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五行属什么(香五行属什么属性)

听梦的风尘女 2023-06-08 02:25:42 网络

古人焚香的讲究,幽趣各有分别,熏燎岂容概施?

“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薰。”古人焚香颇为讲究,不同香品意趣亦不同,可幽斋的,不见得适宜闺阁。高濂《遵生八笺》“论香”条:“幽趣各有分别,熏燎岂容概施?”《晦斋香谱》序中提到不同场景要焚烧不同的香品:“琴台书几最宜柏子沈檀,酒宴花亭不禁龙涎栈乳”。

不仅不同的活动焚香不一样,春夏秋冬所焚之香也不相同。在《晦斋香谱》中有“五方真气香”东阁藏春香、南极庆寿香、西斋雅意香、北苑名芳香、四时清味香,是将焚香与四季五行方位结合在一起:

东阁藏春香,东方青气属木,主春季,宜华筵焚之;南极庆寿香,南方赤气属火,主夏季,宜寿筵焚之;西斋雅意香,西方素气,主秋,宜吉节经阁内焚之。北苑名芳香,北方黑气,主冬季,宜用炉赏雪焚之;四时清味香,中央黄气,属土,主四季月。

五方真气香方中还说明了使用场景,南极庆寿香宜寿筵焚之,西斋雅意香宜吉节、经阁内焚烧,北苑名芳香最适合围炉赏雪时焚烧,一室烘烘,清香扑鼻:

北苑名芳香,北方黑气,主冬季,宜围炉赏雪焚之,有幽兰之馨。枫香二钱半、玄参二钱、檀香二钱、乳香一两五钱,右为末,炼蜜和剂,加柳炭末以黑为度,脱出焚之。

夏天听雨、冬天赏雪,是古人的赏心雅事。如此怡情的雅事少不了香的陪伴,宋人范成大有诗《雪寒围炉小集》:“席帘纸阁护香浓,说有谈空爱烛红”;吕渊有《雪屋焚香》:“吟窝新结小崆峒,静爇名香趣不穷”。

古代《香谱》中诸多模拟花香味的熏香,也可根据花开的时令划分。“莲花生清池,静坐乃闻香。”夏天时令香花中莲花深受古人所喜,以诸香调和制作的莲花香,自然就成为夏天香炉中的时令香品,《医方类聚》“诸香门”载莲花香:

甘松二斤(去土,细切,慢火炒黄) 、玄参一斤(好实湿润者),右为末,以蜜二斤,水一盏,炼过拌匀,入新瓶内,上用水一碗封之,汤内煮欲干取出,地坑埋之三七,烧满室如生莲花香。

夏天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香的清芬之气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到达心境自然凉。

到了秋天,清幽甘润的桂花香就该出场了,朱敦儒的《菩萨蛮》:“芭蕉叶上秋风碧。晚来小雨流苏湿。新窨木樨沈,香迟斗帐深。”中的“木樨沈”即桂花与沉香制作的花香型熏香,宋时称桂花为木樨。

春天与冬天常用的是梅花香、腊梅香。寒冷的冬天,一丝幽淡清雅的梅香,代表着春天的消息,宋人许景衡《焚香蓝帐中酷似梅花》诗曰:

谁知斗帐回残梦,却有炉烟作早春。草木无情聊假合,谢他知有个中人。

诗人许景衡帐中所焚烧之香,应该是模拟梅花香味的合香,幽淡清雅的梅花香让诗人感到春意萌生。古代拟花香系统中,以梅花为主题的香方最多,也最受古代文人所喜。

说是时令香方,不过也没有季节局限。当想嗅到某种花香时,只要焚一炉香,便会花香萦室。宋人朱翌有《王令收桂花蜜渍埳地瘗三月启之如新》一诗,描写将秋天的桂花制作成熏香,窖藏三个月后取出熏焚,桂花的香气让作者感觉置身于秋景之中:

虚堂习新观,博山为频启。初从鼻端参,忽置秋色里。

依照时令节气创作的香方,是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的“梦觉庵妙高香”。此香原为宫中内府印香方,高濂对香方作了略微的修改。“梦觉庵妙高香”以二十四味香药制作,正好对应二十四节气,一年四季皆宜使用:

