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称命书几斤几两对照表(诸葛亮称命书几斤几两对照表1986年几两)

误到人间 2023-07-09 02:17:50 网友整理

真实的诸葛亮有几斤几两?只因犯了三个错误,才无法一统三国

“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这是诸葛亮留在人们心里最深刻的印象,他只需弹指一挥间就能让敌营损伤千万。

虽为蜀国鞠躬尽瘁,可最后也难抵天命,他是智慧的化身、是无数人赞扬和学习的对象。很多人想到蜀国失败,就是因为天道不公,而非丞相之错。

然而人无完人,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他是否像人们口中说的那样传神呢?无法统一三国,怎么跟所谓的“三个错误”有关吗?

不识人之明和用人之长

在诸葛亮制定伐魏战略之后,全军上下一往无前,第一次伐魏也取得胜利,这个更让蜀军士气大振,谁知后来就出现了意外。

街亭一战让蜀军元气大伤,损失了近万将士的性命,同时暴露了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方针。

当初在用人上诸葛亮万般思量,启用了马谡,这也是一次重大的失误。

马谡在军事上还是很有才华的,他经常给诸葛亮进言献策,善于分析战局,而且他经历了很多次战争,虽然没上前线,但对战局颇为了解。

在这个方面来讲,马谡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军事参谋。但是他的实战能力差,而且实战的经验少,这就导致了这次街亭之败。

诸葛亮虽然知道街亭此战非同小可,但是最后还是交给了实战能力差的马谡,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是诸葛亮不知道马谡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或者说是马谡的实战能力和进言献策的能力将诸葛亮蒙蔽,使之做出了这个选择。

还有一个方面,相传蜀军虽然表面团结统一,但其实内部力量暗自分为五股。在刘备驾崩白帝城后,这五股力量的差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所以在诸葛亮作了伐魏大计后,他需要自己手下的一名大将去打开局面,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此团结别的方面的力量,这才有了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关羽。关羽在民间的威望极高,很多地方都供着他的画像,他是忠义的代表,但是他身上也有很多缺点,陈寿就说他:刚而自矜。

关羽的傲慢永远是他抹不去的伤疤,在对待东吴的时候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由此导致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错误。

当荆州失去,他悔之晚矣,后来败走麦城,最后被马忠俘虏,结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诸葛亮明知道关羽傲气十足,却剑走偏锋让他留在荆州,实在是不该。

镇守荆州需要一个性格沉稳、小心谨慎的人,这样结果可能会更好。用人之长是一个帅才所拥有的基本条件,而诸葛亮在这一点上出现问题,导致了最后伐魏的失利,试机一旦过去就不能收回来。

不善临阵调度随机应变

我们知道诸葛亮未出茅山而知三分天下,这是他的军事才能的体现,但是在临阵调度方面却做的有些欠缺。

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顷刻间就能改变战局,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在马谡的问题上,诸葛亮纠结的太多,反而出了问题。

这场战役关乎着以后战局的发展,他需要做出十足的把握,在迫不得已的时候,自己可以去守街亭。

然而他却派了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这才导致了失利。领导人在这点上给出了客观评价,“初战,亮宜自临阵。”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首战往往需要打得漂亮,这才能为以后的战斗打下基础,将士们也有了战斗的勇气。所以说诸葛亮这方面的失误,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

诸葛亮在用兵上太过小心谨慎,以至于不能精准把握时机,失去胜利的机会,这点上曹操就显得好多了。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在面对许攸建议时候当机立断,亲率五千精兵袭击袁绍粮草之地,导致袁绍军心涣散,无力再战。如果曹操像诸葛亮那般谨慎,可能达不到这样一个好的结果。

军事战略

诸葛亮“束发读诗书”时候,刘备来请三次,这就是老生常谈的三顾茅庐。《隆中对》更是给刘备带来了生的希望,其中制定了以后的战略方针。

在形成三足鼎立的状态下,慢慢再图统一,这更是让大家惊叹他的军事能力。但还有一位军事家提出过异议,这便是毛主席,他说《隆中对》一开始就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隆中对》中有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得到荆州和益州,有了这两个地方作为基础。其二是联合孙权抗曹,由于曹操实力太过强大,所以在正面对抗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

虽然蜀国这样想,但是孙权却没有这样思考问题。在后来的孙权杀害关羽破坏孙刘联盟,这就能发现,这第二个计划根本实行不了。

曹操的实力太过强悍,其实孙权方面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就随着诸葛亮的意思走了。但刘备的最终目标是光复汉室,将大汗王朝扶起来,这本来就和孙权的理念完全不同,所以不可能长久。

