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开头的成语(言开头的成语)

旧人陌兮 2023-06-07 10:51:36 互联网

这些“四字成语”,只有正宗靖江宁才晓得

相对于浩如烟海的各地方言

靖江方言只是小小的一掬

可能百分之几都算不上

但它对于每一个靖江人来说

则是百分之百

靖江方言

就像是一面镜子

映照出了靖江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人口流动、城市变迁

方言中的一些特色元素

已在逐渐消失

靖江有些方言别说外来人听不懂

就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也未必知道了

如果你不信

那小编今天就来考考你

这些只有正宗靖江宁

才晓得的“四字成语”

你都知道几个?

Li立Deng等Huo火Fa发

解释

比喻一刻都等不得。

造句

不能等!这件事现在是立等火发,必须要做。

Tou头Jian尖Yan眼Kuai快

解释

比喻说话做事伶俐,先人一步。

造句

第一天上班的人,都要学会头尖眼快!(像小编这种头秃眼慢的怎么办)。

Qiong穷San三Dao倒Si四

解释

比喻说话做事唠叨反复。

造句

这条题目我已经穷三倒四讲了多少遍了,还不会?

Kun困Si思Mong懵Dong懂

解释

比喻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状态。

造句

白天上班一个个困思懵懂,一到下班精神百倍。

Yin阴Bing冰Huo火Luo落

解释

比喻空间场所人气低迷冷清。

造句

现在这条街阴冰火落,没得以前闹忙了。

Ban板Ye页Zeng増Zeng増

解释

比喻穿戴整整齐齐。

造句

小伙子今天穿了板页増増,帅嘞。

Niao鸟Tou头Gua刮Jing颈

解释

形容人容姿猥琐,气质不佳。

造句

出去与人见面不要鸟头刮颈,让人看扁了。

Gao搞Qie七Nian捻San三

解释

比喻纠缠不清,没有根据地无理取闹。

造句

这事你们不要再搞七捻三了,惹起纠纷来不得过身。

Qian钳Shou手Qian钳Jiao脚

解释

比喻做事动作生疏,手脚不熟练。

造句

趁年轻,多尝试,不要事到临头时钳手钳脚。

Di滴Guo角Si四Fang方

解释

非常规整的四方形,比喻做事完美,态度有追求。

造句

你看小编这条微信,似不似滴角四方啊。

百年世事、斗转星移

靖江方言,是靖江这方水土独自的创造,它是每一个靖江人与生俱来的胎记,萦绕在闾里巷间,烙在我们血脉里,是独此一份的靖江文化,让我们更加珍惜靖江的语言文化这份遗产。

部分文字来源:《靖江方言词典》 在此致敬

言人人殊:成语故事.成语接龙Ⅰ看图猜成语

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

【成语】言人人殊 yán rén rén shū

【释义】殊: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却说成各不相同的情形。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

解释: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轻,曹参把老年人、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但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众说纷纭,曹参不知如何决定。他听说胶西有位舸公,精研黄老学说,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

【近义词】各执一词 莫衷一是 众说纷纭 各抒己见

【反义词】异口同声 不约而同 不谋而合 一辞同轨 众口一词

【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示例】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堪舆》:然此辈执术疏,谋生急,信口欺诈,言人人殊,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造句】

1.罗生门的故事就是言人人殊,不知事情真相到底为何。

2.这问题在会议上讨论言人人殊,各有各的意见。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有一个朋友叫曹参,也是沛县(今江苏徐州西北)人,秦始皇时曾主管沛县监狱,是萧何的同事,与刘邦是同乡。

萧何是文职人员,曹参既能冲锋陷阵,又善于指挥作战,是个文而兼武的全才。曾参与萧何年轻时交情不坏,后来二人封侯拜将,关系刘邦做皇帝时,分封他的儿子为诸侯国王。曹参交还丞相印,出任齐王刘肥的相国。刘邦死后,惠帝继位,当年重新颁布诸侯国相国的职责条令。

曹参意识到责任重大,开始着手研究治理齐国的方针政策。由武转文,由军政到民政,曹参深感力不从心,当下召集齐国有威望的老人及知识分子开会。会上曹参很诚恳地说:“今天请来诸位是想请你们介绍一下齐国的风俗人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理齐国的方针大计。今天在座的老人经验丰富,年轻人学问渊博,请大家不必客气,畅所欲言,不要忌讳。”

