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的意思(循环的意思)

气宇轩昂 2023-06-09 11:22:16 用户分享

学习用典︱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戳音频,听解读

10号上午,国家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

在演讲中,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他认为,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即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和变革创新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其中,在说到变革创新时,主席引用了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这句古语。

本期《学习用典》解读: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解读

这句话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当然,原文是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其实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这样一个目的。这也就是主席说的,如果拒绝改革、拒绝创新,就只会被历史淘汰。

除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主席还使用了“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这一古语来倡导各国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出自《荀子·儒效》,意思是说,把土堆积起来可以成山,把水积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荀子·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如主席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因此,各国要认清世界形势,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只有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日积月累,各国才能共同开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主创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侯东合、赵雪花、王巧玲

记者:马闯、刁莹、刘会民

新媒体:马文佳、夏文、胡睿

播讲:刘鹤佳

制作:叶思成

综合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汉语、互动百科、《用典》,图片来自网络

听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原声,请戳阅读原文

《诗经》与《楚辞》中的唯美名字

一、《诗经》部分

维祺,出自《大雅·行苇》:“寿考bai维祺,以介景福。”“祺,吉也。”吉祥,幸福的意思。维祺,指长命吉祥,幸福安康。

肃雍,出自《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指庄重而和顺的样子。

维章,出自《小雅·裳裳者华》:“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章:文章,指其人有教养,有才华。虽然这个名字寓意很好,但谐音“违章”,尽量不要采纳。

维汉,出自《诗经·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指银河,如何银河一般闪亮光彩。代表人物李维汉。

明哲,出自《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形容人明理聪慧,善于应付困难,保全自身。代表人物马明哲,中国平安董事长。

良翰,出自《大雅·崧高》:“周邦咸喜,戎有良翰。”指辅助君王的贤良。

星晢,出自《国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星晢,意为光芒闪耀,形容人光明,明智。

牧野,出自《鲁颂·閟宫》:“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代表人物文牧野,著名导演、编剧。

邦彦,出自《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邦彦,指国家的优秀人才,代表人物北宋词人周邦彦。

维嘉,出自《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代表人物李维嘉,湖南卫视主持人。

野苹,出自《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代表人物陈野苹。

敬明,出自《鲁颂·泮水》:“穆穆鲁侯,敬明其德。”代表人物郭敬明,作家、导演。

闻天,出自《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代表人物张闻天。

蓁蓁,出自《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代表人物叶蓁蓁,人民网董事长。

思成,出自《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代表人物有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个人觉得“绥成”也是不错的名字。

呦呦,出自《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的叫声。代表人物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凯风,出自《国风·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广雅》:凯,大也。指人品德像和煦的春风,恩惠如及时的春雨。

徽音,出自《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意为美好的声誉,代表人物林徽音(林徽因),著名建筑师,才女。

以宁,出自《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以宁,放心安宁之意,代表人物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

二、《楚辞》部分

主要有《离骚》,而像「伯庸」、「正则」、「灵均」等大家都熟知,我说一些相对冷僻的名字。

发轫,出自“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即出发,奔向远方之意。代表人物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老人如其名,一生探索宇宙,只为神舟走的更远,真赞。

华予,出自《九歌·山鬼》:“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华丽美丽的意思。

耿介,出自“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意为光明正大。

茂行,出自“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意为美好的德行。

举贤,出自“举贤才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指选拔贤者能人,意为有才华者。

思博,出自“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或者州博,自战国以来,九州就是中国的代称。州博,形容土地广阔,引申义心胸开阔。

先鸣,出自“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先鸣,首先鸣叫,首先显露,比较霸气的一个名字。

滋兰,出自“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滋:栽种,滋兰就是种植兰草,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

这里我补充一下,在《离骚》中,写“兰”的词太多了,比如“朝搴阰之木兰兮”,其中「搴兰」就是寓意很好的名字;再比如,“纫秋兰以为佩”,可以取名「佩兰」,指用兰草编制成索佩挂在身上。

锵鸣,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锵,指金玉相击声,清越洪亮,也有凤凰鸣叫的意思,《左传》:“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飞廉,出自“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飞廉”是古代一种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名字也出自于此,“望舒”指传说中的月神。

以上典雅唯美的名字,希望可以帮到各位朋友为自己的宝贝找到理想的“好望角”!

