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是什么意思(得是什么意思解释)

若即若离 2023-07-25 13:05:23 互联网

广西普通话常用的10个字!“得”和“为”是什么意思?

要说广西普通话,外地人是很难学会的,那广西普通话有什么特点,这个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广西有壮语、桂柳话、白话、客家话4大方言,不同方言区的人说的普通话,除了语调不一样,还会掺杂一些地方特色的方言。

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广西人说普通话时常用的10个字,外地人如果要学广西普通话,不妨了解一下。

第1、得

意思跟可以、行差不多。

比如:得吃饭了没有?相当于问可以吃饭了没有?如果可以了,就说得了,如果还不可以,就说不得或者还没得,这里的还没得,相当于还不行。

第2、为

相当于啊、吧、呀。

比如:快点走喂,要迟到了!往往带有一种催促或请求的语气。

第3、nie

提醒对方,相当于瞧、看.

比如:捏捏捏,摔倒了吧,谁叫你跑那么快.

第4、先

和普通话的“先”差不多,但是一般放末尾。

比如:别着急,等我吃完饭先。普通话说一般说“等我先吃完饭”。

第5、啵

通常和“了”字搭配,意思相当于“啦”

比如:进来了啵,我家得饭吃了,一块吃为。

第6、几

多么的意思。

比如:前面那位妹子长得几好看,跟她要微信为。

第7、过

主要用来比较。

比如:别看我骑牛出门,好过你吸汽车尾气。

第8、威

厉害、不错、非常棒的意思,白话区常用语

例如:这么威,考了全班第一名,或者:考了全班第一名,威!

第9、diu

责备的语气,跟“哎呀”差不多。

比如:diu,怎么把扣肉吃完了,搞我一块都不得吃。

第10、颠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反常。

比如:你说你颠不颠,把甘蔗和扣肉一快煮

李清照《声声慢》里“独自怎生得黑”的“得”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声声慢》里有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话有难点,就是这个“得”字,在这里,“得”,是等到的意思,“得黑”,就是等到天黑、挨到天黑。得字的用法非常多,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得”,这是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的第300课(是啊,已经到300课了),就只讲一个字,即“彳”部的“得”字。“得”字收在1988年国家语委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是高频常用汉字,所以要认真记忆。

得。读音有三个:

(一)dé。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声。䙷,古文省彳。”《说文解字》认为“得”字是形声字,但考察早期字形,得字应当是会意字。如图:

(《字源》所载的字形发展)

我们看,不管是上面《甲骨文》的字形,还是下面的金文字形,“得”字最早的字形都是手持贝壳之形。会意“得到”之意。罗振玉《增定殷墟书契考释》:“甲骨文从又持贝,得之意也。或增彳。许书古文从见,殆从贝之伪。”汉字中有很多贝字演化为目字的例子,得只是其中的一个。

不管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得字的本义都是得到;获得。《玉篇·彳部》:“得,获也。”比如《易·乾》:“知得而不知丧。”只知道得到而不知有得必有失。又比如《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中的得,用的都是本义。也引申指有收获;有心得。比如汉晁错《论贵粟疏》:“(商贾)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前面是手中实物有得,后面是心中有得。

(褒禅山风光)

本义之外,得字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一下:

(1)贪得。比如《论语·季氏》:“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得,贪得。”孔子认为:人到了老年,血气衰微,要禁戒贪得。

(2)采用;采取。《吕氏春秋·顺说》:“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贵无敌,而好衣民以甲,臣弗得也。”高诱注:“得,犹取也。”现在大王您是大国的君主,富贵无比,却喜欢拿铠甲让老百姓穿,我不赞成这样(采用)。

(3)相遇;遇到。比如柳宗元《童区寄传》:“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因为区寄是被捆后逃脱的,所以强盗吓坏了。很多译本这里的得也译作“抓住”,是不准确的,这里是再次遇到。

(连环画《神童区寄》)

(4)控制;驾驭。比如《韩非子·孤愤》:“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力能得其君,就是能力大到可以控制君王。执大权者,无视法令而擅自作为,违背法令从而有利于自己,耗费国力以便宜自家,他的权力能够控制君王,这就是执掌大权之人。

(5)便利;有利。比如《吕氏春秋·淫辞》:“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高诱注称:“得,犹便也。”往日我丢的是纺丝的黑衣服,如今你的衣服是麻葛制成的单面黑衣服。用麻葛制成的单面黑衣抵偿纺丝的黑衣服,你难道不占便宜(有利,得利)吗?

