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的意思(瘘的意思是什么)

饕餮少女 2023-06-18 22:00:56 互联网

容易误用的3个词——述求·诉求·夙求(之一)

一、3个词的不同含义。

诉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1、陈诉,请求。2、追求,要求。”

述求:采用感性、理性说服方法的广告形式,又称情感诉求和理性述求。即说明性广告。

夙求:原本的、旧有的追求。夙:一向的,原来的,素有的,旧有的。

二、3个词的区别。

这是现在时常使用的3个词。“诉求”一词是权威工具书里收进的新词,而“述求”和“夙求”两个词,工具书里均不见“身影”。这里作一试解。

“诉求”多般用于对某种道德、动机、认同的理念的表达,或是说服受众应该去做某件事的理由。带有政治性、思想性、官场性。书面语与俗语均用。“述求”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都有广泛使用,并且往往错用。带有情感性、说理性、解释性、请求性。书面语与俗语也不时出现。“夙求”则是书面语,俗语鲜见。“夙求”与“夙愿”意思相近,也可作“宿愿”讲,意思是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或者为一个人生前或者以前的愿望。如:夙求得偿,以偿夙求。古人使用“夙愿”的例子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唐代人、诗圣杜甫《昔游》诗云:“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之《六一居士传》写道:“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明代人袁可立在《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曰:“岂海若缘余之将去,而故示此以酬夙愿耶?”清代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小翠》,清代人夏燮的《中西纪事·互市档案》等,都不乏运用。之《诉衷情》也感叹:“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

三、正确使用举例。

“述求”因为是新词,古人是没有范例的。但今人屡用不鲜。

下述6例,无疑是正确用法。

(一)关于“诉求”的正确用例。

1、支振民在《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9年8月29日第5版)载文《高质量立法回应民生诉国家认同》。

2、张汉林在《光明日报》(2017年4月20日)载文《历史教育的基本诉求》。

3、王雨佳在《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载文《<新青年>杂志的政治诉求》.

(二)关于“述求”的正确用例。

1、黄琨在《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第22期)载文《课堂评价功能述求与课堂教学改革》。

2、赵巍 刘文强在《好家长》载文《美,看得见的述求——浅谈美育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3、朱敏慧在《汽车与配件》杂志(2018年第2期)载文《从市场规模到技术述求》。

(三)关于“夙求”的正确用例。

1、阿兰·梅吉尔 张旭鹏在《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记忆与历史理解》,写道:“记忆,被认为是一种对真实性和真相有着特别夙求的特权话语。”

2、王绍忠《济南日报》(2017年2、王绍忠《济南日报》(2017年1月24日第B03版)“趵突”副刊载文《年节的滋味》,写道:“年节是众人思盼的夙求,也是长幼眷恋的归根。”

3、《无锡日报》(2019年7月10日)载文《好像格外好看》,写道:“心有夙求莲有情。”

什么是冰雹?冰雹是如何形成的?冰雹预警信号如何划分?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霸子"、"冷子",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圆锥形或形状不规则的冰块,一般从积雨云中降下,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冰雹一般直径为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

冰雹的形成需要6个条件,一是大气中要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二是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是温度达到零下16到零下12度;三是要有强的风切变;四是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到8千米;五是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到8克每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六是云内应由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要在10到20米每秒。

在冰雹云中,上升气流变化无常,时强时弱。党上升气流比较强时,它把云下面的水滴带到云的中上层,水滴便很快变冷,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跟过冷水滴碰撞后,就在小冰晶身上冻结成一层不透明的冰核,就形成了冰雹胚胎。由于冰雹云中气流升降变化剧烈,冰雹胚胎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在空中上下翻滚,附着更多的过冷水滴,好像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一旦滚成大的冰雹,重得云中上升气流托不住,他就一落千丈,从空中摔下来,成了通常百姓说的下雹了。

冰雹预警信号分为两级,橙色和红色。橙色冰雹预警信号的标准是: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红色冰雹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50条常被误用的词语

来源丨“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公号、@人民日报

1.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2.不赞一词

【解释】原作“不能赞一词”,“赞”古有参与、加入义,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后用“不赞一词”指一言不发。

