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意思是什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是什么)

落荒而逃 2023-06-10 10:00:50 网友投稿

甲骨文|生的含义

生,生命,生涩,生产,生活。

活着的生物,人亦或蝼蚁蜉蝣,谓之生命。

不熟练,稚嫩的状态,为生涩。

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东西,曰生产。

为了繁衍后代和生存发展的过程,叫着生活。

充满活力和能量

小草发芽可以顶开上面重重的石头,显示生命的活力和其蕴含的巨大能量。

不断与周围交换能量,向阳而生![太阳]

衍生义:人体有很强的适应性,带着正能量去拼搏。养生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贪生怕死”,是种负能量的表现!

初始阶段稚嫩!

人生的初始阶段稚嫩,生涩,要保持敬畏自然,敬畏神灵之心。生命永远有未知的地方,永远处于生涩的状态,所以要谦虚低调!

用已知探索未知,是不可能了解完整的。

因为未知参数巨大。故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就像宇宙,哪怕银河系,太阳系,甚至地球,再甚至我们较为熟悉的大脑,都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未知。

创新一定有基础,那么创业也是一样

不学习前人的经验总结,一上来就创业?会死的很惨。

有的人做自媒体,有的人想写作,有的人想做生意,百度前十页认真看完了吗?!(共勉!)

信息社会,几乎每一个行业的经验都能被找到,每一个创业赚钱模式都能找到类似的案例。探索摸黑的代价(时间、精力、斗志、金钱)有时很大,我们承担不起!

因为“生”,要有基础!就像小草都是依靠阳光雨露生于大地!

生活不是为了吃,吃是为了活着

生存和繁衍是底层推动力。只要活着就要不断与外界沟通交流,汲取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不论物质还是精神!

而静心,才可以让自己的频率与大道同频,与宇宙同频,才能更好的成就人生。

声明内容和理念,来自“国惠乾学”app里的学习和整理,共同推广学习国学智慧,扬我不朽华夏文明!下一期,讲述“命”,敬请期待![玫瑰]

生育意味着什么

如果仅仅从题目看要写一篇议论文的话,那就的从字面要深究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不要生?怎么生?该不该生?第二,生下了该如何养育?怎么养育?由谁养育?第三才是,生育的意义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我想非常严肃地说:如果您已经是适婚青年,如果没有很好地思考、回答、并能保证做好以上三个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请您就一定不要“生米做成熟饭”害人害己害下一代!

真的,我认为人的一生生儿育女——生育,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即使您已经把自己修理的成了“得道高人”,面对“造人”这一大事,您可万万不能:随心、随性、随缘!

看重生育问题,说大了:是对人类的负责、是对社会的负责;说小了,是对人格的负责、是对家庭的负责。

如果您连要不要生?该不该生?怎么生这类问题,从来没有个明确的答案,或者从来就没有想过!那我劝您,在您两情相悦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尤其情窦初开的女性,更应该要有很高的保护自己的意识。

虽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人之本能,但本能里面还包括最初的“原始本能”和后天养成的“理性本能”。

“原始本能”,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冲动是魔鬼那种本能。它会因为你一时贪恋、害你终身。

不管年轻、中年的、年老的的男性有没有“提起裤子不认账”,我们女性都应该时刻把自身尊严和自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不管你对眼前人多么迷恋动情,在你没有打算生育前,面对再大的诱惑,你要有勇敢说“不!”的勇气。

你这声“不!”,不只是对“悦己者”说,还要对不守规矩的自己说!

因为魔鬼不分男女,你有时候也不能自己、所以不要装天使。就记住自己是女人,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权利和义务。

“性”,从古至今,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从来是个羞于启齿的事。其实,我也是个从小受传统教育非常保守的人。今天因为要谈这个严肃的话题,我一大早也是用自己整瓶的 bb霜抹厚了我的脸皮。哈哈!这样清梅也算是舍脸为“君子”!

清梅说的这一“君子”,包括生活中的“男君子”、“女君子”、还有无数红尘中的幽男怨女一不小心“亲亲”中就会诞生出来的下一代“小君子”。

我很感恩世上的一句话:“养育之恩永远大于生育之恩!”。

一个鲜活的生命的来临,除过神话中的哪吒被母亲孕育了三年零六个月,我们普通人都是由母亲十月怀胎、呱呱坠地的。

我小时候,我的母亲总是非常忙碌。据我的母亲自己说:她生我们仨姐妹,前半小时还在地里忙碌,后半小时家里就又添了个“千金”……

整个幼儿时到小学阶段,父母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都无暇顾及我们。

冬天,我们的手会被冻成“小馒头”;夏天,我们一群孩子就像洒落在田野里的野草籽儿、可以随便自由自在生长。

“泥孩子”、“土孩子”、“游手好闲”的生活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以至于,初中到了城市,我就开始深深怀疑自己、怀疑生活、怀疑人生。

那个时候的父母,并不是他们想遵循自然界规律,而是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让自己的孩子释放天性、自由成长……

人们都说:我们的父母一辈是最讲仁义道德的一辈。他们尊老爱幼、他们相夫教子,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义务感,他们爱家如命。

他们往往就是很早就结婚,结婚了就想生三五成群的儿女,自己一辈子再苦也从不抱怨,爱自己的孩子、养育自己的孩子,在他们是自然而然的事……

他们没有过高的文化,对儿女们没有过多的说教。可就像我同龄长大的人,各个都对父母满怀敬畏。我们小时候,从来没有发生过我们的孩子们一样的“鸡飞狗跳”的场面。

说来说去,养育说是复杂,其实也简单:只要你真诚的渴望一个“爱的结晶”,就不要顾虑重重,放心大胆让 ta 来吧!

