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的形状(上香时香燃烧的形状代表什么)

未及挽留 2023-06-20 22:52:42 网友上传

烧香为何一定是三根?每根分别代表什么?传统文化我们不得不知

在电影《僵尸先生》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林正英所饰演的毛小方毛道长被邀请去为一家人迁移祖坟,毛道长持桃木剑观看风水之后,就吩咐徒弟在祖坟上烧香,然后发现就发现了一个大为震惊的事情,就是檀香燃烧过后,烧成了两短一长的形状,毛道长便说道:“烧香最忌两短一长,不好!。”

而后面发展的情节果然就是祖先的尸体变成僵尸了,给一家的子孙带来了恐怖的灾祸,正好应验了毛道长所说的话。

这便是林正英僵尸系列的一段情节,让人看得细思极恐,毛骨悚然。虽然说这是电影的情节,编剧不过是为了增加效果来吸引观众前来观看的,相信大多数人只是觉得刺激并不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

然而,其中的忌讳却不是空穴来风的,特别是在如今古朴的农村仍然能听到这样的俗话“人怕三长两短,香忌两短一长”,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在焚香祭拜的时候,香燃烧之后,变成了两根短一根长的情景,变成这样表示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忌讳?尤其是烧香为什么要一定三根呢?每根分别代表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去探究我们的“老礼儿”了。

民间有三根香代表“天、地、人”的说法

一根用来祭奠上天。在上古时期,我们还生活在比较落后的时代,对自然所赋予的一切都带着未知,未知便会产生敬畏。

据史书记载,周朝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烧香的礼仪,《诗经》里更是记载了焚香祭拜的流程。当然,这个时候,人们烧香是为了通过香烟的袅袅升起来与天沟通,祈求上天能够得到神明的力量。

二根用来祭奠土地。我们从周朝开始脱离了逐水草而居的畜牧生活,转为农耕文明的社会。民以食为天,甚至直接用“社稷”两个字来代替国家。干旱的时候期望下雨,大洪水的时候期望天晴,人们焚香祭奠土地,代表在祈求掌管土地的神明带来风调雨顺,带来丰收。

三根用来祭奠祖先。除了敬畏天地之外,我们从来也有祭祀祖先的传统,到现在,每次的逢年过节,我们也都会摆上贡品,焚香礼拜,向祖先祷告自己的心愿,也祝愿祖先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能够平安喜乐。因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离不开先辈们的披荆斩棘的。

所以每当看到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的时候,我就从内心里感到可笑。我们敬天、敬地、敬祖宗,是哪里没有信仰了。

与民间的说法不同,佛教里的三根香代表了“戒、定、慧”

自从张骞通西域,后来西汉末年佛教传到了我们中国来,我们中国人就开始了焚香礼佛的习俗,这个时候,在礼佛的时候也是需要三根香的,它代表了佛教的主流思想。

翻开佛教经典,我们可以看到源头。唐朝时期,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把皈依佛法僧三宝解释为皈依自性三宝“觉”“正”“净”,当代的净空法师又进一步解释为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和净而不染。

一根香用来代表“戒”。就是觉而不迷,是警惕自己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要明白自己所做的事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来指导着自己的行为。

一根香用来代表“定”。就是正而不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人生和事物了解其发展因果,明了通达,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认知不歪曲、不正确。

一根香用来代表“慧”。就是净而不染,是说我们要心地清净,世间的诱惑很多,我们要不被污染,不被外面的五欲六尘所动摇本心,做到纯净。

可见,当每次我们进行烧香礼佛的时候,都是在为自己进行一次忏悔、反思的仪式,这不仅是佛教上的要求,也是有修养、有智慧的人类都应该明白的道理。

道教同样也有三根香的讲究

发生于我们本土的道教同样也有三根香的讲究,这个时候也许有人会说道教这个讲究是不是受到民间或者是佛教的影响?毕竟,道教的出现是比较晚的。

或许这种影响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也曾经听到老子《道德经》里有句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话,意思就是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

道教脱胎于道家,将骑青牛的老子封为太上老君,所以,道教三根香的讲究更可能是源于老子的这句话。

与这句话相匹配的便是道教主要供奉的“三清”,即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这些道号并不在人们的生活常常提起,觉得很是陌生,但是看过《西游记》的一定会对这三个神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元始天尊便是姜子牙的师父,一切最初的根本,所以,他是三清中地位最尊贵的;灵宝天尊是大道的化身之一,地位在三清中次于元始天尊;而三清中地位最低的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太清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

所以,当道教教徒在焚香礼拜的时候,不仅是在供奉三清,也是在供奉世间万物。这三根香就代表了三清,代表了道教思想,代表了天地万物。他们通过烧香来跟三清沟通,希望祖师爷给予庇护,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地羽化登仙。

