蔫的意思(蔫的意思解释)

凉话刺骨 2023-06-12 06:24:58 互联网

“半蔫汉”还是“半年汉”?

昨儿个谝了谝

江苏徐州的网友留言说:

”这个字在徐州方言里也常用

比如形容灰尘场面叫暴土gang烟

形容速度快叫一gang烟

河南宝丰的网友留言说:

他们那里也说gang,读四声

新疆焉耆的朋友说这个字

还有“扫”的意思

如:“叫他扫院子,他拿上扫把

敷衍了事的随便gang了几下”

还有朋友认为gang有

“抽”和“发火”的意思,如:

“一天到黑嘴里头烟gang上

也不知道一年得烧掉多少钱”

“两句话没说完

人家的火一下gang起来哩”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补注

小编长知识了,受益匪浅

这个字是中原官话的用法

遍流北方多地

现在仍然顽强生存在

很多地方的方言口语里

鲜活形象的字眼总能让人感同身受

这个字就是这样

昨儿个还有一位网友留言

希望小编解读一下“半蔫憨”这个俗语

“半蔫憨”在新疆方言里写作“半蔫汉”

在兰州方言和宁夏方言中

“半年汉”和“半蔫汉”并用,意思基本相同

我们今儿个就来谝一下

半蔫汉,新疆方言音读为【bān nian han】

也叫“半蔫子”,“半”是指“不完全的”

“蔫”是指“不振、虚弱”的意思

“汉”,汉子的意思,特指男人

“半蔫汉”最初是指

身体或者智力不健全之人

后被引申为指“精神萎靡不振之人”

“废了一半的人”或者指

“做不了主、懦弱之人”

蔫,《说文解字》释为:“菸也”

“菸”指“枯萎、败”

《广韵》释为:“蔫,物不鲜也”

蔫的正音读为【niān】

现在一般指“枯萎、下垂的样子”

也用作比喻精神萎靡,呆滞

如“蔫头耷脑”、“蔫头蔫脑”等

新疆方言也有“蔫头耷拉”

“人蔫得很”等说法

“蔫”也有“不动声色、悄无声息”的意思

如:“这个人蔫坏蔫坏的”

“蔫”还可指“性子慢”,如:

“他就是这么个蔫性格,人前不吭声”

新疆方言中还有“半语子”的说法

最初指的是先天有语言缺陷的人

后被引申指“说话表达不清,含糊的人”

在有的方言词典中

“半蔫汉”被写作“半年汉”

也叫“半仙汉”或者“半智子”

小编以为“年”字应是讹字

是循音找字之误,正字当作“蔫”

著名的兰州嘴子“产是一帮半蔫汉满”

据说意思就是

“都是一帮子脑子不清醒的人”

“半蔫汉”在兰州话里含义非常丰富

既可以指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

也可以说人迷瞪、傻、笨

还有种说法,认为应该是“半眼瞎”

“瞎”读为【ha】,指“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与“睁眼瞎”相对

与“半瓶子水晃荡”意思相近

植物缺水会萎缩,我们叫蔫了

人没精神则萎靡不振,我们也叫蔫了

蔫了,就是生命还在,一息尚存

就像鲜黄瓜失去了水分

虽然没了直挺的身姿和鲜亮的颜色

但呈现的却是半蔫的状态

离坏掉还有距离

民间有所谓“四大蔫”的说法,指的就是

风后麦、霜后草

笼中鸟、输钱以后的汉子

麦子成熟以后

被风吹倒在地失去活力

霜打的草直不起腰

鸟关在笼子里时间长了

就会蔫头耷拉

而输钱以后的汉子,是怎样的“蔫”法

大家不妨脑补一下

农村俗语“四大蔫、四大损、四大宽、四大窄”,分别指的是啥?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很多俗语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很多俗语乍一听让人不懂其中的道理,在理解后纷纷感叹古人的智慧。比如今天要说的农村俗语“四大蔫、四大损、四大宽、四大窄”,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一、四大蔫

