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烧成两短一长预示什么(三炷香两长一短图解)

痴人痴梦 2023-07-25 17:06:36 网友投稿

民间故事:婆婆烧香,两短一长,小儿媳偷笑:原来你和我一个心思

大名府城北有家“周记”货行,规模很大、货品齐全,老掌柜周达又是个实诚人,因此生意很是红火。

周达原配妻子姓孙,生有一子一女,后因病过世,随续娶田氏为继室,田氏过门后也生一子一女,家境富足、人丁兴旺,周家的生活羡煞旁人。

随着儿女慢慢长大,周达也日渐老迈,五十岁这年生了场大病,病愈后身体大不如前,想想这些年的打拼,着实辛苦,也该解解劳,就把铺子交给两个儿子打理,自己在家静养,逗弄逗弄孙子孙女,提前享受天伦。

周达的两个儿子性情各异,老大周深稳重,人也实诚,很随自己,老二周奕外向,聪明机灵,随母亲多一些。

做生意当需稳妥,再说周深又是老大,周达便让他主事,老二帮衬,兄弟俩感情很好、相处和睦。

周家是三套正房带一个偏宅,都在一个大院中,周达与田氏住后院,那里清静,大儿子一家住中间,小儿子一家住前院儿,家务原由主母田氏掌管,最近这几年田氏懒于事务,周达就让大儿媳张氏负责,小儿媳黄氏帮衬。

这年九月底,周深和弟弟与之前一样,同父亲汇报本月盈利,周达听完儿子们汇报,很是欣慰,笑着说:“从今天起,不用每月都报账,年底报一次就行,你们兄弟出息,我很放心。”

得到父亲肯定,兄弟俩很高兴,周深看了一眼弟弟,而后对父亲说:“爹,关于黄兆的事儿和您说一下。”

“嗯!他怎么啦?”周达问这话时,眼睛瞅向小儿子周奕,原来这个黄兆,是周奕的舅兄,也就是小儿媳黄氏的亲哥哥。

周奕道:“哼!舅兄太不像话,仗着负责广平那边的事务,欺瞒坑骗,私下给老主顾涨价,从中渔利,若不是大哥前几日去那边,我们还不知道呢。”

周达听完想了想,说道:“若只是私吞点儿钱,也能谅解,但私下给主顾涨价,会断送我周记的信誉,这可不成,你俩是怎么想的,准备怎样处置?”

“总归是亲戚,直接辞了面子上过不去,我想让他呆在铺子负责卖货,广平那边让泰叔负责。”其实在周深心里,很想把黄兆辞掉,可碍于弟弟的面子,只好退而求其次。

周奕道:“大哥,你不用照顾我的面子,直接辞了算了,这种品行,让他负责卖货也得中饱私囊。”虽说黄兆是自己的亲戚,但做出这等事,令周奕脸上无光,话语中带着怒气。

周达道:“老二,你哥哥说的是,毕竟是亲戚,不能做的太绝,以后还要走动的,让他卖货也行,货物有数,账目又清晰,就算手脚不干净,充其量也就几十文的事,就这么办吧,还有啊,广平那边老主顾的损失,给人家加倍补偿,做生意要诚信。”

“嗯,知道了爹,您老歇着吧,我们出去了。”周深说完,拉着弟弟出了屋。

哥哥丢了肥差,这事很快被黄氏知道了,这天晚上她对丈夫说:“大哥也太没人情味了,都是亲戚,何故做的这样绝,就不肯给我哥哥次机会,弄回铺子卖货,事儿忙工钱少。”

“哼,留下他就是大哥的意思,若是我当家,就给辞退了,他做的事,会毁了铺子声誉的。”

“你少吓唬我,不就是多要了点儿钱吗?买货的都没怎么着,卖货的倒是着急了,他可是我亲哥哥,像个小伙计似的在铺子卖货,我的脸面往哪里搁?”