当时与会的有百十余人,他们见曹参的态度诚恳,便开诚布公地说出各自的想法。会是开得十分热烈,但各人说法不一,曹参不知究竟哪种意见切实可行(言人人殊)。后来听说有一位盖公,据传,他对黄帝、老子的思想很有研究。曾参立即派人带上一笔巨款,礼聘盖公来商议治国大法。

二人一见面,盖公很坦诚地说:“老子说过‘治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乱翻动,那样会将鱼煎碎了。同样,治国不要乱生事,扰乱人们固有的安静。百姓安定了,国家自然安定。”

曹参听了,认为非常有道理,当下将自己的办公室让给盖公,并采用盖公的思想治理齐国。曹参在刘邦分封的齐国当了9年丞相,齐国一直富足安定。

【成语接龙】

言人人殊 ↣ 殊形诡色 ↣ 色胆迷天 ↣ 天相吉人 ↣ 人面兽心 ↣ 心悬两地 ↣ 地地道道 ↣ 道学先生 ↣ 生知安行 ↣ 行不副言 ↣ 言不达意 ↣ 意气用事 ↣ 事无二成 ↣ 成仁取义 ↣ 义海恩山 ↣ 山间林下 ↣ 下气怡声 ↣ 声色狗马 ↣ 马上房子 ↣ 子曰诗云 ↣ 云龙鱼水 ↣ 水底摸月 ↣ 月晕主风 ↣ 风风雨雨 ↣ 雨散风流 ↣ 流里流气 ↣ 气吞湖海 ↣ 海岱清士 ↣ 士死知己 ↣ 己溺己饥 ↣ 饥不暇食 ↣ 食不糊口 ↣ 口角风情 ↣ 情若手足 ↣ 足不出门 ↣ 门户之见 ↣ 见危授命 ↣ 命世之才 ↣ 才气超然 ↣ 然荻读书 ↣ 书香世家 ↣ 家累千金 ↣ 金华殿语 ↣ 语短情长 ↣ 长绳系日 ↣ 日行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难当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今世 ↣ 世人皆知 ↣ 知人之明 ↣ 明若观火 ↣ 火树银花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异俗 ↣ 俗下文字 ↣ 字字珠玉↣

☞请来挑战“殊”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吧!

我在评论区等你哟~

【看图猜成语】

根据下列图片提供的信息,分别猜出成语。

1.

2.

3.

4.

5.

6.

7.

8.

好吧,机智的小伙伴,

是不是都猜出来啦?

我在评论区等你呀~

本期参考答案:

1.破镜重圆,2.百步穿杨,

3.飞蛾扑火,4.头重脚轻,5.箭在弦上,

6.一落千丈,7.背水一战,8.握手言欢。

词语咏叹调

词语咏叹调

——唐诗的发展历程

作者:徐刚(诗人、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等)

中国诗歌的长河,兼收并蓄,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厚积薄发的结果。

唐诗之美,美在词语。唐诗留下了多少独特的词语,诗性与神韵,情感倏忽来去的瞬间。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唐诗源流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有开辟之功,是加工整理中国语言的辉煌开始,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其想象之光怪陆离,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耕读自娱,冲淡高洁。他以“劳役”取代“心役”,其乐无穷。《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陱渊明,豪杰之士也。

玫瑰曙光

陆时雍《诗镜总论》评说“初唐四杰”:“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郑振铎称:“沈宋(指沈佺期、宋之问,引者注)时代的到来,盖在四杰的所作里,已看到其先行程的踪迹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笔下无离情别愁,写送别地长安,为苍茫山野护卫,“城阙辅三秦”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世代流传。杨炯《王勃集序》说:“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杨炯恃才傲物,善五言。《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六十八行,以“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开篇,前三十行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已为不朽佳句。结尾是:“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时光,永恒者也;松树桂花,柔弱而坚强者也;扬雄,自甘贫穷者也。《长安古意》,及骆宾王其时以为绝唱的《帝京篇》,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骆宾王以歌行体见长,亦作五言。《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对“初唐四杰”,杜甫有诗赞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歌行体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得以传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的诗存世只两首,另一首为五言《代答闺梦还》。张若虚被称为唐朝诗人中“最懒的诗人”。他写风月,写相思,写情感,是上承屈原《天问》,下启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人。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演出资料图片

旷野啸声

舒芜称赞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迈向阔大和永恒的诗篇”。其《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舒芜有解:“诗人登上高山之巅,眺望宇宙,只见白日已在西天熄灭,云海正在动荡翻腾。孤零零的一条小鱼,又怎能得到安宁之处呢?诗人眼中的境界就是这样阔大,他把一个人比作孤鳞,密切联系着像云海一样动荡翻腾的大宇宙,来观察他的命运。”陈子昂为初唐作结,韩愈在《荐士》中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高蹈,高扬蹈奋者也!

