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字开头的成语(增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陈情匿旧酒 2023-06-14 21:48:41 用户分享

三个字的成语,竟有这么多,还带解释

1 安乐窝-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2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3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

4 抱不平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5 闭门羹-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6 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7 不旋踵 -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也指不退却。

8 东窗计-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9 打死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10 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11 打边鼓 -指从旁鼓吹、协助。

12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13 恶作剧-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14 放冷箭- 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

15 附骥尾 -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16 风马牛 -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

17 故纸堆 -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18 刮地皮 -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19 赶浪头 -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20 虎而冠-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21 九回肠-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22 假惺惺- 假心假意的样子。

23 假慈悲 -慈悲:慈善,怜悯。表面上装出一付慈爱怜悯的样子。

24 卷地皮 -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25 急先锋-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26 紧箍咒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27 九折臂 -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28 空城计-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29 口头禅-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30 露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31 里程碑- 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32 湖- 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33 辽东豕- 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34 乱弹琴 -比喻胡扯或胡闹。

35 捋虎须- 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36 闷葫芦- 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37 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38 满天飞-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39 门外汉 -指外行人。

40 迷魂汤-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41 马后炮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42 迷魂阵-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43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44 鸟兽散- 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45 泼冷水- 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

46 碰钉子- 指遭到拒绝。

47 破天荒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48 跑龙套-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49 清一色- 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50 七返丹- 传说中的一种丹药,有增功保健的功效。

51 清君侧-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52 敲门砖 -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53 墙有耳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54 敲边鼓 -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55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56 肉中刺 -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

57 守财奴- 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

58 耍花腔- 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

59 试金石 -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60 三家村-指偏僻的小乡村。

61 石尤风 -指打头逆风。

62 杀风景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63 团团转-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64 替罪羊 -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65 忘年交-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66 五里雾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67 屋上乌- 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68 忘形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

69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70 下马威-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71 想当然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72 一风吹 -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73 一溜烟 -形容跑得很快。

74 一刀切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75 一牛鸣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76 一人敌- 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

77 一掊土 -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势力。

78 应声虫 -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79 一窝蜂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80 眼中钉-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81 一言堂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82 一字师-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83 一而光 -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84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

85 走过场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图文均来自网络

敦煌吐鲁番文献 字词考释的里程碑——评《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

【读书者说】

作者:郝春文(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

全面收录敦煌吐鲁番文献殊语词及疑难俗字的《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于2022年年底付梓成书。550余万字、皇皇两巨册的大词典,收录了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的特殊语词及疑难俗字,以语词为主,共收条目21800多条,堪称有关敦煌吐鲁番文献字词考释的集大成之作。

伯4514(1)10号《大圣毗沙门天王像》版记,这是最早出现“印板”“雕板”的刻本资料。资料图片

总数达七万多件的敦煌文献,包含了丰富的中古时期语言资料,其中以白话为主体的变文、曲子词、王梵志诗,以及斋文、书仪、契约等历史文书和佛教、道教等宗教文献,都是研究近代汉语的语料宝库。对于敦煌文献在语言研究方面的巨大价值,我国语言学界早已注意到。20世纪50年代,蒋礼鸿先生推出了划时代的名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对变文中的一些当代人比较难懂其含义的字词进行了考释。后来,他又主编了《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收词的范围略有扩大。进入21世纪,我国学界对敦煌语词研究的语料范围进一步扩大,陆续出版了《敦煌文献字义通释》《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以敦煌文书为中心》《敦煌书仪语言研究》《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论考》《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研究》《敦煌契约文书语言研究》《敦煌佛典语词和俗字研究——以敦煌古逸和疑伪经为中心》《敦煌道经词语考释》等一批专著,语料范围从变文等“俗文学”作品拓展到法制文书、书仪、契约、社会经济文献、佛教文献和道教文献。

然而,以往的专著和论文多限于对某一类敦煌文献中的语词进行专门考察,而且这些考释成果大多散布在报刊或专著的行文之中,读者寻检利用不便。因此,全面汇集前贤相关成果,把对词语和俗字收集考释范围扩大到所有敦煌文献,编纂一部集大成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就成为敦煌学界亟待完成的重大学术工程。这项工作的完成,不仅为敦煌学界阅读、整理敦煌文献提供了重要工具书,也为语言学界了解敦煌语词和疑难俗字提供了基本材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学术成果。

由于敦煌文献数量巨大,全面搜集其中的有用语料是一项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的海量工程。截至目前,很多敦煌文献没有释文,需要辨识大量古代手写文本,这更增加了搜集材料的难度。所以,编纂《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既是一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工作,也是一项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

《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张涌泉、张小艳、郜同麟主编 四川辞书出版社

以张涌泉为首的词典编纂团队从2000年项目启动到词典出版,历经22个寒暑。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把磨了20多年的宝剑出鞘了。

与1994年出版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共收条目1526条)相比,《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所收字、词(21800多条)比前书扩充了十多倍,是迄今为止对敦煌吐鲁番文献字词考释的一次最大规模最彻底的集成。

