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多少岁(1959年多少岁2023)

误到人间 2023-05-31 17:20:49 用户分享

1959年陈赓身体抱恙,中央要求他退居二线,陈:这不是开玩笑吗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陈赓是我国开国大将之一,他曾在战争的年代里为保卫祖国出生入死,也在和平降临后为建设祖国兢兢业业。

他早就做好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准备,然而1959年,56岁的陈赓却接到一纸调令——中央要求他退居二线。

原来,让陈赓退居二线的要求,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彭德怀提出的。

虽然当时中央给出的理由是陈赓身体抱恙,但这件事仍然引起了各种猜测。

陈赓被要求退居二线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彭德怀与陈赓是是否有私人恩怨?退居二线后陈赓又将何去何从?

一生为国为民,不愿停止奉献

陈赓出生于1903年,老家位于湖南省湘乡县。

在那个年代,湖南这个地方诞生孕育了无数优秀的革命者,我国不少杰出的革命领导都是湖南老乡。

而陈赓更是仿佛为革命而生,从小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与我国无数优秀的草根革命英雄不同,陈赓的出身较为“显赫”,他的祖父是一位湘军将领,一生南征北战。

作为将门之后,陈赓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认清了当时我国弱于列强的艰难局势,也很早就明白了“强国”的重要性。

1916年,年仅13岁的陈赓放弃了继续读书,离开了安稳平静、暂时将风雨隔绝在外的学校,主动走进了风雨之中。

他进入湘军之中,成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跟随部队参与一次次军阀战争。

4年的时间,稚嫩的孩童经过战场的打磨,成长为挺拔坚韧、英姿勃发的少年。

陈赓加入湘军之时,怀揣的是保卫祖国、安定祖国的梦想。

但这4年的时间里,他从湘军中看到的却不是同样的热血和救国的希望,而是旧军阀势力的混乱与黑暗。

他开始意识到,救国之路不在此处,于是他抛下4年的功绩,毅然决然脱离了湘军部队。

离开湘军之后,陈赓为谋生成为了一铁路工作人员。

起初他也曾迷茫,不知前路何去何从,但他并没有因此对整个人生失望,而是边工作边进入一些学校继续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陈赓再次找到了救国的希望,因为他接触到了一种新思想——主义。

与此同时,陈赓也结识了无数有志青年。陈赓与这些青年志同道合、相见恨晚。

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以及对主义的深入了解,陈赓心中的想法越来越坚定——主义是真正的救国之路。

于是,陈赓就此踏上了革命之路。

读书期间,陈赓积极参与各项爱国活动,加入了“青年救国会”等多个爱国组织。

一年后陈赓进入了倡导开办的自修大学学习,认识了更多的革命人士。

随着与这些优秀革命人士的密切接触,陈赓心中的革命信念也愈发坚定,于1922年正式加入了中国。

1924年,陈赓先后考入陆军讲武学校以及黄埔军校第一期。

陈赓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经过学习作战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毕业之前还跟随部队参与了平定商团的战斗。

毕业之后,陈赓在黄埔军校留任,期间先后参与了平定杨刘叛乱、抗击英法侵略军、讨伐陈炯明等多次战斗。

1926年,国共两党矛盾升级,要求内员退出。

陈赓毫不妥协,而是无畏地公开了自己的员身份,坚定地与脱离了关系。

接下来几年间,陈赓坚定不移地跟随,与展开了斗争。

期间他曾在战场与敌军正面作战、出生入死,也曾化名潜伏、与敌人隐蔽斗争、九死一生。

曾被敌人逮捕,不屈不挠,艰难逃出;也曾数次战场负伤,子弹贯穿血肉。

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建国后的朝鲜战场上,也处处都有陈赓的身影。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危机重重的潜伏中,他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心中的革命信念始终不曾动摇。

早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他已经决定为革命奉献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战争的年代里,陈赓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而在和平降临之后,他也没有停止为祖国、为人民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 陈赓无论担任哪个职位,都恪尽职守,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

同时,他也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让忠于国家和人民的精神在子女身上得到了传递。

陈赓早就做好了为祖国奉献一生的打算,然而1959年,陈赓却突然被要求退居二线。

这件事引起了无数猜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彭德怀“私心报复”。

这个猜测是否属实?彭德怀和陈赓之间是否真的有私人恩怨?

