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先觉者是什么意思(先知先觉是什么意思解释)

旧人陌兮 2023-06-19 17:31:55 网友投稿

阐述:知觉和意识,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正知正觉

知识是知道吗?当然不是!因为知识不是单纯的知道,而是一种意识和创造,是一种接受和激发潜能的过程!知觉和知识,是统一的对立的辩证关系!

一个人没有知识,完全可以健康的活着,有活力的活着。如果你一个人没有知觉,也就没有生命的特征,那就意味着麻木,瘫痪,昏迷,甚至死亡!这样你永远不可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及时最准确的知识,知觉是获得知识最好的途径,你的知觉和创造力才是最新的知识。因为他人传递给你的知识,那个知识已经过时了,因为知识每天都在持续变化中,新的知识不断产生,如果想获得新的知识,就要激发人的先知先觉,从中获得灵感和创造,你这样才能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是新的理念!现在我们的孩子学的都是陈旧的过时的知识,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只是分数的机器和木偶,没有任何创造性。这样获得的知识,不能称之为基础知识。真正的基础知识,应该是关于教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知识,激发孩子灵魂中潜在的意识,一句话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们明白,自己是一切的基础!首先要教导孩子如何获得知识的规律,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教授一些已经过时的知识,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永远都是模仿者和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创造者,民族要崛起,国家要富强,我们需要更多的创造者,而不是模仿者和学习!

我们简单的阐述一下人的知觉!

人的知觉可以分四个不同层次: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正知正觉!

首先我们阐述一下先知先觉,先知先觉者,既可以超越时代,也可以引领时代,他们的思想不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就像中国的孔子,老子,孟子,他们的思想和学说从古到今一直在沿用,又比如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中医,到现在我们一直在使用者,这样的发明和创造没有时代的局限性,这种人就是超越时代的,他们就是先知先觉者!

我们当今的社会,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很多的顶尖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是先知先觉者,他们领导的这个领域发展创新!与先知先觉相反的一种知觉,那就是今天我们今天要阐述的第二个知觉,后知后觉!什么是后知后觉呢?简单的说: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以后,人才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才想明白该怎么应对,这种人就是后知后觉!

我们可以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别人和你说了一句话,你当时没有明白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才弄清楚他所表达的意思。原来是这个样,这一种知觉就是后知后觉!

后知后觉者,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表现形式,后知后觉的人,习惯于跟随别人的后面学习去模仿。这样相对的安全,总是习惯学习别人教资的知识和方法,缺乏独特的创造力和自己的思维意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学,他们永远是学习者模仿者,而不是引领者和创造者。这就是后知后觉来的特点!如果这一部分人,他们的知觉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种情况就不会改变,那么他们的一生永远都是模仿者和学习者!

我们再阐述一下,第三种知觉意识:不知不觉!

后知后觉者,虽然知觉来的晚,但是他有着明显的知觉意识,而不知不觉者,则没有太多的知觉能力和知觉意识,他们基本上是麻木的迟钝的昏迷的,意识常常是枯干的,基本上生活在一种惯性中。对社会和环境没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有效的适应能力。不能接受新鲜事物新鲜知识,这一部分人基本上表现在,思想和意识,固步自封,意识陈旧,每天只是机械的活着,活在惯性中,没有生机,没有!

从以上这三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知觉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它是维护生命鲜活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简单的总结一下: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先知先觉者是引领时代,超越时代的人。

后知后觉者是跟随时代,适应时代的人。

不知不觉是跟不上时代,处于时代边缘和底层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我说的是大多数的普通人,基本上是这三种知觉的混合体!在某些方面,比如他们所熟悉的领域,他们可以做到了先知先觉,但在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可能是后知后觉者,或者是不知不觉者!普通人往往就出在这一种相对混杂的状态中!

我们最后阐述一种最高级的知觉意识,这种非常纯粹的状态,叫做正知正觉,这种意识没有前后,没有空间,甚至没有时间概念,是全然了知的生存意识,是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它运行运作之奥妙,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了解,也无法参透的生命方式!他们有可能隐藏在宇宙中,宗教中,或者是其他我们未知的领域,这种生命形式,这是我突发奇想,在脑中想想吧了!

在这里我祝愿所有的朋友,都有一个非常好的知觉意识,让你的生命更加的灿烂辉煌!

30个成语,洞见孟子大智慧!

《孟子》是“四书”中内容最多的一本,千百年来,学者必读,格言警句,家户传诵!

​30个成语,洞见孟子大智慧!

