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的意思是什么(领略的意思是什么)

及時行樂 2023-07-07 22:22:15 网友投稿

“令媛”和“令嫒”有什么区别?敬称用不好,容易闹笑话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人的文章有错误,你想帮他改正,你应该说什么?

如果说:“让我帮你雅正一下吧。”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你的谦辞敬辞用错了。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这种情况,往往会落得贻笑大方的场景。

用错词语遭笑话

孙悟空当时被太白金星哄着上了天,成为了一名官员。在朝廷上,他遇到了玉帝。当玉帝询问他是否是妖仙时,孙悟空毫不掩饰地回答:“老孙便是。”

这句话,让在场众卿大吃一惊。他们都知道孙悟空是一个妖仙,但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大胆地在玉帝面前自称为“老孙”。孙悟空的口气中,带着一股嚣张气息。

面对这种情况,玉帝没有怒斥孙悟空,也没有下令将他抓起来。相反,他很从容地说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不知朝礼,且姑恕罪。”

这句话,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大丈夫处世,当以宽容为怀。玉帝的宽容,让在场的众卿都感到了一股暖流。这也让孙悟空意识到,天庭里有天庭的规矩。

孙悟空这活泼机灵样让我们忍俊不禁。可是现实中真用错了场景,可真让人备受窘迫。

试想一下,如果在现实中,想要雅称对方的儿子,然后绞尽脑汁冒出一句“令尊”,恐怕会让旁听者跌破眼镜。

本意自然是好的,但是一旦开口不恰当,就会把意思搅和。

“令郎学习如何?”

“令尊学习如何?”

两相对比,喜剧效果直接拉满,当事者如果雅量倒也算了,如果对方能分辨,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而如果对方不懂,那或许还能收获一句:“令尊是指?”

此时,不管询问着回答“父亲”或者“儿子”,都成为了用词不恰当的体现。

令媛和令嫒,你真的分得清吗?

“媛”这个字,有两种读音:“yuán”和“yuàn”。你知道吗?这个字在古代就是用来形容美女的哦!而且美女还是被人们讨好和奉承的对象,因为她们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这个字的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诗经》时代,当时就已经用“媛”来指代美女了。

“媛”读二声的时候,很多人会说出“名媛”这个词。这个词用来形容时尚社交场的美女。这个词已经存在很久了,不算什么新奇之事。但是,根据之前的描述,如果我们要准确地说出这个词的标准发音,应该是“名媛(yuàn)”。

在古代,人们用“令爱”来敬称别人的女儿,现在也一样。而“令嫒”和“令爱”只有字形不同,读音和意思则完全相同。口语中,我们只能说“令嫒”或“令爱”,而“令媛”则不可用作称呼对方女儿的敬称。

不过有趣的是,很多著名作家在书中都用了“令媛”这个词,而这样的写作,也间接诱导了许多阅读者的偏差认知。

因为很多名人把“嫒”错写成了“媛”,这个错字在书面中一直被沿用,最终导致了口语中的一些混淆。

但实际上,令媛和令嫒所表达的,本来就不是一个意思。

还有其他常用错的词语。

教师节时,某大学王姓老师收到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师恩永难忘!惠赠王老师。”

一开始看起来挺正常的,但当她仔细一看,就发现这个“惠赠”的“惠”字用错了。

原来,“惠”字表示别人给自己好处,应该用在“×××(对方)惠存”这样的用法中,

表示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东西。

而如果写成“×××(自己)惠赠”,则表示是自己对别人施以恩惠。这可不是本意啊!这样的错误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误解,最好还是写对敬辞。

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是,“笑纳了”。有些人在收到礼物时会说“我笑纳了”,其实这也是错的。

“笑纳”这个词里,“纳”表示接受、收下的意思,“笑”则是嘲笑、哂笑的意思。因此,“笑纳”实际上是在嘲笑送礼物的人,意味着这份礼物不好,不值得尊敬,让你感到好笑。

所以应该说“我送礼物,请你笑纳”,表示送礼物是出自真心,希望对方能够接受。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需要了解敬辞和谦辞的特点。

敬辞是用于对别人的,而谦辞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可混淆。

比如,“我明天一定光临”应该改成“我一定会去”,“我贵姓王”应该改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应该改成“请你看看我的文章”,“这是我的高见”应该改成“这是我的看法”。

同样,谦辞也只能用在自己这里,不能用到对方身上。只有了解了敬辞和谦辞的特点,才能避免这些常见的错误。

谦辞敬辞有由来

谦辞敬辞都是有由来的。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农民将自己心爱的胡豆和草果推荐给一个富人品尝,结果却出乎意料地惨不忍睹。

富人吃了之后,嘴里感觉像是被螫了一样,肚子也不舒服。大家都开始怨怪那个农民,他也感到非常惭愧。

这个故事传了很久,人们开始用“芹意”、“芹诚”、“芹献”、“芹敬”、“献芹”这些词来谦称自己的献礼,意思是说自己献的东西微不足道,甚至可能不符合对方的口味。这样做也有助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看名著识谦敬辞

谦辞敬辞的妙用在名著中就有所体现。

孙悟空可谓是个不受礼法约束的大闹天宫高手,但后来为了取经、降魔,他也学乖了不少,会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使用合适的敬词、谦词。