安史之乱是唐代历史的一条分界。诗人们不得不从繁华中走出来,走向,走向困苦,走向边关,并且外观内省:写什么?怎样写?诗人的眼光由此变得冷峻清醒,并以不安焦虑去观照现实。是时也,李白、杜甫双峰凌云。山水诗,戍边诗,蔚然成风,或清啸山水间,或呼啸边塞风沙,映带李杜之侧而增风光。

山水田园派史称“王孟”诗派,王维、孟浩然也。王维先是亦官亦隐,写《终南山》,开唐代宗承陶渊明一派之先声:“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语近天然,深美闳约。《鹿柴》月照青苔也,《鸟鸣涧》空山鸟鸣也;又《竹里馆》对月长啸也,《山居秋瞑》多摇曳潇洒之动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的另类,他应举落第后终身不仕,漫游东南,隐居终老。孟浩然是漫游者,诗亦有游走感,《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淡得不能再淡了,清得不能再清了,一种风景,一样心情,一幅白描,漂移在诗歌的长河中。孟浩然有的诗寻不着一点琢磨的痕迹,《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李白《赠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盛唐边塞诗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高适的诗多雄浑悲凉,如《送李侍御赴西安》:“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又《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郑振铎说岑参是“开天时代,最富有异国情调的诗人”。岑参在唐代边塞诗人中的独特性在于,从天宝八年(749)首次戍边,远赴龟兹,两度出塞,漫游西域,足迹与笔触,直至新疆葱岭内外,无边荒沙,大块荒野。岑参是当时诗人中走得最远、最有荒野气的诗人。岑参善作七言歌行体,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同作于轮台军中,一样风格,两种语言,各有韵味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诗均以雪为背景,边塞白雪,春花喻雪,纷纷暮雪。迵然相异的环境,恍若隔世的人生经历,热血沸腾的诗人,笔端蘸满感情的词语,岑参的诗便突兀于绝域风沙中。殷璠论之为“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在盛唐以边塞诗闻名的,还有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有《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天地之大观也!

双峰凌霄

现在,我们要仰望盛唐诗歌的两座极峰:李白与杜甫。从创作而言,李杜分属不同时期。李白的名作,大多写于安史之乱前。郑振铎写李白:“他的诗,纵横驰骋,若天马行空,无迹可寻;若燕子追逐于水面之上,倏忽东西,不能羁系……如游丝,如落花,轻隽之极,却不是言之无物;如飞鸟,如流星,自由之极,却不是没有轨辙;如侠少的狂歌,农工的高唱,粗豪之极,却不是没有腔调;他是蓄储着过多的天才的,随笔挥写下来,便是晶光莹莹的珠玉;在音调的铿锵上,他似尤有特长。他的诗篇几乎没有一首不是掷地作金石声的。尤其是他的长歌,几乎个个字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吟之使人口齿爽畅,若不可中止。”

李白将功名、寻仙、侠客、饮者,游走江湖集于一身。李白的乐府歌行体长诗,雍容华贵,笔若悬河,倾泻不绝,《将进酒》开卷气吞斗牛,一任想象驰骋,尽遣万斛珍珠,写黄河之来也,天地无穷;二句急转直下,青丝白发,人生短暂,朝暮而已,写流光之逝也!无限感慨之下,“将进酒,杯莫停”,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被贬,作《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一种告别,也是出发,“明朝散发弄扁舟”也。