1、杯水车薪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

【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左右逢源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出自】:《孟子·离娄下》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4、不言而喻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

【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11、独善其身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返求诸己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3、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自】:《孟子·告子上》 “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4、顾左右而言他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5、寡不敌众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16、好为人师

【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出自】:《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7、何出此言

【解释】: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出自】:《孟子·离娄上》:“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18、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19、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自】:《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20、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1、明察秋毫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2、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23、事半功倍

【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24、舍生取义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5、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6、挟泰山以超北海

【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7、心悦诚服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28、先知先觉

【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出自】:《孟子·万章下》:“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29、一暴十寒

【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自】:《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0、以邻为壑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希腊神话——先知先觉者及人类恩主

在之前《希腊神话小番外—人类的五个时代》里,我们提到过传说中的第一代人类—黄金一代,是由提坦神普罗米修斯创造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看看关于他的故事。

在《神谱》里,赫西俄德称其是足智多谋的,他是十二提坦神之一人类之神伊阿珀托斯和大洋神之女、名望女神克吕墨涅所生,属于提坦神族里的二代神明,被称之为“先知先觉者”,也是人类的恩主。

在“提坦之战”中,他站在了奥林匹斯神族一边,因此保留了他所掌握的神性,没有跟着战败的提坦神关押在塔耳塔洛斯,而是在奥林匹斯神山上享受身为神祇的殊荣。

相传远古初期,万物诞生,人间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众神也会时不时离开奥利匹斯神山,来到人间与万物共享和平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万物繁衍的越来越多,各个种族之间的平衡越来越难以维持,秩序及和平正处在崩溃的边缘。众神虽然感觉可惜,但身为神祇的尊严和约定让他们无法亲自去管理人间,这时,普罗米修斯有感于此现状,决定创造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的高级生物,来代替神祇去管理人间。

首先,他思考的这个高级生物的外形,在经过一系列的慎重思考后,决定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之后,他陷入了一个难题,就是应该用什么材质来创造这个生物,某一天,当他行走在大地上思考这个问题,他突然想到众神之母盖娅,也就是大地女神,她诞生了几乎所有的神族,那么泥土代表的就是天神的种子,于是他捧起泥土,将它捏成天神的模样,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如何赋予这个泥人生命,这个时候,他在奥利匹斯神族的朋友—智慧女神雅典娜前来拜访他,在看见这个泥人及知道她的朋友的想法后,既惊叹于这位提坦神的奇思妙想,亦感觉有愧于人间,于是便决定帮他一次,她分给了泥人自己部分的生气,使它获得了灵性。这样,第一批人在世上出现了。

第一批人诞生后一直浑浑噩噩,每天都无所事事,在人间闲逛,无论他们的年龄怎么变大,他们的智慧都不会生长,就像一群行尸走肉一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刚开始,普罗米修斯在创造完人类后,决定让他们像动物一样在人间自由发展,便返回了奥利匹斯神山,可是心底的不忍也让他一直偷偷关注着人类的发展,看着有的人类被动物捕食却不知道反抗,有的人类不知如何治疗疾病伤口只能慢慢等死,有的人类不知道避暑取暖被冻死或者热死等等各种情况的发生。

眼见人类越来越少,普罗米修斯再也忍不住了,他来到人间帮助他的创造物们使用他们的智慧,他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从而判断时间的流逝;教给他们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数和记录;教他们驯服野生动物,帮助他们分担劳动和保障生活。教给他们采石、烧砖、砍伐林木建造房屋,保护他们的安全;教会他们占卜,圆梦,解释鸟的飞翔和祭祀显示的各种征兆,来趋利避灾;引导他们勘探矿产及种植农耕技艺,使他们生活得更舒适。

渐渐地,大地上的人类生活越来美好,同时,也承担起了普罗米修斯创造他们的使命,身负智慧女神生气的人类有着更显著的领导力,他们慢慢的成为了人间的管理者,在人类的治理下,人间又恢复了万物之初的繁荣景象。这时,人间的变化引起了天上众神的注意,他们要求人类敬重他们,并以此作为保护人类的条件,因为人类虽然智力超群,却没有强大的武力。

因此,在希腊的墨科涅,神衹们举行了第一次神与人的联席会议,以此来确定人类的权利和义务,这个会议将决定动物的哪一部分该分给神,哪一部分该给人类。在赫西俄德的《神谱》里,关于这件事有着详细的过程,“当初神灵与凡人在墨科涅举行第一次会议,普罗米修斯出来宰杀一头大牛,分成几份摆在他们面前。为想蒙骗宙斯的心,他把牛肉和肥壮的内脏堆在牛皮上,放在其他人面前,上面罩以牛的瘤胃,而在宙斯面前摆了一堆白骨,巧妙堆放之后蒙上了一层发亮的脂肪,这时凡人和诸神之父对他说:“伊阿佩托斯之子,最光荣的神灵,亲爱的朋友,你分配得多么不公平啊!”

智慧无穷的宙斯这样责备了他。但是,狡猾的普罗米修斯微微一笑,没忘记诡诈的圈套,说:“宙斯,永生神灵中最荣耀、最伟大者,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随便挑取任何一份。”他这样说吧,心里却想着自己布置的圈套。智慧无穷的智斯看了看,没有识破他的诡计,因为他这时心里正在想着将要实现的惩罚凡人的计划。宙斯双手捧起白色脂肪时,看到了巧妙布置用以欺骗他的白骨,不由地大怒起来——正是由于这次事件,以后大地上的凡人遂在芳香的圣坛上焚烧白骨献祭神灵。但是驱云神宙斯大为恼怒,对他说道:

“伊阿珀托斯之子,聪敏超群的朋友!你仍然没有忘记玩弄花招!”

