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华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凉话刺骨 2023-06-08 07:35:47 网络

我国为什么称为中华?

我非常喜欢能够追根溯源的同学,人类历史的根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根是什么?我们不只是要追寻我们到哪里去,还应该追寻我们从哪里来?现在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下面就由小编说说是哪三种。

一:大家知道,我国称为“中华”古已有之。要研究“中华”一词的由来,必须把“中”和“华”分开来讲。

在此,我先讲“华”的由来。在上古的我国境内,有许多部族生活。以黄帝炎帝蚩尤为首的部族是比较大的部族,最先黄帝征服炎帝,之后炎黄两个部落合并为一个部落,在涿鹿之战之后,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其他比较小的部落也都归降炎黄部落,所以之后的部落人们以炎黄子孙自称。

华夏黄帝

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来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尧舜时代,尧是黄帝的后代,他把首领地位禅让给了舜,舜又把首领的地位禅让给了禹。而在禹死后他的儿子启通过争斗夺得了王位,改变了炎黄部落原始的禅让制度,建立夏朝。

为什么要叫“夏朝”呢?因为在古羌语中,“夏”是“伟大、强大”的意思,因此“夏朝”也就是伟大的强大的王朝。而“华”有“穿华美的衣服、讲礼仪的文明人”的意思,所以自称华夏是希望自己的王朝繁盛强大。生活在这个王朝里的人们就自称为华夏民族,也就是后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随着历史的沿革,“华、夏”二字可以通用,中华亦可称为中夏。

接下来我们讲“中”的来源。夏王朝建都于黄河流域,在通讯闭塞的古代,他们认为自己身处在四方之中,是有礼仪有文化的文明的部族,而四周都是野蛮的部族。所以用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等含有贬义的词汇称四周的部族,把自己所处的地域称之为“中原”,中原为天地之中,是天下正统。虽然之后历朝历代疆域不断扩展,但是至始至终他们把却自己的国家叫做“中国”。

到了魏晋时期,当时的哲人奉行“天人合一”的观念,所以他们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个字复合而成“中华”。“中”侧重于自然,也就是“天”,寓意是天下之中;“华”则侧重于民族,也就是“人”,寓意为华夏民族。

正式中华的名称出于《三国志.魏书》其中曰:"下迄魏晋,赵秦二燕,地据中华。"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又因居四方之中,故称中华也。至此之后,“中华”一词沿用至今。

二:为什么我国叫中华?这其实在远古的时候来源于两座山的名字。

这两座山的名字一个叫中条山,一个叫华山。“中华”二字就分别来源于两座山的第一个字,我这样说并不是牵强附会,而是有地理和史实佐证的。

首先,我们打开中国地图,看看黄河的走向,黄河在山西晋南这个地方拐了个大弯,从中条山啦和华山之间淌过,形成了黄河三角洲,这块土地肥沃的平原古称河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地区。

这里有三个独一无二的条件,让它能证明这是祖先最早在这里生存的史实和考古发现。

一是,考古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火的地方就在这里,时间能追溯到180万年前,具体在中条山末端、黄河岸边的芮城县的西侯度境内。

中条山下西侯度

二是,这里有中国最早的朝代——夏朝遗址。中条山根就有个县名就叫夏县,被称为禹都。同时舜帝陵就在运城市郊。

三是,这里有古代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食盐。就在中条山的角下的运城市区。要知道在古代,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元素。

中条山下盐湖

中华文明来源于黄河文明这点毋容置疑,中条山和华山这一带正是处于黄河的腹地,是我们祖先最早生活的地方。中华文明也是从这里蔓延到中原地区,再辐射到四面八方。

第三种说法:太极为中。两仪,四象,八卦及六十四卦均为华。

太极

中华,德中发华

中,种也。华,花也。中华,德中发华之谓也。

中、种同音义通,种有根本本源的意思,有信息整体的意思,也有中道的意思。然而国名不能用种子的种,要用中,因为中是中道中德,是更抽象的有哲学意义的词。华有花的意思,但同样华是一切事物发华的意思,有事物绽放其生命精彩的意思,花则只有植物开花的意思。故此,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叫中华。中言其内修禀赋,华言其文化发华繁盛。

那个种就是羲黄文化就是易道.经过几千年的发华,以中华华夏之地为中心,不断扩大年轮。黄帝时代初步确立文明根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把羲黄文化到王官之学的文脉阐发得更丰富、更深邃、更体系化。秦朝用郡县制统一诸侯国。汉朝初步确立东方帝国地位。以后时期基本都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统一时也有进一步的势力扩张。唐朝扩较有国际化规模。辽宋夏金时文化得到承前启后的发展,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元、明向全球扩大,虽然其影响是世界性的,起到高端文明向低端传递文明因素的作用,但可惜政治军事势力只完成扩张半个地球的任务。

清代文明脚步迟滞,西方得到发展,而后经过战火洗礼,中华迸发出新的活力,东西方文明交汇,我们一定会融会创新出新的文化和文明成果。今天中华复兴,就是要扩张中华文明到全球。经济力量先行,文化随后,军事力量做保证和护卫,则中华发出的光华一定会舒枝展叶,给世界带来新的文明时代。

德中发华,几百年一枯荣。草木一岁一枯荣,此是常理。以易学类象思维,则国家盛衰可以以草木枯荣取象。故此中华国运衰微时可以视为枯凋,国运兴盛强大时可以视为荣发。 中华文化为得道发华的文化,这个道的核心内容就是中道。内修得道也是一个中,外用和合也是一个中。内修文化有道家一脉,有儒家一脉,后来还有佛家一脉,其他法家讲的修养,兵家讲的修养,政治家讲的修养在此之下。外用则儒家仁政治平,墨家兼爱非攻,黄老无为而治,法家法术势,墨经科学、逻辑,管子经济轻重之术,技术有考工记,数学有九章算术,外交有纵横之策,兵家用兵思想,等等,第次展开,非常完整的文脉。这是中华从羲黄文化源头到春秋战国诸子思想上发出来的华。到秦汉为此文化的政治上发的华。汉朝是一个顶点,初步确立中华在东方的帝国地位。以后几百年近千年一个枯荣。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枯凋的时期,但文化有玄学和佛教的发展。至隋唐而迎来一个新的政治的荣发时期。唐代是一个顶点,基本进一步发展为有国际影响的帝国。

唐代灭亡,五代辽宋夏金是又一个政治枯凋时期,但文化就有理学、心学的发展,科技就有数学及指南针、火药火器、印刷术等的发展。到元、明迎来一个新的政治繁荣时期,至少说扩张了半个地球。元代在陆路上扩张到历史上最大,蒙古帝国几乎扫平了整个欧亚大陆,虽非汉族力量,但可以代表东方力量。金哀宗说:蒙古的征伐,赖北方之马力,中国之技巧。而明代郑和航海在水路拓展到了东南亚、印度洋。孟席斯说郑和船队航行到了世界,但资料还不足。即便如此,郑和航海的影响也是前无古人的,是中华文化扩张的一次展现,也是近代航海的开端。

清代文化沉寂,清末西方侵略,国家内乱,是一个政治衰落枯凋时期,但新文化运动也造就一批大师级人物和新的文化争鸣时期。如果说类似秦、隋那样的短暂朝代。则共和国应该类似汉唐那样的强盛时期。故此,我们应该会创造一个新的中华文化政治荣发时期,他的发展自然应该把枝叶舒展到全世界!

那么你更认同哪种说法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