由此可见,不管是民间的说法还是宗教上的讲究,三根香代表了向神明、向祖师爷的祈福,代表着美好的祝愿,所以我们在烧香的时候规矩必须要求是三根香。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有各种口耳相传的忌讳,它们都深深地扎传统文化之中。随着现在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把它们当做是封建迷信,对此嗤之以鼻。

但是,我们可以秉承着唯物主义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烧香的礼仪,我们可以从中去了解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研究有此讲究的来龙去脉,从而借此一窥传统文化的细节,然后,对其中伴随而来的迷信思想要坚决保持住清醒和理智的头脑。

老人说的“断头香”是什么?有什么忌讳,选香看这4点很重要

中国用香历史永久,从晋唐时代的崛起,到宋元时代的兴盛,并在明清时期随着文人修身方式的改变,而广泛进入日常层面,足足有了6000多年的历史。

而中国人用香也是大有讲究,早在千年之前便围绕着各种香料的制作、炮制出了各式香品,比如宋明的线香、明清时期的盘香。直到今日,线香也是人们生活中频繁出现的香品,其中有不少人是用来敬神祭祀的。

但是从很久之前从听过老人说,烧香要是碰到“断头香”是不吉利的,要赶紧扔掉,否则会有因果报应。那所谓的“断头香”,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不能点呢?

令人忌讳的“断头香”

“断头香”,顾名思义就是烧香过程中突然断火的情况,俗称“断头”。

在老一辈人看来,使用“断头香”敬佛,是大不敬的行为,来世是要遭报应的。所以,很多佛教徒烧香时都不很避讳“断头香”。

在元人杂剧《看钱奴》的第三折中,有这么一句戏词:“这都是俺前生业,可着我便今世当,莫不是曾烧着什么断头香了吗?”话里话外处处尽显“断头香”的不吉之兆。

还有《西厢记》中第二折的戏词:“若今生难得有情人,是前世烧了断头香。”说的就是有情人最终不能相聚的故事。

从古至今,对“断头香”的忌讳可以说是都有迹可循。然而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可以佐证。

尽管“断头香”的说法太过老旧封建,但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断头香”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源头还是线香原材质量的不过关,通常是商贩为了降低成本,在香体里大量添加了“石粉”成分,所以燃烧过程中才会断火,也就是“断头”。

这种“断头香”的不详说法虽然没有被科学印证,但燃烧加入大量石粉的线香,闻久了不仅刺激角膜和粘膜,还会对呼吸道和肺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那什么样的线香,才不会有“断头”情况呢?其实回首我国几千年的香事文化,不难找到答案。

好香不“断头”天然好香怎么选?

《楞严经》里曾有过记载,香严童子就是在品闻沉水香之后,观察到香气的无常,证得阿罗汉果位。而这种香料取自朽木之中,就如同佛弟子涅槃入道,自然特别适合敬佛。

而这取自朽木之中的香,正是沉香。作为供佛的香品之一,它以其特有的宗教属性和稀有性,成为了线香选材的首选。

就拿香至尊的标杆,红叮佳韵富森红土沉香线香来说,它就是以高达45%的高油芽庄料作为基底,又添加了40%的顶级红土精华肉,使其二者的香甜之韵和薄荷凉的清爽平衡中和,做到扬长避短。最后加入13%的楠木粉,使其巧妙成型,不会因为较高的原材成分而变得脆弱,烧起来不会有“断头”的情况。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线香,成分基本上没有这么“良心”,他们往往为了利益用极其低廉的原材,然后添加大量添加剂,保证它们的“顺利燃烧”。

什么竹屑、木屑、玉米杆都能作为原材料,最后加上大量助燃剂和粘合剂,让它们成型。这种香虽然烧起来不会“断头”,但对人体的危害比“断头香”还要可怕!

那想要避免“断头香”和化学香,到底怎么选呢?主要看这4点。

一、看外观。好的天然香材外观是自然的颜色,而廉价的化学香则是什么颜色五花八门,若你看到红红绿绿的线香,千万别买。

二、看香烟。天然的线香燃烧后烟气比较分散,中间不易断,而再加工的化学香在燃烧过程中很容易“断火”,就是所谓的“断头香”。

三、摸香灰。天然的香材燃烧后形成香灰,不会有烫手的现象,而再加工的香一般都添加了助燃剂,温度很高,掉在手里会有灼烧感。

四、闻香气。人工加工的化学香往往燃烧起来都有刺鼻的香精味,闻久了还会头晕恶心。而天然香的味道往往是清新恬淡,自然悠长。

中国人在意传统上的习俗和各种讲头,“断头香”固然是一大“忌讳”,但更忌讳的是断头香所带来的危害。敬神礼佛是在自己能力范围能选择好一点的香品,不仅是对神明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