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蓝(姓蓝的明星)

稳走感情路 2023-06-23 14:29:10 用户分享

植物中的百家姓:以蓝为姓,取名也富有诗情画意

蓝,即蓝草,是可以制造提取蓝靛染料、用于染色的多种植物的统称。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蓝,染青草也。”蓝的本义最早也指蓼蓝。蓼蓝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可制蓝色染料,是蓝草中的一种。

以蓝为姓,犹如一抹靓色,从眼前铺向天边。

《诗经名物图解》之蓼蓝青出于蓝

蓝草之美,美在和蓝相融相合的时光里。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蓝有蓼、菘、马、吴、木五种,他说得很详细:

蓝凡五种,各有主治,惟蓝实专取蓼蓝者。

蓼蓝:叶如蓼,五六月开花,成穗细小,浅红色,子亦如蓼,岁可三刈,故先王禁之。

菘蓝:叶如白菘。

马蓝:叶如苦荬,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

吴蓝:长茎如蒿而花白,吴人种之。

木蓝:长茎如决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叶,叶如槐叶,七月开淡红花,结角长寸许,累累者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马蹄决明子而微小,迥与诸蓝不同,而作淀则一也。

大约在明代以前,菘蓝和蓼蓝是制造蓝靛、用于染色的主要原料之一,当时,菘蓝中含有的菘蓝甙比蓼蓝中含有的靛甙更容易水解,菘蓝制靛比蓼蓝等其他蓝草更为普及,明代之前的典籍甚至有“蓼蓝不堪为靛”之说。后来,人们发现,经蓼蓝印染后的布料不易褪色,马蓝、木蓝的印染效果也不错,蓼蓝、马蓝、木蓝也被广泛应用了。

单说蓼蓝,熟悉的人可能不多,而说到“青出于蓝”这个成语,熟悉的人就会多了。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出自战国后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况的《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靛青这种染料,蓝是蓼蓝。

马蓝让大家记住的,则是“板蓝”这个名字。马蓝在“五蓝”中叶子较大,她还叫板蓝根,她的根也被单独叫作板蓝根,果实为中药蓝实。她的根、叶、茎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凉血消肿之效,可以预防流脑、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治疗风热感冒、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肝炎、菌痢、肿毒、丹毒、毒蛇咬伤等。不过,板蓝根性寒味苦,如果服用过多会出现皮肤过敏、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血、头晕眼花、胸闷气短、面唇青紫、结膜充血、四肢麻木等不良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相比蓼蓝、马蓝,木蓝、吴蓝不太为人所知。木蓝性寒味微苦,叶、茎、根都可作药用,有着与板蓝根类似的功能,稍稍偏重于止血消炎,但总体功效比不上板蓝根。吴蓝是因吴地人种植得多而得名,其功用与其他蓝相似。

除了医药作用和形成成语带来的良好寓意,古人更爱蓝的染布功能。在白色或偏米黄色的棉布、土布、棉麻布上,和上蓝的汁液,印染上深深浅浅的靛蓝案,蓝和布就开始了崭新的岁月,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蓝染布。经蓝染色后的布料纤维更结实,颜色也不容易脱落。而且,这来自蓝草的天然色素还有防止紫外线、保护皮肤、驱逐蚊虫、消除臭味的作用。当皮肤长了风团、有搔痒和微微刺痛时,穿上蓝染布衣,不适症状便会慢慢消失。

蓝,自然成了古人的心头好。

于是,在大约公元前2738年的某一天,当炎帝姜榆罔得到有熊国国君进贡的几篮蓝草时,心中就格外惊喜。正好他儿子诞生,他便为儿子赐姓为“蓝”、取名为昌奇。蓝昌奇长大后,被分封在汝南郡(约今河南新郑县),号火旺公。作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蓝昌奇被尊为蓝氏的得姓始祖,他的后人均以蓝为姓。这一支蓝氏一族,自族谱记载至今已传了约有一百五十三世之多。