“脸面是自己挣来的,不是别人给的,小伙计怎么啦?咱爹还是从小伙计起的家呢,我知道你想要我去和大哥说说情,我告诉你,这事没得谈,还有啊,以后铺子里的事你少掺和,帮着嫂子打理家务便是。”周奕说完,扭过头去睡了。

过了几日,黄氏回娘家探望父母,其母李氏贪财,还小肚鸡肠,她对希望女儿能够劝劝女婿,由女婿对周深说一下,让儿子黄兆再负责一摊事务。

黄氏知道是哥哥做得不对,难免向着婆家说了几句,李氏听完数落道:“那可是你亲哥哥,打小就疼你,依我看,女婿肯定也是向着你哥哥的,只可惜他不当家,做不得主,哎!”

有道是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父亲黄才在一旁接口道:“你哥哥是做错了事,换了差事也属正常,这无可厚非,我担心的是将来,你嫂子管内宅,若是亲家公不在了,这家业不全是他们夫妇说了算吗?爹是想提醒,你们夫妇可要提前打算呀。”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父母这样品行,只要女儿一回来,就在她耳边吹风,久而久之,黄氏变了心性,怎么看大哥大嫂都不顺眼,继而生了隔阂。

一年后的秋上,周达中了风,虽说不是很严重,可是经常犯糊涂,有时候连亲人也认不出,请了不少郎中,他们都说情况不容乐观,好生调养或有病愈可能,但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一天,黄才来看望亲家公,说老伴儿也生了病,希望女儿回去小住两日,探望父母天经地义,周家人自然不会拦着。

等回到娘家后,黄氏才发现母亲并未生病,之所以叫她回来,是有事商量,黄才说:“你公公现在糊里糊涂,身体也大不如前,我看你和女婿要抓紧争家业呀,若你公公突然过世,可就来不及了。”

“官人对他大哥言听计从,公公婆婆对嫂子也不错,我能有什么法子。”

李氏道:“叫你来,就是告诉你个好法子,你哥哥碰到个神人,在他那里求了个法术。”

说到这里,李氏拿过身后木匣,取出两张符纸三根香,说道:“将你大伯哥的生辰八字写在符纸上,在家里找个僻静处,于三更时点上三根香,烧两张符纸,若香烧成两短一长,那你大伯哥必然生病。”

“啊!要害人命呀?”黄氏很是惊恐。

“只是让他生病,就像你公公中风那样,糊里糊涂不能理事,这样一来,家业不就由女婿操持了吗?你们小两口愿意拿多少就拿多少,也能帮帮你哥哥。”

一说能掌控家业,黄氏心里高兴,问道:“娘,这法子灵不灵呀,哥哥是从哪里讨来的。”

“五十里外柳树坡的许先生,我告诉你啊,这许先生可神了,他......”

李氏刚说到这,黄才打断道:“你就别打听了,照着做就行,保准灵验,若是烧不出两短一长,你就回来告诉我们,让你哥哥再去请教先生。”

回家后,黄氏在丈夫口中套出大伯哥的生辰八字,写在符纸上,三天后周奕去外地收债,当晚临近三更,黄氏拿上东西来到最西边屋子,点香烧符,这间屋子没有窗户,极为隐蔽。

首次烧香没能如愿,次日一早黄氏就回了娘家,黄兆又去找了许先生。

过了半月,周奕又外出办事,黄氏如上次一样,还在西屋烧香,这次很不错,三根香烧成两短一长,黄氏欣喜,等着大伯哥周深病倒。

五日后,周深确实生了病,不过只是头疼脑热,没什么大碍,黄氏回娘家说明情况,父母让她不要着急。

心里盼着大伯哥生病,满脑子想的都是此事,吃不好也睡不好,这天晚上黄氏又失眠了,加上天气炎热,便坐在院里乘凉。

刚坐下不久,黄氏隐约发现偏宅门口人影闪过,那人还打着个灯笼,看背影很像婆婆田氏:“咦!这么晚了,婆婆去偏院干嘛?难道去那边乘凉?”

