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的意思(鸦睫翦翦的意思)

作茧自缚 2023-06-11 12:14:03 网友投稿

究竟是“一剪梅”,还是“一翦梅”?看了一定涨知识!

前几天我的文章“一剪梅究竟是什么意思”发表后,有人提出“一翦”非“一剪”意思是这两字的意思不同,大概是说,“一剪梅”不是“一翦梅”。

我想很感谢这位师友提出了这个命题,今天我就这“剪”和“翦”的关系,谈谈我的看法。

一、翦

1、翦,读作jiǎn,本意是指初生的羽毛,引申义是指等长的羽毛、长度齐整的羽毛,也指把羽毛修剪整齐,把羽毛齐根剪去。

2 、词性

(1)初生的羽毛 (名词)

《说文》:“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 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

(2)姓氏。源于维吾尔族,出自明朝时期维吾尔族将领哈勒·八士,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动词

(1)剪整齐 [cut;trim]

实始翦商。——《诗·鲁颂·閟宫》

翦,齐也。——《释言》

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

(2)又如:翦缀(裁剪缝纫);翦发(修剪头发);翦灯(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3)割截;杀戮 [cut out;kill]

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4)又如:翦刈(铲除);翦草除根(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得伸展);翦棘(斩除荆棘)

(5)歼灭 [wipe out;remove]。如:剪除(消灭);剪翕(剪灭)

二、翦为剪的异体字

翦是剪的异体字。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就是一个汉字除了有一个“正体”写法外,还有另外一个写法。

就是说一个字,它的字音和字义相同,但字形不同,也称又体。《说文解字》中称之为重文,就是指一个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

所以说“翦”和“剪”是一对异体字,读音、意义相同,就是写法不一样。

其实,异体字是比较常见的,如:

床一一牀 磥一一磊 徧一一遍

猨一一猿 袴一一裤 秌一一秋

二、“一剪梅”与“一翦梅”

明白了“剪和翦”是异体字,就知道它们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不管写哪个都一样。

就剪和翦来说,知道剪字的人多,所以写“剪”字的多,当然也有人为了显示自己水平高也故意写成“翦”。

一剪梅的用法到了宋代才有,就是将动词“剪”用作量词,表示“一枝梅”的意思。

而“一翦梅”的写法在过去很少见。因为到了宋代,剪字基本上代替了翦。从大量的宋代诗词中都可以看到,那时,人们普遍使用“剪”字了。

而且“一剪梅”作为词牌也是从宋始的,人们以词人周邦彦的《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作为正体,把这首词的首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中的“一剪梅”作为词牌名。

当然为了区分两个字的作用不同,也可以分开写,如下列的一首词,词牌是“一剪梅”,而词的内容恰好也是写梅花的,词人故意将题目写成“一翦梅”,有区分,很是有意思。

一剪梅・一翦梅

宋一一方岳

谁翦轻琼做物华。

春绕天涯。

水绕天涯。

园林晓树恁横斜。

道是梅花。

不是梅花。

宿鹭联拳倚断槎。

昨夜寒些。

今夜寒些。

孤舟蓑笠钓烟沙。

待不思家。

怎不思家。

图片来自网络

你耳后藏有一处挡风墙,激活它,感冒,中风,偏瘫绕你走!

大家知道湿邪可怕,尤其是夏季,但是到了秋冬季节,有一个比湿更可怕的就是风邪了,黄帝内经中描述,风邪是百病之长,为什么,风的特性就是窜来窜去,风无定处,如果进入身体里面,是很难治的,比如冠心病、中风、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症及某些过敏性等疑难杂症疾病,都和风邪脱离不了干系。所以这个季节,大家最要防的就是风邪了,还好身体有很多挡住风邪的穴位,比如风池;风府;风门,等等都是克制风邪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治风邪的穴位,翳风穴。同时再分享一下风邪对人体到底有哪些危害。

如何取穴

请大家把手伸出来,用你的掌心,对准贴住耳朵,然后往下滑动,当滑到你的中指按住你的耳垂时,再慢慢向下继续,滑向你的耳垂后面,有一个凹陷处,按一下有点痛,或者酸痛,就是这里了,你的翳风穴就找到了。记住这是三焦经上的穴位哟。

翳风是什么意思

翳,用羽毛做的华盖也,为遮蔽之物,而翳风穴就在耳垂后,当人向前走的时候,如果迎面遇见了风,耳垂是不是就能给挡上吗?所以,我们老祖宗取名字,太形象了,人体的耳垂就像是蒲扇一样为这个穴位挡住了前面来的风,所以取名为“翳风穴”。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一个生活经历。

天气比较寒冷,你走在路上,突然刮起一阵大风,你会做出一个动作,那就是把领子立起来,要么不自觉的缩一下脖子,然后低下头来,俯身向前走。其实,这么做,就是我们身体的本能反应,中医认为这就是把我们耳朵后面的翳风穴给挡了起来,就会避免翳风穴被风邪侵袭了。

