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的意思(瑜的意思可能和什么有关)

往事如风 2023-06-08 15:55:24 网友上传

“壬”字为何物?

“壬”,今一般字典解释为“天干的第九位”。按古老的字典《说文解字》解释:“象人裹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叙也。”这一说法让人糊涂。其实“壬”没有那么复杂,它本是一件绕丝或绕线的工具。

“壬”的古字形如下:

“壬”为“纴”的本字。

古人在长期养蚕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缫丝的工艺。

用于织造的蚕丝,必须经缫丝工艺。缫丝,就是把蚕丝从蚕茧中牵引出来,绕在框架上,形成丝绞;而后通过络车整理,按照织造的要求进行并丝加捻,制成经丝或纬丝,以为织帛做准备。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知,商代时期,这套工艺都已经建立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蚕丝因有丝胶粘结成蚕壳。这样,缫丝之前,必须把茧子在热水中浸煮,使丝胶软化,让蚕丝解舒,在丝绪浮起后,再依次地进行索绪、集绪和绕丝几个步骤。

绕丝用的工具,最初不会复杂,但也不可能只是个木棍。推想应是简单的H字形的木架。这种工具看起来简单,但在古时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绕丝、绕线和绕绳。直到今天,放风筝时也常用到这种H形的线拐呢。

中国古代常用“乱”字代表治丝。如《尚书·颜命》说:“其能而乱四方”;《尚书·周官》说:“致治于未乱”。其中两个乱字,虽然所论的都是政治大事,而其本源,却都是从治丝的意义派生来的。

“乱”的繁体“亂”,其左半为。上下各有一只手,H位于幺的中间,就像是双手在用器具收丝的形式。

所以字表现的就是治丝者一手持H形木架,一手绕丝的模样(引自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第51页,科学出版社)。由此可见,H形绕丝架在象形文字时代就有了。甲骨文、金文“壬”字象形,后来演变的篆书“壬”,应为“纴”或“軠”的本字。

为了增加绕丝效率,H形绕丝木架在使用中有发展变化。1979年江西贵溪崖春秋晚期墓中发掘出一批纺织工具,其中有几块平面呈H形的绕纱板,长度为62到73厘米,用整块木料制作,外表光滑。另外还有绕线框一件,形状像X,中间交叉处用竹钉栓住,两头则用棒头嵌入,制作得十分讲究,长度约37厘米(见下图)。X形绕线框可以活动,便于把绕好的丝脱下而成一束束丝绞。《诗经》中有“抱布贸丝”的诗句,反映出丝绞在当时已是一种流通商品。

由此看“壬”,简单得很,原本是一件绕丝的工具。若按《说文解字》的解释:“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古《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裹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叙也。与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胫。胫,任体也。”读后只会让百思不得其解,让人坠入五里雾中!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人搞研究若是尽信古书,照抄照讲,难免自己也跟着糊涂了。

“壬”的事例提醒我们搞古文研究要结合古人的生境况、劳动实践想一想。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思维馆加盟】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汉字老师、一名汉字启蒙师!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想 了解《古汀大语文-人字学习体系》,私信留言:“人”

说文解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为何作为纪年的方式?在对各个文字进行起源进行考究后,结合当时的农业水平和地理位置因素。

在综合考量后,天干十个字就是讲小麦从“种子、发芽、分蘖、成长、抽穗、成熟、收割、脱粒、选种、晾晒”等十个阶段,具体为:

①甲是指有外壳的种子;

② 乙是指种子发芽的样子;

③丙是指麦苗分蘖长出垂直的杆子,可参考“柄”字;

④丁是指麦苗长成很高了,可参考“壮丁”、“男丁”;

⑤戊是指麦苗开花的样子,即抽穗,可参考“茂”;

⑥己是指肚子,是指小麦灌浆,大肚子;

⑦庚是指用双手折断麦穗;

⑧辛是指用刀片把麦粒刮下来,辛是在奴隶或苦工身上刻字的刀,所以有“辛苦”一说;

⑨壬是挑选颗粒大的麦子,用来做来年的种子,可参考“妊”字;

⑩癸是指对着太阳晾晒,晒干脱水,可参考“向日葵”。所以,天干记录的是一年小麦的全过程,故将天干作为纪年的方法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今天我们最主要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干:

天干一共只有十个字,拼音如下: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按我个人的白话解释就是说万物由生到死循环往复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一个字一个字来解读天干:

(甲字形演变)

甲骨文字形作「

」,林義光《文源》說:「甲者,皮開裂也,十、象其裂文。」指「甲」字像草木萌芽時,外皮坼開之形。

《说文解字》:甲,在天干之中,甲代表最东边的方位,阳气萌发,运行于万物之间,字形像草木初生时头戴甲壳的样子。

(乙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乙,象初春草木弯弯曲曲长出地面,这时大地的阴气还很强大,草木只能艰难地破土冒出。古人用“乙”表示草木长出地面,这构思与用“|”表示引而向上相同。在天干顺序中,“乙”承续着“甲”;就字形看,“乙”像人的胫脖。

