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母经全文2022年预测(2020年地母经全文详解)

无药可救 2023-06-25 19:18:26 互联网

《地母经》等古籍真能预言未来吗?看它对2022年的预言,可信吗?

说起预言,不知大家发没发现,这些那些预言家大多数都是外国的,我们国内根本没有几个,但其实我国的一些“预言家”对未来的预言还真不少,只不过他们都是数百数千年的古人。

  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籍《地母经》、《皇极经世》、《孔圣枕中记》这三本预言书中,对2022年做出了什么预言。

  首先我们先来讲一讲这几本书的来历。

  《地母经》、《皇极经世》、《孔圣枕中记》,可以说都是非常出名的书籍,写出这些书的人也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就拿《地母经》来讲,《地母经》又称《黄帝地母经》,听这个名字我们也知道,他是皇帝所作,这本书是根据太岁干支依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可以预言到每年的农业和养殖业的一个情况。

  就比如他对去年的预言,原文是这样的:“太岁辛丑年,疾病稍纷纷。吴越桑麻好,荆楚米麦臻。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桑叶树头秀,蚕姑自欢欣。人民渐苏息,六畜瘴逡巡”,那这是什么意思呢?

  而《皇极经世》则是宋代学者邵庸所做,他是北宋哲学家,理学象数学派的创始人,也精通易经、八卦等多种学问,而这本书对未来的预测,则是利用自己所创的“经天纬地之预测学”,可以说准确率非常的高。

 《孔圣枕中记》则是一本托名孔子所著的预测未来的著作,但具体著书的年代这个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最早能追溯到同治时期,而这本书则是以60年为一个甲子,利用三元九运为历法系列逐年进行预测,预言的内容则是自然灾难和农事的吉凶。

看古籍中的预言,是不是还真有几分到底?而对于2022年这三本古籍也有自己的预言。

  咱们先来说说《地母经》,按照《地母经》中的说法,今年是水虎年也就是壬寅年,而《地母经》是这样描述大概是的:“太岁壬寅年,高低尽得丰。 春夏承甘润,秋冬处处通…… ”,大致的意思就是,今年是一个大吉年,农业方面会风调雨顺,但养殖可能会遭遇一点波折。

  《皇极经世》因为是利用天干地支来预测,所以根据人的五行不同,预言也不一样,如果是五行缺水运势则不错,如果是五行缺水即木,运势则不会太好,如果五行缺金则运势不佳,如果五行缺火,运势也会一般。

  《孔圣枕中记》则是利用太岁、生肖来预言,过程有点复杂,我没看懂,但大致的意思就,今年各行各业都会不错。

  这就是三本预言书对2022年的预言,那么这三本预言书真的准吗?

  对此!我个人是不信的,为什么这回呢?因为这么多古籍经历了这么多年,是真是假还真的不好说,有的甚至还有很多个版本,就比如《推背图》,他就有六个版本。

  再者一些预言书其实不明说是预言书,就比如《地母经》,它就是人们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的经验,这能叫语言吗?

  还有一些预言书不知大家发没发现,它对于已经发生的事,预言很明确,但对于未来发生的事则是模模糊糊,给人的感觉就像不是一个人写的一样,根本就是后人造假出来的。

  好了!那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了,我是关止,让我们下一期再见。

三本古籍寓意虎年,为何说只愁虎下山,2022壬寅年能否扭转乾坤?

2021年即将和我们说再见了,回首2020年和2021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疫情依旧在蔓延,生活还没有回到往日的平静。那我们马上迎来的2022壬寅虎年又会是一番什么样子的景象呢?为何古籍《枕中记》说“人民虽富乐,只愁虎下山”。对虎年到底有何寓意呢?

大家好 我是神秘,在说《枕中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家熟悉的《地母经》,这两本古籍中的内容,可以联系到一起来讲解2022壬寅虎年。尤其是《地母经》里面的预言平实易懂,却蕴含了古人的大智慧,有人说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自然规律,也有人说这是按60年一个周期,对未来生活的预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地母经》中对壬寅年的说法,首先是诗曰:太岁壬寅年,高低尽得丰。春夏承甘润,秋冬处处通。蚕桑熟吴地,谷麦溢江东。桑叶不堪贵,蚕丝却半丰。更看三秋里,禾稻穗重重。人民虽富乐,六畜尽造凶。卜曰:虎首值岁头,再处好田苗。桑柘叶下贵,蚕娘免忧愁。禾稻多成实,耕夫不用忧。

从开始的语句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2022年是一个丰收年,整体的年运也是一个吉祥的征兆,尤其是“穗重重”更是表达了农民种植的庄稼会获得大丰收,虽然平民百姓的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但还是需要去注意养殖业的发展和规划,可能会出现动物瘟疫,万一蔓延开来,不仅一年的努力白费,还会让周围的人遭殃。但按照《地母经》的说法,提前预防想必不会出事,总体是一个积极的走向,和2021年的辛丑中的内容相比较,可以说是一个否极泰来的壬寅虎年,比如辛丑中的“疾病稍纷纷,六畜㢓逡巡,人民留一半”的灾难性描绘,虽然里面的词语和现实有些出入,但壬寅年的记载,已经没有引起恐慌的话语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枕中记》对壬寅虎年如何描述“壬寅是丰年,禾稻倍收全。四季均调和,桑柘半丝蚕。八方皆成熟,六畜有灾缠,人民虽富乐,只愁虎下山。”,前半部分基本和《地母经》的记录相似,四季温顺五谷丰登,人民的生活安足富乐,要比2021年更加的顺畅和平安,只不过六畜方面也同样需要注意,至于“只愁虎下山”或许是另有所指,从表面的意思来看,老虎若是找不到食物,会下山来寻求填报肚子的方法,恐怕是会伤害到人类。很可能是在暗指,贪婪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无底线的伤害他人来让自己满足,就像是最近被爆出的网红头部主播“偷税漏税”,情节恶劣严重带坏社会风气,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损坏了他人的利益。不过很快也得到了相应的惩罚,只能说这样,人前一面背后一套的人,在社会上并不少见,或许明年都会被曝光出来,让社会的趋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只是神秘的浅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和神秘一起分享。