胡应麟《诗薮》称:“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李白在此类作品中表现的,是想象瑰丽,是词语俊俏,是意境苍茫。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一首七言绝句尽显语言锤炼之功。峨眉山,天上月,平羌江,清溪,三峡等等,不是嵌入的,而是一体的。其五言绝句亦天人合璧,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以谪仙闻名,而梁启超则以“情圣”论杜甫:“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杜甫主要成就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对社会动荡有着极敏锐的感觉。在他四十岁之前,安史之乱还未发生时,便预感到了山雨欲来。如《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诗以浓墨点题,次第展开的,是一幅“爷娘妻子走相送”的长卷别离图。用的是通俗口语,爷娘妻子口中出。经过情感的浸润,成为杜甫笔下诗的语言。令人惊奇的是,杜甫怎样酝酿、锤炼、整理语言,并使之戛戛独造,如入化境?如果说李白的语言是从天而泻的,那么,杜甫的诗句便是从地里长出,与生俱来,生生不息;或者经年累月铸炼于胸怀,然后喷薄而出。他的想象若风卷云霞雨露,又落在众生之间;他的情怀能容得四海之内,天下慈悲。“蓄储着过多的天才”,李杜皆然。沉郁顿挫,其风格也;情感浓郁,其心性也;众体兼备,其才情也;恢宏博大,其境界也。

杜甫以先知先觉,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乾隆十五年《御选唐宋诗醇》论曰:“摅郁结,写胸臆,苍苍莽莽,一气流转。其大段有千里一曲之势,而笔笔顿挫,一曲中又有无数曲折也。……言言深切,字字沉痛,板荡之后,未有能及此者。此甫之所以度越千古而上继三百篇者乎?”诗自“杜陵有布衣”始,其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杜诗集诗歌艺术之大成,长短诗无不精美。《月夜》写月,却是三处月,三处夜,一种境界。鄜州月夜,想象得之;诗人身陷长安而长安月夜未着一字;期待与家人团聚写“清辉月臂寒”。凡此月色,无不从妻儿落笔,诗情从鄜州天上的月光漫泻而至:“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诗,写底层民生,却挺拔浩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至今,“安得广厦千万间”,不仍是人类的梦想吗?杨伦《杜诗镜铨》中赞为“杜集七律第一”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是词语的典范:通篇对仗,实为律诗之忌。杜甫却笔无稍滞,佳句连篇。“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悽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罗大经:《鹤林玉露》)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严羽称:“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良可信也!

以李杜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内杜甫雕像资料图片

韩孟元白

韩孟,韩愈、孟郊也,史称韩孟诗派;元白,元稹、白居易也,史称元白诗派。唐代历史在纷乱不安中,进入了贞元、元和时期,有了中唐诗歌之盛。清人冯班《钝吟杂录》谓:“诗至贞元、元和,古今一大变。”叶燮《百家唐诗序》称,中唐诗非唐诗之“中”,乃“百代之‘中’”。

韩孟二人中孟郊齿长,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苦吟著称。其诗讲究炼字造词,境界奇崛。《送殷秀才南游》:“风叶乱辞木,雪猿清叫山。”《远愁曲》:“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韩愈称其“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其《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孟郊诗寒,也有不尽暖意者,《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韩孟诗派中,贾岛诗瘦,苦吟又苦吟故也。贾岛的《绝句》:“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一瓢诗话》称:“贾岛诗骨清峭。”韩愈有《赠贾岛》诗:“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清人赵翼写《瓯北诗话》说韩愈,“辟山开道,自成一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郑振铎谓:“而他的才情的弘灏,又足以肆应不穷,其结果,便树立了诗坛上的一个奇帜,一个独创出来的奇帜。”韩愈集奇险、峥嵘的物象于一炉,如《苦寒》:“凶飙搅宇宙,铓刃甚割砭。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羲和送日出,恇怯频窥觇。炎帝持祝融,呵嘘不相炎。”《南山诗》连绵二百多行中,以五十多个“或”字开头,写山石岩崖之千奇百态,“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想象如风狂雨骤,词语若高山瀑布。