黄氏带着疑惑跟过去,见婆婆进了柴房,便轻手轻脚来到窗前,往里窥探,这一看不要紧,吓了一跳,原来婆婆正要烧香,那三根香和两张符纸,竟然与母亲给自己的一模一样。

这时候,田氏正双掌合十,嘟囔道:“并非我心狠,虽说深儿也是我儿子,可奕儿毕竟是我亲生,自然希望他能掌家,希望老天保佑,烧成两短一长,莫怪、莫怪。”念叨完后,开始点香烧符。

黄氏听完悄然离开,回屋后不禁偷笑:“原来婆婆和我一个心思啊,这可太好了,此事肯定能够如愿。”

时间很快过去俩月,可周深依旧生龙活虎,连个头疼脑热都没有,黄氏沉不不住气,跑回娘家询问。

刚进家门,哥哥黄兆噘着嘴进了门,他一副苦瓜脸,对父母和妹妹说:“哎!到了柳树坡才知道,那个许先生招摇撞骗,让人告了,被衙门打了五十板子,发配边关了,这个大骗子,害我们花了不少钱,真是气人。”

“哎!搭上功夫花上钱,搞了半天是一场闹剧,哈,婆婆不也空欢喜一场。

黄氏这话刚落地,母亲李氏道:“你说什么,这事儿你婆婆也知道?”

见母亲这样问,黄氏便将那晚所见详细说来。

黄才听完很高兴,说道:“女儿,这可太好了,你婆婆既然也有这个心思,那你回去就直接和她说破,两个人一起想办法,还怕不能如愿?”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父亲的话点醒了黄氏,回家后便开始试探婆婆田氏,结果这婆媳俩一拍即合,共同谋划起来。

其实当年田氏过门时,大儿子周深才四岁,田氏对他视如己出,周深对继母也很依恋,直到现在都非常孝顺。

周达在没有生病之前曾和妻子说过,将来把家产一分为二,兄弟俩一人一半,以周家的富足,一半家产足可令几代人吃用不尽,可世人都有贪念,田氏更甚,总想着让儿子多占家。

后来周达中了风,变得糊里糊涂,田氏担心儿子将来分家时吃亏,老想着把家业给亲生儿子周奕掌管,可她只是个妇人,一时之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田氏的娘家侄子名叫田奎,靠着这层关系,在周家货行谋了个差事,可他好吃懒做,经常偷懒,周深看不下去,偶尔会训斥几句,田奎因此记了仇。

为了保住饭碗,田奎经常买些糕点前来看望姑母,他善于察言观色,那个招摇撞骗的许先生,就是他介绍给姑母田氏的。

田氏依照许先生所言,点香烧符,也烧出了两短一长,可大儿子周深安然无恙,令她很失望,得知许先生是个骗子后,更加郁闷,婆媳俩上了同一个当,接下来怎么半,着实头疼。

黄才是个草药贩子,生意做得不咋地,但懂得一些药理,也认识一些乡野郎中,几年前曾在内黄碰到一个姓范的野郎中,知道此人能配一些奇药,就亲自去了一趟。

这个范郎中没有令他失望,配了一种奇药,这种药不会害命,但可以令成人慢慢虚弱、变得糊涂,黄才大喜,给了范郎中不少钱,让他多配了一些。

黄才把药交给女儿,告诉了她用量,让她和田氏想办法给周深服用,按照范郎中估计,若每日都服用,不出半年便有奇效。

家人都在一起吃饭,从饭菜中下手肯定不行,田氏思虑后有了主意,她知道周深有喝苦茶的习惯,便偷偷去到书房,将药放在茶盒中。

这药颜色深绿,与苦茶相同,而且呈粉状,粘在茶叶上不易发现,况且全家上下只有周深和苦茶,不用担心害到他人。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田氏和黄氏都盼着周深早些病发,到了第三个月时,周终于病了,浑身乏力、头昏耳鸣,还老是忘事儿,可令周家人想不到的是,周奕八岁的儿子玉才也病了,症状竟然与大伯周深一模一样。

玉才是田氏的亲孙子,黄氏的亲骨肉,见孩子与周深如此症状,婆媳俩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可又不敢直说。

