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的意思(遮的意思是什么)

舍我其谁 2023-06-09 11:01:13 网络

说文解字谈文化:“庶”从何来?

如果留心的话,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些王公贵族犯了罪被贬为庶民,或者说是削职为民。这里庶民和民的意思一样就是普通百姓,这里庶就是普通、一般的意思。我们这里就说说这个庶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庶字的古文字演变过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庶的解释是:屋下的众也,从广,从

古文光。臣铉等曰光亦众盛也。许慎的意思是:在屋内火光四射,比喻众盛之意。这个解释比较牵强,火光和众多还是不好联系起来,如果说是火旁围了一圈人,表众多意,还说得过去。但是小篆字形并不是庶的最早古文字形,那么根据字形释义就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确,一些古文字学者根据庶字甲骨金文字形提出了新的见解。

一种认为此字从广,实际根据金文是从厂。厂是突出的山崖之形,人可在中居住。下部是一鼎(锅)下有火之形,代表人在屋内烧火煮饭。

并且认为在此简陋逼仄之处其中劳作的是奴仆婢女之类,如此则引申出众多,又引申出身份低微,故有有庶出意。这种解释还认为,从庶的字都有隐藏,比如遮,有埋伏隐藏意。如蔗,甘蔗的甜是隐藏起来。犹如鹧,是鸟隐藏在枝叶间。

这种解释表面上合理,但是当我们把字形再向前推至甲骨文时,就会发现。其实上部的字形不是广字,也不是厂,而是石字。下部也不是火上有锅之形,而是火形。简言之,就是用火煮石头。

原来这是原始人的一种烹饪方式,用烧热的的石块投入水中使水沸腾,然后煮熟食物,这就是石烹法。具体的操作方式时可能是这样;杀牛后。地上挖一坑,将牛皮有毛一面朝外,缝制后,铺于坑内。然后注水,再将肉块投入其中。坑旁烧火,加热石块。石块烧热(红)后,推入水中。放热凉后,捞出。如此反复,将水加热滚沸,将肉煮熟。

其实,还有些是把肉块放在烧热的石块上炙烤的。在古代文献中有相关的记载。《礼记·礼运》上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郑玄注: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捭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

因此,这个庶,其实就是煮的本字。用火在陶器下直接把其中的水煮沸,这种方法是后来才有的。甲骨文有“庶牛于鼎”(《合》16271)的记载,就是煮牛。在《周礼》中有“庶氏”一职,郑玄有个注释大意说,庶读如煮,两者读音相同。

那么,煮为何有众多的意思呢?原来这是个假借字,本字甲骨文作

此字上为庶,下为众,庶表音,有众多意。后来,这个庶被借走表示众多意,于是就又造了个煮字来表示本来的烹煮意。不过也有人认为,可能庶不是假借字,因为以石煮食是众人之事,故有众多意。

庶有众多意,引申为普通,再引申为地位低下义,所以有庶子之称。因为古代中国是宗法社会,特别注重血缘关系,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原配正妻所生。其他儿子庶出,也就是庶子,说白了就是妾(小老婆)生的。

《说文解字》第276课:细说“遮”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说文解字》“辵”部的一个汉字:“遮”,遮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它列在国家语委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是重点汉字,需要着重记忆。

遮。读作zhē。《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遮,遏也。从辵,庶声。”形声字(老规矩,凡是形声字,我们就不解释字形,庶部的字形发展,我们到庶本字时再细说)。本义是拦住、遏止。《玉篇·辵部》:“遮,断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辵部》:“遮,拦也,遏也。”如,遮阳伞,拦住阳光的伞。

(遮阳伞)

典籍里的记载比如《史记·高祖本纪》:“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张守节《史记正义》:“乐产云:‘横道自言曰遮。’”新城县一位掌管教化的三老董公(在路上)拦住了汉王,向他说了义帝被杀的情况。又比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虽然可以挡住我远望长安的目光,但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遮,用的也是本义。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本义之外,遮字还有其他几个用法,比如:

(1)掩盖,掩蔽。《玉篇·辵部》:“遮,冒也;盖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辵部》:“遮,蔽也。”比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大意是:不怕浮云会掩蔽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

再比如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三首》之三:“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这里的遮,用的也是这个意思。大意是:天上的明月长久地挂在天上,薄薄的浮云渐渐掩蔽住了它。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

又指掩护,庇护。比如《桃花扇·骂筵》:“若无下官遮盖,香君性命也有些不妥哩。”所谓的遮盖,即指庇护李香君之意。

(2)用作代词。相当于:“这”。清代翟灏《通俗编·语辞》:“这个,这亦作遮。”章炳麟《新方言·释词》:“《说文》:‘若,别事词也。’禅人语录多作遮。”比如苏东坡就有一个《十二时中偈》:“百袞油铛里,恣把心肝煠(这里读zhá,同“炸”),遮个在其中,不寒亦不热。”在佛偈里经常这样用。

此外,遮还有一个用法,就是通“庶”(读shù),用“众多”的意思。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辵部》:“蕃、庶同义……庶,声转为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遮,假借为庶。”比如《管子·侈靡》:“六畜遮育,五谷遮熟。”指六畜(众多)繁育,五谷(众多)丰熟。

