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的意思(寂的意思是什么)

心软是病 2023-10-02 12:09:40 网友整理

王阳明说“我不看花,花不存在”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

我们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听说过明朝大V王阳明的这段话: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的这段话,流传了几百年,有人能读懂,也有人读不懂。

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

有的朋友说:那朵花,我不看它,它不存在,我看它,它才会存在,王阳明在胡说些什么呀?这不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吗?这种糊涂话,怎么会成为千古名言?

其实,王阳明的这个“花论”,是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可以从物理学、佛学、哲学等多个角度去解读,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强的启迪性,下面,老冯和你一起,尝试着从各个角度去解读王阳明的这个“花论”,看看我们能从中读出什么来。

王阳明“花论”启示1:如果你不动心去看那朵花,那么,那朵花就“不存在”,或者说,和不存在没什么区别,但是,你动了心,去寻找那朵花,去看那朵花,那朵花就出现在你的世界里了,从这个逻辑来说,其实说到底,那朵花就是你的心“造”出来的,所以你的“心”是什么样,十分重要。

王阳明“花论”启示2:“世界”是客观的,但,“你的世界”是主观的。“世界”和“你的世界”不是一个概念,“世界”是指含你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但“你的世界”指的是和你有关的世界,具体来说,指的是你的人际关系、你的财富、你的工作和生活等等。“你的世界是主观的”意思是指:你的“心”引发了你的行为,你的行为造就了“你的世界”,所以,你能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说到底,取决于你的“心”。

王阳明“花论”启示3:佛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幻象,从“出世”的角度看,只要你不把这个世界当真,那么,世界对于你来说,就“不存在”,或者说,和不存在是一样的,从“入世”的角度看,你的世界、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归根结底取决于你的“心”,你的“心”决定了你如何干预你的世界,而你如何干预你的世界,决定了你的世界变成什么样。所以,佛家认为“境由心造”,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由你前半生的所有行为造成的,而你前半生的所有行为,又是由你的“心”驱动的,所以说到底,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由你的“心”造成的。佛说“一切境界皆由心造”就是这个意思。

王阳明“花论”启示4:量子物理学有一个“波函数坍塌”理论,简单地说意思是这样:在你睁开眼睛观察世界之前,或者在你对某件事作出干预之前,你的世界处于一个“混沌”的“波函数”状态,但是当你睁眼的那一刻、或者在你出手干预那一刹那,“你的世界”的“波函数”发生了“坍塌”,于是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结局,这个“波函数坍塌”理论又衍生出“多重宇宙理论”,不过,这个理论在量子物理学界存在争议。可是我们可以看到:量子物理学界的这个理论,和王阳明的“花论”异曲同工,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王阳明“花论”启示5:如果人类不看花、不感知花,那么花的存在对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花开花谢只是“尘土变成有机物然后再变回尘土”的一个无聊过程,这个过程无论如何变化,“尘土”的本质并没有变,所以,对于你来说,你不去看那朵花,那朵花对你来说就“不存在”,或者说,它和不存在的效果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同理,一个人无论有多好,只要TA和你不发生恋情、不做朋友、不成为交易对象、不产生链接,那么这个人对你而言,跟不存在是一回事,由此我们想到,当你和一个陌生网民吵架的时候,其实跟你和一朵花吵架是一回事,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王阳明“花论”启示6:推而论之,一个不爱你的人,和一个死人,其实是一回事,所以,情场中有痴情人士,为一个不爱TA的人而伤心,那是非常愚蠢的,“痴情”之所以带个“痴”字,就是说TA蠢的意思。

王阳明“花论”启示7:马云在20多年前逢人便说: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但当时很多投资人认为他是骗子。事实上,是马云看到了那个世界,但是,别人看不到。所以互联网这朵“花”,对于马云说存在,但对于当时绝大多数人说,不存在。马云提前“看”到了那朵“花”,所以,他拥有了阿里巴巴,别人看不到那朵花,或者不愿意看,所以,花落别人家。

王阳明“花论”启示8:万物都如王阳明眼中的那朵“花”,有人看得到,有人看不到。你想看,或者你看得到,“花”就走进你的生命、你的生活、你的世界。你看不到,你不愿看,那朵“花”就不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你的生活、你的世界。

王阳明“花论”启示9:只有拓宽视野,你的世界才会变宽。只有当你看到了,心动了,行动了,你的世界才能为你改变。创业,追求异性,改善人际关系,开拓业务……都是这个理。

王阳明“花论”启示10:你的世界,是你内心的投射。你要相信你暂时还看不到的东西,最终,你才能看到你相信的东西。

王阳明“花论”启示11:你的心,改变你的行为,你的行为改变你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的世界在相当程度上,确实是从你的“心”里“造”出来、生长出来、萌发出来的。