四大蔫分别指的是风后麦、霜后草、输了钱的汉子和笼中鸟。

风中麦:我们华北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冬小麦于前一年的秋末种植,于第二年的六月份成熟,六月份小麦即将成熟时,天气已经变的很热,如果很容易出现热干风天气,被热感风吹过的小麦会快速失去水分,从而变得蔫吧起来。

霜后草:霜后草指的是下霜后的草,每年在霜降后很容易出现下霜天气,由于此时气温已经很低,稚嫩的小草被霜打过后会快速变蔫,很短时间内就会干枯死亡。

输了钱的汉子:每年在临近过年时,农村总有各种各样的赌局出现,很多雄赳赳气昂昂的汉子,只用短短一晚上的时间就将一年的心血输的干净,输了钱的男人还能有其它心思吗?肯定会很无精打采、很蔫。

笼中鸟:小鸟是属于天空的,在天空自由翱翔才会快乐,如果小鸟被关到笼子中,没办法再继续飞翔的燕子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开始很蔫。

二、四大损

四大损分别指的是骂哑巴人、踢寡妇门、踹瘸子大腿和挖绝户坟。

骂哑巴人:哑巴是不能说话的残疾人,本来就不能说话,还要对它破口大骂,让对方根本没办法还嘴,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损了。

踹寡妇门:寡妇指的是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对于一个带着孩子过日子的寡妇,本来就已经很艰难,还要趁此踹人家的大门,实在是太缺德。

踹瘸子的大腿:瘸子指的是腿脚不方便的人,通常瘸子的大腿都很健康,支撑着他们站立或行走,此时还要踹瘸子完好的大腿,也是大损事。

挖绝户坟:绝户指的是没有后代的人,死后的坟墓无人看管,众所周知,后人最看重的便是先人的坟墓,挖没有后代看管的绝户坟,实在是禽兽不如。

三、四大宽

四大宽分别指的是铺着天、盖着地、海里洗澡和枕着山。

铺着地:众所周知,土地十分宽广,没有尽头,如果将地当作睡觉的床的话,这床实在是太宽广了。

盖着地:和铺着床的意思相同,将天比喻成被子,和地为床一样宽广。

海里洗澡:大海和土地相比较更为宽广,将大海当作洗澡池来洗澡,那人就实在是太渺小了。

枕着山:大山连绵不绝,把大山当成枕头来睡觉,只能用一个“宽”字来形容。

四、四大窄

四大窄分别指的是独木桥、羊肠道、老农的扁担和皮鞭梢儿。

独木桥:以前在农村经常能看到独木桥,走过独木桥的朋友都知道,独木桥很窄,只能容许一个人走,如果碰到对面也要走独木桥,只能一个人走过以后另一个人再走。

羊肠道:羊肠道的宽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像窄窄的羊肠子一样,两个人并肩走都没办法。

老农的扁担:扁担在农村很常见,农民会用扁担来担水、担物,见过扁担的朋友都知道,扁担又窄又长,用扁担来担东西的话,一走还会一颤悠。

皮鞭梢儿:皮鞭在这里指的是老农放羊时所用的皮鞭子,皮鞭从头开始会慢慢变窄一直到皮鞭梢,这样才能方便老农使用。

以上便是农村俗语“四大蔫、四大损、四大宽和四大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四大的俗语呢?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汉字说:“萎”字的本义并不是枯萎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00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

1、莝。读cuò。《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斩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给的补充是:“谓以鈇斩断之芻”。“鈇,莝斫刀也。”就是铡刀;上一课我们讲过芻的本义是割草,而作名词时,应是牲口吃的饲草。而莝的本义就是铡碎的草。人们把麦草、高粱、苞谷等粮食秸秆用铡刀铡成一寸左右一段一段的,适宜牲畜细嚼慢咽,既省饲料也便于消化。

(铡出来的碎草)

本义之外,莝字还有还指英铡草喂马这个动作。比如《诗经.小雅.鸳鸯》里有:“乘马在厩,摧之秣之。”郑玄笺注:“摧,今之莝字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艸部》也有:“以摧为莝,以莝饮马也。”王筠的《说文句读》:“莝本静字,此则以为动字也。”

