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鸡女2022年运势完整版(81年鸡女2022年的运程)

浮生若梦 2023-08-09 04:15:02 网友投稿

藏不住了!“飞天英雄”还有另一个“身份”

浩瀚宇宙,星河辽阔

中国航天取得的辉煌成就

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

他们是“飞天英雄”

也是父母、丈夫、妻子、儿女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

航天员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让人热泪盈眶

费俊龙

儿子参与研制神舟飞船

送爸爸上太空

“爸爸你好,失重的感觉怎么样?”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航天员费俊龙与儿子费迪

进行“天地对话”

当时费迪13岁,是一名初中生

“父亲第一次上天的时候,

我挺兴奋的,

为父亲的出征感到自豪和骄傲”

△费迪

2022年,费俊龙再次出征太空

并完成了首次“太空会师”

这一次,“天地对话”变成“并肩作战”

费迪作为神舟飞船研制团队的成员

担任载人飞船调度

真正参与到

载人航天飞船发射任务后

费迪经常会想起父亲说过的话:

“入一行爱一行”

每一次发射任务的成功

都离不开背后无数航天人的默默付出

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

也在不断接续传承

邓清明

被父亲的努力和坚韧打动

女儿成为一名航天人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中

邓清明

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

却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经过25年的等待、坚守与奋斗

如今,他终于圆梦

邓清明的女儿邓满琪

被父亲的努力和坚韧打动

大学毕业后也选择成为一名航天人

神舟十一号任务期间

父女俩曾一起为航天员做地面支持

能和爸爸一起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

邓满琪很骄傲,她说:

“爸爸是我见过最敬业、最无私的人,

他就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邓清明和女儿邓满琪

邓清明充满等待却从未放弃的半生

是如何走过的?

女儿写给他的这封信

让无数人泪目↓

陈 冬

工作和家庭的天平

始终没有平衡过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前

陈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

思考一下“你们为什么想上太空,

上去之后想干什么”

他还开玩笑说

自己是“检查作业的爸爸”

2018年,陈冬曾在《开讲啦》节目中

惭愧地表示

“我的天平始终是向工作那一方倾斜,

家人没有任何怨言,

始终默默地支持我”

曾经,陈冬执行任务的过程中

父亲不小心摔伤了腰,却没有告诉他

“他们已经有这种习惯了,

家里任何事情,

只要是有可能让我分心的,

他们都不会跟我讲”

刘 洋

出征前不让孩子去现场送行

她在信中写明原因

神舟十四号任务中

刘洋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飞天

飞行荣誉标升级为“两颗星”

出征前,她没让孩子到发射现场送行

并在信中写下原因↓

△滑动查看更多

10月6日是刘洋的生日

在轨期间,她却忘记了

亲人和朋友们

通过双向视频的方式

为她送上生日惊喜

刘洋的爱人在卡片上写道

“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

而人类才存在了不到100万年,

能在太空过生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王亚平

出征前告诉女儿

“妈妈去太空给你摘星星”

王亚平是我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出征时,她的女儿只有5岁

在轨期间,她几乎每晚都会梦到女儿

梦到能真实地抱着女儿

出征前,为了安抚女儿

王亚平对她说

自己是去太空给她摘星星的

女儿也把“小兔子”送给妈妈

希望它代替自己陪伴在妈妈身边

△女儿送给王亚平的“小兔子”和王亚平给女儿摘回来的“星星”

返回地球见到女儿的那一刻

王亚平第一时间把飞行任务之前

就定制好的“星星”交给女儿

“这个星星上是有字的,

有平安、快乐、圆梦、胜利、幸福,

这些是我在太空要做的事情

和对女儿的祝福”

聂海胜

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永远年轻

他是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

“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

2021年,57岁的聂海胜

第三次出征太空

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的关键阶段

聂海胜的母亲突发疾病

由于训练任务紧迫

聂海胜在家只待了3天

但他心里一直挂念着母亲

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后

聂海胜很快就来到医院

探望还在住院治疗的母亲

△完成任务后的聂海胜探望母亲

比聂海胜小13岁的弟弟聂新胜

主动扛起照顾母亲的重任

“哥,家里有我在,你尽忠,我尽孝”

2022年,聂海胜被授予“八一勋章”

得知这个消息

家人们感到非常自豪

“这是海胜的荣耀,也是我们的骄傲”

航天员属于家,也属于国

中国载人航天

壮阔蓝图正在绘就

致敬!点赞!