蓝姓,天生就带着蓝草之清雅,勃勃然生气异常。

(清)恽寿平《蓼汀鱼藻图》轴踏行蓝歌

源蓝之美和用,蓝姓者的杰出人才也比较多,取的名字也自然透着蓝草之气,莹润、本真,富有诗情画意。

例如,明代画家蓝瑛、明国将军蓝玉、明代官员蓝章及其儿子蓝田,等等,都染着玉一般的光彩。唐代蓝采和,也融在这众多寓意深长的名字中,令人瞩目。

据各地《蓝氏族谱》记载,蓝采和是蓝昌奇第108世蓝明德之子,即蓝氏第109世祖。蓝明德夫妻恩爱,其妻陈氏于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八月十一日丑时,在江宁府句容县(约今江苏南京句容市)产下一子。年逾不惑方得贵子,蓝明德喜极而泣,他希望儿子的降生,会令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故给儿子取名“采和”。

蓝采和没有辜负这份期望。他自小聪慧,性情耿介,读书刻苦,成绩优异,于唐玄宗开元元年(约公元713年)考取进士,授官为左阙谏议大夫之职,娶妻生子。本来,蓝采和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道路。然而,因向朝廷直言进谏,请求为兴社稷停建宫殿、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等事项,得罪了权臣杨国忠,被摘官帽,解印回乡。后来,蓝采和赴终南山隐居修炼,之后便杳无音信,家人亦不知其所终。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关于他的种种传言流传开来。世传最多的是,他在山上修炼成功,得到道教神仙汉钟离(钟离权)之度化,白日飞升,乘云而去,成为后来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八仙之人物,多以明代吴元泰《东游记》记载的为准,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全是现实生活中有原型的。

蓝采和的“仙行”,也被南唐沈汾的《续仙传》、明代洪应明的《仙佛奇踪》、南宋诗人陆游的《南唐书》、宋代人撰写的《太平广记》等很多书籍收录。在那些记载里,他四海为家,常年穿着破烂的蓝色长衫,系着约六寸长的腰带,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肩背一筐蓝草,手持三尺有余的大竹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夏天,他披着的长衫里,是衬着棉絮的厚内衣;冬天,他则躺在雪地里,呼出的气仿佛蒸气一般,热腾腾。每次沿街行乞时得到别人施舍的钱财,他大多都送给穷苦人。他还精通酿酒技艺,用黑枸杞、白刺果等植物酿成果酒,自酿自饮,多饮而不醉。他把酒的颜色调制成蓝紫色。那酒,也被唤为蓝酒。有蓝酒后,他的腰间又常多挂了一个酒葫芦。

蓝采和,就这样成了一位似醉非醉、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平时,他唱的歌很多,大都即兴作词作曲。最有名的是《踏歌》:“踏歌饮蓝酒,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

几分仙意,荡在歌中。

清末彩绘绢本《蟠桃八仙会》图册中的蓝采和采蓝盈襜

当然,蓝采和放浪形骸的外表之下,始终藏着一颗明了的心。哪怕醉了狂了,都依然穿蓝衫、携蓝草、喝蓝酒,延续着为官和居家时对蓝的一往情深。

相比“仙行”,蓝采和为官时的形象,真是俊朗而内敛。本是一个优质上进的青年啊,本是有着不错的世俗前途啊。读书和工作之余,他还颇有几分闲情逸致,喜欢侍花弄草。蓝草,也是他爱的花草之一。他家房前屋后,都种植了各种蓝。

他会制作蓝染布,喜欢看蓝染布制成前晾晒在院子里的模样。那时,布们被高高地挂在长长的竹竿上。有时,是全蓝,温润沉着;有时,是蓝白相间,白的纯净,蓝的深厚。她们一律在风中稳稳地飘着,好像一面长久的旗帜。人在旗下行走,开成一朵俏雅的花。

