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l(卜落)

谁为谁伤 2023-08-12 21:27:43 网友分享

从古至今 这个字几乎毫无变化!一起了解“卜”的前世今生

来源:央视新闻

几乎每一块甲骨上

都能看到这个字

它很可能来源于裂纹

古往今来,它的字形几乎毫无变化

甚至自带发音“噗”

↓↓↓

怎么样,你猜到了吗?

这个字就是“卜”

它在古代有多重要?

一起来看看!

殷商人的日常

离不开三件事

你知道吗?

甲骨文还有个名字

叫“殷墟卜辞”

它的存在意义

一开始就是为了记录

商王占卜活动

也就是商王的算卦笔记

殷商时期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

日常离不开三件事

吃饭、睡觉、算命

商王甚至利用占卜治理国家

你瞧,这块甲骨上记录的是

商王为妻子妇妌占卜

会不会生男孩

占卜的结果是

妇妌应该在庚这一天分娩

而且会生男孩

在庚这一天

妇妌果然生了,而且还真是男孩

后来,妇妌的儿子

为妇妌铸造了一尊青铜鼎

这就是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

商代 司(后)母戊鼎

古人是如何进行占卜的?

河南安阳的民间艺人

韩书清

多年来一直尝试

复原甲骨占卜的过程

但是烧出裂纹的成功率很低

古人在占卜前

需要先把龟甲或卜骨

进行修饰打磨

然后在一面钻孔

占卜时,要与“神灵”沟通

关于某人某事的吉凶

与此同时

用烧红的棍子烧烫龟甲或卜骨

龟甲或卜骨受热爆裂

发出“噗”的一声

古人认为这是“神灵”在说话

“卜”字由此而来

此后,有专门的官员“贞人”

负责解读裂纹

尝试翻译“神灵”的意思

对于未知

人类总是充满了探索的渴望

这一点,古今如一

……

快看!古往今来

“卜”字字形几乎毫无变化

↓↓↓

顶针诗,回文诗,这些诗词太牛了,令人拍案叫绝,不得不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汉字简单排列组合就能把世间景、人间情表现清清楚楚的诗词,更是中国为之骄傲的文化。

说到诗词,大家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很多好诗好词好诗人,比如传统节日思家时会情不自禁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晚上抬头月圆想爸妈时自然而然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心爱的人分离时会安慰自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遇见挫折情绪低落时浮现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身影……

这些从小陪伴我们长大的诗词,我们肯定非常熟悉,但诗词浩如烟海,我们知道只是九牛一毛,就比如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几首诗词,作者不拘泥于形式创作,给我们创作出非常有趣的诗词。

【藏头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柳宗元永贞革新后被贬永州后在一年大雪纷飞的冬天写下的。当时他心情低落,情绪忧郁,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都比较悲观,所以这首诗读来让人感觉非常孤独。事实也是如此,你看诗中四句头一个字连起读就是“千万孤独”四个字,孤独不是一个,而是千千万万个,孤独到了不能再孤独,这就是藏头诗给读者的感觉。

【宝塔诗】

《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最上塔尖开始,逐句增字,但又要满足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读起来要琅琅上口,比较考验诗人才情。

这首诗是元稹所写,他以茶字点题,信手拈来,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写茶之性,茶之爱、茶之制作、茶之烹煮、茶之饮用、茶的历史和喝茶的功效,非常的有意思。

【顶针诗】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唐·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诗词中比较出现重复字,但凡事都有例外,例如崔颢的《黄鹤楼》重复多次依然还是名篇。其实有一类奇诗中出现的重复字也比较多,它就是顶针诗,诗中首尾相连,一唱三叹,反而加深诗人的点滴情怀。

比如李白这首诗中,“白云”“长随君”“君”都是顶针的地方,这些顶针的出现反而让这首诗在复沓回环之间,更加体现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回文诗】

《赏花》

宋·苏轼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回文诗分“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五种。

苏轼这一首像车轮一样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后一句与前一句相衔,最后一句与首句相衔的是其中“环复回文”,颇有趣味。

【药名诗】

《满庭芳·静夜思》

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以药名入诗词即为药名诗,中药药名本身就有悠深的寓意,如果巧妙地运用药名赋诗写文,也可表达人情事理。