综合:CCTV-1《开讲啦》、《面对面》、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我们的太空”官方微博等

来源: 央视一套

老婆阳了之后我才发现,健康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2022生机大会#

金庸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笔下的杨过会在2022年末成为人们的心头好。一见杨过误终身,没“杨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老先生真的有远见卓识!

没阳,也是一种病

墨菲定律真厉害!

有时候你向天借五百年,它从来不理你。

但有时候你欲拒还迎的对待某种东西的时候,往往求仁得仁。

跟家里人打完视频后,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的老婆,坚持让我量体温。

理由很简单,我一直照顾她,但没有采取任何特殊的防护措施,她担心我会被传染。

没打过疫苗,在家里也没戴口罩,只是正常的注意好个人卫生,虽然中间还去了一趟超市,但体温还算正常,36.5℃。

但这些天全国各地好多人都成了“杨过”,我这个与他们“阴阳两隔”的阴人,竟然有些另类,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天选之子。

而且朋友圈的症状表明,此疾病非常强大。

甚至,还有人想让我测测抗原,万一是无症状呢?我有点想不明白,疾病不得有症状才能称之为疾病吗?

突然想起了那首网红歌曲,恨透36点5度的你,滴滴清纯的鼻涕水...

老婆阳了以后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中午,熬夜看球起床后的老婆有些食欲不振,下午又突然觉得肩膀和背部酸疼。

初以为是因为熬夜伤身,又为偶像C罗的黯然退场伤心,身心俱疲导致的肌肉反应。

下午晚些时候,忽然又头疼、发烧,全身滚烫似火烧,一测体温,接近39度,好家伙,三昧真火!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是前两天出去跑步,被风吹了头着凉了。

发高烧,还是要弄点药。

晚上到小区附近仅有的一家药房碰运气,能买到刚上架的退烧药,已经算烧了高香。

药店里挤满了人,等药的快递小哥,给小孩买药的年轻家长,全副武装的老年人,货架上的各种药早都被疯抢一空,买到药的人还一直问,“有没有布洛芬,有没有连花清瘟”。

没办法,网上的药品不是限量就是排队,等药到手里,病都不认识你了。

看到某音上天津大姨跟风抢开塞露,真的是哭笑不得。

第二天,从已经烧了三天的好兄弟家里拿到了些物资,四个抗原和一大盒N95口罩。因为怕传染给我这个阴人,我们隔着大门彼此祝福了几句就各自别过了。

戴着胶皮手套,顶着刺骨的寒风走回家中,我的心是热的,感慨远亲不如近邻。但又有些冷,我们的世界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了。

长此以往,我们的友情不会因为死亡而终结,却可能因为变得陌生而走向终点,呜呼哀哉!

下面整理下老婆成为小洋人的全过程:

第一天,周日,下午突然身体发烧,腰背酸疼,头很疼。

第二天,周一,身上的烧依旧没退,又出现了新的症状,全身酸痛,跟网上流传的症状很相似。而且没什么食欲,一整天就喝了一碗小米粥。中间吃了两次退烧药,第一次两片,第二次就只吃了一片。

第三天,周二,身上还是有点烧,但比之前好上了一些,但是全身酸疼的症状依旧没有减轻。趁着第三天的时候测了下抗原,刚滴上去就是深红的两道杠。好家伙,上学当中队长都没这么快的。中间吃了一片退烧药,就把药扔一边了。

终于成了小洋,可以安心的给领导汇报战绩了,不然万一以后公司不正当扣钱,这还能当个证据呢。

第四天,周三,烧退得差不多了,全身还有些酸疼,不过嗓子此时开始吞到刀片,宝娟如约而至。

朋友圈不是跟风买黄桃罐头嘛,咱也在超市弄了一瓶。

扑热息痛+黄桃罐头,反正小时候感冒就是这么好的。

这次阳还是有惊喜的,因为这几天只喝了一碗粥,吃了点黄桃罐头,吃了些水果,其他时间都是喝热水,终于突破了体重瓶颈,几天就瘦了4、5斤,这是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这也证明了,要想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饿并且多喝水,但是这种节食减下来的体重,只要食欲恢复正常后很容易反弹,并不推荐。

第五天,周四,除了嗓子不舒服,其他基本都恢复正常了。

第六天,周五,只是鼻子和嗓子略有些不舒服。被疾病压抑的脾气,也恢复如初了。

朋友圈、网上的反应

京城这波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新冠之后大家的症状也非常明显,99%的人都会选择发个微博或者朋友圈,昭告天下,嘿!朋友!瞧见没?我终于阳了!那叫一个地道!