有一次,他为了跨过火焰山,不得已向铁扇公主借扇。可这位公主却不肯借,于是孙悟空只好去找牛魔王,希望他能帮忙说好话借扇。

孙悟空来到牛魔王的摩云洞,路上遇到了玉面公主。他试探地问,我打翠云山那边来,初到贵处,不知道怎么走。敢问菩萨,这地方可就是积雷山?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贵处”来尊称他人所在的地方或处所,以表达对他人的尊敬之情。孙悟空这样的称呼,显然是为了讨好玉面公主。

后来,孙悟空见到了牛魔王,先是叙旧情,然后严格遵守了赞誉、谦虚准则,称赞牛王“丰采果胜常”。

对红孩儿的事,则说他“现今做了善财童子,比兄长还高,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有何不可”。

并称自己为“小弟”,敬称牛王为“长兄”、“兄长”。这些赞誉、谦逊的话和谦词、敬词的合理运用,足以打消牛王对他的不满。

孙悟空又得寸进尺,在运用话术营造的融洽气氛中开口借扇:孙悟空向牛魔王请求,兄长啊,我这次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却被火焰山拦住了去路。

我们得到了情报,知道嫂嫂罗刹女手中有一柄神奇的芭蒲扇,可以扇灭火焰。可是嫂嫂却不肯借给我们,我恳求长兄你能帮帮我们吗?

牛魔王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说,好吧,我答应你。

但是,我要先了解一下情况。

他让孙悟空详细描述了火焰山的情况,并询问了他们的计划。最终,他被孙悟空的果敢和决心所打动,同意借给他芭蒲扇。

孙悟空感激地向牛魔王鞠躬致谢,多谢大哥,我保证我们一定会还给你的。

孙悟空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猴子,尤其是在面对长辈和尊贵的人物时更是如此。

有一次,唐僧一行人经过通天河时,孙悟空注意到了两位老者,他马上提醒老人家。

两位老人家,请带着您的宝眷和令郎令爱进去,千万不要走错了地方。

他说得非常恭敬。完全看不出那副泼猴模样。

还有《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我们或许曾因为她的“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而捧腹大笑,但你可曾注意到,刘姥姥上门借钱时也是有一番说话的技巧的。

刘姥姥,一个看似朴实无华的乡野村妇,却隐藏着深藏不露的精明和机智。

当刘姥姥需要帮助时,她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她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大娘,以期引起她的注意和好感。刘姥姥装作特意来看周大娘,而不是直接说明自己的目的。

周大娘也是个聪明人,她感受到了刘姥姥的真诚和重视。于是,她开始对刘姥姥产生好感,并且愿意帮助她。刘姥姥则循序渐进地向周大娘表达了自己的请求。

最终,刘姥姥和凤姐成功对上话。

在与凤姐对话时,刘姥姥虽然言辞有些粗鄙,但却也是善用敬辞的。

“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凤姐不计较,“你老”这一词也用的巧妙、舒心,也就同意了给刘姥姥帮助。

最终,刘姥姥通过凤姐的帮助,得到了她所需要的钱财。

刘姥姥是一个聪明的老太太,她知道攀附富亲的好处。于是,在某个晴朗的早晨,她早早地起床,拿起一篮子新鲜的瓜果蔬菜,开始了她的行程。

她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走过热闹的市场,终于来到了贾府的门口。她将时令蔬果送与了贾府。也得以与贾母见上了一面。

她见到贾母的第一句话就是“请老寿星安!”

这让贾母十分高兴,便用“老亲家”回了刘姥姥这句“老寿星”。

这一来一回,不仅听的让人舒心,还拉进了二人之间的关系,这可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大道理。

这种聪明的举动,不仅让她保持了和贾府的来往,也为后续的再进大观园奠定了基础。

过度使用显虚伪

过度使用谦辞敬辞会显得虚伪。

在古代中国,人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奉承和攀附之风盛行于各个阶层之间。这种风气在语言上也有所体现,使得原本表示尊敬的敬谦词显得虚伪。《儒林外史》中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危素道的高官,他曾经位居高位,但现在已经赋闲在田野里。

他的门生即时县令前来拜访,危素道不摆架子,反而尊敬地称呼县令为“老父台”,称呼自己为“学生”。

县令也不敢怠慢,称呼危素为“老师”,称呼自己为“门生”。这种奉承和攀附之风在他们之间蔓延开来,让人不禁感叹这个社会的复杂与真实。

危素道与县令闲聊时,危素问县令:“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

县令不敢隐瞒,回答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难入老师的法眼。”

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

县令道:“这个何难!门生回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

而这种奉承和攀附之风也是传统的“礼”文化的衍生物,凸显出中国古代社会中复杂的社交关系。

敬辞谦辞,这些在汉语中的语言规范,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千年文明的精髓。

敬辞谦辞在汉语中得以保留使用,也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与现在提倡的文明礼貌用语一脉相承,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试想,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海涵、雅正、劳驾、鼎力等敬辞和见教、见谅、过奖、拙作等谦辞,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上了润滑剂,多一些顺畅,少一些摩擦;多一些文雅,少一些粗俗。正确使用谦辞敬辞,让我们的交流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孙御晓.谦敬语古今变化研究

张倩.《三侠五义》称谓研究

陈卫兰.解读谦词、敬词所表达的中国式礼貌. 《秘书之友》2005年第9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