“被迫”退居二线,可有私人恩怨?

彭德怀与陈赓之间的确有很深的渊源,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

两个人都是优秀的革命者,也都曾是红军的一员,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自然少不了并肩作战。

然而两人的初识却在更早之前,可以追溯至陈赓还在湘军部队之时。

陈赓于1916年加入湘军,巧合的是,彭德怀在这一年也成为了湘军一员。

不过两人不在同一个营,所以并不认识。

而且两人无论是出身、经历还是性格,都截然不同,因此同在一个团两三年也没有熟悉起来的契机。

与陈赓将门之后、富家少爷的出身不同,彭德怀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的一个普通农家,备受地主压迫,从小心中就埋下了反抗和革命的种子。

加入湘军之后彭德怀作战表现勇猛,在军中声望很高,短短3年就破格担任了连长。

陈赓在湘军中的经历则与彭德怀完全不同。

虽然他作战能力和表现同样优秀,但年轻气盛,言行直率,“得罪”了连长,4年过去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人本来平行的人生短暂相交,也让陈赓的未来就此改变。

这天,彭德怀带兵出去挖红薯,路上碰到了陈赓。

两人之前只是点头之交,但这次在外面遇上,彭德怀对独自一人在外闲逛的陈赓不禁产生了几分好奇。

于是两人在外面聊了起来。两人性格虽然大相径庭,但交谈之下竟然意外投机。

知道陈赓入伍4年仍然只是士兵的时候,彭德怀一向冷冰冰的语气中也不由带上了一丝气愤:“你早该升军官了吧,你们那个连长天天就不知道干正事!”

陈赓叹了口气,说道:“我跟他闹僵啦。”

原来,那个连长在饷册上弄虚作假,贪污军饷。

陈赓热血气盛,忍不下这口气,将这件事挑明与连长大吵了一架,还要将这件事上报。

可惜各方势力勾结,这件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彭德怀听后心中也很气愤,悄悄告诉陈赓:“你们应该起来闹。”

两人边聊边走,不知不觉已经快要回到军营,分别之前,彭德怀凑到陈赓身边低声说:“别怕,闹失败的话你就来我营里。”

回去后,陈赓组织了一批士兵闹了起来,然而他们人少力量弱,很快就被连长镇压。

陈赓早就是连长的眼中钉,这次咬死不放,要将他交到军法处。

陈赓偷偷跑到了彭德怀的营里,然而彭德怀也出事了。

彭德怀组织的救贫会杀了一个富户,而这个富户是湘军中一个军官的亲戚。

彭德怀因此得罪了军官,只能连夜离开。陈赓早就想脱离湘军,此时没了后路,干脆也离开了。

两人离开湘军后数年没再见过面,后来却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两人初识之时就一见如故,后来红军中重逢之后多次并肩作战、默契十足。

彭德怀沉稳严肃、不苟言笑,陈赓风趣幽默、活泼开朗,但就是这样性格迥异的两人,相处起来却意外地和谐融洽。

彭德怀的严肃冷脸吓不到陈赓,甚至还多次被陈赓逗笑。

可能因为脸色严肃不爱笑,彭德怀不太喜欢照相。每次遇到记者采访,或者战士们留影纪念的时候,彭德怀总是能躲就躲。

抗美援朝的时候,记者跟拍了好几天,都没能成功为彭德怀拍下一张照片,陈赓知道后,笑着拍了拍记者的肩膀:“这事包我身上。”

这天晚上吃过饭后,陈赓向记者使了个眼色,就起身大声说道:“打了胜仗大家都高兴,就趁现在合照一张留个纪念吧!”