他们不会是你们夫妻的拖累,因为他们的降临,会使你的家更是家、爱更像爱!他们会为你和你的爱人添砖加瓦,他们会成为这个世界上除父母之外无条件最爱你的那个人!

虽然生育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与爱同行,最终一切都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前要好好考虑。

生了就要负责任好好养育。

生育就如同育树:精选种子、用心改良土壤,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浇水、施肥、拔草、修枝,漫长等待、耐心等待,静待花开,喜悦收获,等待它绿影蔽日。

唯有足够宽裕的耐心和爱心,才能等来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的那一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孟子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8)于斯(9)人也(10),必先苦其心志(11),劳其筋骨(12),饿其体肤(13),空乏(14)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5),所以(16)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8)。人恒过(19),然后能改。困于心(20),衡于虑(21),而后作(22);征于色(23),发于声(24),而后喻(25)。入则无法家拂士(2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7),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8)。”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8)任:责任,使命。

  (9)是:这样的。

  (10)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11)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心志,思想。

  (12)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3)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4)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5)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6)所以:用这些来…… 

  (17)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动,惊动,震撼。忍,坚韧。

  (18)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19)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20)困于心:内心困苦。困,被难住。于,被。

  (21)衡于虑: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2)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3)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色,脸色。 

  (24)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26)入则无法家拂(通“弼”)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里面,此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谋求生存。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教参版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语文版(适合学生)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考试要求版本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另一版本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之苦, 使他倍受穷困之苦,让他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强起来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灭亡。

  由此可以知道, 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

今天我学《弟子规》·第五章·第五、六节

第五节 德才重于外貌

原文: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释: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和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勉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解说: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这两句的意思是品德学问、才能技艺这些方面,如果不如别人,就要自我勉励,奋发图强。

一个人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培养。《中庸》上说“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如果始终追求品德学问、才能技艺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踏踏实实,身体力行,那么,他就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敬重的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休生戚。

这两句意思是假如穿着、饮食不如别人,心里不必难过,更不要忧虑自卑。它告诫我们:生活要俭朴,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要知足常乐。当然,基本的生活应该得到保障。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跟人攀比,追求名牌,赶时髦,看到别人开名车、住别墅,心里又嫉妒。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物质追求上,喜新厌旧,不知足,患得患失,这样经常烦恼,生活很累,这都是自讨苦吃。

“欲是深渊,欲不可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聪明的父母一定要防微杜渐,教育孩子时要把不健康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勤俭持家的好榜样。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让他们懂得知足,不做物质的奴隶,不崇尚虚华。

1.读一读,记一记

(1)《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君子忧道不忧贫。

(3)教师的德和才是学生敬仰的源泉。

(4)在工作上要不懈追求,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

(5)俭以养德,静以修身。

2.辩论,交流后总结

甲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才能最重要,至于外表无所谓。

乙方:第一印象最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打扮,至于品德和才能是次要的。

支持甲方的理由:

支持乙方的理由:

综合总结:

第六节 君子闻过则喜 小人闻过则怒

原文: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解释: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品行不良的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解说: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一个人如果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不高兴甚至发怒,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投其所好,掩饰过失,夸大优点,那些虚伪的朋友亲近了,而那些真心的直爽的朋友就会远离。

为人不但要宠辱不惊,更要闻过则喜,要实事求是。因为人总看不到自己的过失,需要善友提醒。而善友难找,知己难觅。人一生中,除父母老师外,能真心批评指正的人很小,那才是真正的善友。我们要珍惜,要感恩。

如果只听得好言好语,听不得批评教育,就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而那些狐朋狗友就不知不觉的来了。这样多危险啊!

闻誉怒,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听到别人赞誉自己,心中惶恐,害怕别人言过其实,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么好,还有待继续努力。这里的“怒”,不是发怒,而是反思,唯恐他人别有用心。这也表明一个人的品行,不喜欢阿谀逢迎。俗话说,优点不讲不得跑。

听到别人直言自己的过失、缺点,就很高兴,自己有了直言的朋友,能帮助自己,发现缺点,改造错误,难得啊!

“闻誉怒,闻过欣”并不是说有优点不高兴,有缺点反而高兴,而是说明一个人的不喜欢阿谀逢迎,喜欢直言不讳的品行。因为“人无完人”,有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不怕别人批评指正。而且要勇于承认,勇于改正。只有“闻誉怒,闻过欣”,那些敢于直言的真心朋友,才会日益亲近。

作业:

1.读一读,联系本节内容仔细体会它们的含义。

(1)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 联系本节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阿谀逢迎 指鹿为马 闻过则喜 良师益友 狐朋狗党 直言不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