沉速四两、黄檀四两、降香四两、木香四两、丁香六两、乳香四两、拣芸香六两、官桂八两、甘松八两、三奈八两、姜黄六两、玄参六两、丹皮六两、丁皮六两、辛夷花六两、大黄八两、蒿本八两、独活八两、藿香八两、茅香八两、白芷六两、荔枝壳八两、马蹄香八两、铁面马牙香一斤、淮产末香一斤、入炒硝一钱,有此二物引火,且焚无断灭之患。

除了嗅觉的审美,还可以香之功效选择香品,董若雨《非烟香法·众香变》记载,冬天辟寒可焚烧“暖玉香”,夏天消夏可焚烧“清凉珠”:

以桂枝、荔枝壳、元参、零陵、白檀、丁香、枣膏、蜜汁,互而为辟寒之香,名曰“暖玉”;以松鬣(松针)、薄荷、茶叶、甘松、白檀、龙脑,为消夏之香,名曰“清凉珠”,亦曰翠瀑,亦曰飞寒。

清代宫中每年夏天都会制作芳香辟秽、醒脾清暑的避暑香珠,暑天随身佩戴能避暑、除瘴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不同香料配伍制作的香,不同的功效,或醒脾清暑或驱寒祛湿。冯贽《云仙杂记》记载有“炷香取暖”的逸闻轶事:“宝云溪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则不燃薪火,暖香一炷,满室如春,人归更取余烬”。

上几支香各代表什么意思?

礼神烧香是与神灵的一种沟通方式,是集聚福德资粮、消除内心魔障的一种有效方法。

上香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1、向天神祈福;2、供养阴界鬼神。

无论哪一类,均烧单数香,即烧一、三、五、七、九支香。单为阳数,阳为大为尊,代表神为人所尊之故。

那么,烧几支香各代表什么寓意呢?

1、一支香

一是代表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供养神灵;

二是代表长寿,往往是为他人诵经祈求长寿时用的。现在陕南、川渝、云贵等很多地方都有人去世了之后“唱孝歌转香”的习俗,就是手持一支香。

2、三支香

代表很多,例如供神、召亡返魂、做法事、修心时都用三柱。这也是大部分善信们经常用到的礼神烧香方式。

道教的“三”具有很多含义。

首先,“三”意味着道经师三宝。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敬香三支,便分别对应为恭敬三宝,第一支道宝香,皈依道,道在杳冥中。第二支经宝香,皈依经,经文焕八方。第三支师宝香,皈依师,师恩莫能量。

其次,“三”还象征着万物。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道德经》中也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三,很多神灵也与“三”渊源很深。三清尊神,也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还有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分别为赐福天官,赦罪地官和解厄水官;以及三位吉神福禄寿等。

3、五支香

五支香即为天地五行香,又称阴阳五行香,是预测吉凶或召请神灵用的一种烧法。

一种方法是按五方摆放。中间为教主香,左为青龙香,右为白虎香。前为朱雀香,后为玄武香。

另一种摆法一字横排五支香。左第一支香为青龙,第二支香称为白虎,第三支香称为关口香,第四支香称为护法香,第五支香为报马香。

4、七支香

七颗星香是召请天神,天兵天将,不到不得已不万用此香。

七支香即北斗七星香。 这七颗星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开阳、玉横、摇光。

5、九支香

九支香为九九连环香,上通三十三天下达三十三地,乃是上请玉皇大帝,下请十殿阎罗。

是求救的信息香,若非而不得已,求助无门,人力再也不能挽回,希望玉皇大帝十殿阎罗灵犀苍生,救苦救难,九支香一般多为三乘三排列。

述评:产业空心化与香港民生之痛

新华社香港9月7日电(记者白瑜)塑料玩具琳琅满目,箱包皮具“买一赠一”,手表25元(港元,下同)一块……在位于香港岛的太原街,手推车简易铺位上摆满商品,向街巷纵深延展。

“现在卖货的比买货的人都多了。”摊主阿峰苦笑着对记者说。42岁的阿峰在香港摆了20年摊,两个不足两米长的摊位上挂满了各式皮包、背包,一家四口的生计均系于此。

“我冇(没有)读过多少书,高中毕业去打工也没找到什么工作,就以卖货揾食。有时一天12小时收入只有几十元。好在我们一家三代等了7年,终于申请到公屋,面积400尺(1平方米=9平方尺)。”阿峰说。