对于这次网上的看法,大概分为以下两种意见。

一种人认为,大家能够坦诚的在公开场合谈论此事,是一种进步。

另一种人则认为,没必要过度恐慌。

话虽这么说,但绝大多数人都在疯狂囤药。

也有分享自己的状态和感受的。

还有对自己只是感冒而遗憾失望的。

甚至有人希望能碰巧让自己也体验下小洋人的快乐。

还有号召给垃圾消毒的,但很多人都是用家里的消毒酒精喷洒,这样又容易引起火灾。

自从行程卡下线之后,人们开始慌了。

因为胡乱用药,导致肝损伤、肾衰竭的不在少数,病急乱投医,真的很sorry。

面对急剧增多的病患,连医生都开始带病上阵。

接下来的电影院和春运,都是考验。

甚至还有人总结了一段顺口溜。

我对新冠的一些看法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中国人认可三年的期限,毕竟再一再二不再三。

这三年,疫情的反复无常,没人会想到如今放开后会是这样的局面。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第一年,由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慌以及准备的不充分,确实出现了很多不足和问题,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那时候出门靠通行卡,也不会没事就捅嗓子眼。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第二年,我们始终相信胜利是属于我们的。2021年国庆过后,一波来自西北的复发,没想到一下子就收不住了。

2022年5.6月份的时候,我献出了三年来的第一捅,因为社区还会发小卡片,很有纪念意义。

直到后来,卡片也不发了,因为之后次数太多,然后就变成了3天一捅,平均算下来就是一周三次。

去超市、菜市场、外卖APP上抢菜、备粮,之后又忽闻方舱平地起,检测机构有猫腻,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心中的波涛此起彼伏,这一年有够魔幻。

2022年这一年,也是我开始坚持锻炼的一年,这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在家附近的公园跑步。

其实在11月份神奇的Feng控之前,去公园跑步的人,很少会戴口罩,不管是年轻人、老人还是孩子,基本都是坦诚相待。

等到彻底自由之后,再去公园,会发现人少了很多,很多平时不戴口罩的人却都戴上了N95。

短短几天有如此大的变化,只能说很是神奇。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喜欢从别人的苦难中攫取利益。但这不是老百姓能左右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科学认识疾病,对自己负责。

从这三年专家的看法、方舱的实践、以及国内外的“杨过”们交流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只要我们从认识上正确对待新冠,这个疾病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1、新冠能引发各种基础疾病,因此老年人已经极为注意,小孩儿次之,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年轻人大概率没有特别大的威胁,但不等于没有任何威胁。你看你都不怕喝酒抽烟熬夜了,还怕它干什么?

2、得了之后也不需要过于害怕,它的症状和病毒性感冒类似,治疗手段也是类似,并且大部分7天左右的时间可痊愈,具体看个人体质。至于会不会重复感染,如果你见过哪个人只得过一次感冒的,你可以去问他。

3、没必要过分囤药,药不是粮,不能当饭吃,对症下药已经说明了它的全部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强大,你不看方舱里的大多数人都是靠自身免疫系统出的院。当然你真要觉得身体极为不适,更应该去医院而不是自己乱吃药。是药三分毒,没病别乱吃,尤其是年轻人。

4、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身体。俗话说身体是本钱,病从口鼻入不是没有道理的。天天吃补药真不如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别管什么形式,能运动就比不运动强,当然也要注意适度。外出不乱摸东西,不要用脏手抠鼻子摸眼睛,进门洗手消毒,电视剧里医生的洁癖,真的适合现在的我们。

也许这三年把大家憋的疯狂了,但是人还是要回归理智,科学看待问题,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思考。

我其实挺不喜欢有人拿巴金老先生的话形容现在的氛围,“当你深入了解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思想,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难。”

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莫泊桑曾说过:“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有时候,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候,你发现自己咬着牙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

很多人可能不喜欢我的话,毕竟我的看法也极具个人主观色彩,就当是我的“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好了!

为了满足周围人的好奇,在老婆已经羊了的第6天,我测了下抗原。

有时候结果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心理没病,病自会少很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