辛弃疾这首词就是表达自己思念之情的一首作品,是他写给自己妻子的一首情词,词中药名颇多,但每一种都运用得当,贴切合理,不失一首好词。

ps:不得不说,中药名真的很好听,有些个人非常喜欢,比如词中含有的云母、沉香、郁金、桂枝、苁蓉 ( 从容 ) 、半夏、轻粉、当归、茱萸等等。

【同旁诗】

《戏题》

宋·黄庭坚

逍遥近边道,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逼侧,泾渭清浊混。

所谓同旁诗,指诗句中所有的字都是相同偏旁,既要内容与语句的通顺,还要字同旁,因此写这种诗的难度很大。宋朝诗人黄庭坚这首诗就是如此,该诗同旁对联不仅整齐,还对仗工整,最重要的是文字背后有一幅自然的郊野漫步之景,有趣又有才,诗词大家,名不虚传。

【字谜诗】

《断肠迷》

宋·朱淑贞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种相思一撇销。

字谜诗,顾名思义就是以字为谜底的诗,他可以全篇同一谜底,也可以一句诗一个谜底,全篇组成一句隐语。

朱淑真这首《断肠谜》就是她对丈夫无比绝望之后写下的诗词,也是一首字谜诗。全词十句话,字里行间愤懑相织,决绝相融,但每句各打一个字,大家知道是什么字嘛?

来源:微信公众号“长风文史”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图文详解及同步练习

电子教材

知识点

作者介绍:茅盾(1896年-1981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1927年开始使用茅盾这一笔名发表小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幻天》《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我会写:慰:慰藉 安慰 欣慰 慰问 聊以藉:慰藉 枕藉 蕴藉卜:卜辞 未卜 问卜 卜课锐:锐利 敏锐 尖锐 养精蓄锐滩:河滩 滩地 浅滩 滩头 帐:帐子 蚊帐 帐篷 营帐 烁:闪烁 烁烁 震古烁今蝙:蝙蝠 蝙蝠衫 蝙蝠怪蝠:蝙蝠 蝙蝠侠 燕蝠相争霸:霸气 霸占 霸权 霸王 横行霸道鹰:雄鹰 苍鹰 老鹰 猫头鹰 鹰击长空

形近字:

藉(慰藉)籍(书籍) 锐(尖锐)悦(喜悦)滩(海滩)摊(摊手) 帐(帐篷)账(账单)蝙(蝙蝠)编(编写) 蝠(蝙蝠)福(祝福)多音字:

藉:jiè慰藉 jí狼藉露:lù露珠 lòu露脸近义词:

暖和——温暖 喜欢——喜爱慰藉——安慰 猛厉——猛烈锐利——尖锐 奇幻——奇妙发明——发现 活泼——伶俐反义词:

暖和——寒冷 喜欢——讨厌猛厉——轻柔 真实——虚假美丽——丑陋 复杂——简单理解词语:

【慰藉】安慰。

【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文中指风雨雷电的威力大。

【锐利】(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

【奇幻】奇异而虚幻。

【霸气】专横的气势。

【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

词语扩展:

可爱的星 奇幻的云彩

晴朗的天空 美丽的夜色 快乐的童年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课内词语:

句子解析:

1、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锐利”本身的意思是尖锐、锋利。在这里丰富,是让你的想象力丰富起来。2、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顶”是特别的意思,在这里表示程度最高。“跑跳”“仰”“看”写出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3、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逼”字如果改成“叫”或其他字好不好?“逼”字用得很好,它体现了孩子们内心的不情愿和无奈。如果改成“叫”字或其它的字,就不能体现孩子们的内心的无奈和后面想象的重要性。4、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紧承上文,与第4自然段“唯一的慰藉”相照应,再次强调了雨天里,天窗对孩子们心灵起到的抚慰作用。5、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这句话形象的描绘了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和想象到的情景,“带子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们眼中的闪电的样子。“大十倍百倍”写出了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6、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用“也许”这个带有想象色彩的词语组成的排比句,想象夜晚的美丽与神奇,极富感染力,体现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7、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解释了大人们应该被感谢的原因,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因为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变化的,所以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交代了乡下的房子开天窗的位置、形状和原因。第二部分(4~7):写了孩子们下雨被叫回家和夜晚被喊去休息时,由天窗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获得心灵安慰。第三部分(8):写作者由天窗生发出对孩子想象力的思考与赞美。课文主题: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孩子想象力的赞美。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说一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答:天窗是在屋顶开的一个小方洞,再放一块玻璃。天窗是为了透光用的。