【误用】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

3.三人成虎

【解释】街市上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4.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5.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6.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7.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抛砖引玉

【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4.石破天惊

【解释】形容箜篌的声音使人震惊。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15.不知所云

【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误用】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6.惨淡经营

【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惨淡,指费尽心力。

【误用】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17.文不加点

【解释】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误用】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18.侧目而视

【解释】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误用】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19.良莠不齐

【解释】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

【误用】常被误用形容水平、成绩等。

20.明日黄花

【解释】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误用】不能被写作“昨日黄花”。

21.评头论足

【解释】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误用】常被错用于中性评议。

22.七月流火

【解释】出自《诗·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是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

23.弹冠相庆

【解释】指一人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误用】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24.期期艾艾

【解释】形容人口吃。

【误用】常被误解为懦弱犹豫、吞吞吐吐。

25.无可厚非

【解释】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误用】常被与“无可非议”误用。

26.无可非议

【解释】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误用】常被与“无可厚非”误用。

27.不胫而走

【解释】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误用】不可与“不翼而飞”混淆。

28.目无全牛

【解释】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误用】易被误解为缺乏整体观念。

29.擢发难数

【解释】拔下头发来计数也难以数清(擢:拔)。形容罪恶极多,难以数计。

【误用】词语感彩常被忽视,用于形容好人好事等。

30.绘声绘色

【解释】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误用】常被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31.危言危行

【解释】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常被误解为“危险”的意思而误用。

32.汗牛充栋

【解释】形容书籍极多。

【误用】常被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33.振振有词

【解释】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误用】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34.休戚相关

【解释】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误用】常与“息息相关”误用。

35.不以为意

【解释】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误用】不能与“不以为然”混淆。

36.如履薄冰

【解释】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误用】常被误用于形容客观情况之危。

37.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涌向某处(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常被误解为巷子里空无一人。

38.瓜田李下

【解释】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39.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误用】易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40.如坐春风

【解释】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误用】与“景物”无关。

41.屡试不爽

【解释】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误用】易被误解为“没有成功”。

42.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事物。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43.五风十雨

【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44.不忍卒读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45.一文不名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误用】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46.求全责备

【解释】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47.罪不容诛

【解释】其罪行之大,即使杀了都不能抵偿。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48.师心自用

【解释】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相信自己。常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49.不胜其烦

【解释】烦琐得让人受不了。

【误用】常与“不厌其烦”误用。

50.耳提面命

【解释】提着耳朵告诫,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理解为在耳边训斥,当面命令。

静读时代,感悟生活

叹茶,瞭望微信晚间副刊

总监制丨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唐朵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司空见惯 屡见不鲜 层出不穷 习以为常 比比皆是 相信你也分不清

积累成语,是行测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你真的知道怎么做积累才有用嘛?

先搞清楚成语的基本含义,再搞清楚成语在公中的考情。才是真的做到位了哦~

今天积累的一组成语是:

【司空见惯 屡见不鲜 层出不穷 习以为常 比比皆是】

成语释义

司空见惯 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屡见不鲜 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的出现。

习以为常 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

教你区分

司空见惯和屡见不鲜:二者区别不大,都强调“看”,看的多就不觉得新鲜、都习惯了。

习以为常:比前面两个经常见到,多一层经常做的含义。看得多或者做得多,都能够觉得不足为奇。

层出不穷:核心在“出”,更多形容动态的出现的动作和过程。

比比皆是:仅强调多,遍布的范围广。

一道例题

如今在地铁或公交汽车上,人们手持智能手机或者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设备_____看小说的情景已_____,其中最流行的莫过于玄幻、仙侠以及女生言情小说。

A. 屏气凝神 司空见惯

B. 目不转睛 层出不穷

C. 专心致志 多如牛毛

D. 全神贯注 屡见不鲜

答案解析

第二空,“情景”是用来看的,“层出不穷”表示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显然不符合文意,而“多如牛毛”表示极多,同样不适合第二空,排除B、C项,“司空见惯”与“屡见不鲜”均强调“见”。

第一空,“屏气凝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大气也不敢出,非常紧张、害怕,过于夸张,用于形容阅读小说并不合适,程度过重,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