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的意思(疆的意思解释)

依稀久忆 2023-06-10 05:44:58 网友分享

简单来说说新疆的“疆”字的含义,必备导游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新疆的“疆”字非常形象的概括了新疆的地貌,也是新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写照。

疆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弓字,弓字下面一个土字。弓字代表国境线,漫长而曲折。土字是国土、领土。新疆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5600多公里。这里生活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等民族。​​

疆字的右半边有三横和两个田字。三横代表三座东西走向,横贯新疆的山脉: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部的天山,和南部的昆仑山。两个田字代表三座山脉之间的两大盆地: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南疆的塔里木盆地。​​

北面的阿尔泰山,是中、蒙、俄三国的界山,中部的天山山脉,是亚洲最大的山系之一,天然地把新疆分隔成南北疆。南北疆在地貌、气候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一个“疆”字将新疆展现得活灵活现,自然天成。也许来过新疆的人都知道上述说法,应该都听导游说过。

新疆的疆字来源于三山两盆的地形,但为何新畺日报不是疆

甲骨文两块上下错开排列,表示田界。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后,在两块田地之间添加三道横线指事符号,突出界线。有的甲骨文加(弓)是武器,表示以武力护卫领土。“疆”字属于田族,其造字的本义是以武力护卫的广大领地。

“新疆”的“疆”字还有这样的解读:左边的“弓”字代表5600多公里漫长的边境线,同是弓箭又是用来戍边的武器。新疆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是中国陆路边境线最长的省区。左边的“土”字代表新疆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我们的先人警示后人永远记住,现行边界线以外还有当年被列强们掠夺走的领土。占据了中国六分之一的版图,右边的3横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3座山; 右边的两个“田”代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4个——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古称西域。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统一天山南北后兼称“新疆”或“西域新疆”。东连甘肃,南接西藏,北接乌陇古河(今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与科布多,西以爱古斯河(今阿亚古斯河)、巴勒喀什池(今巴尔喀什湖)、帕米尔为界。境内塔里木、准噶尔两大盆地分处南北,天山横亘东西。山北原为准噶尔部,居蒙古族牧民;后辟为屯垦地区,移居回、汉、维吾尔族移民及满洲、锡伯、索伦等族兵民。山南为回部,居维吾尔族人。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城(今霍城南境),统辖全境。光绪十年(1884)建省,定名“新疆省”。因沙俄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土地,行政中心东移,省会置于迪化(乌鲁木齐汉城)。设巡抚、布政使等,隶陕甘总督,下辖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及伊塔四道。1919年阿勒泰并入新疆,为阿山道,始成今日新疆全境规模。(2)清雍正、乾隆间对改土归流的某些地区称为“新疆”,或“新辟苗疆”。如云南昭通、永善一带,贵州古州、丹江一带,安顺、镇宁一带,以及四川大小金川等地均被称为新疆。

新疆的解释,新开辟的疆土。 宋,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公许用为 靖州 ,喜曰:我得据一州,过桃源远矣。即出谢,伏发,擒庭中。收其藏粟,食十餘年新疆。”

新的解释,新 xīn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

疆的解释:疆 jiāng 地域,领域,边界:疆土。疆宇(国土)。疆界。疆场(战场)。疆陲(边境)。边疆。海疆。 极限:万寿无疆。 划分界限:“楚子疆之”。

读《新疆日报》突然发现新疆的“疆”字,缺少了左偏旁“弓”和“土”。据了解, 1965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建国16周年和自治区成立1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重新为《新疆日报》题写报头。然而,再次题写的报头“疆”字,却少了左偏旁“弓”和“土”,仅写作“畺”。细究之发现:竟为错别字。《辞海》没有“畺”,《辞源》有,读jiang,边界的意思, 同“疆”、“壃”。

的疆字来源于三据说在世的时候,极力想把失去的领土追回。他甚至发誓,在没有追回这些中国领土以前,他在写新疆的“疆”字的时候,永远不用疆字左边的“弓”字和“土”字。所以,再次为“新疆日报”题词的时候,就没有写疆字左边的“弓”字和“土”字。

道听途说:

"知道正宗新疆人的羊肉串都串几串吗?"

在没有来新疆之前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正确答案是“五串”。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是五串而不是四串或七串?”

这个五串象征着整个新疆的“三山加两盆”的地理地貌,整个新疆是有天山一分为二,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再加上昆仑山,阿尔泰山,中间夹着两个巨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构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基本地理地貌。

而且新疆的羊肉串都会有一块最肥的肉(新疆和田的羊脂玉就是由此而来),是位于羊屁股尖上的部位,烤出来吱吱冒油,香气四溢。

文言文学习 | 常用虚词而、于的含义与用法总结好了,快来学习呀

全文共1032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在语文学习中,除了现代汉语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学习,尽管这部分在考试过程中分值占的并不多,但是它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文言文学习之所以难,是因为古人和现代人的文化氛围以及语言习惯不同。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呢?如意王将为同学们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可以运用起来哦!今天,我们将总结并解析一下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进而帮助同学们在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时更快速有效的理解文章内容,快快收藏和学习吧!

语文学习 | 文言文学习 - 常用虚词解析:而、于

课前预告:文言文常用虚词:而、于,同学们记得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运用起来哦!

虚词:而

上周我们学习了虚词“之”和“何”,它们的用法很多,与它们不同的,虚词“而”大多只在文章中用作连词,只是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

1)修饰关系:此时“而”可以不译,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转折关系:可以被翻译为“但是、可是”,例如《马说》中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并列关系:可以被翻译为“又、并、和”,例如《捕蛇者说》中的“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承接关系:可以被翻译为“接着”,例如《陈涉世家》中的“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5)递进关系:可以被翻译为“而且”,也可以不译,例如《醉翁亭记》中的“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6)因果关系:可以被翻译为“因此、所以”,例如《黄生借书说》中的“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虚词:于

虚词“于”的用法相对于其他的虚词会显得有些杂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表示原因:可以被翻译为“因为”,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表示对象:可以被翻译为“向、给、对”等等,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以及《出师表》中的“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表示地点或者时间:可以被翻译为“在、从”等,例如《曹刿论战》中的“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4)表示被动:当“于”用于被动句中时,可以被翻译为“被”,例如“受制于人”;

5)表示比较:可以被翻译为“比”,多用于形容词之后,例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文言文常见虚词“而”和“于”,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先运用起来,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学习文言文常见的虚词哦。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请关注我们哦!

本文由如意王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