(6)投合;投契。《字汇·彳部》:“得,又合也,人相契合曰相得。”比如《左传·桓公六年》:“少师得其君。”就是少师得到国君的信任。又比如白居易《赠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白居易一生知交不多,元稹算一个。

(三游洞里的白居易兄弟与元稹像)

(7)适合;适当。《礼记·郊特牲》:“阴阳和而万物得。”郑玄注:“得其所。”万物调合,各得其所。比如《水浒全传》第十七回:“得他的丈夫归来得早,见了洒家这般模样,又看了俺的禅杖戒刀吃惊,连忙把解药救俺醒来。”

(8)晓悟;了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臣昔者不知所以治邺,今臣得矣,愿请玺,复以治邺。”(西门豹说):“我过去不知道治理邺地的方法,现在我懂了,希望发还官印,让我再去治理邺地。”

(9)完成。比如《红楼梦》第十六回:“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又比如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一切讲好,她自己赶了身红绸子的上轿衣;在年前赶得,省得过破五就动针。”

(《红楼梦》插图)

(10)足;满足。比如《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又比如茅盾《子夜》六:“在这批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都是用的这个意义。

(11)及;到。比如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得黑,就是挨到天黑。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2)可;能够。比如《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圣人,我是不能见到了。

(13)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多用于口语,比如老舍《骆驼祥子》九:“得,咱们二十七见,不见不散。”又比如《龙须沟》第三幕第一场:“得,得,先别拌嘴。”都是北京地方的口语。

(14)用作副词。有两种用法:其一,表示反诘,相当于“岂”、“难道”;其二,表示着重,特举,相当于“特”、“仅”。

别外,得还通“德”。《易·剥》:“君子得舆,民所载也。”陆德明释文:“京作‘德舆’,董作‘德车’。”

(二)děi。这个读音出自《广韵》(旧读dé)。必须,应该。比如《史记·滑稽列传》:“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必须调换一个漂亮女孩,后天送她来。又比如《红楼梦》第九十四回:“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得明白。”

(三)de。读这个音时,用作助词。(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能够。比如,这个房子还住得。偷来的锣鼓打不得;(2)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结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比如:跑得快;累得很;风大得很;(3)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相当于“了”。比如《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到得沧州,入进城中,投州衙里来。”(4)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比如杜甫的诗《绝句漫兴九首》之二:“恰如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折花。”

(杜甫诗意)

实际上,得字最常用的却是第三个读音。因为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交替使用的原因。

得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得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00,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知道度量衡各自的准确含义吗,“量”和“衡”容易混淆

话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终于统一了山东六国,为长年的乱世纷争划上了短暂的休止符。随后,他便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规章的制定,其中颇为重要的一条便是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具体指的是三种计量单位。其中“度”指的是长度单位,比如寸、尺、丈等。“量”字并不是我们在字面上所理解的重量单位,而是容量单位,比如升、斗、斛等。“衡”字指的才是重量单位,比如两、斤、钧等。这些单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而在秦始皇之前,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度量衡系统。大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尚可各自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各自交流起来就麻烦了。如今天下一统,自然需要一套统一的制度来规范。一方面各个郡县之间的制度统一了,交流起来也方便。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管理起来,比如征收赋税就便于统计和管理了。度和量的单位换算大多以十进制为主,唯独“衡”的单位不同,它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成语“半斤八两”便是由古代的十六两为一斤的缘故而形成。

杆秤

秦代还制定了多种标准量器,最为著名的是商鞅方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商鞅制定的容量单位。虽然他的变法失败了,但是许多制度都被沿袭下来,成为了秦国强大的关键。近年来经反复实测,得出此升容积为 202.15 立方厘米。而方升的边上有一段铭文“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即以 16.2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进而可以得出1 立方寸=12.478 立方厘米,算出 1 尺=23.2 厘米,这个数值,既是商鞅时的度值,也是秦统一后的度值。同时,秦代还规定每年要对这些标准量器进行检验核定、防止磨损带来误差。

商鞅方升

汉代的度量衡制度同样继承了秦代的传统,西汉末年的刘歆更是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后来被收入《汉书·律历志》中,成为了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