今日成语典故 :循循善诱

中文名:循循善诱外文名:be good at giving systematic guidance teach with skill and patience拼音:xún xún shàn yòu近义词:谆谆教导、诲人不倦、谆谆教诲、引而不发反义词:引入歧途、误人子弟釋意:循循善诱(拼音:xún xún shàn yò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论语·子罕》。该成语的意思是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成语故事

谢安,字安石,是东晋的政治家、书法家。官至侍中宰相,著名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他很会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谢安把子侄们召集起来,为他们讲解怎样写文章。讲了一会,雪突然大起来了。谢安想,这正可以试一下孩子们的文思,启发他们学会比兴的方法,于是便停止了讲解,高兴地说:“你们看,白雪纷纷何所似?”孩子们立刻拥到厅堂门口,看着飘扬飞舞的雪花,有的想起“北风其凉,雨雪其滂”的句子,有的想起“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还有的想起《穆天子传》上“北风雨雪,天子游黄台之丘”的句子……但是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一时都没能找到贴切的比喻。谢安的二哥谢据的长子,名叫胡儿,性格活泼,心直口快,想了一下,觉得雪和盐差不多,于是吟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他的孩子听后,有的微笑,表示同意;有的摇头,认为比拟不贴切。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谢安,只见谢安手捻胡须,笑而不答。这时谢安大哥谢奕的女儿谢道韫,笑了笑说:“叔叔,我看‘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觉得既贴切又富有新意,连声说好,放声大笑。孩子们也向道韫投过来钦慕的目光。后来,谢道韫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谢家子弟在谢安的指导下,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在淝水之战中,侄子谢玄为前锋都督,儿子谢琰为辅国将军,二人率晋军冲锋陷阵,对战争的胜利做了很大的贡献。

成语寓意

在孔子那里,教育是一种引导、一种设计、一种诱发、一种启示,而不是包办代替。孔子的循循善诱,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求学生从打好文化(“博我以文”)和礼仪(“约我以礼”)两大基础做起的。没有这两大基础,任何的启发和诱导都不管用。同时,这种“善诱”靠的还是学生的自觉,只有学生有了“欲罢不能”之感,学生才会顺利前行。

“循循善诱”是什么意思呢?“循循”,有次序、有步骤;“善”,擅长、善于;“诱”,指引、诱导。这句成语,形容善于有步骠地进行教导。

《论语•子罕》载,孔子的学生颜渊非常敬佩孔子。有一次,他喟然〔kuì—rán〕赞叹道: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老师的道德学问,我抬头伸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越觉得深;有时好象看到就在面前,忽然又感到到好象是在后面,很难抓住它。老师“循循然善诱人”,用经典充实我的知识,用礼节管束我的行动,使我想停止也不可能,惟有竭尽才力不断进步。……

“循循善诱”,另一种版本的《论语》作“恂恂[xún -xún]善诱”,因此,后人引用时也就出现了两种说法。《后汉 书•赵壹传》说,赵壹走访太守皇甫规,管门人没给立即传 报,赵壹生气而去。皇甫规知道后,写信道歉。赵壹回信 中,表面很有礼貌,语气却带批评,有“失恂恂善诱之德, 同亡国骄隋之志”等语。《南史•王琳传》说,梁末大将军王琳,忠心为国,诚恳待人,群众把他比作汉朝名将李广。勇战牺牲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涕泣。观其诚信感物,虽李将军之恂恂善诱,殆无以加焉”。

“恂恂”,同“悛悛”[xún -xún],是恭谦谨慎的意思。和“循循”(有次序)读音相同,而含义不一。“恂询善诱”是称誉诱导的态度;“循循善诱”是赞扬教育的方法,诱导有方。现在我们常用的这个成语,都是引用后者的含义。

南北朝梁人刘孝标的《辩命论》说:“近世有沛国(东汉地名,在今江苏、河南、安徽交界地区)刘瓛[huán],弟琎,并一时之秀。瓛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清朝人沈复的《浮生六记》说:“(我)受业于武林(旧称杭州)赵省斋先生门下。先生循循莕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执笔),先生之力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