蓝采和还善用青黛。青黛的本质,也是蓝,是多用菘蓝、蓼蓝、马蓝、木蓝的叶或茎加工成的干燥粉末、颗粒、团块。李时珍记载了从蓝草中提取蓝靛和青黛的过程:“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搅刈浮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蓝靛亦作蓝淀,可以“止血杀虫,治噎膈。”

青黛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很强大,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功能,可以“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不过青黛也是要小心对待的,她性寒味咸、有一定毒性,体质虚寒、脾胃不和、风寒及阴虚感冒、有过敏史者不适合使用,这一点和板蓝根类似。

蓝采和用青黛为他的妻子画眉。在古代,男子为心爱的女子画眉,表达的是绵绵爱意。“黛眉”一词,即源于青黛。唐代诗人李白《对酒》中的“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和唐代诗人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的“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都让我们看到那娇羞黛眉,在亭亭玉立的女子脸上生动地凝着。螓首蛾眉,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无论是染成蓝染布,还是画成黛眉,蓝都有着不可预测的美。尽管用来印染、描画的都是蓝色,但因为染水、温度、湿度、手法、氧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布面上或定妆后会有着无穷的变化,就像世界上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枚树叶一样,每一款蓝,成色后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已有了非凡仙行,蓝采和都记得夏天里和家人一起提着大竹篮采蓝的光景,那是多么舒适而明朗啊。远处,一只清远飘渺的歌儿悄悄响起,缓缓飘落在竹篮里的蓝草上。那蓝,便和着歌声,轻轻飞进心窝。

采蓝,在古代有时还和思念有关,《诗经·小雅·采绿》中的“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就溢满了这样的如水情怀:采摘蓝草花费了一个早晨的时间,兜起围裙来盛还是盛不满。那采蓝女子是借助采蓝,来委婉地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啊。蓝,真是别有一番风情。想象着,蓝经过自己的手,变为蓝染布,画成黛眉,成为自己思念的人儿眼中的光,并随着岁月,变得越来越柔和与软绵,该是多么深情。

蓝采和的心中,深藏着这样的情。据记载,在飞升上天的前几日,他曾去家乡游走了一圈。他没有让家人看到他,他看了看家人,长长地叹出一口气,便踏歌远去了。

他是终于成了传说中的蓝仙么?

我真愿意相信,这世间有仙。这仙,或历尽艰辛,积善成德,从人间飞升而成;或本为天上仙,来人间历劫,心愿达成后,再返回天庭。而蓝采和是哪一种呢?我不知道。我只是仿佛依稀看见,那一袭蓝染布衣,立在云端,或笑或歌的样子。

那蓝色身影与蓝色天空相依相伴的画面,是蓝的盛典。

(原标题:植物中的百家姓 以蓝为姓 靓色一抹到天边)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管弦

流程编辑:u00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蒙古族的贡献—陕西一村皆拜姓,元朝功臣之后祖先还是驸马

百家姓里面没有姓拜的,但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拜家村,全村居民大多数姓拜。据说拜姓是元朝附马拜住的后裔,拜姓居民是蒙古族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拜家村的拜姓居民在填写“民族”时都填“汉族”。据《大荔县志》、《续资治通鉴》、《大荔乡土志》以及“”后幸存的拜家村拜姓《八家户》户谱等有关资料,印证大荔县的拜家村是个“蒙古族村”。

据拜姓《八家户》户谱的《谱序》中记载:“……详察关中望族,惟拜姓从蒙古迁入中原。自元初有讳孔温者,世祖时,偕同张弘范灭宋有功,封都统,又封东鲁王。生子木华黎,好武骑,同伯颜开西域。成帝封平西侯。后征东海,大功底定,帝封东鲁王。至七世,有东平王拜住者,顺宗时当朝附马,武艺精通,镇守北边,封镇国将军。后以拜为姓,迁冯翊大荔兴平村居焉……。”

