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方向(日出日落方向角变化)

伸手挽明月 2023-06-14 21:08:31 网友上传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日落方位、昼夜长短、晨昏线)

知识点日出、日落方位

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南半球的日出、日落方位与北半球相同,但北半球的太阳运动轨迹向南偏移,南半球的太阳运动轨迹向北偏移。

图1 日出、日落的方位

例题

下图为一名游客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公园朝北拍摄的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景观拍摄的月份、时间段最可能是( )

A.1月,日落

B.4月,日出

C.7月,日落

D.10月,日出

2、拍摄图示景观当月(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北极点出现极光

D.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大

答案:C、A

精讲精析:(1)分析此时的季节和时间。①由题干可知,游客朝北拍摄,因此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因此树的阴影位于东南方;②因此,太阳此时位于西北方,因此为日落;③日落西北,因此此时为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之间,即3月21日~9月23日),选项C正确。

(2)分析此时的昼夜长短和地球公转。①此时为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选项A正确;②北极点为极昼,因此不会出现极光,选项C错误;③当位于春分-夏至时,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晨昏线与经线夹角逐渐变大;夏至-秋分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逐渐变小,直至重合。因为不确定此时的具体月份,因此不能判断,选项D错误;④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从春分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秋分,公转速度变快。由于不确定此时的具体月份,因此不能判断,选项B错误。

总结昼夜长短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拍摄朝向,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进而确定树影方位,确定太阳方位;②根据太阳方位(西北),确定此时为夏半年、日落;③根据此时的季节(夏半年),判断此时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并根据晨昏线的移动、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判断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大小、地球公转速度快慢。

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

①春分-夏至-秋分(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北极点出现极昼;

②秋分-冬至-春分(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北半球纬度越低,昼长越长,北极点出现极夜。

图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怎么拍出酷炫的日出日落照片?我从4个方面来告诉你

首先分享五张今年在广州拍摄的日出日落照片

图一(琶洲大桥上拍摄猎德大桥日落序列)

图二(25公里距离拍摄广州塔日出序列)

图三(琶洲大桥上拍摄日落穿过广州塔序列)

图四(灰霾天10公里距离拍摄日出穿过广州塔序列)

图五(13公里距离拍摄日落穿过广州塔序列)

这种酷炫的太阳序列照片,你知道是怎么拍摄而成的吗?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期日出日落的前后期摄影干货。

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日出日落是很多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拍摄的题材,因为日出日落时刻都是逆光且光线柔和,很容易出片,但是怎么把日出日落拍的更加惊艳和与众不同呢?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刨析:

01.拍摄前准备及拍摄计划制定

02.拍摄参数和注意事项

03.后期修图技巧

04.拍摄器材和各种实用app推荐

01.拍摄前准备及拍摄计划制定

行军打仗讲究粮草先行,只有做好充足的备战才能获取胜利;摄影也是一样,想要拍摄出一张出色的照片,前期准备必不可少;前期准备包括天气的预测、机位的模拟和实地考察及器材的准备;

1.1 首先说说天气的预测,拍摄日出日落最大的天敌就是云量和灰霾,云量太厚或者灰霾太大的情况是看不见太阳的,所以拍摄前要对拍摄当天的天气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提高拍摄成功率。先说说云量,主要关注两个因素,低空云和中层云,日出日落时刻太阳位置很低,所以高空云对太阳的影响不大,过多的低空云和中层云会直接遮挡太阳,这里推荐一款叫windy气象的app(网页版windy也有),可以准确的预测出每个时刻某个位置天空中云量情况,这里以拍摄日出为例,我们只需要关注拍摄位置的东边云量情况。

windy网页版使用教程截图

1.2 然后是空气质量,其实适当的灰霾有助于拍摄日出日落,因为太阳光线很强而且光比大,拍摄时太阳过曝是很常见的现象,适当的灰霾会减少很大一部分太阳光线,有助于拍摄红太阳。这里推荐在意空气APP预测空气质量,aqi过高的天气不利于拍摄,一般是aqi50以下为佳,100以上不太适合拍摄。如上图四就是在aqi 80左右拍摄的,空气中的霾挡住了大部分太阳光线,整体光比小,相机能直接拍摄到红太阳。

在意空气app查看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

1.3 最后是机位的模拟和实地考察,可以借助巧摄影专业版app寻找机位,巧摄专业版app可以精准的计算出任何时刻太阳、银河、月球等天体在天空的位置,利用这个工具理论上可以随心所欲的拍摄太阳穿过任何一座建筑的画面。

首先通过太阳升起/降落位置和拍摄主体建筑两点一线的延伸方向寻找机位,地面机位一般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保证拍摄主体建筑不被遮挡),如果能有高空机位最佳,模拟好机位后一般都需要去现场踩点。

这里还是以图四为例,如何找到合适的拍摄位置呢?下图是巧摄影专业版app寻找机位过程的截图(图中有教程描述)

第一步,通过太阳升起/降落位置和拍摄主体建筑两点一线的延伸方向寻找合适机位

第二步,地面机位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保证拍摄主体建筑广州塔不被遮挡)

第三步,巧摄模拟的画面

这是最终拍摄画面,广州塔正好在建筑夹缝中

02.拍摄参数和注意事项

一般拍摄日出日落特写照片,用的长焦居多,而长焦的拍摄时轻微的抖动画面就会虚,所以长焦拍摄首先要保证拍摄的稳定,而影响抖动的因素有三脚架的稳定性、拍摄环境风力大小等因素,所以有一款稳定的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三脚架可以通过收缩三脚架的高度提高稳定性,而环境风力是不可抗力因素,只能通过快门来避免了,我比较建议用接近安全快门去拍摄(安全快门=1/焦距),我自己比较喜欢用间隔拍摄,常用的一组参数是:光圈f8,iso100~400,白平衡自动,间隔2秒左右,曝光量减1.0~3.0曝光(有助于拍摄到红太阳),A档(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

03.后期修图技巧

这里忽略调色过程,通过时间合成最终做成太阳序列的照片,只需三步就能能搞定

3.1 首先选图,先选择一张太阳穿过广州塔正中央的图,然后再往前后筛选,这里我选了五张照片。

第一步,选片

3.2 在ps中打开这五张照片,然后对齐图层(自动或者手动对齐)

第二步,在ps中对齐图层

3.3 以太阳穿过广州塔正中央的图为底图,分别对其他四张图添加蒙版,然后通过擦蒙版的方式把其他太阳擦出来

第三步,通过蒙版分别擦出其他几个位置的太阳

最后根据自己喜好对图片裁剪进行二次构图,最终效果如下:

最终成片

通过上面三步一张太阳序列的照片就做好了。

04.拍摄器材和各种实用app推荐

镜头推荐:拍摄悬日用的长焦较多,70-200,150-600及各种长定焦都是不错的选择

辅助设备:三脚架(必选),镜头支架(可选),渐变镜(可选),快门线(可选)

app工具:巧摄专业版(制定拍摄计划),windy(预测天空云量),在意空气/莉景天气(查看空气质量)

以上就是这期分享的内容,如果觉得有用欢迎关注我,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或者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的

下一期预告:分享闪电的拍摄前期和后期的干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