因为风雨天或者冬天,木板窗会关起来,屋里就没有了光线,黑得像地洞一样,所以要开天窗。

2、课文中用了一个短语来形容天窗——“唯一的慰藉”,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语句和同学交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文中主要指夏天阵雨来了时和晚上孩子们被逼着上床睡觉的时候,这时孩子们失去了自由,只好通过天窗来观察外面的世界,想象世界,感受世界,孩子们只能通过天窗从而获得安慰。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答:“扫荡”让人感觉到风雨雷电正在无情地摧残这个世界。因为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可以通过想象被无限夸大,所以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答:这里的“无”和“虚”指透过天窗仅能看见和听见的屋外世界,“有”和“实”指想象的情景。孩子们在下雨时透过天窗看见闪电,听到风声、雨声、雷声,可以想象风雨雷电的情景;透过天窗看见一颗星、一片云,可以想象满天繁星云彩的情景。

练一练:

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三个句子,构成四季。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人们都爱夏天,爱她的 ,爱她的 ,爱她的 ;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 ,爱她的 ,爱她的 ;

人们都爱冬天,爱她的 ,爱她的 ,爱她的 。

(人们都爱夏天,爱她的骄阳似火,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绿荫一片;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层林尽染,爱她的香飘四溢;人们都爱冬天,爱她的大雪纷飞,爱她的银装素裹,爱她的洁白无瑕。)

课外拓展:

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

卜落卜落叽叽喳喳 乒乒乓乓

咕咚咕咚 呼噜呼噜

形容想象力丰富的四字词语:

想入非非奇思妙想异想天开 浮想联翩

富有想象力的句子:

1.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候,通过融解的雪的浓重的水气,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在雪融化了的地方,在斜射的太阳光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着,急流发出愉快的喧哗声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

2.春风带了新绿来,阳光又抱着树枝亲吻,老树的心温柔了,她抛开了那些讨厌的云儿,也来和自然嬉戏。你看,她有时童心发作,将清风招来密叶里,整天飘飘渺渺地奏出仙乐般的声音。她们拼命使叶儿茂盛,苍翠的颜色,好像一层层的绿波。

生字讲解

课文解读

教材分析

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乡下的房子开天窗的位置、形状和原因。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下雨被叫回家和夜晚被喊去休息时,由天窗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获得心灵安慰。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由天窗生发出对孩子想象力的思考与赞美。

课文写乡下孩子的快乐很有特点。第一部分不仅点出了开天窗是为了屋里光线敞亮些,还通过感情上的起伏,暗示下文“天窗”在乡下孩子眼里有特殊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全文重点,为了描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课文不是一味地就快乐而写快乐,而是选取了两个“特殊时段”的场景:下雨天被关家里感到失落时,由天窗想象风雨的威力;晚上被迫上床休息感到无奈时,由天窗想象夜晚的神奇。这样的叙述,在情感上形成“抑一扬一抑一扬”的起伏节奏。两次情感的抑扬,都用关键语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来过渡,让人更深入体会“天窗”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安慰和快乐。而结尾的总结告诉读者:天窗虽然带来快乐,但乡下孩子快乐的真正根源还在于他们活泼会想。

课文另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生动,充满童趣又引人深思。如,写阵雨来时的场景,抓住“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写出孩子们的活泼与好奇。第5自然段中,在孩子眼里,雨脚“卜落卜落跳”,闪电“一瞥”,好像有了人的情态,继而联想屋外风雨雷电威力大到十倍百倍,文中用“扫荡”来形容孩子们想象的画面,形象地写出风雨的可怖与狂暴。课文用“锐利”一词来形容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体会出孩子们一边听风声雨声,一边看雨点闪电,一边想象时,心中那无比的紧张、刺激与兴奋,此时的天窗就像放大镜,把孩子们细微的感受放大了十倍百倍。

