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今年多大了(01年今年多大了2023)

倚势凌人 2023-07-09 16:05:40 网友整理

人的生育年龄和寿命有关系吗?

看到不少人都说女的一旦过了30,如果还没结婚,大部分男的都不会选择,除非实在没得选了,毕竟30岁后,生孩子的优势似乎少了很多。当然了,也有不少女同胞们会反驳:如果一个女孩,很会照顾身体,而且保养得不错,就因为年龄问题处在婚恋市场的下层位置,这对女性是不是真的太不公平了?难道真的要在最好的年纪选择结婚生子,然后再寻找机会去奋斗?

今天,我就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下这个问题——也就是人的生殖年龄。

01,生殖年龄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

尽管现代社会,人均预期寿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比如从一百年前不足50岁,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达到了75-80岁了。然而,很神奇的一点是:我们的生殖年龄和健康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

这一点是比较神奇的,就是人类的生育并不是无限的,因为女性存在一个不能生育的时期,叫做绝经,或者经闭(Menopause)。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来说,近百年来的人均预期寿命改变,并没有明显提高这个数字。换句话,作为生物的三大特征之一的增殖(代谢,应激),我们并没有和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人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此外,从生育的角度。从女性健康本身来说,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9岁附近,这个年龄各种生产并发症概率最低,比如妊妊娠糖尿病,难产等;

对于胎儿来说,从常见的遗传病角度,比如各种三体,这个生育年龄是越早越好。

这种情况下,在人类这个物种需要保持传承的前提下,30岁附近结婚生子是一个符合群体的理念的。

02,人类的非传染性疾病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现在公共卫生发展的很好,所以我们知道,人类的健康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公卫数据,你会发现,人类健康的改善,竟然得益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比如呼吸道感染,比如腹泻等。

然而,真正的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 ),却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典型的就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风等这些被认为和微生物感染关系不大的疾病。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联合国关于人类死亡原因的统计,从2000-2012年间。

这十年间,人类的重大内源性疾病比如心脏病、中风都上升了,下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腹泻等传染性疾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整个物种的发展程度,还是从人类文化的理念角度,都并没有发生显著性的改善。

特别声明:本题仅从生物学角度提及这个问题,至于女性该不该生育之类的问题,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内。

我国近代出生于四川及重庆的名人伟人简介(十二)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罗历戎(1901年-1991年7月6日),四川渠县人,黄埔军校二期毕业,中将军长。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上海抗战,转战无锡,与日军苦战三昼夜,击退日军。后到安徽,在滁北白米山与日军激战,击退日军。1938年5月在牧马集、朱集车站与日军激战,击毁日军坦克7辆,重创日军。1942年任第36军军长,1945年1月任第三军中将军长。1945年10月,他率部到石家庄,接受日军投降。947年10月被俘于清风店战役。1983年6月23日,当选为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永淮(1902年--1944年5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龙台乡。1944年3月,日寇发动豫中会战,黄永淮率部驻守河南许昌城。4月,郑州、新郑等地相继失陷。4月底,日军第27师团将许昌城包围,在飞机的掩护下,向许昌城发动攻击。黄永淮所部官兵浴血奋战阻击日军三日之久,终因实力悬殊,许昌城被攻破。5月1日拂晓,黄永淮奉命率部突围。突围至城东附近,遭遇日寇袭击,黄永淮在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集团军高级参谋兼新编第29师副师长, 国民政府追赠黄永淮为陆军少将。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黄永淮为革命烈士。

胡临聪(1902年1月10日-1989年3月19日),字剑门,四川犍为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讲武堂、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川军将领。1931年任第29军2师独立团团长兼三台城防司令,1933年参加围剿川陕边区红军,抗战爆发后任第41军高参,出川参加抗战,曾参加信罗会战、随枣会战。1945年3月8日叙任陆军少将。抗战胜利后任第5绥靖区参谋长,1947年任整编第41师师长,1948年9月任第41军军长,22日晋阶陆军中将。12月10日在淮海战役中于河南商丘被俘。1960年11月28日获特赦。后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秘书处专员。

何秉彝(1902年-1925年),字念慈,四川彭县人,党员。出身于地主兼商人家庭,1924年进上海大同大学读书,后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积极参加领导的革命活动,1924年12月被选为上海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不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秘书,共青团上海地委组织主任。同年底,协助刘华开展上海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同年5月30日,参加"五卅"游行,遭帝国主义巡捕镇压,中弹牺牲。时年23岁。

王克俊(1902年-1975年) ,四川广安岳池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六期,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中将军长。王克俊是少数几位在第三战区能打满全场的将军之一。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开始,到1944年的衢州战役结束,王克俊都参加了。他凭借着自己的战功,逐渐升至第26师师长、第49军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带着部队在大邑宣布起义了。后被分配到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并当选过全国政协委员。

王白与(1902年-1949年),四川蓬安柳滩乡人,民革川康五魂之一。毕业于北京陆军测量大学,曾任《新蜀报》总编辑、总经理,《华西日报》社长,刘湘21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四川省政府编译室主任兼川康绥靖公署军官研究班政治部主任。还曾担任多所私立大学教授和中学校长。学贯中西,擅长书画,著有《双梧桐诗集》、《力斋诗词集》,写过一首自由体诗《四川老百姓起来了》。1948年加入民革,任民革川康负责人,做上层工作。1949年8月被捕,11月27日就义于重庆大。

杨允奎(1902年11月13日-1970年9月14日),字星曙,四川安岳人,农业教育家和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玉米杂交种的开拓者。一生致力于农业科研和教育工作,从(二十世纪)30年代初即从事玉米育种的研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玉米的遗传育种自交、杂交,造诣极深,培育出不少的玉米良种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为夺取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阳翰笙(1902年11月2日-1993年6月7日),编剧、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笔名华汉等,四川高县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7年底参加创造社。1928年初起陆续发表小说,并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艺理论的文章。1933年以《铁板红泪录》开始电影创作,著有《中国海的怒潮》、《逃亡》、《生之哀歌》、《生死同心》、《夜奔》、《草莽英雄》等。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文联秘书长、副主席等职。

刘鼎(1902年1月8日-1986年7月25日),本名阚思俊,字尊民,曾化名阚、甘作明、戴良等。南溪县城人, 阚舜臣之子。全国政协常委, 航空工业部顾问(正部级)。中北大学第一任校长,被誉为中国的军工泰斗。1924年经孙炳文、朱德介绍加入中国。1924年赴德国勤工俭学,任旅德青年团支部书记,1926年转赴苏联深造。1928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1929年奉调回国,任中央特科第二科副科长,长期从事地下情报工作,曾在西安事变中立下过汗马功劳。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