说着他还走到彭德怀身边,将他拉了起来。面对陈赓的热情相邀,彭德怀只好答应,但依然不苟言笑。

见此情景,陈赓开始讲起以前的照相趣事,他语气抑扬顿挫,用词诙谐幽默,将一群人逗得哈哈大笑。

彭德怀也再难维持严肃的表情,一下笑出了声。记者看准时机,按下快门,战火中的温暖片刻就此定格。

志愿军初赴朝鲜时,陈赓还在越南战场。

志愿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是彭德怀急电点名召陈赓前来援助,且面对质疑时,他坚定地回应:“只能是陈赓。”

彭德怀与陈赓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也是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老战友。

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也有可以交付生死的绝对信任。

陈赓退居二线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私人恩怨,这种猜测完全是无稽之谈。

那么陈赓为何“被迫”退居二线,之后又将何去何从?

带病之躯坚守,燃尽此生余热

我国无数领导人为了国家鞠躬尽瘁,六七十岁高龄仍在为国奉献的人也不在少数。

因此陈赓在56岁时“被迫”退居二线一事引发了无数议论和猜测。

然而真正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并没有所谓的“恩怨”、“阴谋”,而是陈赓身体抱恙。

陈赓戎马一生,在战场上骁勇强悍,是能以身捍卫祖国的英雄。

然而英雄也是人,年过五十之后,陈赓的身体情况并不好。一次次战争本来就让他留下了无数旧伤。

但这些还只是小问题,1957年,陈赓的身体出现了一次非常严重的问题——心肌梗塞。

战争结束对新中国来说只是开始,接下来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也十分重要。

而这些曾经在战场上以生命保卫祖国的革命者们,在和平年代也没有功成身退,而是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奉献余生,陈赓就是其中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担任过各种职位,接到过各种任务,从没停下过操劳的步伐。

1957年9月,54岁的陈赓还参加军事代表团,远赴苏联进行访问工作。

此时,所有人都以为陈赓身体硬朗,包括他自己。没有人能想到,不久之后陈赓的身体会突发严重意外。

1957年12月19日,陈赓突发心肌梗塞。幸运的是,抢救及时,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次意外让所有人心有余悸,大家都劝陈赓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把身体养好。

然而没过多久,陈赓就迫不及待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陈赓初回工作岗位时,很多人都不赞同。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虽然不是革命时期,但身体健康仍然是首要的。

彭德怀皱着眉头劝陈赓再回去休息几天,陈赓摆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态度却十分坚定:“我的身体我最清楚嘛,放心吧,没事的。”

过了段时间,陈赓身体一切正常,大家也都逐渐放心。

不知不觉,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陈赓逐渐回到了以前的工作强度,他的身体也仿佛正在逐渐好转。

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发生,1959年,陈赓旧病复发,再次进入了抢救室。

这次的情况并没有第一次危急,因此陈赓也没有放在心上,恢复了几天后再次迫不及待回去工作。

意料之外的是,没工作几天,彭德怀突然将他叫到了办公室。

彭德怀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开口:“中央的意思,想让你退居二线。”

陈赓听到后,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你在跟我开玩笑吗?”

彭德怀表情严肃,甚至微微皱起了眉头,说道:“不是开玩笑,我们都认为你的身体需要休息,这次不能再由着你胡来了。”

陈赓本来不太情愿,不过很快就想通了。

退居二线又不是退休,他是想继续为党和国家工作,在哪里工作都一样。

就这样,陈赓从一线退了下来,2月份接下了南方各地的军事勘查工作,6月份将工作圆满完成。

后来,陈赓又先后担任了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认认真真完成手中的每一项任务,无论任务轻重与大小。

1961年,陈赓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放下工作,从北京去往上海,专心疗养身体。

即便在休养身体期间,陈赓也仍然在坚持发挥余热。

虽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但他仍然能通过其他方式为国奉献。

他打算将自己学到的和经历的作战经验进行整理,撰写成册,为国家和后人留下点有用的东西。

1961年3月,陈赓已经将大纲梳理完毕,拖着带病之躯开始正式动笔撰写。

遗憾的是,在将序言完成之后,陈赓心疾复发,于1961年3月16日病逝。

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陈赓将为国奉献的信念坚守到了最后一刻,燃尽了生命最后的余热。