王阳明“花论”启示12:举例说,你喜欢一个异性,但是没有行动,那么,这个异性以及TA和你在一起的可能性,就是王阳明的那朵“花”。那朵花,你不“看”它,它是不存在的,只有当你去“看”它,去寻找它,它才可能出现在你的世界,当然了,你追求一个异性,未必会成功,但是,从你做出实际行动的一刻起,你的世界肯定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王阳明“花论”启示13:举例说,你在青年时期,有一个歌星梦,但是长辈告诉你:歌手是青春饭,不靠谱,于是你当公务员去了,如果把“你成为万众瞩目的歌星”这事比喻为王阳明的那朵“花”,那么,你没有去“看”它,所以,那朵“花”自然就不存在,然而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你不顾一切追逐你的歌星梦,结果,你当上了歌星,所以你看到了那朵“花”,为什么?因为你真正动了“心”去寻找那朵“花”,所以,你最终能看到它。你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不一定能使你拥有什么样的世界,但是,你最终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一定是因为你事前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王阳明“花论”启示14:同理,你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想辞职创业,但是,由于决心不够强烈,或者勇气不足,结果退缩了,所以,你最终打了一辈子的工,然而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你辞职下海了,虽然最初几年很辛苦,但是后来你创业成功了,当了企业老总。这个圆梦的事,就是王阳明的那朵“花”,而那朵“花”你没有看到,是因为你当初没有下决心去“找”它,所以,“花”自然不存在,所以,在你的世界里,有没有花,有什么样的花,归根结底,都是由你的“心”造化出来的,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可以作这样的理解。

王阳明“花论”启示15:举例说,10年前你嫌弃前男友家境不好,把人甩了,不料10年后,他成了富人,你后悔,但是已经无法挽回,那么你这个现状,是由你抛弃人家的这个行为造成的,而你抛弃人家的行为,又是由你的“心”决定的,所以说到底,你今天的状况,就是由你的“心”造出来的。如果前男友富裕的现状,就是王阳明的那朵“花”,那么,那朵“花”对你来说不存在,为何不存在?因为你当初没去“看”它。

王阳明“花论”启示16:大体上说,你的世界归根结底是由你的“心”决定的,你的“心”好,“你的世界”就好,反之,你的“心”不好,“你的世界”就不好。我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定律虽然没有绝对准确,但60%至90%的准确率,是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一定要做一个好人。

佛教中的【无为】【空】【禅】

佛教文化在中国不断的传播发展,一些佛教术语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极其赋予佛教文化特色的有【无为】、【空】、【禅】。

无为

无为是无所造作。做一切事情,心中无住,就是无为。无为,不是不做任何事,而是心地无碍地行一切事。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就是无为。佛教中的有为是指有大智慧,广度众生。

引证解释:

1、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

2、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

3、佛教语指无因缘造作,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为“无为”。

4、不认为,不觉得。

5、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释义: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这是万物之根本。

我们常在生活中会听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没有了解佛教文化的会以为,【四大皆空】代表的是酒、色、财、气。其实不然,酒、色、财、气,这四大是佛教必须去除的根本习气,去除了这四大减少了欲望,也就少了非常多的烦恼。那么到底空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含义呢?

空在平常生活中提到,那么就是没有的一种形态,空没有实际的形态出现,你也看不到它的样子,所以说空。而在佛教文化中【空】是非常重要的的,根本没有。佛陀证道后的理论中提到最重要的一点【缘起性空】,每一件缘起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根本没有实际的一个我存在,这种特性的【空】并不是没有,只是我们看不到它的作,佛陀为了善巧方便故说【空】。例如: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杯子只是杯子水只是水,杯子如果没有空的特性那么水一倒进去,就溢出来了。就算杯装满了水也不能改变杯子的特性是空的。而我们人类的思想就像一杯倒不满的杯子,因为会自动空,念念空,无时无刻不是如此空的状态。如果不是念念空的状态,那么又会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装不下其他东西,简单的论述就是缘起性空。

四大皆空,佛教讲"四大皆空",说的是地大,水大,风大,火大,这四种物质因素。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这四种大代表的是物质方面的并不是精神方面的,当然也无法包含这方面。所以这四种大各代表了不同的含义,而又不能缺少一种。

空的含义非常多,佛教修行的高僧大德也认为,空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需要不断的修行,去契合佛经中的道理。跟随佛陀的脚步达到空寂的境界,然后证得佛道。当我们明白了空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在生活中人们在说四大皆空的时候就可以告诉生活中的人,空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佛教中的空就是空虚幻觉一切都是自己幻像出来的、无形无相。空与‘有’相对。音译为舜若。意译空无、空虚、空寂、空净、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体、我 等,此一思想即称空。亦即谓事物之虚幻不实,或理体之空寂明净。

空可大别为人空与法空两者。人空,意谓人类自己无其实体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则谓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缘而产生,故亦无实体存在。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禅,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禅也是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