎”。晋如鼫鼠比喻这个时候头绪众多,手忙脚乱。贞厉,应理清思路把事情办好。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像鼫鼠那样乱忙一气的做法需要改进,有些事项需要双方协商才行,你要是不征求对方意见都包办代替,就是越位了。

不能获得女家的认可,怎么做都是费力不讨好也。

五爻迎亲拜堂:悔亡,失得勿恤。

都安排好了,不要再担心哪里准备得不周到。

迎亲拜堂也。

婚礼筹备是个劳神费力的事情,在婚礼即将开始的时候,不论筹备得如何,作为新郎官就不要再操心那些事情了。

往吉,无不利。

去迎接新娘吧,后面的一切都会水到渠成、顺顺利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得失都不要顾虑了,前方有喜庆之事在等着你。

放下手中事,婚礼即将开始也。

上爻洞房花烛:晋其角,维用伐邑。

拿起武器,去征服你的领地吧。

洞房花烛也。

拜堂之后,送入洞房。这里用所属城邑比喻新娘,用进攻城邑比喻洞房新婚。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去征服城邑,是因为你的人生之路还没有光大。早生贵子,后继有人,是谓“道光”也。

难点提要

经过一番自由恋爱,两人终于确定关系,进入婚礼准备。中国古代婚姻习俗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即聘书、礼书、迎书三书,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晋和明夷所述,可以看做三书六礼的雏形。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按照逻辑,礼成之后就是送入洞房了,由于《周易》多用隐喻,特别是这句爻辞更是用词隐晦,所以导致历来解释很混乱。多亏《象传》一语道破了此中奥妙,“维用伐邑,道未光也。”只要把这里的“邑”转换成“新娘”,意义就清楚了。为什么要与新娘入洞房呢?是因为你的家道还没有人来光大,需要你们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来传承家族的香火。角作为生殖象征流传至今,出土文物有动物犄角制成的角质生殖崇拜器物,现在还称之为角先生,南方称作郭先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