在孙刘两国交往的过程中,矛盾时不时会发生,只是在北方的压制下两者不得不做出妥协,他们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利益变大。

还有在新复汉室的时候,诸葛亮原本制定的计策是三分兵力。关羽镇守荆州,刘备攻打东吴,而诸葛亮北伐。

然而此战略有一个重大的失败,分兵乃兵家之大忌,一般的战斗都是合而为之。

在三国中,蜀国的综合实力本就偏弱,这样的战略更是不符合实际。

加上蜀国的地理优势,易守难攻,然而诸葛亮制定的计划却完全没有用到自己的优势。讨伐魏国和攻打东吴的路程遥远,路途艰难,因此消耗极大,难以实现。

但是诸葛亮在另一方面有很大的才能。七擒孟获传达了这样一个思想,真正的胜利不一定要将对手赶尽杀绝,而是恩危并用。

不论怎样说,诸葛亮都是一个难得的全才,是治理国家、出兵应战的大师。一篇《出师表》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佳话,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根据史料给五大将排序,马超应该排第几?陈到魏延谁能取代赵云?

蜀汉五虎大将虽然在正史中不见明确说法,但是陈寿在作《三国志》的时候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就说明他们的地位相差不多,与之相类似的,是曹魏荀彧、荀攸、贾诩合为一传(三大谋士),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合为一传(五子良将),东吴周瑜、鲁肃、吕蒙合为一传(三都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人合为一传(江表十二虎臣)。

陈寿将关羽赵云等五人的地位拉平——在诸葛亮之下庞统之上,费祎蒋琬姜维魏延被远远甩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年的文人都很要脸,史学家也比较严谨,犯了常识性错误,是要被天下人嘲笑的。

很多人瞧不起《三国志》,却不知这本书位列“二十四史”,得到了绝大多数史学家的认可——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不管多么尖端的产品、先进的武器,总是有一帮外行来批评,就像有人质疑冒烟的火箭为啥不用无烟煤、点火的时候为啥用火柴而不用打火机一样。

用打火机点火箭是网络笑话和相声段子,但是质疑五虎大将名单和排序方式的,却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如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话,把赵云换成魏延,也是有很多人赞同的,甚至还有人说赵云的功劳,原本就是属于陈到的。

半壶老酒读书不多,在网文兴起之前,对“名将陈到”的了解,仅限于《三国志·蜀书十五》的“季汉辅臣传”中,看到杨戏在赞誉赵云之后提了一句:“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陈到的名气有多大,放在最后再说,咱们先来看看陈寿给关羽赵云等五人的排序是否公允。

读者诸君都知道,三国前期实际是三个汉臣在打架,军功制度也是承袭汉制,斩将搴旗攻城拔寨的数量,决定了将领的官爵和他在史书中的地位。

既然是蜀汉(关羽黄忠活着的时候,刘备只是汉中王,所以只能称蜀而不能称季汉)五虎大将,那就得看他们为刘备集团建立了多少功勋。

要是看斩将歼敌数量,关羽在五虎大将中位居第一,那是毫无争议的,在局部战争中一次歼灭三万敌军,生擒对方假节钺左将军,仅此一项大功,就可受封万户侯。汉朝前期的军功制度,是胜斩千敌可封侯,打败了杀多少人也是有罪无功(参考李广),攻取城池,要看城池大小及擒斩守军数量,如果对方投诚,攻方主将的功劳就会缩水。韩信明知齐国七十二城已经投降,他还是要再打一遍,就是想多捞一些战功。

关羽歼敌三万,其战功可能仅次于周瑜火烧赤壁。赤壁之战双方战损没有统计,曹操到底有多少人马、撤回后方多少人,所有史料都语焉不详,但关羽生擒于禁七军三万人,却是很多三国史料都有明确记载的。

关羽一战擒敌三万,这在三国时期绝对算是惊天动地的赫赫战功,陆逊火烧连营,刘备的损失也未必有这么大——刘备收拾残兵驻扎白帝城,还能吓得孙权主动求和,说明夷陵一战,刘备只伤筋没动骨,还有再战之力。

蜀汉只有两个公认的万人敌,张飞“亚于关羽”,汉中之战大破张郃,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张飞围歼张郃全军,并阻止了曹操掠夺巴西人口,这件大功,让他位居五虎大将次席,也是实至名归无争议,而马超坐第三把交椅,就有点让人难以信服了:马超主动投降刘备之后,几乎是寸功未立,正史中他唯一的表现,是跟张飞一起在下辨对战曹洪曹休,那一仗还打输了:“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曹操)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有马超的拥趸说,要没有马超进攻成都,刘璋也不会投降,其依据就是《三国志·卷三十六》中的一句话:“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事实上刘备围成都已经好几十天了,马超带的兵马,其实也是刘备的:“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后数从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又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

