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是什么心理学效应(星座是心理学中的那种效应)

舍我其谁 2023-06-26 00:17:39 网友投稿

为什么很多人相信星座?离不开这三大心理学效应!

中国精神心理疑难病确诊会诊平台——思睿明精神心理

当你面对一个心理学家的时候,你最想问的可能是:

你会催眠和解梦吗?

你一定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吧?

你们心理学怎么还需要做实验?

这些问题常常让真正的心理学家哭笑不得,难以回答。

在当今的大众传媒和图书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星座色彩、心理操纵、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从中谋利。星座学说就是其中的一种。

星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很多人都喜欢看星座运程,并觉得非常准,那么信星座是什么心理效应?为什么很多人信星座?

星座背后的三大心理效应

有一个朋友,最初记下的生日是落在射手座上,后来才发现那是个农历生日,照新历来算应该是摩羯座,比起射手,她觉得以摩羯座自居更靠谱,结果发现自己是隔壁星座的——水瓶座!

最搞笑的是,每一个星座,她都能找到和自己相应的个性特点,这是什么心理呢?

1.心理学中将关于星座等对号入座的心理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伯特伦 · 福勒于 1948 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一位名叫肖曼 · 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 \" 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 \" 巴纳姆效应 \"。

所以说,星座之说,为何大家会认为很准确,很多时候也是这种心理在起作用。

2.同时起作用的,还有正例谬误效应。

正例谬误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只关注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产生的知觉错误。

我们都知道,人的性格是复杂多变的,甚至是矛盾的,你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挑剔,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随性,而当你看到你的血型或星座或塔罗,专家说:\" 你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因为你是座的!因为你是 A 型!因为你抽到了这张牌!\"

于是,你开始疯狂地回忆,我是一个挑剔的人么?但是由于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你只会回忆到那些挑剔的事例,\" 是啊我从不吃鱼头!\"\" 是啊!我对自己的发型老不满意!\" 这类的事情就源源不断地浮现出来了,而被你忽略掉的是 \" 其实你是一个邋里邋遢的人 \"\" 你挑选袜子的时候从来不考虑颜色 \" ……

由于正例谬误效应,你最后找到的是一大堆支持这种说法的事例。

3.通过巴纳姆效应入门,经受正例谬误效应的放大,下来的事就交给俄狄浦斯效应了。

不要把俄狄浦斯效应和俄狄浦斯情结混淆了。俄狄浦斯情结是 \" 杀父娶母 \",而俄狄浦斯效应是说,当你对一件事情深信不疑,它往往就会因为你的深信不疑而真的发生了!

当然,这是在心理层面上,当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好胜的人,你就真的会变成那样——也叫 self-excitation(自激)。

所以,如果你相信星座,也许星座便会重塑你的性格。正因如此,研究星座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往往能通过星座对对方的个性有初步的判断和分析,了解到对方个性中深层的部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可以描述、解释和控制行为,并有效地预测将要发生的行为。而伪心理学是那些貌似心理学,但没有任何事实根据,试图解释人类行为的各种虚假的、违背科学概念与方法的体系。

因此,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概念,将星座学说归类为心理学,认为所有的心理医生都能“读人心”,要更加注重心理学的科学性。

百度搜索关键词 “思睿明” ,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 思睿明医生(gh_e804a9ef837b),我们帮你修复内心的创伤,加 zaoyujun1996 进全国精神心理互助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