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虎和属兔的相冲吗(属虎的会把属兔的克死)

追梦抓梦 2023-06-10 10:18:51 互联网

属兔还是属虎——春节说与立春说之争

哪一天过年,这对于中国人而言,应当不是一个问题,必然是大年三十嘛。但过了大年三十出生的人,是不是属相就不一样了,则有着一些争论。大多数民众认为,过了年三十就是新一年,属相自然也就变了;而有一些人则认为,应当以立春为节点,立春之后才是新的属相;当然也有极少一部分人认为,元旦就应该变。

比如今年为2023年,正月初一为公历1月22日,而立春日则为公历2月4日。那么,在此期间出生的人,究竟应当是属兔还是属虎呢?今天,我们就对此进行阐述。

一、春节说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词汇的概念,立春、春节、元旦分别代表着什么。立春,系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2月3日至2月5日中之间;春节,现在通常指农历大年初一这一天,但在之前则指立春日;元旦,现在通常指公历1月1日这一天,但在之前则指农历大年初一。

从概念就可以发现,持元旦说的人,除因为其只使用公历而完全排除农历的情况,如日本国明治维新后就是这样,一般是未注意到元旦一词在时期的变迁,故其本质上仍旧是春节说。

春节说,即以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作为一年起始,称为岁首,那么年柱(即当年所对应的天干地支,如甲子年、乙丑年等)也就发生了变化,而与年柱中地支部分所对应的属相自然也应当在这一天变化。

但需要注意,农历一月初一为岁首是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元封七年)时颁布《太初历》才彻底明确的。而在此之前,秦代以十月为岁首,周代则是冬月,商代则是子月,夏代则是一月。汉武帝以后,历朝历代都以农历一月初一为岁首,再无变更,农历一月便也固定称为正月。

这一观点,在历朝历代、民间官方都得到了认可,如除夕又称“守岁”、“爆竹声中一岁除”,都说明了除夕到正月初一产生了年岁的变化。而我国官方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农历也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新年伊始。因此,以春节作为属相变更的节点是没有疑问的。

二、立春说

立春说,即以立春日作为属相变更的时间节点。近些年来,由于属相与地支关联密切,故在八字、命盘等领域,立春说应用较为广泛。

立春说通常认为,农历中的月份与属相中的月份并不相符。农历月份为太阴历,而属相中的月份则为太阳历。农历月,即太阴历中的月份,乃系根据每月月相盈亏变化而制定。其优点在于能准确反映月相变化从而确定当天日期,缺点则是运行时间一长就会与太阳运动脱节从而无法反映季节与节气的变化。故立春说根据太阳历提出,应当以节气中的立春到惊蛰为寅月,惊蛰到清明为卯月,以此类推,至小寒到立春为卯月。而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天一元始,正月建寅”的记载,寅月是新年的第一个月,立春日便是新年的第一天,故在这一天改变属相也就顺理成章了。也即,彻底抛弃原本农历中太阴历的要素,完全根据太阳历制定历法,故其本质上与现行公历区别不大。

但立春说采取这一以太阳历取代太阴历的理由,则纷繁多样。

立春说的第一个理由,闰月影响。我国传统农历乃系调和以太阳运动为依据的太阳历和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太阴历的产物,也即,在保证月份符合太阴历的同时,保证年份符合太阳历。但由于太阳运动和月相变化并不是完全符合的,一般来说,每过12个阴历月大约为354日,而每过一个太阳年则大约为365日,二者的误差注定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历法。因此,农历采取了置闰月的做法,也就是采取每隔若干年,便在某一月之后添加一个闰月,具体如何添加则需要专业部门(古代一般是钦天监等机构,现代则是专门的天文台)进行测算,民间口诀则是十九年七闰。立春说便认为这种置闰月的做法,会导致某一年较长,某一年较短,从而对命盘产生影响。因此,立春说认为以现行正月初一改换属相不合理,应当以立春为改换属相的日期,