 《户谱》中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拜姓是从蒙古迁入中原,迁入地点是“冯翊大荔兴平村”。“兴平村”与“拜家村”是何关系呢?其实兴平村就是拜家村。据村中老人说,记得幼时家门牌上就写着“兴平村东鲁巷15号”,东鲁巷东边还有一个叫“东平巷”的。“兴平”、“东鲁”、“东平”三个名字的巧合绝非偶然,它证明了 “兴平村”是“拜家村”的前身。

《户谱》中所载拜姓之祖坟,即被拜姓人长年拜祭。每年清明节,全村拜姓上坟是很隆重的。各大户都是古式的祭祀方式,每大户的人都到齐后,便上香、烧纸、响鞭炮,集体叩拜奠酒,规模很大,悬灯结彩,热闹非凡。这一天,即使在外地的拜姓因生于同根,源于一体,也要回乡寻根祭祖,认真叩首拜坟。拜住的墓前有一石碑,可惜因为年深月久,碑文已残破零碎。然而,数百年来拜家村的拜姓居民都未曾忘记祭拜自己的祖先,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蒙古族人拜住就是拜家村拜姓居民的先祖。

大荔拜姓是蒙古族,在县城文庙旁有座‘忠义祠’,庙内就有拜住的牌位,村民就是拜住的后裔。拜家村北还有帖姓的帖家村,有答姓的官池村都是蒙古族人。人常说,帖、答、拜不用猜(是蒙古族),就是这个意思……”。在拜家村的《户谱》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按七世始祖均可入祠。以忠献公忠孝,殉难湮没不彰,自道光元年,申奏皇上,奉旨入同州忠义祠内。

在《渭南地区志》中的《大荔乡土志》里,也详细地记载着蒙古族“帖、答、拜”三姓明初移居大荔的情况。目前,在拜家村、帖家村、官池村有千余户、六七千人的蒙古族后裔,其中拜家村是“蒙古族”后裔最多的村子,有3000多人。

拜住出身将门,远承祖宗之风,以先祖功勋世袭宿卫长,他胸怀韬略,一生屡立奇功。顺宗时他是光禄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每议大政,必依据典章制度。英宗登基,任中书平章政事,又任中书左丞相。冬十二年,进右丞相,监修国史。

身为一品要职叱咤于元代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拜住,聪颖善解人事,处事果断缜密,在一生政治生涯中多次在国家重要关头出谋决策。他真知灼见,敢直言善谏。元英宗即位后,欲扩建上都行宫,拜住用充分理由力奏停止动工。至治二年(1322年)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去世。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十一月,英宗诏示天下,凡流民重操旧业者,豁免三年赋税。驿站户因贫苦而典卖妻子者,官府出钱为之赎还。凡有劳役先征发商贾富贵之家,以扶植农业。豁免陕甘次年差税的十分之三和各处官田田租的十分之二,而江淮地区的创科包银则全部免除。同月,还下令裁减世祖以后设置的冗官,百姓拍手称快。

拜住为政清廉,不贪财爱物。皇帝赏赐拜住万亩良田于平江(今江苏苏州)、,拜住坚决拒绝这一厚赐,并推辞说:“皇上任命我正在办理国家事务之中,就先赏其土地,那别人会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品德亦可从此看出。拜住在中书省破格用才,详定典章制度,使各部有所遵守。当年皇帝之所以能以纳谏,与拜住敢于正谏有关。拜住为民为社稷执法严明,对部下办事虽有延误但其情可原者均宽恕处理,但对贪暴不法者必于深究。皇帝亦很敬佩,告诫左右:“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恕汝也。” 对徇私贪赃,纳贿勒索,深恶痛绝,进谏皇帝要认识到惩治与存亡的关系。严订典章制度,重典治吏,主要办法是先惩治中央一级,然后层层查处。

