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单姓(冷门单姓男)

凉话刺骨 2023-08-13 19:40:00 网络

40个冷门姓氏,知道一半算你厉害

一个小问题:什么东西明明是你的,却是别人用得更多?答案:姓名!姓名是一个人的“名片”,也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基本。不知道生活里,你有没有叫不出别人名字的尴尬,或是被别人叫错名字的无奈呢?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那些不太常见的姓氏吧!

40个冷门姓氏,知道一半就很厉害

冷门姓氏

kuǎi

cháo

lìn

zhuó

tóng

ōu

作姓时念ōu,另念qū

dàn

qīng

jiǎn

xuān

作姓时念pó,另念fán

zhè

shū

zhàn

zhī

nài

作姓时念nài,另念néng

shān

shào

作姓时念shào,另念zhào

tíng

suī

gōu

páng

zhǎng

biàn

huán

另念xún,念huán和xún时均可作姓

qín

另念tán,念qín和tán时均可作姓

tái

chī

另念xī,念chī和xī时均可作姓

jiá

zǎn

cuàn

huáng

chí

tán

tái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图/视觉中国看过这些,不得不说,中国人取名字,是很诗意的一件事!

取名是很诗意的一件事

在取名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高深的文学素养。古人取名,常着意于名字的道德意蕴和审美意境,取字往往有出处,许多渊源于诸子典籍和诗词名篇。

典籍查字取名

取经摘典的取名字方法,从古至今,一直被传承使用着。甚至有这样的传统说法:

男必楚辞,女必诗经;

文必论语,武必周易。

从古至今,人们对取名、字、号,都要很费一些心思,以表自身的品性和志趣。

三国时魏末文学家、音乐家嵇康,字叔夜。其名、字出自《诗经·周颂》“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叔”为排行。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指纯正博大而又刚强的气质,显示出清雅高洁、正气凛然的意境,与其诗歌风格相得益彰。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其名、字取自佛家经典《维摩诘经》,而他也正被人称为“诗佛”。

白居易,字乐天,其名、字出自《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及《周易·系辞传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陆羽,唐代“茶圣”,字鸿渐,其名、字出自《周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字介甫,名字取自《周易·豫卦》“介于石”,“甫”为男子美称。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字无咎,“苏门四学士”之一。其名、字取自《周易·系辞传上》:“无咎者,善补过也。”

如朱自清之名,出自《楚辞·卜居》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表明自己要做一个清白自尊的人,以廉洁正直自律。人如其名,朱自清一生正直清白,特别是晚年贫病交加,但宁肯饿死,也拒不食用美国兵从飞机上空投的面粉,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和铮铮硬骨。

戴望舒人称“雨巷诗人”,原名戴朝宗。“望舒”取自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诗词意境取名

文化诗意取名,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之花。这些清雅脱俗、怡人耳目的名字,如同雪地寒梅,暗香浮动,纵经千年的风霜,其清幽芬芳越发香醇。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其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借“板桥”二字来讽刺世态炎凉,名字与其画风一致,耐人寻味。

清代画家宋端己,字耻夫。其名、字出自孟浩然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谢冰心、沈冰壶的“冰心”“冰壶”,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比喻人内外皎洁,玲珑剔透,品德高尚。

不管是典籍查字取名,还是诗词意境取名,这些意蕴深远而富于文化气息的名字,不仅为名字的主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养料,熏陶了主人的心灵,而且给主人以潜移默化的强烈持久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期待,使其以注重自身品性才能的培养,并勇敢承受人生困境的磨砺,最终成长为时代的精英,乃至民族的栋梁。

作者/袁凤东 文/节选自《中国姓氏风俗文化与常识》现代出版社图/视觉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冷门的姓氏?你认识的人里有姓名很特别的吗?来留言区分享!

编辑:程玉洁

校对:徐昌

校审:邹名扬

编委:张轶孟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投稿邮箱:2901657411@qq

独孤伽罗,好听吗?另一灭绝复姓,改为单姓后失去霸气!

我国的姓氏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姓”这个字本身就很有意思,由“女”和“生”组成,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诅楚文》上最早出现以它们合并而成的“姓”字,这与上古时期各部落姓氏多“女“字旁的情况一致。

根据字数的多少,姓氏可以粗略分成单姓与复姓,超过1个汉字的姓氏统称复姓。虽然字数有差异,但复姓的来源与单姓没啥区别。古代版的《百家姓》收录568个姓氏,单姓占大多数,复姓相对少,最后两个是“第五”与“言福”,十分冷门。

但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中国古文献上出现过的姓氏早已破千,有记载的多达5662个,其中复姓2178个。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感觉:很多复姓自带贵族气质。别的不说,“南宫”、“慕容”、“东方”、“上官”这些复姓,言情作者是最爱用的。

事实上,古代确实有许多使用复姓的历史名人或皇族,比如十六国时期的后燕皇族,复姓慕容;比如匈奴首领刘勃勃自创“赫连”姓氏,建立“胡夏”国;比如“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澹台灭明、神机妙算的三事诸葛亮、隋文帝最爱的皇后独孤伽罗......

至于复姓的来源,有源于官名的,比如司马、太史;有源于少数民族改姓的,比如拓跋、尉迟;也有源于封地名字、源于职业族系的。有的复姓保留至今,有的却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比如“屠门”。

屠门这个姓氏听起来十分霸气,当然细细品味也有些吓人,现代听说过这个姓氏的人只怕寥寥无几。从字面意思上看这个姓氏必然与屠户有关,屠户在古代很常见,拥有绝佳刀工的屠者还可以得到君王称赞,参考《庄子》中解牛的庖丁。

实际上,屠门一姓的来源有2种,一种是源于职业,一种是源于居住的地点。古时候也有世代靠屠宰为生的人家,那时候的姓氏可没有如今稳定,各个家族因为搬地方而改姓、因为获得某种封赏而改姓之事很常见。

因此,屠户们创造出“屠门”一姓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你去翻阅宋、元、明、清甚至现代版的《百家姓》,可以发现屠门姓根本找不到,它早已灭绝,查古文献时只能在《汉书》中找到一点记载:“秦时人屠门高,(汉)杜陵郡人屠门少。”

但“屠”还是作为单姓保留了下来,如今排汉族姓氏第238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0.015。屠姓看似普通,但从古至今也有不少名人,比如秦朝将领屠睢、清代名臣屠述濂、现代名人歌手屠洪刚、国内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等。

其实像“屠门”一样少见、甚至灭绝的复姓历史上还有很多。现实中也不乏复姓改为单姓的例子,比如欧阳改成欧或者阳之类。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保存。

还有哪些好听的复姓呢?欢迎大家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