立春说的第二个理由,干支需要。在我国的干支纪年、纪月中,年份的干支是依次进行,而月份的干支则需要根据年份确定。举一例,今年为壬寅年,则正月为壬寅月。其中,“寅”固定不变,而“壬”则需要年份中的“壬”确定。而农历闰月会导致一年之中出现两个重复的月份,比如均为壬寅年壬寅月。虽然这并不影响日柱时柱,但立春说认为该现象应当修正,故以立春为岁首。

立春说的第三种理由,符合传统。根据《周礼·注疏》的记载:“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之一岁;朔数者,朔十二月之朔,一周,谓三百五十四日,谓之为年。”立春说便认为,岁指的是太阳历,年则是指太阴历。因此,使用太阴历元素的正月初一便不应当作为岁首,只能作为年首,而太阳历中的立春日才是岁首。由此,便认定立春日为改换属相的日期。

总的来说,立春说虽然只在改变属相、干支八字的领域与春节说有所争论。但就其理由而言,则都是论证立春日应为一岁之首,从而说明以立春日为改变属相的节点。就此而言,其观点与现行官方、民众以正月初一为新年伊始的观念相违背,自然也就很难通行了。

三、争论起因

对于春节说、立春说的观点,已经十分明确了。但是,为何会产生这一争论,除却时期历法、名称的变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的进步。

在古代中国,人们测量太阳之下物体的影子长度,从最短到最长为半年,而从最长到最短又是半年,合起来则为一年,最短日就是冬至日,最长日则为夏至日。但除二至日的影长较为明显外,其余日期很难直接确定。因此,古人采取了中气法,也就是将一年等分为24份,也即二十四节气,一份为14至16天。从冬至日起,过15天则为小寒,以此类推。同时为防止误差,在二至日会进行调整。在此情况下,立春日与正月初一大致吻合,便不会产生争论。

但随着数学水平与观察技术的进步,自唐始,便出现了定气法。也即,以冬至为起始点,太阳每经过黄道15°,便认为是一个节气。但太阳经过15°的时间有长有短,故节气便需要调整,立春日与正月初一的偏差便也就出现了。

到了如今,对于节气的测算已经可以精确到秒了。从这一点来看,如果以立春作为属相改变的节点,则不应从立春日,而应当以立春的时间点为准。这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未免过难了。

因此,若对八字、命理等极为有研究,且又认为立春日为岁首更加合适,那么以立春日为改变属相乃至八字的时间节点是可以的。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我们还是继续过了除夕就是兔年吧。

作者 胡瑜锴

责编 郭倩雯

特别声明

本文为如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后台。本公众号的信息仅作一般性参考,不应视为如闻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针对特定事务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

扫码关注我们

上海如闻律师事务所

《金刚经》卷首语:“如是我闻”,如闻律师事务所藉此得名。“盛世法,如闻人”是本所之铭。法律的精神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正确实施,公平价值得以实现,离不开一位好律师来为您的权益保驾护航。愿我们能和您一起,在这个新时代里,追逐梦想,实现梦想。所有的如闻人,以钻研精神,饱含着无限热情,践行着法律者的初心,为所有如闻的朋友们,做好专业的服务。

我们的精神就是:如你所需,如闻永远和你在一起。

兔年“说文解字”:“卯兔”有哪些文化内涵?

转眼间,农历兔年来了。按照生肖纪年的说法,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流传至今。

十二生肖的历史很悠久,据说在先秦时期已有相关记载。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表示,兔子的生命力极强,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将兔子当做瑞兽加以看待,《瑞应图》中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

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提到,结合十二地支,人们常常说的“卯兔”,本身其实代表着黎明、春天、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资料图: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非遗剪纸传承人陈耀在其工作室展示他创作的兔年剪纸作品,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卯兔”的“卯”有啥含义?

