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待的成语(第三个字是待的成语是什么)

凉话刺骨 2023-10-09 18:27:02 网友分享

成语典故:子欲养而亲不待

#以书之名#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有十四年的时间,带领众多弟子,东奔西走于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前前后后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君,竭力“兜售”他的政治理想,但是,身处乱世,社会失序,最终也没有人真正用他。不过,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还是深刻影响了后来人。

有一次,孔子与众弟子经过某地,听到有人在哭,而且哭得很伤心,于是就让弟子快点赶车,想一看究竟。到了一看,是他认识的一个叫皋鱼的人,穿着粗布衣服,拿着镰刀,在大路边哭泣,伤心欲绝。孔子急忙下车,问他:"你家里没什么丧事,怎么哭得如此肝肠寸断?"

皋鱼说:"我犯了三个严重的错误,越想越后悔,越想越伤心。第一个错误,年轻的时候光知道学习,周游于诸候列国之间,没有把照顾父母放在首要位置,其间他们辞世了;第二个错误,我好高骛远,自以为品行崇高,不愿去侍奉那些昏庸无能的国君,结果老来一事无成;第三个过失,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为小事断绝了往来。树木想安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吹:孩子想奉养双亲,父母却没时间等了。过去了就追不回来的是岁月,失去了就无法再见的是父母啊!不要管我,允许我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说完这些话,皋鱼更加伤痛,痛不欲生,万念俱灰,站在那里,像枯树一样,就这么去世了。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对此也很是感慨。他对弟子们说:"这件事你们要铭记在心,以之为戒。"弟子们目睹了皋鱼的遗憾,聆听了老师的教诲,想想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外奔波,根本无暇顾及父母,感叹良久,有十三个人辞别老师,回赡养父母去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皋鱼说的话,现在经常有人把这句话归在孔子头上。

孔子与皋鱼的这段故事,生成了两个成语。一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很简单:树木想停止摇摆,风却不停地吹。后人将这个具体的自然现象提升为一种普遍的规律用来表达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结合具体语境,联系后面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也用来表达痛失双亲的无奈。

这个成语字数有点多,后人进一步将其凝练为成语通行的四字格式:“风树之悲”“风树之感”。“风”显然是个动词,字面意思是风吹树,表达的是父母亡故、不能奉养的悲伤。

“风树之悲”讲的是未能尽孝的悲哀,是关于孝的故事。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说的是所有品行之中,孝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孝"这个字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个简略的"老"字,下面是子"是儿子背负着老子的意思。孝的重要内容就是尊老、爱老、敬老、养老。中国古代养老的主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家中的晚辈负有不可推脱的养老义务。这种思想产生已久,根深蒂固。

作为子女,对父母养老尽孝是尊老养老、天经地义的事;作为父母,养儿就是防老。作为子女,如何替长辈解忧,如何尊老敬老养老尽孝,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付诸行动。这样才不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出舱,拥抱浩瀚太空(开卷知新)

  图为神舟十三号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图片来源:天和全景摄像机视频

  当推开宇宙之门、置身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宇宙之美无与伦比,而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悬居其间,平静、美丽而祥和。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不自觉涌起一种深切的感动。

  这是属于我们神舟十三号乘组的高光时刻。我们身后,是无数夜以继日、刻苦攻关的中国航天人在托举和支撑着我们实现梦想。

  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关键技术之一。只有掌握了出舱技术,进行了出舱作业,才称得上真正的太空探索。2008年,我国首次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此后,神舟十二号乘组又相继执行了两次出舱活动。2021年11月,接力棒交到了我们神舟十三号乘组手中。

  我们执行的这次飞行任务,从10月16日起飞、入轨、对接并进驻天和核心舱,到11月7日出舱前,不仅要转运工作和生活物资,安装调试几十台(套)设备,开展时限性要求严格的各种科学试验,还要在失重状态下进行舱外服操作预实验,一直到出舱前几天,我们还在反复练习这些动作。新一代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作为目前世界上在轨使用的3种舱外服技术体系之一,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性能优越,能很好地满足人体工效学要求。

  出舱活动定在北京时间11月7日下午。当天计划安排科学紧凑。我们三人的分工是:01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负责在机械臂上实施作业;02航天员——我要攀爬至作业点协同作业,并进行上下机械臂的工效学验证;03航天员叶光富负责在核心舱内提供支持。出舱活动设计时间为6—8小时,其间只能补充500毫升水。

  出舱当日,我们经过简单的卫生清理和进餐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出舱前准备,包括舱内状态设置、舱外服状态设置、节点舱物品整理、出舱手册准备,快速进行一次出舱活动程序预想。在高度紧凑的工作节奏下,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过去了。

