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蔡(什么蔡怎么说)

痴人痴梦 2023-08-17 21:38:25 网友分享

潮汕姓氏源流初探ㅡㅡ“陈林蔡,天下得一半”

潮汕姓氏源流初探

陈林蔡,天下得一半

我国是世界上姓氏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古籍记载是源于上古的伏羲氏。我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有的资料说有6500多个,有的则说有5600多个。在历史的演变中,不少姓氏早已消亡,也不断有新姓产生。现在我国流行的姓氏有三千多个。就潮汕地区而言,流行的姓氏约在二百多个。如澄海县有218个,潮阳有179个,庵埠一镇有姓氏154个。这二百左右个姓氏中,其人数比例很不平衡。不少姓氏人口总数不过几万几千几百,如澄海县,虽有姓氏218个,但一姓仅有一人的就有52个。人数较多的姓占潮汕总人口的比重很大。尤其是陈、林二姓,除饶平县外,在许多地方都是当地的主姓。故潮汕有“陈林蔡,天下得一半”的俗谚。揭阳则有“林半县”之说。在澄海县的80万人口中,陈姓有15万以上,潮阳有村落431个,以陈为主姓的村落有66个,林姓村落55个。这种情况跟福建、台湾、江西等南方各省相似,福建、台湾也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这是潮汕姓氏的一个显著特点。陈、林二姓,在全国的人数排列中,并不占首要位置。排第一的是李姓,第二是张姓,陈是第五位,林排在第七位至第十位之间。由此可见潮汕的姓氏源流跟福建、台湾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先民大都来自河南 潮汕先民大都来自河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有二千多个姓氏的根源在黄河之滨的河南省。潮汕先民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民族大迁徙。他们由北向南,跨黄河、过长江,经福建入潮,遂在潮汕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创基立业。这几次大迁徙分别是:

晋永嘉年间,晋室内乱,中原地区争战不断,外族入侵,士族及平民百姓为躲避战乱南迁。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漳潮间发生少数民族骚乱,朝廷先派陈政,后陈政之子陈元光继任,率府兵二批5600名计58姓南下平乱及处理善后事宜。这批府兵大部分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事态平息之后,按照朝廷旨意,陈元光及其所部全部在漳潮地方安家,大多成为开潮始祖。如饶平陈氏,多为陈元光派下后裔;潮汕许氏,多为陈元光部将许天正后裔;沈氏为陈元光部将沈勇后裔。

唐末五代初,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聚众起兵,征战南下,入据福建。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是河南光州籍。王潮自任福建观察使,后其弟王审知继位。王潮、王审知部将部卒在当地安家。如著名侨领陈嘉庚,就自称其先祖自光州随王潮入闽。潮汕先贤王大宝,便是王审知直系裔孙。现今潮汕王氏,大部分是王潮、王审知之后。

唐末发生黄巢农民起义,战火遍及黄河、长江南北。人民为避战乱,也纷纷迁入当时较为安定的福建、潮州地区居住。如饶平、澄海张氏中的一部分,其先祖张道宗便是在这个时期迁徙入潮的。前八贤之一的张燮,便是其八世裔孙。

莆田——移民中转站 由闽入潮的中原移民,一部分由莆田迁徙而来,一部分经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小部分经南雄的珠玑巷入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移民,其先祖则大部分来自珠玑巷)莆田县、石壁乡、珠玑巷是三个重要的移民中转站。客家大部分来自石壁乡,潮人则以莆田为主。故在民间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先祖迁自莆田。