关于十二生肖或者说“属相”的起源,有着不同说法。有观点认为,生肖文化起源于图腾文化;也有观点认为,十二生肖起源于动物崇拜。

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也常常能听到“卯兔”的叫法。孟德宏认为,“卯”是十二地支之一。用“卯”来与“兔”相对应,说明古人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

“卯”的甲骨文字形,则很像是门被打开的样子,例如《说文解字》认为“卯”“象开门之形”,并指出“二月为天门”。在此基础上,段玉裁解释为“卯为春门,万物已出”。

同时,《说文解字》也将“卯”音训为“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段玉裁引用《律历志》进一步阐发说,“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

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冒”有草木萌生之意,“茂”可以指草木繁盛,指的就是人间二月草长莺飞的美好时光。就四季而言,“卯”意味着春意浓浓;就一天而言,“卯”在时间上指早上五点到七点左右,代表着破晓的黎明。

资料图:市民在北京一花卉市场挑选年宵花,迎接中国农历兔年。 中新社记者 张宇 摄

“综合起来看,‘卯’的甲骨文字型传递的就是开门纳福的寓意,万物从冬季的沉睡中复苏。”孟德宏说。

兔子是人们眼中的瑞兽

依据甲骨文来看,孟德宏认为,“兔”基本就是“兔子”的象形。《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兔”,“兽名,像踞,后其尾形”。

长长的大耳朵,萌态十足,这是“兔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之一。孟德宏说,兔子的生命力很强,很早就被先民们当做瑞兽加以看待。

“兔子的繁衍能力也很强,因为这些特点,它们在民俗文化中很受老百姓的喜爱。”他解释,在民俗传统中,先民们大多都有“生殖崇拜”,期待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据《瑞应图》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古时人们发现白兔以后,大多会敬献给朝廷,以显示国富民强。

此外,《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坐骑就叫做“赤兔马”。孟德宏觉得,以“赤兔”命名骏马,很可能和兔子跑得快这个特点有关。

资料图:图为济南市民在家中张贴兔年福字。赵晓 摄

兔子善于奔跑,所以也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说。汉字“逸”即从兔会意,表示的就是像兔子一样飞快地奔跑,这种奔跑的姿势优美、飘逸,能引起人们很好的审美体验。

所以,人们常常说的“卯兔”,本身其实代表着黎明、春天、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兔”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中,兔子活泼机灵,是活力和幸福的象征。

比如,嫦娥奔月在中国是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当人们想起广寒宫、桂花树时,往往也会想到可爱的玉兔。

孟德宏认为,憨态可掬的“兔儿爷”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产物,其造型生动诙谐,深受儿童喜爱,寄寓着人们各种美好的愿景。

可爱的兔子为何能被选入十二生肖?孟德宏认为,除了传说和民间故事之外,也可能因为兔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他提到,大文学家韩愈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毛颖传》,第一段讲“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也佐证了上述说法。

日常生活中,与“兔”相关的成语典故也很多,常见的比如狡兔三窟、守株待兔等等。

资料图:《钱兔似锦》内画作品。王天祥 摄

玉兔呈祥与花好月圆

对中国人来说,包括兔子在内的十二生肖不只是简单的动物形象,更是刻在记忆深处的文化符号。

孟德宏说,《礼记》中对“兔”这个字有相关记载。此外,陆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视月而生。故曰明视。所以人们很早之前就把月亮和兔子联系在一起了。

“而且大家常说花好月圆,春节、中秋等都是我们特别重视的节日,最盼望的就是团圆,兔子就成为月亮乃至团圆的一个代名词。”他说。

正所谓“玉兔呈祥”,在各式剪纸窗花、绘画作品中,经常会有兔子的身影出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也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甲骨文中的‘兔’字就是象形字,很好地抓住了兔子外形最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咱们先民们造字时很了不起的地方,生动传神地传递出语义信息。”孟德宏由衷地感叹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