  16时30分,我和指令长翟志刚进入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进入了舱外航天服,开始出舱活动前最后的“过闸段”准备。叶光富也在核心舱的机械臂操作台前就位。

  完成出舱作业,中国空间站建设又进一步

  “打开出舱舱门,开始出舱活动。”

  18时51分,指令长翟志刚打开了天和节点舱舱门,开始出舱。这是指令长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当他出舱后,向我们和地面自信地报告:“02、03,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我立刻心领神会地回复:“我是02,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也心有灵犀地回复:“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这3个“感觉良好”很快就火遍了互联网,我们被网友们称为出差到中国空间站的“感觉良好乘组”。更有趣的是,地面曙光岗也回复了3次“曙光明白”。这段自信风趣的天地对话,展现了我们航天员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体科研人员无比的从容与自信。

  随后,指令长安装好脚限位器,我在舱口协助确认指令长上机械臂,转移此次出舱要安装的双臂组合转接件与悬挂装置。机械臂缓缓地离开出舱口移向作业点,我马上就要出舱了。

  20时28分,我从节点舱舱门出舱,稳稳地将双臂支撑在环形扶手上,身体完全处于浩瀚的太空。我激动地报告:“02已出舱!”地面曙光岗回复:“曙光明白,02你感觉怎么样?”我回复:“02感觉良好!”曙光回复:“曙光明白。”随后地面飞控中心以及航天员支持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出舱那一瞬间,宇宙的美震撼了我,宇宙的深远始料未及,宇宙的静谧无法想象,那种感觉是从未体验过的神奇与美妙。飘出舱外那一刻,我的身体瞬间就飞了起来,我甚至在想,如果没有抓牢扶手,如果安全系绳挣脱连接,我会不会像个外星人一样飞向另一个星球。舱外的宇宙是那么地安静,如果不是听到同伴的呼叫,如果没有耳罩里从地面飞控中心不时传来的声音,我几乎忘记了外界的存在,全然融入到一个全新的自我当中。那一刻,仿佛我不再是我,那一刻,又仿佛太空里只有一个我。

  因为这次出舱,我真正实现了漫步太空、“伸手摘星”的梦想!此时,阳光从我的后面辉映过来,将我、空间站,将舱外服的“金”、宇宙的“深邃”和地球的“湛蓝”交织、融合在一片静谧之中。我的眼眶充盈泪水,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大美太空,我来了!

  随后,我开始自主转移,从第三象限节点舱出舱口环形扶手出发,沿主路径转移至小柱段第四象限,然后朝作业点方向移动。

  继续,继续!自主转移的过程,跟在地面进行的水下训练有点差异,服装安全绳的操作以及攀爬的速度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时间过得很快,我到达了作业点,慢慢将身体偏转了180度,为指令长翟志刚到达作业点让出空间。在等待指令长到来的时候,也有了一点点欣赏太空之美的时间。宇宙太美,太空深邃得让人痴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核心舱小柱段、大型柔性太阳翼、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太阳翼以及运动着的大机械臂,还有指令长和我,构成了一幅梦想中的图画,图画里有科技之美,有勇气之美,更有追梦之美!

  机械臂支持舱外作业采取的是“地面控制为主,在轨航天员辅助控制”方案。指令长到达作业点后,身处舱内的叶光富通过机械臂操作台控制机械臂调整作业位置,指令长干净利落地完成悬挂装置安装、完成双臂组合转接件安装并通过加电测试。待今年7月问天实验舱入轨对接后,由其携带的小机械臂可以通过双臂组合转接件与大机械臂对接,进而形成级联组合机械臂,在机械臂舱表爬行功能支持下,可以实现空间站外表面的全触达。

  待地面确认悬挂装置已锁紧双臂组合转接件后,我和指令长分别采用攀爬、机械臂搭载的方式返回出舱口,我在出舱口附近进行了机械臂上的典型作业动作测试。站在那个“明星部件”——机械臂脚限制器上,望向辽阔的太空,内心出奇地宁静。测试结束后,伫立在机械臂脚限制器上的我不禁展开双臂,拥抱这梦中的太空。目光所及的太空很美,双臂拥抱的太空,更美!

  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在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后,我和指令长先后返回节点舱,关闭出舱舱门。这预示着此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曙光岗的调度话音亲切而激动:“神舟十三号本次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已全部完成,为你们的密切配合和完美表现点赞。”我也激动地回答:“谢谢曙光,谢谢大家!空间站建造又进一步,中国航天精彩仍在继续,我们一起加油!”