李贺有韩愈风格,“险怪如夜壑风生,瞑岩月堕”(谢榛语),有鬼才之称。其《李凭箜篌引》,一鸣惊人。

在韩孟诗派称雄之际,能我行我素的,是柳宗元、刘禹锡。柳诗无艰深怪异,因着人生蹉跎,他的诗多内向的追思。《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刘禹锡写《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又写《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赵翼认为:“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峻,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如果说韩孟派的诗,像枝叶落尽的冬日;白居易一派的诗,却如春水盈盈,波光流转的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诗史上,李贺《李凭箜篌引》之后,又一首写音乐且影响更广的作品。音乐之声何能写,何能说?能说能写又何必音乐?其知难而写,而妥切者,而比之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想象奇崛动人心魄者,其声若莺语,流泉,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四弦裂帛,跃动在字里行间者,非天才不能为也!在唐诗人的序列中,李杜之后,韩愈继之,韩愈之后,白居易为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岁月不能磨损其毫末,感慨声至今犹在。元稹与白居易,相与桴鼓,互为木铎。元稹《离思五首》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行宫》:“寥落故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与元稹同时的乐府诗人李绅,仅存至为珍贵的《悯农二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句流传千古。

有唐一代,怀古咏史,均出现在时代风云交会时。晚唐诗坛杜牧和李商隐,史有“小李杜”之称。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杜诗之“沉郁”也。

李商隐,字义山,他的文学主张是:“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故阴惨阳舒,其途不一,安乐哀思,厥源数千。”他注重人的七情六欲,主张诗应书写性灵、情感和欲望,他用词怪险,造句艰深。敖器之说他“绮密瑰丽”;程梦星说他“诡谲善幻”。无题诗是他的独创,七律是他的奇葩。如《赠刘司户蕡》:“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李商隐《咏史》句乃千秋万代座右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破由奢”之明证者,《隋宫》也:“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李商隐的《无题》诗,意境奇特,词语隠微,《无题四首》之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又《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隠诗中的形象,时或冷峭,时或斑斓,时或梦幻。“旨意幽深,婉转动情,有如一颗蓝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读者”(《唐诗鉴赏集》)。凡落花,垂柳,咏月,咏蝶,均有佳作。“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芳尘能断雪可艳,李商隐之词语也;“相兼惟柳絮,所得是花心。”柳絮飘飏花有心,李商隐之风情也。

吴乔《围炉诗话》说:“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惟李义山一人。”他的贡献既不在题材,也不在体裁,而是他的语言。李、杜、韩之后,白居易以平易浅近的语言写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李商隐则凿险缒幽,情思婉转,意境要眇,独构“沉博艳丽”“寄托深而措词婉”(叶燮:《原诗》)的风格。

有李商隐承前启后,唐诗堂庑深广。唐诗幸哉!中国幸哉!

尾声:蓦然回首

蓦然回首,是一种意象,也是寻觅和讶异,诗和梦想、情感瞬间萌发的象征。人心里最柔弱敏感的便是情感,而最能触碰情感的便是诗。唐诗留下了多少独特的词语,诗性与神韵,情感倏忽来去的瞬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也。唐诗焉能不读?焉可不读?王夫之《俟解》谓:“圣人以诗歌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然诗由词语组成,词语由字组成,诗的语言绝对是不一般的语言。以诗歌荡涤其心者,必得识字明词,是有识字闻道说,是有语言文明说。

梁启超在《国文语原解》中说:“国民之所以为国民以独立于世界者,实受自历史上之感化,与夫其先代伟人哲士之鼓铸也。而我文字起于数千年前,一国历史及无数伟人哲士之精神所攸托也。”梁启超告诉我们,我国文字行之数千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亦几千年。文字独立而民族独立,文字相续而文明相续。文字之功全赖先代伟人哲士之“鼓铸”也;鼓铸者,鼓风扬火陶冶锤炼文字、词语之谓也,然后有诗。人类学家李济认为,汉语“在动荡变迁中留存至今,它已保护了中华文明四千多年。它是稳固的,方正的,正如它代表的精神一样美丽”。汉语言的重要性于此可见。

想起了屠格涅夫在《莫斯科普希金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演说》:“是普希金最后加工了我们的语言……是他用典型形象和不朽音韵,对俄罗斯生活的一切潮流作出反应。最后,是他第一个用强有力的手臂,把诗歌的旗帜深深俄罗斯的土地。”屠格涅夫在《关于〈父与子〉》的结末处,对年轻的俄罗斯文学家们的“最后的请求”是:“请爱护我们的语言,爱护我们美妙的俄罗斯语言,这一宝藏,这一财富,是以光辉的普希金为首的先行者传给我们的!”

朋友们,请爱护我们无比美妙的中国语言,请铭记那些比普希金更早的、使中华民族成为诗性民族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伟人哲士。请珍爱来自远古的情感和词语,还有蓦然回首的感动。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0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