我们接着来看壬寅虎年的后半部分“子贡曰:斗谂原为天赐,善幽亦是天赐,不过替天行道。银钱悭吝,何益行道有福。是成语。子子孙孙显楣门,愚者见义不为,富贵难诞三世”。其中的寓意也很简单,神秘认为并不是单指一个年份,而是告诫人们在生活中多做善事,不要见义不为,犯没有必要的低级错误,尤其是在钱方面更不要小气,才能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光耀家门,家中的财富也可以长久的存在。

古籍中对“壬寅年”的描述,以上便是所有的内容了,我们再来看一下2022年的卦象是什么,去年的“贲卦”,虽然外表华丽好看,但是其中却表里不一。若是和现实情况来对应,恐怕就是各行各业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打击,但不要灰心,要稳扎稳打,充实自己的能力,一切都量力而行。壬寅虎年的卦象是“水火既济卦”,整体来说是一个吉祥的预兆,它的推算主要是通过,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著作《皇极经世》而来,我们继续来看对虎年的解读,从字面意思来说水火原本是相克的,但这个时候的水火进入了势均力敌的状态,就像是阴阳调和一样,可以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虽然看起来一切安好,但也只能是一个小吉,主要的缘由是任何事情发展到鼎盛时期,都会有一定的回落和降幅,就像是我们学过的抛物线一样,事情的发展状态总会有高低起伏的一个过程。但我们要记住,不管好与坏,每一个行业的热度有限,要懂得见好就收,切不可贪得无厌。

不过我们上面提到的《地母经》和《枕中记》,更像是古人按照年份对自然运作的记载,而不是逐一对未来年份的预测,用六十年一甲子为一个周期,告诫后人一定要避免重复犯错,来年提前防患于未然。二者极为相似的特点,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或许《枕中记》只是借名孔子,提高内容的可信度,然后模仿《地母经》杜撰呢?只能说里面的记载,更多的是古人对来年的期盼,在所处年份的总结和反省。二者都是重农的古籍,也符合古人时代的象征。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即便是遇到困难,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不会像古代那样束手无策。或许我们更应该换一种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三本古籍,它们不是预言书,而是古人对事物,自然,宇宙自身的理解,里面的智慧博大精深,就像是邵雍所说,以物观物或许才是解锁宇宙奥秘的钥匙。

神秘当然也希望,就像古籍中描绘的壬寅年,我们的2022也可以一切顺利,节节攀升,迎来更美好的未来。但我们也要记住,古籍是让现代人去了解,去感受的,而不是去定义事物的发展顺序,我们阅读后应该从中获得积极的正能量和思想观。不管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年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困难和磨练,这个时候我们要以实践和科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才这硬道理。这也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而不是碌碌无为地等着生命结束。

四月雨水多,难道“二龙治水”要来了?21年地母经怎样预兆?

导读:四月雨水多,难道“二龙治水”要来了?《地母经》上怎么说?

清明时节雨水真是多,不,这一轮雨水在3月下旬就开始了,加上这几天的强降雨,南方多地已经进入丰水期了,再下雨的话还要准备防涝了,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今年的春季雨水比较充沛,难道真是印证了2021年是“二龙治水”的年景吗?

2021辛丑牛年,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而这说明今年将是一个好年景,耕牛肥,干活快,农作物将是大丰收。当然,农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水,而雨水将是一年自然界中对苍茫大地最好的馈赠。在我们的民俗文化中,传说中的“龙”是掌管雨水的,一年的雨水都是“龙”来发布,而下雨就是龙唤雨。而传说中一年最多是“十二龙治水”,也就是说这一年需要龙治水多,这年景越干旱,俗话说“龙多靠,龙少涝”,今年是“二龙治水”,根据龙多龙少的说法,今年应该是属于龙少的,说明雨水多,发生洪涝的机率大,比一龙治水要好点点。

说到“二龙治水”,再看看最近连续的阴雨绵绵,局部出现的暴雨冰雹天气,南方很多地方已经进入丰水期,这不得不让我们看到这“二龙治水”的年景似乎要真的应验了。当然,现在还是四月份,还是在春季,还会有夏季,秋季和冬季,雨水如果集中的话,后期就会干旱,所以现在说“二龙治水”的年景还早呢。

四月多雨季节,对农民来说是好事,比如《地母经》上说“春种夏长逢甘雨”,这里说到了春种,春种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而最近雨水多,不正是说明“逢甘雨”了吗?接下来就是农作物夏季旺盛生长了,也是需要大量雨水的。到了秋冬季是“秋收冬藏满金仓”,说明只要春夏时节能够风调雨顺,那么秋冬季将是农作物大丰收的年景。

《地母经》上虽说是“满金仓”的好年景,但是人们并不是无忧,“人民苏息四季慎”,这里也说到人们虽说慢慢苏息了,但是还是要有所防备慎重,这不近期出现的红火蚁,如今在12省市发现了红火蚁,而红火蚁不仅对人身体,还对农业生产都是有不利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科学的农业生产,我们农民真的能够有大丰收,多赚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