谈到期望孩子未来从事的职业时,阿峰摇摇头:“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明天。打工没出路,一个月房租交下来,几乎不剩什么;可做生意呢,你看我身后的店铺,还没开业就要投一百万元付转让费、装修费,我卖货20年也没攒这么多。如果香港还是这样,这些孩子以后没有出路。”

据了解,香港太原街市场的摊位虽简陋,但政府补贴后租金较低,在香港属于“稀缺资源”。香港岛有4000余个类似铺位,由香港五行小贩福利会等进行组织管理,还有不少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人群排队等着进来。

阿峰们毕业择业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处于香港经济结构转型期。在经历了二战后经济复原期、工业化时期、工业服务增长期之后,香港经济由以出口带动、制造业为主导的体系,转向以港口带动、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等产业逐渐发展为香港“四大产业”。

作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发达经济体,香港走入“经济服务化”阶段,将大部分物质生产部门都转移到香港之外。在增强了香港作为亚太区金融贸易服务中心地位的同时,却由于经济架构过于单薄,也带来经济生态脆弱、通货膨胀等问题。香港社会贫富差距大、阶层固化的背后,是产业的高度单一和空心化。过去是工作找人——你要有力气可以打两份或更多的工;现在则是“揾工好难”。

凝固的社会上升空间让香港“看不到明天”,而相对狭窄单一的职业选择空间,让不少以高学历进入“四大产业”的香港青年同样对未来充满忧虑。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的姜海铖,和大多数本地同学一样,选择进入金融业,从事保险销售代理工作。在海港城办公楼工作的姜海铖,西装革履,工作环境舒适。然而不见客户时,他习惯去路边流动摊排队买肠粉解决晚餐。

“能省则省。保险靠人脉,刚入行好难。我职业和专业不挂钩,真的可惜,可我们这个专业在香港就业选择面窄,我想早点出来赚钱,早点有机会开始供楼。”姜海铖说。

香港富豪“产量”最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投资、贸易领域,挤压了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数据,2017年“四大产业”就业人数为178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数46.5%。失去平衡的香港产业结构,带来了社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双重失衡,已严重伤及香港未来的活力。

特区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增长内部结构的失衡,曾尝试采用扶持多样化产业、激励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改变,并于2011年提出将文化及创意、医疗、教育、创新科技、检测及认证及环保等六项产业重点发展为“六项优势产业”。但现实情况却是,香港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比率经历断崖式下跌,重点扶植的六大产业并没有相应增长,产业调整让利被地产等行业大量“收割吞并”。

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4.8%,逐年下降至2013年的1.4%,降幅为71%,六项优势产业2012年至2017年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从8.7%增长为8.9%。

科技产业同样几经努力,但创新议题被频频政治化,掣肘明显。如特区政府为推动创新科技发展而成立的创科局,反对派为反而反,不顾社会一再呼吁停止政治虚耗的呼声,在立百般阻挠,生生拖了3年。

然而,部分敏锐的香港科技产业开拓者已经捕捉到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在登上深圳福田保税区制高点遥望香港,考察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并了解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步入新的快车道后,香港创业者、香港大学博士李德豪看到大湾区城市群在5G和大数据等方面合作的广阔产业空间。

李德豪及其团队推出了5G智慧杆2.0即插即用模块。在他眼中,如何快速把握住5G应用市场,制定相应行业标准,才是当务之急。“我并不打算用这个来赚大钱,如何让有创意的人一起来探索5G的应用,利用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各自特点建立产业生态,让中国有领先的5G技术,更有多元的5G应用场景,才是我希望的。”李德豪说。

专家分析,香港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香港与内地经济的互补性很强,香港在资金和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空间小、市场有限,产业结构偏软,对外部环境依赖性强,而粤港澳大湾区恰恰为香港提供了“硬实力”,更大发展空间和市场体量补齐了香港科创发展的短板。香港积极融入大湾区,在发展创新科技、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大有可为。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廖群认为:“从产业结构层次来看,香港应提升生产水平,而这种丰富和提升需要建立在融合的基础上。香港可以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获得更多业务机会,丰富产业结构,抓住河套地区开发等一系列创新合作新机遇。如果把握这些机遇,香港经济能做出大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