智慧无穷的宙斯愤怒地说了这番话。此后,他时刻谨防受骗,不愿把不灭的火种授予居住在地上的墨利亚的会死的人类。”

最后,普罗米修斯虽然为人类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可是却惹恼了宙斯,导致人类失去了火种。

众所周知,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进程,在原始时代,火给人类带去了光明、温暖,能驱逐野兽的侵袭,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助力,不忍心人类受难的普罗米修斯想出了巧妙的办法。他拿来一根又粗又长的茴香杆,扛着它走向飞驰而来的太阳车,将茴香杆伸到它的火焰里点燃,然后带着闪烁的火种回到地上,很快第一堆木柴燃烧起来,火越烧越旺,烈焰冲天,接着第二堆、第三堆,越来越多的火种在人间燃烧起来。宙斯见人间升起了火焰,大发雷霆,但是也已经无法把火从人类那儿夺走了。刚开始,他准备利用手中的权杖发射千万道雷霆直接毁灭人类,但考虑到缺少人类的治理,人间有可能又要重新面临崩溃的景象,于是宙斯决定换一种“温和”却更可怕的方法,来惩罚人类,以抵消火种带给人类的福社。这便是著名的潘多拉魔盒,这个故事我们在下一篇文章在叙述。

宙斯在制造潘多拉及魔盒向人类复仇的同时也命人将普罗米修斯逮捕带回奥利匹斯神山处置,他打算将其监禁万年并让其在无尽的痛苦中度过。此时,火神及锻造之神赫淮斯托斯神前来劝说普罗米修斯向宙斯服软认错,并承诺有办法让宙斯放了他,因为他很喜欢这位提坦神的儿子,他们都是乌拉诺斯的子孙,都是神祇的后裔,同时他也很敬佩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的贡献,也很喜欢他的创造物—人类。但是普罗米修斯拒绝了,他说:“为人类谋福”有什么错?

最终宙斯的判决由克拉托斯和皮亚,即强力和暴力去执行,他们将普罗米修斯用牢固的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岩上,下临可怕的深渊。在悬岩绝壁上,普罗米修斯直挺挺地吊着,无法入睡,无法弯曲一下疲惫的双膝。尽管他大声悲叫,并且呼唤风儿、河川、大海和万物之母—大地,以及注视万物的太阳来为他的苦痛作证,但是他的精神却是坚不可摧的。

不久之后,宙斯前来威逼他,要他说明他所说的不吉祥的预言的含义,因为他曾对宙斯说过"一种新的婚姻将使诸神之王面临毁灭",但他却始终没有开口。宙斯恼羞成怒,于是又想出了一个新的刑罚,在《神谱》里,对这个刑罚进行了描述,“宙斯用挣脱不了的绳索和无情的锁链捆绑着足智多谋和普罗米修斯,用一支长矛剖开他的胸膛,派一只长翅膀的大鹰停在他身上,不断吸食他那不死的肝脏。虽然长翅的大鹰整个白天啄食他的肝脏,但到了夜晚肝脏又恢复到原来这么大”。

在他被吊在悬岩上,度过了漫长的悲惨岁月以后,解除苦难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英雄赫拉克勒斯在完成十二功绩之一的盗取赫斯帕里得斯金苹果的冒险中杀死了恶鹰,解救了这位神明。在这之后,已经被九头蛇许德拉毒液侵蚀的半人马贤者喀戎自愿代替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岩上。因为九头蛇毒液带来的痛苦,让喀戎甘愿放弃永生。于是他代替普罗米修斯被绑在悬崖上致死,而普罗米修斯则得到解放,这个做法让双方都可以解脱。

得救后的普罗米修斯随后向赫拉克勒斯指明了金苹果的所在之地,并建议他不要亲自去摘取金苹果,而是让擎天泰坦阿特拉斯代为摘取。这个建议最终帮助赫拉克勒斯取得了金苹果,完成了任务。本来宙斯还是不准备轻易饶恕普罗米修斯,但考虑到这是他卓越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所为,而且这件事也为赫拉克勒斯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于是宙斯决定在规则之内换一种刑罚,他对普罗米修斯说:“为了维护神王的尊严,彻底执行神王的判决,普罗米修斯你必须永远戴一只铁环,环上镶上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子。”这样,宙斯还是可以认为,他的仇敌仍然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答应了,这件事得到了一个完美的解决。

这里有个小知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故事,就是奥运圣火的原型,普罗米修斯所诠释的精神之所以被后世的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为了成全他人的幸福而宁愿牺牲自己,这种殉道者一般的高贵精神令人深深敬佩。这位聪慧伟大的神明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火种,也教会了他们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人类受其恩惠发展至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