功能作用

中医认为,翳风穴具有活血、祛风、通窍、醒脑的功用。按摩此穴位可改善大脑供血状况,通过增加血流量,增加氧含量,消除大脑疲劳,松弛大脑神经,使人气血充足、神采飞扬。关键配合调理很多风邪造成的疑难杂症,包括偏瘫,中风等等。所以如果平时养好翳风穴,让我们身体受益一辈子的。

如何按摩和艾灸

按摩翳风穴,需首先将双手指尖朝上放在耳旁,然后用拇指指尖点按翳风穴,直到出现酸胀感为止。回旋灸翳风穴10-20分钟。

风邪,万病之始,百病之长,

你看中医的六邪中,风是排行老大的,大家一直怕湿,几乎天天大家都在说祛湿,其实现在最要担心的就是这个风邪了,它的威力太大了,我来具体说明一下这个风邪的特点啊

1、轻

轻的东西都是飘在上面的,所以风邪它总是最先侵犯我们的上焦(肺),而且风邪是从皮毛进入人体的,肺主皮毛,风从皮毛而入,首先就容易犯肺。所以为什么人最先得病的就是感冒,而中医把感冒一般分2类型,一类就是风寒;一类就是风热,总之都是和风邪脱不了干系。

还有一个就是导致咽喉痒,有没有过喉咙痒的经历。当伤风或是感风的时候,还容易出现头痛或是身体的上半部分痛,且遇风加重。

2、变

风邪是最不老实,最善变,游移不定的特性。简单理解就是只要人体出现位置不固定的症状,都可以算是风邪。比如风邪和湿邪侵犯了你的关节,就是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叫作风痹,就有出现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这一特征,但是它又会走窜到你的肩关节,然后痛完了,又到了肘关节痛,肘关节痛完了腕关节痛。另外,皮肤病中的风疹,胳膊痒完了腿部痒,腿部痒完了身上痒,位置不固定,所以命名为风疹。所以你要是沾上了风邪,可就是全身都觉得痛苦的事情。

3、快

指风邪致病,发病性迅速的特点。比如中风。中风症状是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然后是身体偏瘫。很突然出现的,用一个“风”来命名。快,比如风疹,部位不固定的叫作善行,也可以说是这种风疹的出现是此起彼伏的,这块地方出现了,那块地方就没了,那块地方刚没,另外一个地方又出现了。这才是真正的神出没哟,医生也拿他没有办法,所以,就靠我们平时多养护哟。

4、动

一旦风邪在身体里面形成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抖动,抽动,比如偏瘫;帕金森症,应该有见过这种症状吧。

风邪该如何防呢

身上有堵“挡风墙”

要挡住风邪,除了注意穿衣保暖外,一定要护好身上的“挡风墙”!我们的身体就是这么的神奇,身上有一些带风的穴位就是我们的挡风墙,比如风门穴;秉风穴;风府穴;风池穴;风市穴,翳风穴。这些穴位经常按摩,艾灸;刮一刮,都让身体受益的。

头上的挡风墙有

1、翳风穴,建议大家经常,按摩刮灸此穴,还能治疗口眼歪斜、齿痛、颊肿、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2、风府穴和风池穴,风府穴是在督脉上的,旁边就是风池穴,在膀胱经上,,风池穴和风府穴为风邪易侵之处,风指风邪,府指集聚处。风气循府而上,则为脑风。因此,寒冷天气,记住戴围脖,其实就是护住你的风池穴和风府穴呢。

经常按摩风府穴和风池穴,首先是调理感冒,另外可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背上的挡风墙

1、秉风穴,秉,执掌之意。本穴是治疗外风客于肩胛之要穴,善治上焦之风。

秉风穴能够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经常按揉对治疗肩臂疼痛、肩周炎、上肢酸麻、支气管炎等有一定效果。

2、风门穴,本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善治风邪,故名风门。是治疗风邪外袭所致肺卫表证之常用穴,善疏散外风。风门穴有治疗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痛等作用。

腿上的挡风墙

1、风市穴,顾名思义,这是风的市场集散地,所以风市穴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对因风邪而致的伤风感冒、身体抽搐、皮肤痛痒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对于爱美的女孩,喜欢穿短裤;短裙的要注意,

敲这个穴位,对预防风邪侵袭有帮助哦。

脚上的挡风墙

1、八风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各趾间的缝纹端取之,左右各4穴。八风穴具有排除体内风邪,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的作用,故名“八风”。八风穴有袪风通络的效果,可治疗头痛、牙痛、足跗肿痛、风湿病等。

中风、偏瘫、真以为是突然之间发生的?

我们身体的任何病都不是一天两天的形成的,其实它已经隐藏了很久,也积累了很久,积累到足够力量时,就发作了。

所以,大家经常摸摸我们关键的地方,尤其我们的脖子,发硬,发麻,就要注意,如果不想严重到最后的中风,偏瘫,就要及时和定期疏通经络。调理大于治疗,不要等到发生了再后悔!