大元至治二年拜住为右相,独掌朝政,起用汉儒臣,进行改革,征治铁木迭儿余党。次年,随英宗至上都,南返至南坡,铁木迭儿余党铁失等发动,与英宗同时被杀。泰定帝即位,即下旨,对拜住举行追祭活动。追祭时,百官老臣都在车前作导引,还在海云寺悬挂了拜住的画像,大作佛事,围观者有万余人,没有不叹息流泪的。中书官上奏皇帝说:“ 住尽忠效节,殒于群凶,宜赐褒崇,以光后世。”皇帝纳之,便下旨:赠封拜住为“清忠一德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忠献公。”

拜住死后,葬于平江。明永乐初年,将拜住灵柩从平江迁葬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华山之阴,渭水之阳的大荔县沙苑南拜家村。墓前一望平野,绿草丛生,其墓坐东向西,拜住母亲与子忠献公同葬于此。清道光元年,皇帝下旨将拜住尊于同州“忠义祠”内。道光十二年,皇帝下旨在拜住墓前树一通天大石,碑额上刻“圣旨”两个大字,碑文竖写:“皇清敕旌元右相东平王忠献公墓”等字样。多年前到那里可以看到,坟园无楼台亭阁,无雕刻,岁月悠悠,墓草青青,其坟墓既平常简陋,又气势壮观。坟园规模象征着拜住生前的节气,使人看后领略到拜住那为民为社稷,严于正已,清廉为政,忠于职守,敢于反贪反邪的正气形象,凡到坟园者皆肃然起敬。后来坟园在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后来随着村子朝北的搬迁,加之渭河河水的漫涨,现在拜住坟墓已经夷为平地。

研究查明,七世拜住前六世为:一世孔温窟哇,姓扎刺儿氏,成吉思汗下诏封他为推忠效节保太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宣。二世木华黎(1170至1223年)追随成吉思汗,参与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屡立战功、蒙古建国,他被封为左手万户长。他去世后,成吉思汗下诏封他为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武。三世孛鲁,蒙古国大将军,他继领其父木华黎的职务,掌握着经略汉地的大权。后被诏封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定。四世霸都鲁,佐元世祖忽必烈为元帅,屡立战功,迨大德八年、追赠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是武靖。

五世安童、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元代前期政治家。迨大德七年制赠为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敕立保定新成开国元勋,谥号是忠宪。六世兀都带,元仁宗时为太师之职、诏长宿卫事,以孝闻。迨至大二年,制赠辅诚保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仅活31岁,谥号是忠简。七世拜住。

从孔温窟哇至拜住家族七世皆为元朝重臣,为元朝的兴盛立下了不朽之功勋,其功名载于史册。“拜住前六世皆姓扎剌儿氏。元大德(1297至1307年)、至治(1321至1323)年间,改姓拜” 。“八世拜笃麟,其父拜住。此时元王朝已没落。明初,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河北涿州迁居大荔沙苑至今”(《陕西通史》)。据拜家村拜姓家谱载,拜住前六世先祖,死后皆葬于内蒙古的只兰(今陕西省榆林市文物圣地木华黎坟)。七世拜住到十二世皆葬于大荔县拜家村的祖坟。

如今,“蒙古族村”的拜家后裔已经被“汉化”了,与其他居民没有什么两样了。

“阳了”的明星们,有人看不懂抗原,有人用纸尿裤,她洗澡就好了

今天,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社交平台写道:

“我阳过了,烧退下来了,两天时间,高烧至39.5度,这个病毒还是很厉害的,从没打过疫苗。退烧药是关键,只消耗了两粒布洛芬,一盒布洛芬24粒,够几个人用了,所以不要囤退烧药,突然大面积感染,要让没钱没资源的老百姓有退烧药,尤其是老人。”

没想到58岁的张朝阳,连一针疫苗都没打,当然这也是他个人的选择,庆幸的是,他这次虽然感染,还是能够快速地痊愈。

张朝阳虽然是企业家,但是他与娱乐圈有不解之缘,最著名的是他与汪小菲的骂战。

前不久,大S与汪小菲隔空交战。张朝阳也是吃瓜群众一枚。不光转发新闻,还写到:

“OK,我知道了。”

这么大的新闻,张朝阳当然不能缺席。想当年汪小菲与大S的婚礼现场,严禁媒体与任何亲友进行拍摄。

作为受邀嘉宾的张朝阳拿手机前去拍摄,还搞起了全程直播。

张朝阳的这个操作,让搜狐app下载量暴增,但是却引发了各大媒体的不满,特别是缺席的台媒,他们对大s与汪小菲夫妇进行了口诛笔伐的批判。

婚礼那天的风很大,大S的裙子都被吹起来了,伴娘拍出来也是东倒西歪的,传出来的视频和照片自然不会美。

一向很注重形象的大S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

为此汪小菲大骂张朝阳,张兰出来打圆场,张朝阳上节目讲述婚礼始末,始终不肯认错。最终,这件事以汪小菲删博不追究结束。

不过,在这次病毒肆虐的时刻,张兰与儿子汪小菲母子无一能幸免。

特别是染疫后的张兰足够强悍,脸烧的通红,躺在床上坚持做直播,真是不愧“战斗兰”的称号。

12月12日,于和伟晒出了自己的抗原结果,可惜是无效的,因为C和T都没有红线,不过他似乎不太会用,以为是阴性,他问旁边的人:

“怎么一条杠都没有?这东西坏了,还是发烧把我眼睛烧坏了…病毒开始攻击检测工具了吗?”

有网友看后,笑着答道:自测异常,这位先生请你再测一次。

还有网友自告奋勇地说:这一题我会。C线未出现,T线无论有没有,都是无效的,于老师,你得重新做。

看来,于和伟已经感染了,而且发过烧,不过视频里的他说话声音还是挺清晰的。

面对热情的网友,于和伟在最新视频中,则开起了玩笑,学起了安陵容“宝娟我的嗓子”的节奏,在这段视频中,于和伟变成了夹子音,并且表示:

我不知道这是第几天了,测试了一下,还是两道杠。夕阳很美,我很沮丧。

看来于和伟很明智,知道自己露了怯,连抗原都不会做。出了丑的他,还不忘调侃一下自己,并配了两段街头艺术舞蹈,表示,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这样,请不要打扰我。

还别说,像于和伟这么真实又可爱的实力派演员,谁会不喜欢呢?

12月14日,热播剧《后宫甄嬛传》中饰演沈眉庄的演员斓曦(人称眉姐姐),在社交平台上自曝一家三口全中了招。

最先染病的是:6岁的儿子盼哥,症状是高烧加呕吐;第二天眉姐姐发高烧加喉咙和身上痛;第3天他老公发高烧加头及脚踝痛,三个人的症状大不一样。

让她疑惑的是,病情来势汹汹,全家没有下楼,没有出门依然中招。

这么关键的时候,温太医居然不在身旁,于是,全网呼叫温太医,却不见温太医应答,有人说,估计是照顾莞嫔娘娘去了。

好在还有弘医堂中医院的小胡医生给眉姐姐支了招。

第3天盼哥就已痊愈,到第5天眉姐姐与老公都恢复了健康。

对于这次生病,眉姐姐感叹到这个病毒还是很有人情味的,不会让你家全军覆没。

先是留一个人,于是盼爸照顾盼哥和眉姐姐,忙前忙后两天后,自己才病倒,等他病倒后不行了,盼哥和眉姐姐也就好了。

看到眉姐姐的叙述,甚感欣慰,看来眉姐姐找了一个好老公,一家三口十分幸福。

不过,眉姐姐永远都是那么善解人意,她还温馨提示众人。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大相径庭,喝水是第一标配。退热止痛就用感康和布洛芬。缓解咽痛就用盐蒸橘子。淡盐水多漱口等办法。

