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双龙(包双龙运势网)

超甜的布丁 2023-08-13 22:07:35 网友上传

抚松发现苏剑飞双龙大刀之谜

遗失了七十年的抗日名将苏剑飞的双龙大刀,近日在抚松县北岗村村民周独锤家现世。

苏剑飞,1907年出生,自幼习武。1932年4月加入原东北军四十九团团长田霖率领的起义队伍一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任营长,绰号“苏营”、“草上飞”,1933年9月,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一游击大队,苏剑飞任大队长,带领部队转战于抚松、濛江等长白山密林中,顽强地进行武装抗日斗争。

1935年4月18日,苏剑飞率部三百余人分五路攻打抚松县万良镇,他一手抱机枪,一手举大刀,勇猛地攻打日伪守军。手起刀落,劈死了伪警察队长吴显廷,双方激战三个多小时。敌人派来了增援部队,苏剑飞指挥撤出战斗。在转移途中,苏剑飞由于在以前老坡口战斗中左腹中弹未愈而引起旧伤崩发,腿部又中弹受伤,后边敌军紧追不舍,第二天在抚松县北岗高四爷小山与敌军激战,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年仅二十八岁。同他一起遇难的还有二十二名战士。

苏剑飞牺牲后,日伪警察和新中国建立后的政府部门,都多次寻找当年苏剑飞使用的双龙大刀,都没有找到。日伪军曾一连几天在这附近进行搜山,想要找到苏剑飞的大刀做为缴获的战利品,都没有找到,甚至威胁过附近种地的农民,如果不交出大刀,就要统统将他们杀死。据现在收藏保存这把战刀的北岗村村民周独锤讲述:当年他11岁,和爷爷在高四爷小山南坡种地。苏剑飞带领部队来到了地戗子,正烧水做饭,便被敌人包围了,苏大队长和许多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了。

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苏大刀带领大刀会刀劈60多日军”的故事。苏剑飞的大刀名为双龙刀,两面刻龙。几年之后,爷爷在一棵老倒木后发现了这把战刀,还有一挺机枪和两个饭碗,一双靰鞡鞋。刀鞘上刻有“苏剑飞大队长”六个字。怕被人发现,引来杀身之祸,又包好之后藏进一棵拧劲子树(即槭树)的树洞里。前些年县里为苏剑飞起坟立碑,我想起了这件事,来到这棵树前将烈士遗物取出来,两只碗,一只是三彩碗,一只是青花碗,大刀还在,只是刀鞘已经烂了。于是,我便把刀和碗拿回家中,也没有向外说。刀把上原是银皮包的,后来扒下来打了银镯子。

近日,吉林省文物鉴定专家前来抚松县,对这把战刀进行了确认,确定当年苏剑飞所用的这把大刀是时期制造的。抚松县政府初步确定将这把具有抗日历史意义的战刀珍藏陈列在即将落成的抚松县文化中心的历史文物博物馆中。

至此,抗日名将的双龙战刀终于现世,成为极为宝贵的抗日联军的历史文物。

附记

自从抚松县发现苏剑飞战刀之后,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城市晚报》于2006年5月28日报道“砍翻60名鬼子宝刀现身。”《长白山日报》5月27 日报道“抚松县发现苏剑飞双龙大刀”,并配以专题介绍“苏剑飞其人其事”,宣传抗日名将苏剑飞英勇抗日、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新华通迅社及时地将此报道进入新华网内,向全世界进行宣传报道。《长白山文苑》等杂志也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

此讯一出,举世震惊,都为在林中隐埋了70多年的抗联文物感到振奋和激动,这既是抗联的珍贵文物,又是安慰烈士忠魂,进行民族教育的极好史料。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历史展览馆纷纷前来,咨询和探讨,要不惜高价来收藏苏剑飞战刀这一极为珍贵的抗联文物。抚松县政府拨出专款3万元做为征集费,将此宝刀收归抚松县文物博物馆,做为镇馆之宝。

苏剑飞牺牲时,除了战刀外,还有两个瓷碗和一双靰鞡鞋,也同时被收藏。苏剑飞掩埋在倒木后的德国造机枪,大部分腐烂,只有枪管和主要枪身,几经碾转,现已不知去向,估计再次复出的希望已经不大了。

至此,我们可以告慰烈士忠魂,抗日名将的英雄事迹及其珍贵文物将随同中国抗日的历史永载史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