结语

自年少踏上革命之路,陈赓的革命信念自始至终未曾动摇。革命年代,他在战场上抛洒热血;和平年代,他尽职尽责奉献余生。

陈赓是英雄,值得我们的铭记与缅怀,但彭德怀也同样是英雄,他也不该承受那些无端的恶意揣测。

作者:沧粟编辑:CY参考文献:1.陈姝. 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从父亲的戎马一生中读懂忠诚与担当[N]. 中国妇女报2.孜弁.陈赓让彭德怀笑着照相[J].新湘评论3.吴国奇.“从军原是为人民,百战勋劳总不矜” 学习和弘扬陈赓大将的家国情怀[J].新湘评论4.尹家民.彭德怀和陈赓 一庄一谐的元帅与大将[J].党史博览,

2023年养老金上涨在望,1954年至1959年出生,可以享受高龄倾斜吗

2023年养老金上涨在望,1954年至1959年出生,可以享受高龄倾斜待遇吗?

随着时间马上进入到11月,2022年也将要结束,不少退休人员开始期待2023年的养老金上涨。而从目前释放出来的信号来看,2023年养老金继续上涨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到时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又可以增加了。那么,对于1954年至1959年出生的人员,到时可以获得额外的高龄倾斜待遇吗?

一、2023年养老金上涨在望,积极信号已经释放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布2023年养老金会上涨,但是一些积极信号已经在释放,主要有这么几个:

1、社保基金运行稳健,家底雄厚,养老金上涨具备坚实的基础。根据人社部公布的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截止今年三季度,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三项社保基金总收入5.25万亿,累计结余7.24万亿。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规模达到1.6万亿,收益率还是比较高的,像去年社保基金的收益率达到4.27%。

2、参保人数规模持续在增加,去年就增加了3007万人,而今年前三季度又增加了将近2000万人,整体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10.47亿人,显然可以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

3、经济上,三季度明显好于二季度,呈现出恢复向好的态势,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50元,同比名义增长5.3%,经济上的增长也为养老金的上涨增加了底气。

最后一点,根据社保法的规定,养老金会根据物价上涨、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等因素来调整,而今年的物价也有所上涨,基于这些因素,2023年养老金继续保持上涨,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二、如果养老金上涨,1954年至1959年出生的人,可以享受到倾斜调整待遇吗?

如果2023年养老金上调,在养老金调整方式上预计还会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以及倾斜调整相结合的进行,其中倾斜调整,就是对达到一定年龄的退休人员,给予额外的倾斜待遇,养老金可以多增加一些。

从以往各地的倾斜调整方案来看,大多数是针对年满70岁的退休人员,才会给予倾斜照顾。也就是说2023年养老金上涨的话,需要在2022年就年满70岁才可以。

而对于1954年至1959年出生的人来说,2022年也就是年满63岁至68岁,达不到70岁,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地方是无法享受倾斜调整的。

不过,也有少数地方,在倾斜调整上降低了门槛,我们梳理今年各地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发现上海、北京、浙江、河南等四个地方,相比其他地方,倾斜调整的年龄要求相对低一些。

比如浙江,年满65岁的女性(男性需要年满70岁),就可以获得倾斜调整,增加25元。河南,65岁至69岁的人员,也可以获得倾斜调整待遇,增加20元。北京对于65岁至69岁的退休人员,给予40元的倾斜调整待遇;上海,对刚好年满60岁的女性,年满65岁的男性,额外给予150元的倾斜调整待遇。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1954年至1959年出生,且是以上这四个地方退休的人员,那么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可以享受倾斜调整待遇。

综上所述

2023年即将到来,养老金保持继续上涨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到时应该还会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以及倾斜调整的方式来上涨养老金。其中倾斜调整,在大多数地方,7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才可以享受。1954年至1959年出生,就无法获得倾斜调整待遇了。

不过,少数地方,主要是浙江、河南、上海等地,对年龄要求相对较低,如果明年上调,方案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1954年至1959年出生的人,在这些地方,就有机会获得倾斜调整,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自己当地的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