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的意思与含义(赋的意思与含义阿房宫赋)

心若向阳 2023-06-07 03:30:08 网友上传

“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高喜伟老师的《金陵外校赋》欣赏

“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高喜伟老师的《金陵外校赋》欣赏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之为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接《楚辞》,兼收战国纵横之文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像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其中汉赋最具影响。

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之一。赋是铺陈排比的意思,相当于近代的排比修辞方法,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值此虎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特辑名师高喜伟老师精心创作的《金陵外校赋》献给大家,衷心祝福大家虎年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安康!

金陵外校赋

晨风清凉,红日跃出东方;校园整洁,祥云普射霞光。群楼矗立,遍植梅竹兰樟;雪枫广场,寄寓家国理想。金陵外校,荟萃名师耆宿;火热教改,打造精品课堂。莘莘学子,拱手惜别家人;琅琅书声,激越逐梦飞翔。守真存诚,名校之规模既具;励志有为,办学之业绩辉煌。

春秋代序,数载之光阴已过;回首往昔,立校之艰辛备尝。辛卯季月,办学之蓝图绘就;壬辰孟春,施工之战役打响。乃备灰浆于北郭,置砖瓦于南阳;求巨木于宛东,掘砂石于西方;斥巨资于长天,建华舍于玉乡;筑杏坛于宝地,辟泮宫于榛莽;得天时于佳期,占地利于涅阳;毕其功于一役,展雄姿于八荒。校园恢弘大气,楼宇气势轩昂。立雪亭耸立于左,紫金园坐落右方。亭名立雪,传程氏之绝学;园曰紫金,得天文之流光。亭四周嘉木葱茏,最宜晨读;园子内百花盛开,桃李芬芳。校内道路,平坦宽阔;取名巧妙,含义深长。乍入校门,栖霞路诗意盎然;移步院内,玄武路霸气飞扬。名建业名江宁,通于金陵;曰雨花曰秦淮,达于长江。三纵五横,合八卦之玄机;外圆内方,乃河洛之滥觞。传国学之瑰宝,辟儒道之画廊。感天动地,二十四孝传美名;荀子劝学,百八十字放光芒。图文并茂,寓教化于至乐;深入浅出,明道德于华章。

梧桐既树,凤凰来翔。乃延名师于四海,聚群英于一堂。德教为先,宿儒纷至沓来;育人为本,学子负笈奔忙。润花著果,植桃李于校内;催笋成竹,图社稷之兴旺;习诗重文,倡教化于宛西;殷忧启圣,明大道之昭彰。设修学之盛宴,育治国之栋梁;攫知识之宝山,开教化之厅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校长唐公,布教导之筹策;俊杰贤达,酿智慧之琼浆。师者无私,遍洒知识甘露;学子有志,追逐崇高梦想。上下戮力,铸品牌于中原;师生同心,挥汗水于课堂。披星戴月,教师全心投入;争先恐后,学子步履匆忙。砥砺志趣,视天下为己任;追求卓越,置苦累于一旁。比干劲,盛夏战酷暑;履冰雪,寒冬斗严霜;怀谦恭,柔情待师友;养坤德,铁肩有担当。朝惕夕厉,修人生之大道;夙兴夜寐,探文化之宝藏。畅游学海,习中外之长技;勇攀书山,兴文明之家邦。校园之内,上下齐心协力;赵河之旁,师生情深谊长。

呜呼!盛世难遇,吾逢其祥;知遇之恩,山高水长。登楼远眺,怀千载之幽思;凭窗临风,驰万里之遐想。人生似梦,醒悟万古聚散;岁月如歌,唱尽千秋兴亡。君子见机,察祸患于忽微;达人知命,付悲欢于杜康。古今通达,未来鉴于既往;天地鸿蒙,运化裁于阴阳。参天地之化育,悟永恒于无常;察风云之变幻,逐时运而倜傥;姑随心以欢娱,聊逍遥以徜徉。欢喜平安日,行道不懈;感恩忧患时,励志图强。

嗟乎!天降大贤,随需设教;引领后学,咸升高堂。群伦泽被,权且珍惜当下;鸿运乍启,须知来日方长。赋尽沧桑,鄙怀难彰;期待来者,再续辉煌!幸甚至哉,歌以咏之:

四海俊杰聚玉乡,金陵外校逐时昌。师生共论济世策,家校协作育才方。

中西合璧昭日月,苏豫联袂谱华章。笑拥岁月同筑梦,复兴神州共担当。

教育部指定学生必修古文(14):《阿房宫赋》原文、译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wù),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译文:六国为秦所灭,天下被统一。蜀山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每五步一座高楼,每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像绸带一样迂回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依着不同的地势,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旋的样子,迂回曲折的样子,像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矗立着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龙?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分辨不清,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乐;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氛感觉却截然不同。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日夜奏琴歌唱,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一层脂膏,(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娇媚极了。(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砂砾,扔得到处都是,秦国的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cī),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文: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突出的钉头,比仓谷里的粟粒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驻守边关的士兵起义,函谷关被刘邦攻占;项羽放了一把大火(烧毁秦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假使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他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