刘备之所以拿下成都,马超的功劳可以忽略不计,即使能算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稻草也是刘备给他的。成都之所以不战而降,是刘璋不想打了:“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前面咱们说过,守军主动投降,攻方战功缩水,而且成都围城的参与者也不仅仅是马超,张飞、赵云、诸葛亮、黄忠都在,领着刘备兵马的马超,就是分摊战功,也没有几斤几两。

马超的追捧者很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马超位列五虎大将第三名,先后受封左将军、骠骑将军,他为刘备立下了什么功劳?

三国时期虽然没有实行九品中正制,但是门阀势力已经十分强大,荀家、司马家、诸葛家的影响遍及各方势力,马超属于西凉望族,也算刘备的半块金字招牌,他在没有显著战功的情况下受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沾了家族的光。

《三国志》中的蜀汉五(虎)大将,黄忠以汉中之战阵斩夏侯渊之功而位居第四,在当时也是有争议的,诸葛亮和关羽都表示过反对,这是因为黄忠阵斩夏侯渊,是在刘备和的指挥下完成的:“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夏侯渊为救张郃而中了刘备的埋伏,黄忠在此战中的表现也很出色:“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跟黄忠相比,马超在刘备集团的贡献确实不大,黄忠吃亏,就吃在他原先在刘表和曹操麾下的军衔不高:给刘表打工的时候是中郎将,投降曹操后只临时升了半级,叫“假行裨将军”。

汉朝末年,礼崩乐坏,官制也变得一塌糊涂,有时候中郎将的权力比大司马大将军还大,比如曹魏的二把手曹丕,在接班前就只是个中郎将:“(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曹)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刘备拿下部分荆州后,封关羽为荡寇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诸葛亮和庞统同时受封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当丞相前,一直是杂号军师将军,但是地位却比“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尚书令、护军将军还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劝谏诸葛亮执法别那么严格而诸葛亮不听,犯法大家找诸葛亮告状这两件事中得到明证。

关羽当年对马超有意见,也是诸葛亮用一封信摆平,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说明军师中郎将或军师将军的地位,是要高于荡寇将军和假节钺董督荆州事的关羽的。

赵云跟诸葛亮一样,也是个杂号将军,同时他跟诸葛亮一样,获得的都是刘备发明的独家称号。

在三国乱世,又是四方将军要受重号将军名号将军(四征四镇四平)的统领,这在曹魏阵营中比较常见,比如五子良将都要受诸夏侯曹管辖,魏延虽然受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但其地位却不如赵云高,这一点我们从刘禅继位后的普调官爵中就能看出来:“建兴元年,(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先主践尊号,(魏延)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都亭侯比永昌亭侯低半格,中护军与四方将军平级当权力更大,管全军将士的考核升黜,在此之前,赵云是刘备集团首任牙门将军,魏延是第二任,在荆州的时候,赵云就已经是秩二千石的桂阳太守了,刘备入川,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也就是仅次于关羽的荆州二把手,《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写得很清楚:“留营司马,官名。东汉献帝建安中刘备置,以赵云为之,统领留守荆州军营事务。”

在有皇帝的时代,功高莫过救主,赵云的有救主之功,在入川之战中又连下江阳、犍为两郡,汉中之战空营计击溃曹军主力,这些战功加起来,绝对要超过黄忠和马超,赵云位列《三国志》蜀汉五大将之末,可能跟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排名一样,都是吃了太刚正的亏。

《三国志》中蜀汉五大将的排序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三国演义》中蜀汉五虎大将的排名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哪一个排名更公允,读者诸君心中自有一杆秤,至于被网文吹捧起来的“神将陈到”,请恕半壶老酒才疏学浅,遍翻三国史料和《诸葛亮集》,也只找到了不到一百字的记载,而且诸葛亮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提到的赵云和陈到,用的也是不同称呼:称赵云为子龙,对陈到直呼其名而不称“叔至”,这就能明显看出两人的地位差距。

蜀汉五虎大将谁为首?陈到和赵云相比,哪一个更厉害?这两个问题,其实都不算问题,只要翻翻三国史料就能找到答案,但是蜀汉五大将应该如何公允排序,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了:如果只按进入刘备集团后的资历、战功、人品来排序,马超应该排在第几位?赵云无法超越关羽张飞,他的救护幼主、攻城拔寨战功,是否比马超黄忠还大?他的正确排位,应该是第三还是第五?