最后,眉姐姐还特别提示:药最好不要多吃,最好对症下药,毕竟是药三分毒。放开后大家要加强个人自我防护。

只是没想到阳的如此猝不及防,不过眉姐姐心态很好,她说:既来之我则安之。愿得过的有抗体,没得的不会再得。

最后美姐姐还P上一个图上写着:大家好像并不害怕自己病,就怕孩子与父母生病。

这张图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看来,美丽端庄的眉姐姐深得大家的喜爱,不是没有道理的。

曾经主演过偶像剧《十八岁的天空》,在剧中饰演蓝菲琳成名的金莎。她还是著名歌手林俊杰的同门师妹,和林俊杰有过多次合作。

12月8号,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为了消除大众的恐慌心理。

金莎在网上分享了自己感染新冠的心得,因为早在今年的6月份,她感染过新冠病毒。

她在文中写道:

“如果你或者身边有友人家人感染了奥密克戎,身边最好有止痛的药。因为奥密克戎的症状其中之一,就是嗓子会像被刀割般疼痛,后背的骨缝间也会巨疼,尤其是蝴蝶骨位置。如果没有止痛药,晚上会挺煎熬难以入睡的……”。

对此,她告诉大家几个要点:

一是要有止痛药

二是要有强有力止咳的药

三是家中要时刻放着抗生素和退烧的药

四是治愈后也要不忘养护肺部

五是要准备鱼油。

作为内地,第一个敢于公开自己得了新冠病毒的艺人,她还和大众分享自己过去的经验。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敢于承担公众人物的责任,金莎的做法值得人们尊敬。

12月9日,张歆艺向网友们报平安。原来,她们全家人从阳转阴,目前已经顺利通关。

据她说:最先感染的是老公袁弘,第二个是他们的儿子坨哥。再是张歆艺感染。最后是她的爸爸妈妈。

最先痊愈的是他们的儿子坨哥,第二个是张歆艺,第三个是她的爸爸。第四个才是袁弘,最后一个痊愈的是她的妈妈。

这个顺序看下来,袁弘最先感染,却是较靠后才痊愈的,看来他年纪虽然轻,身子骨真不怎么样啊。

不过这次她们全家痊愈,一共花了9天时间。张歆艺说因为儿子是第1个痊愈的,所以大人不需要太担心小孩,先照顾好自己,再去关心别人。

张歆艺告诉大家,如果患病不要惊慌,因为大家都关在一个空间里,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必须妥善分配好大家的吃住休息区域。

她的痊愈经验是大葱白煮水大量地喝。最好抱着白开水喝,不放下也行,半小时排一次尿最好。

除了吃莲花清瘟之外,烧到39度就吃退烧药,小儿就用小儿美林,烧退下来以后,继续喝水喝水喝水。

张歆艺与袁弘是娱乐圈的一对恩爱夫妻,张歆艺因为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成名,和著名演员王志飞曾有一段情,后嫁与导演杨树鹏,离婚后再嫁给袁弘。

袁弘与胡歌是同学与好朋友,在上戏读书时,有一则传言是:

“袁弘和胡歌之间的距离从没有超过三米”。

可见他与胡歌的关系有多么的好。在金庸剧《射雕英雄传》中,胡歌饰演郭靖,袁弘饰演杨康。

结婚后,袁弘有意放慢了事业发展的速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家庭。

不过,张歆艺的确是个热心肠的人。她告诉大家:评论区已经打开,有任何问题可以问她。总之一句话:不必紧张。

还别说,在这如此紧张的气氛中,张歆艺的操作,无疑为大家吃了颗定心丸。所以说,她与老公袁弘能受到大家的喜欢,不是没有道理的。

12月10日,京东老板刘强东在内部视频会上分享了自己感染的经历和感受。

刘强东说:“根据我个人感受来讲,真的是比感冒还要轻微。80%的人都觉得比感冒、重感冒、流感症状要轻微,现在主要是还没得过的一些人心理上略恐慌。”