大哥和儿子生了这等怪病,周奕非常担心,请了许多郎中前来诊治,大多束手无策,只有一个姓赵的郎中比较厉害,抓药给二人煎服。

周深是成年人,服过药后病情有了好转,虽然依旧爱忘事,但乏力和头昏没有了,可玉才还是个孩子,抵抗力差,服药后不见转好,情况还越来越严重,赵郎中也没了折。

内情是什么?田氏和黄氏心里最清楚,田氏急忙跑回娘家,让父亲赶紧去内黄,找范郎中配解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儿子出事儿。

玉才毕竟是自己的亲外孙,黄才不敢怠慢,即刻赶往内黄求解药,不想那个范郎中去了外地,等了七八天才回来。

黄才拿着解药回来后,立即交给女儿,黄氏不敢说出真相,只说是父亲偶然遇到一个乡野郎中,把病情告诉了此人,才求得这个方子,灵与不灵还不清楚。

此时救人要紧,黄奕可管不了这么多,赶紧煎服后给大哥和儿子服下,此药很灵验,周深服用后好转很快,连赵郎中都很意外,只可惜玉才年幼,灵药也没能保住他的性命,两日后就过世了。

玉才之死令田氏和黄氏肝肠寸断,这可是她们亲手害死的呀,婆媳俩受不了打击,更受不了内心煎熬,田氏当晚自缢而亡,黄氏则直接疯掉了。

家遭突变,让周深兄弟俩痛不欲生,特别是周奕,亲生母亲和亲生儿子亡故,妻子又成了疯子,这对他打击太大了,亏得哥嫂陪伴、时刻安慰,这才没有倒下。

周达虽然糊里糊涂,但也知道出事儿的都是亲人,他中风后控制不住情绪,除了哭还是哭,连腿脚都旧疾复发,卧床行动不得,两个女儿都回来了,帮着照顾。

周奕很聪明,处理完母亲和儿子的后事,他越想越不对劲儿,当天晚上对哥嫂说:“大哥大嫂,我总觉得这事儿透着蹊跷,你们想想,府城有名的郎中我都请到了,治不了您和玉才的病,为何岳父就会那么巧,碰到一个神医呢?”

周深刚刚病愈,头脑还不太清醒,妻子张氏道:“我也觉得奇怪,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你大哥和玉才生此病,我记得有个姓顾的郎中说过,怀疑他俩是中了毒,若郎中说的没有错,毒是从哪里来的?又为何单单他们中毒呢?平日里大家在一起吃饭,要中毒也是全中呀!”

“会不会跟茶叶有关?”周深在旁边冷不丁来了一句。

周奕道:“大哥你说什么,什么茶叶?”

周深喘了口气,慢慢说道:“你们不知道,咱家不是就我一个喝苦茶,玉才也喜欢,每次我在书房喝茶,他就跑来玩儿,要我给他讲故事,有一次他偷喝了口苦茶,竟然说味道很好,从那天开始,我就准备两个杯子,每次只让他喝一小杯,只有这一点,我和宝才与家人不同。”

“大哥,茶盒在哪里?我认识衙门陈仵作,请他验一验。”

“就在我书房书架上,那个梨木匣子里就是......”

当晚周奕就拿到茶叶,次日一早就去了衙门,陈仵作经验丰富,验出茶叶中果然有毒。

当天晚上,周奕将此事告诉了哥嫂,张氏惊道:“是谁胆子如此大,竟要害你哥哥?”

“哼!我看与宝才他外祖脱不了干系,最近这一年,经常来这儿的只有他们一家,况且他找到解药也太巧合了,我要去呀报案,查明真相,宝才太可怜,年纪轻轻就走了。”说到这儿,周奕流下眼泪,儿子临死前的惨状,太揪心了。

“老二,你别这么莽撞,想好了再......”周深想规劝弟弟,可他还未说完,周奕已经飞奔出门。

衙门一接手,案子很快就破了,内黄那个范郎中,周奕的岳父黄才,舅兄黄兆,以及岳母田氏,都被绳之於法,范郎中杖四十,徒一年,黄才杖六十,徒一年,黄兆杖三十,田氏免去杖刑,游街三日加以警告,田氏与黄氏也是涉案人,念田氏亡故,黄氏疯傻,不予惩罚。