再如,写被迫休息时的场景,抓住了“偷偷地、伸出头、仰起脸”等神态动作,形象地写出孩子们的顽皮可爱。写孩子们偷看天窗时,想象更加丰富:“一粒星”联想到无数的星,“一朵云”想到无数“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孩子们仿佛不是被“关”在小小的帐子里,而是翱翔在九霄云外。而从掠过的“一条影”想到蝙蝠、夜莺、猫头鹰等夜间活动的动物,不仅看出乡村孩子对动物的了解,更能体会出孩子们由神秘的黑影而产生的激动、兴奋与期待。此时的天窗就像万花筒,让孩子们从虚无的想象中看到大千世界的新奇有趣、丰富多彩。

第二部分用第二人称叙述,增强了阅读时的代入感。结尾的点睛之笔启迪了读者:拥有想象力的孩子们,心灵是自由的,他们能超越现实生活,看到“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世界。

本文的插图很有意境,开篇上方用大面积的屋顶还原乡下孩子生活的场景,从天窗中洒落的星光,营造出一种遥远、神秘又浪漫的时空意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右下角一个男孩坐在床上,仰望着天窗,露出惊喜的微笑,似乎被天窗召唤进一片新的天地,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主旨遥相呼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步练习1

同步练习2

【答案】

第一课时

一、海滩 玻璃 老鹰 帐子 夜莺

三、藉(慰藉)玻(玻璃)璃(玻璃)烁(闪烁)

籍(学籍)波(水波)篱(篱笆)砾(砾石)

三、锐利-锋利 扫荡-涤荡

闪烁-闪动 霸气十足-自高自大

四、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 晚上被逼上床“休息” 唯一的慰藉

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第二课时

一、帐 蝙蝠 霸 鹰

二、温暖;安慰;猛烈;神秘;翔实

三、茅盾 房子 木板窗 木板窗 天窗 天窗 窗户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慰藉 一瞥 尖锐 蝙蝠 沙滩

闪烁 霸气 老鹰 帐篷 真切

二、比一比,再组词。

藉(慰藉) 烁(闪烁)蝠(蝙蝠)帐(帐篷)滩(沙滩)

籍(书籍) 砾(砾石)幅(画幅)怅(惆怅)难(难忘)

三、多音字组词。

jiè 慰藉 jí 狼藉

sì 似乎 shì 似的

四、近义词。

孤独—(孤单) 反复—( 多次) 瞥见—(看见)

期盼—(期待) 启示—( 启发) 闪烁—(闪耀)

五、反义词。

暖和—(凉爽)活泼—(沉闷)真切—(模糊)

奇幻—(平常)复杂—(简单)阔达—(狭隘)

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神奇 奇幻

1、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2、魔术,以及人们传说的它的一切(神奇 )之点,其实就是对于科学的能力的一种深沉的预感。

扫荡 荡漾

3、风雨的(扫荡)让这座城市变得一下子肃静。

4、蚕宝宝们如细浪(荡漾),争食着那又肥又嫩的桑叶,发出一阵阵细雨轻风般的沙沙声。

七、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从北方吹来的风,指风吹来寒冷急骤,气势盛大。( 北风呼呼 )

2、抚慰、安慰。( 慰藉 )

3、指彻底清除。( 扫荡 )

4、令人畏惧的强大力量。( 威力 )

5、真是确切,清楚明白。( 真切 )

八、填空。

本文是著名作家茅盾的作品,写活泼的孩子在雨天、夜晚把天窗作为观察世界的唯一窗口,天窗引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全文词汇丰富,句式既工整又多变化,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

九、给全文分段,并写出段意层意。

第一段(1-3):写天窗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4-7):写天窗引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

第三段(8):写应当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十、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谈谈你对本文以“天窗”为题的理解。

答:“天窗”,写活泼的孩子在雨天、夜晚把天窗作为观察世界的唯一窗口,天窗引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

2、文中画“ ”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一瞥指用眼一看,比喻极短的时间,文中用来描写闪电,用了拟人的手法,是指带子似的闪电一闪而过。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答: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情感和气势,渲染了孩子们的想象力的丰富程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