他还说自己86岁的老母亲,有20多年糖尿病史,前几年还摔过,这次感染后,没有去医院,就在家中待了六天就好了。

据他总结的经验。他奉劝大家1、不要着急,保持心情愉快,多吃蔬菜水果。2、还是得多喝水,每天不少于3~5L,可以买几管泡腾片泡水喝。

刘强东还呼吁大家,如果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尽量不要去医院,用互联网医院就可以,不要去挤兑医疗资源,把资源留给基础病的老人和孩子。

个人认为,刘总这是在鼓励内部员工士气,刻意说轻病情的危力。工作固然重要,还是应该多关心一下员工的身心健康,这才是一个好老板该做的。

12月13日晚,奥运冠军杨威发视频,他穿着一件羽绒衣躺在床上,偶尔咳嗽几声,但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

他自曝不出意外的话,自己也感染了新冠,昨天烧到40度。

因为老婆杨云从上周六开始发烧,达到39度,不光头疼,身上也疼。

他听说老婆病了,就仗着自己身体素质好,不会轻易被感染上,就回家照顾杨云,结果立马感染,昨天他就烧到40度。

不过,杨威告诉大家不要怕,就像感冒一样,他目前没有什么其他症状,只是有点咳嗽而已,不用过分焦虑。最后他说:

“国家真的是保护了我们很久,我们也不能给国家丢脸,调整好心态多喝水戴好口罩不聚集了,大家一起度过难关!加油加油加油!”

还别说,世界冠军就是觉悟高,杨威病成这个样子,还在想不给国家丢脸,希望杨威全家人早点好起来。

12月14日晚,著名影星林更新在社交平台上发文:

“没有退烧贴可买,试试网上的偏方。”

原来林更新也阳了,估计是烧的厉害,又没有买到退烧贴。

而之前有博主分享:纸尿裤倒点水放冰箱里,晚上罩在头上,退热效果还挺好的。据说这种方法能全头退热,热了以后,再放冰箱里冰一冰,不反渗,出汗还吸水。

于是,病急乱投医的林更新,真的用起纸尿裤代替退烧药贴。

只是不知道纸尿裤的疗效到底怎么样,林更新你痊愈了吗?

12月15日,著名笑星小沈阳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自拍照,并发文写道:

“我和你们都不一样,我居然是一只敏阳阳。”

阳了以后的小沈阳,脸部皮肤明显发红,尤其是眉心和两个眼角处还有下巴部位有一大片红迹,部分部位还有红肿症状,看来他过敏严重,真的变成了敏阳阳。

看了这张照片中小沈阳油光锃亮的脸,有网友问:这咋整的又心疼又好笑。

小沈阳回答到:我已经好了,这脸上抹的是药膏。

大病在前,小沈阳依然不改搞笑本色,看来他已经好了,为什么不介绍一下,你到底是怎么好的呢?

72岁的刘晓庆自曝在张家港话剧演出时,因为没有B角(替身演员),自己全身酸痛发着低烧,非常难受。感觉自己过不去了,肯定是阳了。

在这么难受的情况下,刘晓庆还是亲自上阵完成演出。

演出后吃了大量的VC,冲个热水澡,睡了个昏天黑地。早上一睁眼,神清气爽。她很好奇,难道新冠就这么过去了,真的是来得太快,去得也不慢呀。

没有吃药,这么快就恢复的刘晓庆,让众多网友议论纷纷,其中有网友提醒说:这么快恢复,确定是“阳”了吗,是不是忘了做抗原了?

不管怎么说,这场疫情中有人因此去世,有人的症状却非常轻,这是因为个体差异。

对待病情,我总结如下:一是要多喝水;二是得保持愉快的心情;三是对症下药。让我们平安的度过这个难关吧!

(原创不易,禁止抄袭;图片摘自网络,侵权即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