说“先祖迁自莆田”,除了表明莆田是一个重要的移民中转站,大批中原移民在莆田作短暂停留,而后再行迁徙入潮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历代来潮任官职者,其中不少是闽籍人。因羡潮州山水风物人情,遂于致仕之后,不回原籍,而在潮州择地安居。如宋代海阳县令陈坦和潮州知事丁允元。陈坦是福建人,丁允元是常州人,两人相约在潮州定居。现今潮州官塘、钱铺陈氏,深田丁氏,均是陈坦、丁允元后代。潮阳整个宋代共历22任县令,其中就有11位福建籍人。明代历80任县令,有22位是闽籍人。普宁明代共历25县令,有7位是闽籍人。饶平明代县令有49位,闽籍人16位。澄海明代县令28位,闽籍人7位。海阳县令54位闽籍人19位。从以上数字中可以看出,潮州在明代以前,朝廷派来此地任地方官的,闽籍人占了很例。在整个明代,这是朝廷有意识的组织措施,一方面,朝廷采取“五百里内不得为官”政策,本籍人不得在本地当官。另一方面,又要所派官吏适应当地风俗、气候和语言,福建当然是最合适的派官地。还有一个原因,福建林氏开闽始祖林禄自晋代永嘉年间入闽开基以来,就以莆田为南方发祥地,在唐代和宋代,莆田林氏先后共有一门九兄弟登进士、任剌史,史称前九牧、后九牧。九牧后代,很多散居潮州各地。不单林姓,其他各姓闽籍潮州官吏,也有相当一部分落籍潮州。

潮汕先民多迁自莆田,这是研究潮汕姓氏源流一个值得注意的课题。

春夏宜养阳,补肾正当时!多吃1菜2汤,肾脏倍儿好

说到四季养生,“养”的精髓,其实就在于一个“顺”字,顺其本性即为“养”。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日照时间越来越长,阳气越来越足,所以要顺之养阳。

中医认为,阳是指生命的动力。“养阳”常与“补肾”结合,在春夏之际温阳补肾,再适合不过了。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种温阳补肾的吃法~

这种蔬菜,补肾温阳特在行

这个菜就是——茴香。

茴香有个特别之处,别的蔬菜多是凉性,而茴香属温性。中医提到它能“补命门不足”、“能暖丹田”,意思是它能温补肾阳。

茴香还能温胃止腹泻、健脾助消化。脾胃虚寒、平时容易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适当多吃点茴香。

提醒:过敏体质、阴虚火旺者不宜食茴香;短时间内不宜大量食用,每天最好不超过10克。

很多人只知道用茴香做饺子,但平时做菜、做汤时放点它,也是很美味的↓↓↓

★ 茴香豆腐汤

茴香切成段入锅,加适量水、1汤匙油、1小匙盐,茴香煮至快熟时加入内酯豆腐即可。

★ 杏仁拌茴香

将甜杏仁用沸水煮上10分钟左右,茴香切碎备用。将杏仁与茴香以2:1的比例,放入酱油和醋拌匀即可。

这道菜就着粥吃最好,茴香不仅香气味浓郁,还有提神的作用。

★ 茴香鸡蛋饼

茴香菜切碎备用,加入鸡蛋、虾皮、盐等搅拌均匀。放入少量面粉搅拌,面粉稀一些较好。平底锅加油,倒入面糊小火两面煎熟即可。

2道补肾汤,绝不能错过

1. 羊肉虾米汤

材料:羊肉250克,虾米25克, 生姜、大葱、食盐、胡椒粉适量。

做法:

1. 将羊肉刮洗干净,漂去血水,煮沸,切成薄片,与虾米一并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酌加适量生姜、大葱、食盐和胡椒粉。

2. 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炖30分钟左右,以羊肉熟烂为度。

作用:羊肉补中益气、温胃助阳;虾米有补肾壮阳、通畅血脉的作用,两者合用,温补脾肾,补虚强身。

此汤适用于脾肾阳虚、阳痿早泄、面色灰白、头晕目眩、精神疲惫、腰膝酸软等症。

2. 乌豆圆肉红枣汤

材料:乌豆50克,桂圆肉15克,红枣50克,水适量。

做法:

将乌豆、桂圆肉、红枣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再加入3碗清水,文火煎煮。待煎至2/3,去掉汤面浮渣即可。

作用:此汤可补肾、润发、乌发,补血安神。

乌豆,又称为黑豆,味甘涩,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安神、明目、益肝等作用。

中医认为,色黑者入肾,乌豆对肾气不足、肾虚、头发早白者大有好处;桂圆及红枣都具有调补脾胃的作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养生每日推送,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佩兰

⊙运营编号:YNZY0003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