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取名(投顾产品名称取名)

无药可救 2023-08-12 19:10:09 用户分享

段永平:如何给品牌起名?

这段话很值钱,取品牌名搞含义是自恋的表现。因为没那么多人关注你的含义。起名时越简单越好,比如QQ、陌陌、淘宝。名字越短越好记,初期应注重传播效率, 重要的就是好读好记简单容易传播。

小霸王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在一次采访中,段永平先生坦言:小霸王虽然好记,但中间的霸字相对难写,在后期的市场推广中产生过很多麻烦的事情。

起一个好的品牌名字确实很重要,它可以让消费者轻易地记住品牌并产生好感。同时,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也可以让品牌更容易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此外,品牌起名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扩展。一个好的品牌名字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市场和产品线,并且在各种文化和语境中都具有吸引力和可识别性。因此,在起名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和文化调查,以确保品牌名字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你认为起名比较成功的品牌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评论[撒花][撒花][撒花]

商标注册必知这“十三条”

1、商标不是“名字”,而是“可视化的标志”,申请商标必须提供商标图样。

注册商标的时候,需要提供商标的JPG文件(或打印纸件)。就算是纯文字商标,也需要确定“字体”,确定是横排还是竖排,确定好每个文字的间距和大小比例,并将该文字制作成JPG文件进行提交,最终该JPG文件会打印在你的商标证上。所以不是像企业名称注册一样,只要提供名字就可以了。

2、使用和商标证上图样不同的商标,可能会导致被处罚。

只有使用和商标证上完全一致的商标时,你才能打R,注明这是“注册商标”。否则只要有改变(包括字体的改变),都可能会认为非规范使用注册商标,可能会导致行政处罚。

3、商标不是“LOGO”,可以单独注册“纯文字商标”,不一定要提供“纯图形化的LOGO”

很多时候,你只要确定好字体,在WORD中进行排版截图,就可以申请商标了。而不必等待专业的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注册。

4、为了商标名和公司名一致,在工商核名前要进行商标查询。

工商核名成功和商标查询是两码事,不要等工商注册完后才进行商标查询,到时发现商标注册不了就晚了。

工商核名仅限于某个区县、市、省,全国范围内允许重名,而商标是全国唯一,所以应该先进行商标查询再进行工商核名,确保两者统一。

5、设计商标前进行商标查询,否则可能无法注册浪费设计。

6、商标的纯图形部分无合适查询途径,审查主要靠审查员主观判断,很难事先排除风险,不可控。

7、纯图形、纯文字、纯英文或字母请分开注册。

如果组合在一起进行注册,则被驳回风险大大增加,只要其中一个元素(特别是不可控的图形元素)审核不通过,商标将全部被驳回。

同时如中文在上、图形在左、英文在右这样的组合商标注册后,实际使用只能按这样位置排版不能改变。但各元素分开注册后,合并使用时就可以随意组合了。

所以为了不互相连累和使用方便,应该分开注册。当然分开注册一个商标变成两三个商标,费用也就变成两三倍了。

8、按商标局分类书,商标查询和注册是分45个类别(行业)的。

按商标局分类书,所有产品和服务分45个类别,按类别收费。比如服装是25类,鱼肉干果蔬是29类,新鲜果蔬活动物是31类等等。

每个类别下面还分成多个小类(类似群),比如2901是肉和非活动物,2902非活水产品,同样一个商标在不同的小类上可以由不同的主体注册。

但除了特殊说明,同一个小类下的具体产品都属于类似产品,不能由不同主体在小类之内共享同样一个商标,比如2901的鸡肉和猪肉。

9、注册时选择的不是大类和小类,而是商标局分类书中小类之内的具体产品。

按商标局分类书,一般而言一个类别可选10个产品,而小类名称属于目录是不能选的。但根据“占位”理论,你可以在每个小类里都选一个,来独占10个小类。很多大类不止10个小类,那就可能要收费加项。

如果你想注册的产品,分类书中没有,也可申请自定义产品,但商标局对自定义要求较高。

10、取名尽量避免含有行业通用名词、包含产品特征描述、非规范汉字字母成语、普通数字、广告语等通用或禁止元素,可能禁止注册。

11、上一条所指商标可能先天不足,既难以注册,注册后也无法禁止他人使用。

12、越独创、越有显著性的商标维权力度更大,更不容易被打擦边球。

13、注册商标需要一年左右,所以应该提早规划。

不要等产品马上要上市了,才发现要注册商标;

不要等产品广告登了几个月后,发现商标被驳回了;

不要等公司经营多年后,才想起要把公司名注册商标;

不要一次只注册一个商标,没有备用注册,万一商标被驳回,重新注册又要等一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