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属什么今年多大(1960年属什么今年多大)

相见陌路 2023-06-20 17:36:40 网友分享

“六十命好,早有吉兆”:能拥有这几样东西,老年生活福气满堂

前言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会希望我们的一生能够有“好命”,这也是我们最大的祈愿。

可是人生无常,没有谁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勇往直前,到了老年后,回首过往,即使未能大富大贵,起码能够做到无怨无悔、心安理得,就足矣。

“六十命好,早有吉兆”:能拥有这几样东西,老年生活福气满堂。

01、子女孝顺,家庭和睦。

有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无论做什么善事,孝顺要放在第一位。

母亲十月怀胎含辛茹苦,父爱如山一般伟大,父母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恩人。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能够孝顺、善良,不求大富大贵,起码能够回报父母之恩,作为父母,也能倍感欣慰。

如果遇到不孝顺的子女,对于父母来说,是很无奈的,即使不说出来,也会很寒心。

不管子女有没有出息,能够孝顺父母,一家人和睦相处,父慈子孝,对于老人来说,就是最大的福报了。

02、能吃能睡,行动自如,生活能够自理。

这里可能会有人疑问:“能吃能睡,行动自如”,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吗?怎么就成了命好呢?

确实,对于60岁之前的人来说,这是大部分人都可以轻松做到的,确实不值得拿出来说道。

但是我们要明白,如果过了60岁、70岁后,“能吃能睡,行动自如”,就不是那么可以轻易做到的了。

过了60岁后,身体机能各方面开始下降了,手脚不利索了,甚至会有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这时候会发现:“能吃能说,行动自如”,真的是一种奢望!

所以,过了60岁,还能够吃嘛嘛香,能够睡得安稳,比赚了金山银山都珍贵,因为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03、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无风无浪,就是最大的福气。

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努力的赚钱,熬夜加班,为的就是给家人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老了,退休了,就不要去纠结那么多了。不管贫穷还是富贵,一切已经成了定局。

人这一辈子,赚多少财富,除了个人的努力,还有点运气的成分。

所以,60岁过后,不属于我们的财富,就不要去强求了。过分的强求,只会让我们徒增烦恼。

最终我们发现:生活,平平淡淡的人生才是真,简简单单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生活平平淡淡,无风无浪,虽然少了一丝惊喜,但是却多得一份宁静。

人老之后,不就是在寻求内心的一份宁静吗?

总结语

总而言之,如果你发现自己过了60岁后,生活出现以上这几种迹象,那就是吉祥的征兆。

其实你的生活很有福气,只是有的人“生在福中不知福”而已。要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就党的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据测算, 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此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2021年5月17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10%,则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阶段;20-30%之间的占比为中度老龄化阶段;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阶段。

王海东介绍,“具体来说,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从城乡来看,我国城镇地区老年人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按照2020年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辖区人口比重超过20%的省份共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王海东表示。

王海东称,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应对任务很重。

此前在5月11日,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在其文章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急速发展的高峰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加超过100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4%。未来几十年间,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两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将陆续步入老年期,预计“十四五”末“60后”老年人口将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8%左右,独生子女的老年父母和自身就是独生子女的老年人将快速增加,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小型化、少子化的态势将更加凸显,这些新生代老年人大多面临上有高龄父母或祖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孙辈需要照看的双重负担。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将进一步加剧,预计农村人口老龄化高出城市老龄化的程度将由7.7个百分点提高到9.4个百分点。部分人口净流出的农村和城市,将经历人口负增长和人口急速老龄化叠加。部分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将面临老年人口高度聚集、过度老龄化与“大城市病”叠加的难题。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介绍,民政部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相继出台土地供给、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2012—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床位数是2012年底的近2倍。

9月21日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王海东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国家高度重视老年痴呆防控体系建设,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将‘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设为结果性指标之一。”王海东说。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组织15个省份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与干预试点工作。在全国1672个城乡社区启动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为58万名老年人提供心理与认知状况评估,开展分类干预和转诊服务。此外,我国职业教育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将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试点。目前,已经有4万多人考取证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