三国志11:蜀汉核心人物按照史实配技能,顶级名将都是二三线水平

作为一个三国志11游戏的忠实骨灰级玩家,各位有没有扪心自问过,要是游戏按照史实来给蜀汉阵营的核心人物搭配特技,还能玩得下去吗?蜀汉被刻意吹捧,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三国志11的制作团队既是在很大程度上参考演义来给角色设定数值,也考虑到了游戏内部的平衡,故而让蜀汉名将们都变得比历史上的自己强大很多。本期,就让我来根据史实把真实的技能发给蜀汉的名将们,看看这些人究竟几斤几两。

刘备:历史真实特技为火攻。

作为蜀汉的开创者,汉昭烈帝刘备是可以搭配得上火攻的。因为火烧博望坡其实是刘备的手笔,只是演义给划到了诸葛亮的头上。此外,汉中之战也是刘备放火烧了夏侯渊的营房和鹿角,引诱夏侯渊亲自跑出来救火,才成就了黄忠和的“计斩妙才”。如果不修改基础数据的话,75点智力的刘备玩火大概就是皇甫嵩、朱儁的水平,跟周瑜、陆逊还是差挺远的。

关羽:历史真实特技为威风。

华雄是孙坚击毙的,三英战吕布不存在,颜良确实是关羽杀的,不过并非斩而是刺。至于其他什么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的故事,也是吹的比例大得多,关羽最高光的时刻还是水淹于禁威震华夏。当然威风特技也是三国志11游戏里的神技,只不过跟神将比起来,确实弱了一些。

张飞:历史真实特技为攻心。

虎牢关之战,张飞没有和吕布交过手,倒是下邳的时候两人干过一仗,张飞不仅输了,还被吕布把刘备的妻小都俘虏了。当然作为最早跟随刘备的骨干,张飞的战功肯定是凌驾于绝大多数蜀汉将领的。长坂据水断桥、江州义释严颜、宕渠大破张郃,都是张飞有据可查的战例,不过严格来说都是以心理战为主的,所以发个攻心技能给他更接近真实。

马超:历史真实特技为亲羌。

五虎上将里面,马超是最虚的。历史上的马超就没自己独当一面打过什么胜仗,主动碰瓷曹操被反杀,在西凉实在混不下去才投奔了汉中张鲁,最后才转投到刘备麾下。刘备在得到马超之后,也是只把他当个吉祥物,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凭借家族威望拉拢和安抚羌、氐等少数族群。对历史上的马超来说,骑神特技是真有点扛不住,亲羌倒是没压力的。

黄忠:历史真实特技为突袭。

认真说起来,黄老爷子自己也是挺纳闷儿的,他一箭都没有射过,怎么就在三国志11游戏里面成了弓神呢?史书都没有黄忠射术的记载,就是演义把他描述成了神箭手而已,太史慈反而在游戏中只得了C弩,这是相当不公平的。黄忠辅佐刘备攻占西川的表现并不算非常突出,唯独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令其刷了一波存在感,这还是趁着夏侯渊不备发起的突袭。赵云的发挥比较稳定,历史和演义出入不大,因此没啥可变的,此处就一笔带过了。

诸葛亮:历史真实特技为能吏。

卧龙先生首先是个政治家,其次是个发明家,估计第三才能排到军事家。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干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做的,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诸葛亮真正打赢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南蛮的孟获。而且在平定了南中之后,诸葛亮亲自领衔的北伐也都没能胜利,还不如姜维取得的战果多呢。真实的诸葛亮是肩负不起神算的,能吏最合他的身,治国理政的水平才是三国之最。

魏延:历史真实特技为筑城。

蜀汉诸葛亮时期的最后一位大将魏延,在历史也没有什么独当一面的大胜,只是打赢了费耀。魏延镇守汉中的十余年,倒是把城池的防御工事和管理体系建立得非常完备,以至于到了王平接手的时候,还能靠着魏延留下的老本打退了曹爽。魏延到底算不算猛将难说,不过基建狂魔的勋章肯定可以发他一个。

若是按照游戏本来的武将技能设定,蜀汉不可能一直龟缩在区区益州之地发展不出来。之所以蜀汉是三国里面最弱小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将领实际是二三流特技的持有者,能守住角落的地盘就谢天谢地了,怎么可能冲得出去呢?本期的趣味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长期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回味经典311和体验其他趣味MOD的朋友,记得在评论区盖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