  2时20分,叶光富在舱内打开双向承压舱门进入节点舱,他激动地说:“我来接你们俩了,来吧,接受03的拥抱吧!”“感觉良好乘组”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水充满眼眶。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指令长,此时也激动地和我们一起跳起了“圆圈舞”。

  刻苦训练,就是为了出舱那一瞬间得心应手

  出舱活动圆满的背后是长达十几年的刻苦训练。12年前,我光荣地加入中国航天员队伍,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

  一切都是崭新的。从那时起,我重新坐回离开十几年的教室,捧起航天飞行课本。几十门课程门门都要考试、科科都要过关。但这只不过是入门级考验,后面挑战生理极限的训练项目接踵而至:让人晕头转向的前庭训练,泰山压顶般的离心机训练,接近真空的低压训练……

  超重耐力训练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成为航天员后训练过程,从开始的4G,到后来的6G,直到最后的8G,一个比一个难度大——8G意味着要在30秒内,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8倍的重量。离心机转起来的那一刻,我的脸被巨大的离心力甩得变了形,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甚至连眼中憋住的泪水也硬生生地甩出来,压在胸口的8倍体重的重量让我呼吸困难。尽管这样,我每次都会咬牙坚持了下来。训练成绩也从开始的Ⅱ级成功升至Ⅰ级。知道测试成绩的那一天,我激动地把“离心机考核Ⅰ级”几个大字重重地写在日记本上。

  至今也忘不了,为了出舱的这一天,我们进行水下训练的分分秒秒。水下训练是一项耗时很长、耗力最多的项目。参训者要在10米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进行4—6小时的操作训练……“全部训练科目完成,可以出水!”当每一次按照科研人员科学、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完成训练科目时,听到训练指挥“达标”的口令时,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是训练达标后的兴奋无以言表。我知道,离心中出舱的那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每个航天员都渴望能够在太空迈出那一步。作为航天员的飞天战袍,一套合身的舱外服是出舱活动顺利圆满的关键。为了达到最好的人服适配性,我们需要在40千帕压力下不断进行舱外服操作训练。一件舱外服不断地穿了脱,脱了穿,一个气液组合插件插了拔,拔了插。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训练,为的就是出舱那一刻能够得心应手、操作自如。

  其实,成功出舱的不仅是“感觉良好乘组”,更是千千万万的中国航天人。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任务临近的那几个月,每个项目都在抢训练时间,所有科研人员都在和时间赛跑,都在制定、复核此次任务每个环节的方案、预案,都在进一步确认、试验此次任务的产品性能、系统工况。之所以每次任务我们都无比放心,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会有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眼睛注视着我们;之所以每次任务我们都无比安心,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身体状况有任何变化,都会有一声声关切的问候在耳畔响起……

  千百年来,无论对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还是对星汉灿烂的心驰神往,中华民族从未停止问天的脚步。今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如火如荼,接棒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经进驻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即将发射,梦天实验舱紧随其后,中国人自己的“摘星楼宇”——空间站即将建成,中国航天人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为了实现人类拥抱星辰大海的梦想,我们这些太空探索者,时刻准备着!

  (作者为中国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版式设计:陈晓劲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

成语典故:子欲养而亲不待

#以书之名#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有十四年的时间,带领众多弟子,东奔西走于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前前后后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君,竭力“兜售”他的政治理想,但是,身处乱世,社会失序,最终也没有人真正用他。不过,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还是深刻影响了后来人。

有一次,孔子与众弟子经过某地,听到有人在哭,而且哭得很伤心,于是就让弟子快点赶车,想一看究竟。到了一看,是他认识的一个叫皋鱼的人,穿着粗布衣服,拿着镰刀,在大路边哭泣,伤心欲绝。孔子急忙下车,问他:"你家里没什么丧事,怎么哭得如此肝肠寸断?"

皋鱼说:"我犯了三个严重的错误,越想越后悔,越想越伤心。第一个错误,年轻的时候光知道学习,周游于诸候列国之间,没有把照顾父母放在首要位置,其间他们辞世了;第二个错误,我好高骛远,自以为品行崇高,不愿去侍奉那些昏庸无能的国君,结果老来一事无成;第三个过失,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为小事断绝了往来。树木想安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吹:孩子想奉养双亲,父母却没时间等了。过去了就追不回来的是岁月,失去了就无法再见的是父母啊!不要管我,允许我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说完这些话,皋鱼更加伤痛,痛不欲生,万念俱灰,站在那里,像枯树一样,就这么去世了。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对此也很是感慨。他对弟子们说:"这件事你们要铭记在心,以之为戒。"弟子们目睹了皋鱼的遗憾,聆听了老师的教诲,想想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外奔波,根本无暇顾及父母,感叹良久,有十三个人辞别老师,回赡养父母去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皋鱼说的话,现在经常有人把这句话归在孔子头上。

孔子与皋鱼的这段故事,生成了两个成语。一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很简单:树木想停止摇摆,风却不停地吹。后人将这个具体的自然现象提升为一种普遍的规律用来表达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结合具体语境,联系后面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也用来表达痛失双亲的无奈。