周奕做梦也没有想到,害死儿子的竟是母亲和妻子,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把妻子黄氏赶回娘家后,周奕大病一场,亏得哥嫂悉心照料,才慢慢痊愈。

黄氏被赶回娘家后不久,又上了吊,这次她没能幸免,被发现时已死去多时。

此事过去两年后,周深夫妇亲自为弟弟择了门亲事,新弟媳恬静贤惠,给周奕生了两男两女,夫妻俩情投意合,相亲相爱。

这件事的发生,没有破坏兄弟俩的感情,十年后父亲周达过世,哥俩才分了家,家产分得很明白,一人一半。 (故事完)

【写在最后】

最可恨的是田氏与黄氏,贪心酿出惨剧,害人终害己。

最无耻的当属黄家人,落得惨淡收场。

最受打击的应该是周奕,亲人离世痛断心肠,可水落石出后,才知害死儿子的,竟然是亲生母亲以及同床共枕的妻子,这等经历确实惨烈,幸好哥嫂陪伴,最后与继室相守到老,可这段经历,在他心里永远抹不去,永远都是痛。

最可怜的莫过于宝才,小小年纪死于非命,而害死他的,竟然是最亲近的人。

春兰老八种,你确定自己养的是春兰吗?

春兰,中国兰花科中最具有历史性的花卉,从清代以来直到初年,评选出了“春兰老八种”,分别为:龙字、集园、宋梅、万字、汪字、桂圆梅、小打梅、贺神梅。兰生幽谷无人识 这五种兰花,你知道吗?

龙字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发现于浙江余姚高庙山之千岩龙脉。因花形大,为荷型水仙之冠,故命字为龙字,又称姚一色。

新芽绿中带紫,叶长30-40cm,宽1-1.2cm,老叶茎部大约10cm长的叶柄,中幅宽,叶尾稍尖,叶姿半垂。花葶细长挺拔,高15-20cm,苞壳玫瑰红色。外三瓣阔大,花径大达7cm,紧边,收根放角,两侧萼呈一字肩,神采奕奕,花瓣为软观音兜捧心,五瓣分窠。唇瓣为大铺舌,舌面缀有两长一短的倒品字形红点。犹如福星高照,兆瑞呈祥,花色鲜嫩翠绿,花品端庄丰丽,与宋梅合称国兰双壁,为春兰四大天王中花形最大,最艳丽者。

集园

清道光年末(1850年),一云游高僧掘得,到咸丰二年(1852年)浙江余姚张圣林获得此花。外三瓣基部汇合处集结成圆球形面得名集圆,又称十圆。

新芽紫绿色,叶形与宋梅颇有相似,叶长25-30cm,叶尖微钝,叶色浓绿,新叶富有光泽,老叶斜垂,中间常有1-2枚细狭的叶片,叶质厚而糯润.花葶15cm左右,苞片绿中挂紫红筋纹.开花期比宋梅要晚几天.外三瓣头圆,紧边.收根细.两侧萼一字肩.花色嫩绿,瓣肉厚,花容端正秀美,花型为梅瓣,有时也开梅形水仙瓣,往往稳中有变,连花茎都有红梗与青梗之分,花形极似宋梅。只要抓住三点就不难分辨:1.花茎顶羰一节仍为紫红色,不像宋梅那样顶端一节转绿;2.外三瓣比宋梅稍长,基部集结成圆球形;3.唇瓣为小刘海舌,明显小于宋梅的唇瓣.集圆长势旺盛,繁殖快,健花形,在春兰四大天王中是流传较为广泛的珍品。

宋梅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浙江绍兴人宋锦旋选出,由于是标准的梅瓣花,取名为宋锦旋梅,简称宋梅①.