莝的小篆写法如图:

(莝的小篆写法)

2、萎。这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这个字有三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wèi。给的解释是:“食牛也。”邵瑛的《群经正字》记有:“今经典以此为枯萎之萎,而萎食义少见。惟《公羊.昭二十五年传》:‘牛马维娄,委已者也。’”萎的本义并不是现在的枯萎,而是喂牛马。

(喂牛)

这个读音意思好记,就记住“喂”的读音字义就可以。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wěi。有两个意思:(1)《广韵.支韵》里有:“萎,蔫也。”蔫字之前已经讲过,所以在读这个音时,就是草木枯死的意思。这也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意思。比如《诗经.小雅.谷风》里有:“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大意是(大风刮得)百草都枯死,(刮得)树木尽凋零。《毛传》给的解释是:“草木无有不死叶萎枝者。”再比如《离骚》里有:“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枯死的树)

(2)药草名。《集韵.纸韵》里有:“萎,药草。《尔雅》:‘熒。委萎。’叶似逐,表白里青,可啖。“就是委萎。也叫女萎、葳蕤、萎香、荧、玉竹、地节。主治眼红兼有涩、痛,小便淋。样子如图:

(委萎)

(三)这个字的第三个读音读作wēi。这是现代汉语后生的字义:表示衰落,比如:气萎了,价钱萎了。

萎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3、蓛。读c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以谷萎马置莝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给补充:“以谷曰秣,谷集莝中曰蓛”也就是说:蓛的本义是用谷杂在草料里喂马。

本义之外,蓛还有另一个意思出自《玉篇.艸部》“蓛,小言貌。”就是小言貌。

蓛的小篆写法如图:

(蓛的小篆写法)

4、䒼。读qū。《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蠶薄也。”就是蚕箔。是养蚕的器具,用竹篾等编成,圆形或长方形,平底。样子如图:

(蚕箔)

䒼的小篆写法如图:

(䒼的小篆写法)

5、蔟。这个字有三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cù。给的解释是:“行蚕蓐”《玉篇.竹部》里有:“蔟,蚕蓐也。”簇的本义是蚕蔟。就是供蚕作茧的设备。用稻麦杆等堆聚而成(现在也有用木料制作的)。样子如图:

(蚕簇)

本义之外,蔟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聚,堆积。《正字通.艸部》:“簇,艸盛蔟聚也。”(2)量词。相当于“群”。一蔟蔟,即一群群。(3)巢。《玉篇.艸部》有:“蔟,巢也。”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còu。用于专用词太蔟。也写作大蔟。是乐律名,十二律中的第三律。《广韵.候韵》有:“蔟,太蔟,律名。”十二律是一种律制。从黄钟律标准音起,按照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 、夹钟、姑冼、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 应钟。

(十二律对应表)

(三)这个字的第三个读音是chuò。指叉取。张衡的《东京赋》有:“翡翠不裂,瑇瑁不蔟。”李善注引薛综曰:“不蔟,不叉蔟取之为器也。”

蔟的小篆写法是:

(蔟的小篆写法)

6、苣。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j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束苇烧”邵瑛的《群经正字》说:“今经典作炬”《集韵.语韵》里也说:“苣,或从火”。汇总下,也就是说苣后来写作炬,苣的本义是指用苇杆扎成的火炬。就是火把。

(火把)

本义之外,苣还用于一些菜的名字,王祯的《农书.蔬属.莴苣》有这样一段记载:“苣,数种:有苦苣,有白苣,有紫苣,皆可食。……今人家常食者白苣。”莴苣已经成为现在经常吃的蔬菜了。样子如图:

(莴苣)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qǔ。专用于“苣荬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花黄色,茎叶嫩时可以吃,亦可入药,入药后可清热解毒,利湿排脓,凉血止血。样子如图:

(苣荬菜)

苣的小篆写法如图:

(苣的小篆写法)

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已经到第100课了,每课六字的进度我们也已讲了600个字,算是《说文》9300多个汉字的一个小小里程碑。

(【说文解字】之10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