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的意思(祝的意思和含义)

陈情匿旧酒 2023-07-29 06:41:33 用户分享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贺”姓

贺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六位姓氏,湖南是贺姓最有影响的地区。当今贺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1%,总人口大约在274万。

贺的名义

贺,以礼物相庆贺。金文中贺字,是左贝右加。小篆的贺字,改为上加下贝了。贝,表示钱财之物,加表示添加的意思。贺,本义是赠送钱财礼物表示庆祝。引申有犒劳之义。

贺姓起源

贺氏始祖:贺纯

贺氏始祖——贺纯

贺姓的起源与演变:

一、出自姜姓

出自姜姓。原本庆氏,后因避讳改为贺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之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亲名为氏。庆封在齐景公时独揽朝纲,引起齐国大族田、鲍、高、栾等氏族的攻杀,庆封南逃吴国,吴王赐予朱方,在今江苏丹徒东南,从此姜姓庆氏在吴地发展,比在齐国还要富裕。进入东汉安帝(公元107年-125年在位)时,国人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封的后裔庆纯改姓贺,取庆贺吉祥之意,两字意义相近。姜姓贺氏的历史仅1900年。

事实上,当时因避讳“庆”字,并非庆纯一家,凡是姓庆的均改为贺姓或其他之姓。单就庆氏的起源至少有五支,除了姜姓外,还有妫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陈桓公之裔陈大夫庆虎之后;姬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庆父之后,以及晋大夫庆郑之后;出自芈姓,楚公族之后。

外族基因融入

我国的贺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历史上外族改姓贺主要发生在西晋以后,其中有西晋时匈奴族贺赖部,贺兰部,北魏时鲜卑族贺敦部等集体改姓贺。北宋西夏国党项族中的贺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后,最终被同化成当地的贺姓汉民。这些少数民族的血液的加入,扩大了贺姓的群体,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

贺姓分布

贺姓分布频率图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贺姓人口由13万激增到274万,增长了21倍,贺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年贺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目前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陕西、河南、四川四省,大约占贺姓总人口的44.9%,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山东、河北、重庆,这五省市又集中了贺姓人口的23.8%。湖南居住了贺姓总人口的19.9%,为贺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南方湖南、北方秦川二大贺姓高频率分布区。在这600年间,贺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较大的区别,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西部向南方移动,同时东南地区向中原地区的回迁也十分强劲。

贺姓血型

贺姓血型分布图

贺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2.3%,A型占28.3%,B型占30.1%,AB型占9.3%。

贺姓名人

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名列“仙宗十友”,被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一,人称“诗狂”。贺知章以诗文知名,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695年考中状元,先后任国子四门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其诗作《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贺铸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宋太祖贺皇后族孙。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也被称作“贺鬼头”。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著有《东山词》。

贺龙

贺龙(1896年—1969年),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为中国的旧主义革命、新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一直在组织内担任军事要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贺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贺姓的郡望主要有广平、会稽、河南等。贺姓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著名堂号还有四明堂。“四明”堂号典出唐朝贺知章。贺知章,官正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性格旷达豪放,强于作诗,又胜出书法。尤其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一气呵成卷轴。他自号“四明狂客”,故后人以此作为堂号。

贺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四明狂客;一代儒宗。

和生得偶;仙妇赠巾。

词坛名重鉴湖;孝行绝伦湘邑。

太行左转,山川清淑之气钟焉,其族世所谓甲乙;明德代兴,祖宗诗礼之传远矣,乃今大发为文章。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贺”姓

贺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六位姓氏,湖南是贺姓最有影响的地区。当今贺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1%,总人口大约在274万。

贺的名义

贺,以礼物相庆贺。金文中贺字,是左贝右加。小篆的贺字,改为上加下贝了。贝,表示钱财之物,加表示添加的意思。贺,本义是赠送钱财礼物表示庆祝。引申有犒劳之义。

贺姓起源

贺氏始祖:贺纯

贺氏始祖——贺纯

贺姓的起源与演变:

一、出自姜姓

出自姜姓。原本庆氏,后因避讳改为贺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之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亲名为氏。庆封在齐景公时独揽朝纲,引起齐国大族田、鲍、高、栾等氏族的攻杀,庆封南逃吴国,吴王赐予朱方,在今江苏丹徒东南,从此姜姓庆氏在吴地发展,比在齐国还要富裕。进入东汉安帝(公元107年-125年在位)时,国人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封的后裔庆纯改姓贺,取庆贺吉祥之意,两字意义相近。姜姓贺氏的历史仅1900年。

事实上,当时因避讳“庆”字,并非庆纯一家,凡是姓庆的均改为贺姓或其他之姓。单就庆氏的起源至少有五支,除了姜姓外,还有妫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陈桓公之裔陈大夫庆虎之后;姬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庆父之后,以及晋大夫庆郑之后;出自芈姓,楚公族之后。

外族基因融入

我国的贺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历史上外族改姓贺主要发生在西晋以后,其中有西晋时匈奴族贺赖部,贺兰部,北魏时鲜卑族贺敦部等集体改姓贺。北宋西夏国党项族中的贺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后,最终被同化成当地的贺姓汉民。这些少数民族的血液的加入,扩大了贺姓的群体,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

贺姓分布

贺姓分布频率图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贺姓人口由13万激增到274万,增长了21倍,贺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年贺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目前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陕西、河南、四川四省,大约占贺姓总人口的44.9%,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山东、河北、重庆,这五省市又集中了贺姓人口的23.8%。湖南居住了贺姓总人口的19.9%,为贺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南方湖南、北方秦川二大贺姓高频率分布区。在这600年间,贺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较大的区别,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西部向南方移动,同时东南地区向中原地区的回迁也十分强劲。

贺姓血型

贺姓血型分布图

贺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2.3%,A型占28.3%,B型占30.1%,AB型占9.3%。

贺姓名人

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名列“仙宗十友”,被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一,人称“诗狂”。贺知章以诗文知名,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695年考中状元,先后任国子四门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其诗作《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贺铸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宋太祖贺皇后族孙。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也被称作“贺鬼头”。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著有《东山词》。

贺龙

贺龙(1896年—1969年),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为中国的旧主义革命、新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一直在组织内担任军事要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贺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贺姓的郡望主要有广平、会稽、河南等。贺姓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著名堂号还有四明堂。“四明”堂号典出唐朝贺知章。贺知章,官正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性格旷达豪放,强于作诗,又胜出书法。尤其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一气呵成卷轴。他自号“四明狂客”,故后人以此作为堂号。

贺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四明狂客;一代儒宗。

和生得偶;仙妇赠巾。

词坛名重鉴湖;孝行绝伦湘邑。

太行左转,山川清淑之气钟焉,其族世所谓甲乙;明德代兴,祖宗诗礼之传远矣,乃今大发为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