新芽淡紫色,叶长20-30cm,宽1cm左右,叶质厚,叶色翠绿有光泽,老叶呈弓垂形,株型曲线优美.花葶细长,高12-15cm,苞片粉底淡紫色,花茎顶端一节转绿,外三瓣头圆紧边,瓣基收根细.主瓣呈上盖状,彬彬有礼,两侧萼呈一字肩。花瓣为蚕蛾捧,护卫着散发幽香的蕊柱.唇瓣短而圆正,属典型的刘海舌,舌面常有一两个小红点,亦能开出无红点的白舌宋梅。宋梅品位高而不骄,出芽较高。花型亦有神奇的变幻:兰叶矮壮者,往往开典型的梅瓣花;植株健壮者,一葶可以开双花(花型为梅形水仙瓣).宋梅为最具人类精神的人格花,才会流传两百年而一直受人爱戴,连日本兰界也将她推崇为春兰四大天王之首。

万字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浙江杭州万字花园首先栽培,故命名万字;又由于此花发现于浙江嘉兴的鸳湖畔,又名鸳湖第一梅。

新芽淡绿色,微有紫晕,叶长25-28cm,叶幅中部宽,叶色深绿,新叶有光泽,叶质厚,叶脉深,叶姿斜立,间有半垂,曲线优美.花葶浑圆挺拔,高达16cm,苞叶淡紫色,有透明感,外三瓣短圆阔大,两侧萼平伸,神采飞扬,花瓣肉厚,质糯润且端庄,为蚕蛾捧心.唇瓣为小如意舌,花容端庄秀雅,赢得日本兰界称崇,列入春兰“四大天王”。江浙兰界一度有人以瑞梅冒充万字,现将两者的花艺加以鉴别:

  1、瑞梅的花葶短于万字,高约10CM,万字花茎顶上一节转绿,瑞梅顶上一节显得更红。

  2、瑞梅花形比万字要少些,充其量为4cm,而万字可达5cm。

  3、万字内轮花瓣为软蚕蛾捧,圆整光结,捧瓣前端有微红点,瑞梅为半硬蚕蛾捧,捧前端无红点,此两者明显的区别。

  4、万字的唇瓣为小如意舌,经常不下挂,瑞梅则为刘海舌,比万字的唇瓣明显大些,且能舒展放宕。

汪字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浙江奉化汪克明选出,便以选育人的姓氏命名为“汪字”。其选育历史在春兰老八种中居首位。

新芽紫色,叶长25-35cm,宽0.9cm。叶色深绿,缺少光泽。叶面有“V”形深沟,叶尖尖锐,叶姿直立性强。花葶细长,高达15-20cm,花梗淡紫。外三瓣长脚下圆头,收根,紧边,主瓣稍向前倾,不亢不卑,两侧萼呈一字肩,神采奕奕.花瓣为兜状捧心,乳白色,短而软,护卫着散发幽香的蕊柱.唇瓣为圆舌,舌面缀有淡淡的红点,花色翠绿,花品端正,富有筋骨,花开耐久,且容易起花.堪为春兰老八种中水仙瓣的典型。

桂圆梅

初年,由浙江绍兴朱祥保选出,又名“赛锦旋”,意思是可以与宋梅比试高低。

新芽紫绿色,叶长25-30cm,宽0.9cm,叶色深绿,新叶有光泽,叶质厚,叶姿半垂,株型优美。花葶细长,与叶架等高,五片银红色苞衣,有透明感,花梗翠绿,但节间有红晕。外三瓣短圆,色净绿,平边,两侧萼平肩。有时开分头合背半硬兜捧心;唇瓣为小刘海舌,舌面缀有几个鲜艳红点。因贴肉苞衣紧包花瓣,且外三瓣有钩状尖锋,故舒瓣时节须轻轻施以挑开手术,方能使花容端正。花后宜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否则难以生花。

小打梅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在江苏苏州选出.相传大虎、小虎兄弟俩为争夺此花曾“打闹”至县衙门堂,故以“小打梅”命名。