用艾灸罐如图这样刮灸

从翳风穴往下刮灸

“秋天早晚冷了,还有点小风,小心别被风吹着。”今天分享的穴位,都是带风的,记不住的,就收藏起来!

——END——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 神奇的穴位,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李小五

⊙运营编号:GYZX0002

古代的剪刀什么样?

《收藏》杂志

以专业积累为大家推送新鲜、有趣、有用的独到资讯

衣食住行,衣居首位。作为裁衣工具的剪刀的发明,可谓中国工艺史上的革命性创举之一。今天,剪刀已经成了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基本上各个行业都能用到剪刀——裁缝剪布剪线,剪纸艺术,裁剪金属,牧民剪羊毛,花匠修剪枝条,动手术等。剪刀已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剪刀的质地、形制、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剪,古文写作“翦”。在《诗经》中已有提及,如《召南·甘棠》有“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勿翦勿败;……勿翦勿拜”句;《鲁颂·门必宫》有“实始翦商”句。“翦,割断也”,或“剂(齐)断也”。说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作为动词使用。而“翦”被用作一种器物的名称,也许是晚到铁器出现之后的事了。根据考古学资料,在先秦墓葬中似未发现剪,汉墓中则已多出铁剪。不过,汉代并不称之为“剪刀”。“剪刀”(翦刀)之名,乃是汉代以后才有的。

广州淘金坑发现的铁剪刀年代为西汉早期,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剪刀实物。自此以后,剪刀经历了从交股剪刀到双股剪刀的演进。

1934年陕西宝鸡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把铁剪。此后。西安、洛阳、长沙及山东长岛等地都曾出土西汉时期的铁剪。可见,西汉时期剪刀的使用已经比较广泛。从出土实物可以看到,早期的交股铁剪刀为短柄长刃,双刃并行,没有明显的刃部,制作非常简单,仅用长条形铁片弯曲而成。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汉铁剪(交股式)

郑州东史马遗址出土东汉铁剪

出土的东汉时期铁剪

汉时的剪刀,其制作完全不同今日之剪,是用一根铁条两端锻成相对的边刃,再将铁条弯成“8”字形状,利用弯簧的弹力使其合放。铁刃相交,能齐断,这种形制,今天被称为交股式。东汉至宋朝出土的剪刀大多为这类交股式,其中以铁质居多。

其实,从汉代的陶俑和壁画所表现的生活场景来看,庖厨中所使用的钳铗,已如今日剪截金属的铁剪,是将两片边刃用铆钉铆合。不过不知当时为什么不将这种制作技术应用到剪刀上,而是要经过几百年才有了改进。

五代时期(907-960),已经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支轴式”剪刀。湖南长沙出土的五代时期的铁剪,中间就安有支轴,与现代的剪刀很相似。洛阳北宋熙宁五年(1027)的古墓中,亦出土了一把“支轴式”剪刀。

长沙出土的五代时剪刀

到唐代,山西并州(今太原)的剪刀已闻名天下。杜甫就有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以后,许多文人墨客均对剪刀有诗词赞美。

唐代 剪刀 弗利尔艺廊藏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唐朝银剪刀

而到北宋时期,双股铁剪刀开始出现。这种形制是在剪刀的两股中部用铆钉连接双环形把,其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自古以来,剪刀是闺阁绣楼的主要用物。刺绣缝纫向为妇女工作,操作时不可无剪,因而成为妇女必备之物。张敞所撰《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时,有龙头金缕交刀四。作为妃子,也需常用剪裁。1985年,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制工具佩上,就有一把剪刀。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制工具佩

宋代铁剪

宋代铜剪刀

有趣的是,我国元代以后出土的剪刀反而数量很少,究其原因,估计是这时的剪刀已经十分普及,人们不再将其当成珍惜之物用于陪葬了。1964年,江苏苏州张士诚父母合葬墓出土的大小两把铜质剪刀,样式非常精巧,已经和我们今天的剪刀没有什么分别了。

苏州元末剪刀(铜质)

虽然出土的剪刀都是明器,却正是表明了妇女备剪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有意思的是,辽代陈国公主墓中随葬之剪仍为汉式剪,到了元明之际,张士诚父母合葬墓中改成铆合式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关于剪刀的使用的流行风气。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说:“有宝铁剪刀,外面起花镀金,内嵌有回回字,制作极巧,倭制摺叠者,亦可用。所谓“倭制摺叠者”应指当时的日本式剪刀。但这种日本式剪刀实际上是由我国传入日本的。这个时期,“交股式”剪刀已经彻底被“支轴式”剪刀所取代,并退出了历史舞台。

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

可直接在收藏微店订阅2018年《收藏》杂志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陈硕

微信运营合作请发邮件至

libin@artyfun

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