这个成语字数有点多,后人进一步将其凝练为成语通行的四字格式:“风树之悲”“风树之感”。“风”显然是个动词,字面意思是风吹树,表达的是父母亡故、不能奉养的悲伤。

“风树之悲”讲的是未能尽孝的悲哀,是关于孝的故事。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说的是所有品行之中,孝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孝"这个字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个简略的"老"字,下面是子"是儿子背负着老子的意思。孝的重要内容就是尊老、爱老、敬老、养老。中国古代养老的主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家中的晚辈负有不可推脱的养老义务。这种思想产生已久,根深蒂固。

作为子女,对父母养老尽孝是尊老养老、天经地义的事;作为父母,养儿就是防老。作为子女,如何替长辈解忧,如何尊老敬老养老尽孝,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付诸行动。这样才不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成语Ⅰ及瓜而代:解析.典故.成语接龙Ⅰ看图猜成语

成语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每个成语故事背后,

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

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

及 瓜 而 代 jí guā ér dài

【释义】代:代替。意思是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

【出处】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译文:

《左传·庄公八年》:“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他们虽不想去,又不能不去,就问齐侯(齐襄公):‘何时能回来?’齐侯正在吃瓜,随口说:‘明年瓜熟时候吧!’瓜一年一熟,也就是一年后可以回来。”

【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主公所亲许也。

【造句】

陈局长许诺会提拨,让他及瓜而代。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齐襄公的堂兄弟公孙无知的父亲去世得早,齐襄公的父亲齐釐公(又作齐僖公)很喜欢公孙无知,以太子的待遇对待他,齐襄公很妒忌。于是,齐襄公一当了国君,马上就除去了公孙无知的待遇。

十二后,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他们非常不想去戍关,但是又不能不去,就问齐襄公:“我们去驻守边关,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齐襄公当时正在吃瓜,于是随口说:“明年瓜熟时候吧!瓜一年一熟,就是一年后可以回来,你们就可以回来了,我会再派其他人去驻守。”

一年之期到了之后,齐襄公却忘了约定将连称、管至父换回来。连称、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给齐襄公并捎信说:“今年的瓜已成熟,当初您约定瓜熟就该派人接替我们了。”

齐襄公却很赖皮,回信到:“你们再坚守一年吧!”连称和管至父非常愤怒,于是策划叛乱。后来就趁朝中内乱,带兵回来,把齐襄公杀了。

连称和管至父非常愤怒,于是策划叛乱。 二人因公孙无知怨恨齐襄公,便利用公孙无知发动叛乱。趁齐襄公在贝丘打猎时,带领部队在野外截杀了襄公,然后冲进公宫,拥立公孙无知为齐侯。

后人就用“瓜代有期”比喻约定换人接替,就是要有诚信。故事中齐侯不守信用,最终自食恶果。

【成语接龙】

及瓜而代 ↣ 代拆代行 ↣ 行不顾言 ↣ 言论风生 ↣ 生灵涂地 ↣ 地地道道 ↣ 道骨仙风 ↣ 风流才子 ↣ 子曰诗云 ↣ 云游天下 ↣ 下里巴人 ↣ 人面鬼心 ↣ 心知其意 ↣ 意气用事 ↣ 事无二成 ↣ 成仁取义 ↣ 义薄云天 ↣ 天行时气 ↣ 气壮河山 ↣ 山鸡映水 ↣ 水天一色 ↣ 色艺两绝 ↣ 绝薪止火 ↣ 火山汤海 ↣ 海中捞月 ↣ 月盈则食 ↣ 食不餬口 ↣ 口口声声 ↣ 声色犬马 ↣ 马面牛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今世 ↣ 世道人情 ↣ 情同手足 ↣ 足不出门 ↣ 门户之见 ↣ 见风是雨 ↣ 雨散风流 ↣ 流言风语 ↣ 语短情长 ↣ 长绳系日 ↣ 日行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脉民命 ↣ 命世之才 ↣ 才气超然 ↣ 然荻读书 ↣ 书香人家 ↣ 家累千金 ↣ 金刚努目 ↣ 目眩心花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异俗 ↣ 俗下文字 ↣ 字字珠玉 ↣ 玉走金飞 ↣ 飞声腾实 ↣ 实与有力↣

☞请来挑战“代”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吧!

我在评论区等你哟~

【看图猜成语】

根据下列图片提供的信息,分别猜出成语。

1.

2.

3.

4.

5.

6.

好吧,机智的小伙伴,

是不是都猜出来啦?

我在评论区等你呀~

本期参考答案:

1.削铁如泥,2.如坐针毡,3.同床异梦,

4.心灰意冷,5.里应外合,6.挂冠而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