新芽紫绿色。叶长20-28cm,叶形较细,宽仅0.7cm。叶色翠绿,新叶有光泽,老叶呈镰形。花葶细圆挺拔,高约12cm;五片苞衣呈紫红色,其上各有七条筋纹,条条通稍达顶(此好花的标记)。外三瓣头圆,瓣肉厚,紧边,质糯。主瓣呈“遮阳状”,两侧萼的长宽比例为1.88:1,肩略平,花瓣为半硬蚕蛾捧,捧端有“白头”,唇瓣为圆舌,舌面缀有淡红色斑点,实属春兰梅瓣上品。

贺神梅

初年(1912年为元年),出产于浙江余姚鹦哥山,故又名“鹦哥梅”。

  新芽浅紫红色,叶宽0.8cm,长约20-30cm。叶色深绿,叶姿斜立。花葶细圆挺拔,高约12cm,苞衣玫瑰红色,花茎浅紫色,顶上一节转绿,外三瓣短脚圆头,紧边。收根细;主瓣姿态美,呈“遮阳状”,两侧萼左右平伸,显得精神抖擞,偶尔呈“飞肩”状。内轮花瓣厚实,为观音兜捧心,捧心内放射状红条状。唇瓣圆正,为刘活舌,舒展放宕,盛开后舌微卷,近来年,江浙兰市上此花因求购者众价位居然超过春兰“皇后”的绿云。

品种这么多,每个品种外表相差的也比较大,光从花瓣型去命名就有梅、荷、水仙、素、奇瓣等这么多,而且香味也不一样,那么春兰最值得购买的品种是什么?

贺神梅是比较有名的春兰品种,开花之后,花朵都是三片花瓣,而且非常圆,造型也非常美丽,叶片也非常有光泽,观赏性非常强,所以养护的人也比较多;宋梅大家也非常熟悉,它的造型比较简单,但观赏性很强,外形是圆的,叶子是弓形的,花朵颜色是浓绿色的,但幅度相对来说比较宽。

春兰中还有很多观赏价值比较高的花朵,都非常美丽,我们在选择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只要是自己喜欢就值得购买。

①宋梅名字由来

话说在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个村子叫宋家庄,里面有个富户叫宋锦旋,是做茶叶布匹生意的,平时会接济一下村民,他没有别的爱好,不嗜烟酒,唯爱养兰,闲来无事就去背个背篓上山挖兰花,但是挖了十几年也是没有挖到过像样的兰花,有一天,他躺在床上正在想这个兰花,这是外面进来一个六十来岁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手上牵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说宋大官人,这孩子是我邻居从小无父无母无依无靠,能不能留在您这做个丫鬟啊,宋锦旋一看这孩子虽然衣衫褴褛,但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眼睛圆脸蛋,端端正正,满口答应下来,就在这个时候,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没过几天,宋锦旋又上山去挖兰花,照样是一无所获,结果到了傍晚下山的时候,很疲惫的的宋锦旋走着走着被一个石头绊了个大跟头,摔了个四仰八叉,结果,就看到路边的一株兰花,叶片油光发亮,片片弯弧,柔中带刚,而且还带着一个圆不隆冬花生大小的花苞,小心翼翼将兰花挖回来,在家中养没过多日这兰花就开了,,之间一字肩,大出架,蚕蛾捧,刘海舌,三班紧圆,头带尖峰,爵士的梅瓣极品,宋锦旋这么一琢磨,这不就是当初给他托梦的那个小姑娘的化身吗,后来宋锦旋就以他的姓氏给这兰花命名,这就是春兰老八种之首四大天王之一的梅瓣精品宋梅。

#兰花##绿舟手工花盆##镇园植宝##园艺茶点咖啡花园##花盆#

为什么要进三根香、六根香、九根香又分别代表着什么?

进香为什么要进三根香?另外的六根和九根又分别代表着什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首先三根香。三这个数字在咱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代表着世间万物。老子的道德经中也阐明了三生万物的意思。三只香代表着天地人,一根香,敬的是天,希望国泰民安,人们幸福安康。第二根香敬的是地。希望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第三根香敬的是咱们的老祖宗,感恩祖先留下来的美好传统和优良美德。而六根香是为了两代人起福。九根香是为了三代人起福,你明白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