(丙字形演变)

甲骨文作

,以虛中線條呈現,像插旗幟的磐石。上像磐石的表面,下體挖空,便於搬移。

《说文解字》:丙,在天干诸位中,丙代表南方,南方代表四季中的夏天,这时万物长成,一派光明的样子。阴气初起,阳气將亏。字形采用“一、入、冂”三形会义。这里的“一”,表示阳气。丙承乙,象人肩。

(丁字形演变)

甲骨文作

,像人頭頂的樣子。刀刻甲骨,運作不便,圓形物體多以方形直筆呈現。

《说文解字》:丁,夏日万物都壮实。是象形字。在天干顺序中,丁承续丙,字形像人心。古人称持斧开凿者为“父”,称带着满筐刀具者为“匠”,称从事建筑劳役者为“丁”。

(戊字形演变)

甲骨文「戊」字像斧頭類兵器,刃部弧形內凹成彎月狀,也有向外凸出的。造字本义:名词,戈、斧组合的威猛长柄武器。戈、戊、戌形义相近,大戈为“戊”,超大的戈为“戌”。

《说文解字》:戊,在天干中位于中央。字形像六甲五龙相绞缠。戊承丁,像人胁。

(己字形演变)

“己”是“纪”的本字。己,甲骨文

像绳子系绕的样子。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或标明物品的归属者。

《说文解字》:己,定位在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弯曲曲的形状。己继承戊,字形像人腹。

(庚字形演变)

庚,甲骨文

(倒写的 “人”,即“屰”,逆向的人)

(倒写的“其”,簸箕),表示逆风扬箕。造字本义:动词,逆风扬箕,扬去或筛去谷物、粮食中的碎屑或糙壳。

《说文解字》:庚,在天干中,庚代表西方,西方是代表秋天的方位,像秋天万物坚硬有果实的样子。在天干中,“庚”序承“己”,字形像人的肚脐!

(辛字形演变)

辛,甲骨文

(像刀刃)

(木,原木),表示加刃于木,即用刀斧劈柴。

《说文解字》:辛,在四时中代表秋,入秋万物长成而熟落;辛在五行中代表金,金的特性刚硬;辛也代表辛味,辛辣痛苦就会流泪。

(壬形演变)

壬(rén)”与“工”同源,是“任”的本字。壬,甲骨文写作“工”

(巧具),表示聪明机智、善于使用巧具,善于办事。金文

在巧具

“工”

的握柄上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使用巧具。造字本义:动词,善于使用巧具,胜任事务。

(癸形演变)

《说文解字》:癸,代表冬令,这时水土平整,可以度量。

各位朋友清晰了吗?

【记忆中的老物件】毡靴:当年的保暖鞋

西域有“三绝”,其中一绝就是指新疆巴里坤的“冷”。因为实在冷得无情,老祖宗们就发明了许多奇特而保暖的服饰,其中毡筒就是一例,毡筒也叫毡靴。

毡靴是指我国北部少数民族用毡制成的靴子。主要是羊毛、骆驼毛、牦牛毛等,经湿、热、挤压等物理作用制成片状的无纺织物,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特色产物。具有回弹、吸震、保暖等性能。早在周代已有制毡技术和使用毡的记载。紫玉山庄总经理高玉琢在外出差时在一农户家就收藏到一双毡靴,成品至今仍保持着原样,基本没有变形。

高玉琢 收藏爱好者:

当时一个村干部,领着我挨家挨户的转到一家的时候,家里有一个老太太,她说这双羊毛毡靴在她16岁嫁入这家的时候,她的公公穿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到现在85岁了,69年了,她公公穿了多少年他不知道,所以最少在七八十年。

毡靴穿起来很是方便,虽制作简单,不分正反,但质量过硬,结实不透水。

高玉琢 收藏爱好者:

这个我们分析它应该是我们山西人当时走西口在内蒙做生意的时候在内蒙买回来带回来的,可能只有产自于内蒙牧区,一个是有这种原料羊毛,再一个是那个地方非常的寒冷,经常下雪,御寒效果非常好,一般的棉布鞋在那里受不了,这就说明咱们孝义这一代曾经也有人去内蒙做生意,走西口,体现了七八十年以前咱们孝义这个地方,当时在外面做生意的这种商业文化。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保暖鞋琳琅满目,毡靴逐渐退出了市场,有的成了自家的古董,不过它跟如今的雪地靴可有一拼。

责编/任香桃 记者/家蔚 娟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