特别应该指出,《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的编纂者所做的工作并不限于“集大成”,他们同时做了很多研究工作。

其一,本书的释义融入了编者自己的新见解,举证也更加周备严密。如“北斗”,《敦煌文献语言词典》释作“壁斗(墙壁)”,认为“北”“壁”双声通用。本书列举了弗96“双恩记”和传世史书《资治通鉴》中的材料,证明原《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所引之伯2035背“解座文”和斯6551背“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中之“北斗”均应为北斗星座,借喻极高之处,从而纠正了原释义的错误。又如“比者”条,《汉语大词典》释为“近来”。本书则引证敦煌文献伯3774“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析产牒”、弗96“双恩记”、伯2354“投金龙玉璧仪”等文书中的实际用法,说明“比者”还有昔日、过去之义。由此可知,以往辞典所列此词之义项未能周遍。又如“崩背”条,《汉语大词典》释为“指帝王之死”,本书则引证敦煌文献斯1438“书仪”中之“大师崩背”,以及斯361“书仪镜·吊遭父母丧书”中之“尊府君夫人崩背”等实际用法,指出“崩背”本指帝王之死,后亦泛称尊者之死。这样的释义,显然比以往的释义更加周全。举证更加周备严密的,如“防援”条,《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所举敦煌文献用例仅“不知名变文”一例,本书则增列伯4525背“归义军节度使曹致蕃官首领书”、伯2754“唐安西判集”、斯4453“宋淳化二年(991)十月八日归义军节度使下寿昌都头等依例看侍防援兵将并官车牛帖”等三例。再如“伴涉”条,《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仅举“庐山远公话”“下女夫词”两例,本书则增列伯2721背“舜子变”、伯3211《王梵志诗》及《佛本行集经》等四例。

其二,本书增加了大量的新条目。这些新增的条目都是编者自己通读敦煌吐鲁番文献爬梳所得,并首次对其进行考释,因而都属于新成果。如“赤㾄”一词,未见于以往的辞书。本书编者根据古代字书《龙龛手镜》《玉篇》,仅知“㾄”音由,是一种儿童病,但具体病症不明。编者进而在伯2115《张仲景五藏(脏)论》找到了治疗“赤㾄”的医方,并考出其在传世文献(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又作“赤油”“赤遊”,是一种小儿皮肤丹毒病。因其症状主要为“红肿”与“游走不定”,故谓之“赤遊”。“赤㾄”“赤油”与“赤遊”为同词异写,“油”是“遊”的同音借字,“㾄”则是指称“赤遊”症的“遊”的后起专字。又如“火㸌”一词,见于斯986B《道要灵祇神鬼品经》,与刀山、剑树并列。以往辞书收录了“㸌”字,音霍,释为光亮闪烁貌。这个释义与敦煌道经中之“火㸌”一词语境不合。本书编者检索到《正统道藏》中之相关文字,“㸌”字作“鑊”,并进而检索到南朝梁僧旻、宝唱等集《经律异相》卷七诸释部难陀出家八“遍至地狱,见种种苦痛。有一火鑊,狱卒围绕,汤沸火炽”等例,确定“火鑊”指汤沸火炽的鼎镬,即镬汤地狱。而斯986B道经中的“㸌”当系“鑊”的俗字。像这类由编者新增考定的条目,在《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中可以说俯拾皆是。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准确统计该书新增条目的总数,但通过部分条目的查核,可以推知这类条目应该占该书总条目的一半左右。

由于《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具有以上两个方面的创新,就使得这部集大成的辞书同时具有了很高的学术含量。

此外,《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在编排体例方面也做了创新,即按字群和词群的组成模式顺序编排。该书凡例规定:“字头下先列单字条目(字头本身也属被释条目的,次于字头排列;其次为异体俗字条目,按字形演变的脉络为序,与正字关系近的在前,远的在后;再次为通假字条目,按笔画数多少为序),后列多字条目。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的正条用鱼尾号括住。多字条目的异形词或假借词一律排在正条之下,用〖〗形鱼尾号括住。”根据这样的设计,该书的编排是以现今通行的繁体字为字头,字头按音序排列,异体俗字、同音别字条目与其正字、本字条目全都排在一起,形成一组组字群,而多字条目则形成一组组词群。具体而言,主要含括异体字群、通假字群、异形词群三种类型的小群。如“伞”字条,先列字头“傘”,其后排列三个俗、异体字(1840页),构成“傘”字的异体字群。

在汉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字的数量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汉代的《说文解字》不过9353字,而今天的《汉语大字典》已收单字60370个。其中后来的很多字都是在同一个母字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新字与母字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如此,词语也大致如是。《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把那些因为形变或借音产生的异体字、通假字、异形词归并在一起加以解释,不仅为读者的检索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些字词的来龙去脉,这是学术词典编纂范式上的一个创举。

总之,《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具有收录字词齐全、释义详尽准确、编排体例新颖等特点,堪称敦煌文献语词和俗字考释的一座里程碑。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0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