(五谷丰熟)

洪颐煊《管子义证》更是直接说:“遮、庶古字通用。《尔雅·释诂》:‘庶,众也。’”当然,《说文解字》另有“庶”字,庶的用法还有许多,遮只是通“众多”的意思。

遮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遮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76,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小学生必背《笠翁对韵》详解:上平声篇 一东(家长必收藏)

大家好呀,我是小糖果妈妈,最近小朋友在背诵笠翁对韵,所以把整理好的笠翁对韵详解为大家分享一下。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关注收藏哦,以备不时之需嘛。[比心]

上卷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长空】宽广高远的天空。

辽阔的天空对广袤的大地,雨和风同属于自然现象,想到风就想到了雨。大陆指的是土地,大地的意思。长空指的是高高的、一望无际的天空,所以大陆和长空相对应。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山花】山间野花。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水流平涧下,山花满谷开。”唐杜甫《早花》诗:“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金赵秉文《仿摩诘“独坐幽篁里”》诗:“石上多古苔,山花间红碧。”

【海树】海边的树。(南齐)谢眺诗:“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赤日】

(1).红日;烈日。唐杜甫《晚晴》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宋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水浒传》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2)比喻天子。唐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仇兆鳌注:“天子所浴,故比之赤日也。”

【苍穹】苍,青色。穹(qióng穷),穹隆,原意是高大圆顶的空间。这里借指天空。苍穹即青天。《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

不怕冷的山中梅花对应不怕火的海中黑珊瑚,红色的太阳对应苍茫的宇宙。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雷隐隐】雷声不分明的样子。隐隐,雷声或车声。旧题司马相如《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兮,象君主之车音。”古诗《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雾蒙蒙】雾迷茫的样子。

【日下】(1)目前;眼下。日下天气已凉。

(2)旧时“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3)日入。日没。太陽落下去。日下西山头。

(4)一天天地衰落;逐日走下坡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天中】(1)天的中央。汉王充《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陰陽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北周王褒《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裴松之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

雷声阵阵的天气对应雾气蒙蒙的天气。快要落山的太阳则对应正午最灿烂的太阳。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风高】(1)风大。唐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唐柳宗元《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疎,霜重棃枣熟。”

(2)风仪高超。《魏书·高允传》:“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秋月白:白,今读陽平,古入声字,所以是仄声。白居易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雨悸jì】雨雪停后天气初晴。雨雪停止天晴后的晚霞格外的红。

秋风中高高的月亮对应雨过天晴后的晚霞。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牛女二星河左右】牛,牵牛星。女,织女星。河,银河。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参商两曜斗西东】参和商是二十八宿中的两宿。商即辰,也即是心宿。参宿在西方,心宿居东方,古人往往把亲友久别难逢比为参商。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斗,指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不是北斗。两曜,古人把日、月、五星称七曜,曜就是星。又解,《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yān淹)伯,季实况。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徙于商丘,主辰;迁况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喾,传说上古帝王名,号高辛氏)。

指的是牛郎织女在银河两边的故事,窦西东指的是两颗非常灿烂又夺目的两颗星星,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永不相见的故事。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飒飒】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的声音。

【戍旅】以兵卒防守边疆。如:戍守。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漫漫】遥远无际。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指的是十月份的时候,边塞就已经变得非常冷了,戍边的将士们冷地盖着被子依然冻得瑟瑟发抖。指的是在大雪覆盖的江面上,有一个老先生坐着一艘小船,在那儿钓鱼呢。引用的是唐代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竹简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河对汉】河,黄河。汉,汉水。由于河可以借指银河,汉也可借指银河。(宋)秦观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雨伯对雷公】雨伯雷公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和雷神。雨伯原称雨师,为了属对工整,这里把师改作伯。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烟楼】(1)耸立于烟云中之高楼。唐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2)烟囱。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六:“在定日作《松醪赋》一首,今写寄择等,庶以发后生妙思,着鞭一跃,当撞破烟楼也。”

【雪洞】被雪封住的山洞。《西游记》第四八回:“陈老见三藏不快,又打扫花园,大盆架火,请去雪洞里闲耍散闷。”比喻华美洁净的居室。

【月殿】(1).月宫。南朝梁简文帝《玄圃园讲颂》序:“风生月殿,日照槐烟。”唐李咸用《雪》诗:“高楼四望吟魂敛,却忆明皇月殿归。”《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分明月殿瑶池女,不信人间有异姿。”清洪昇《长生殿·重圆》:“离却玉山仙院,行到彩蟾月殿,盼着紫宸人面。”

(2).比喻登科做官。唐鲍溶《送王损之秀才赴举》诗:“名在乡书贡,心期月殿游。”明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云梯月殿图贵显,水宿风餐莫厌贫。”明高明《宦邸忧思》:“只为那云梯月殿多劳攘,落得泪雨如珠两鬓霜。”

【天宫】上帝或诸神在天上的住所;天国。

云叆叇,日曈曚。蜡屐对渔篷。

【叆(音爱)叇(音代)】浓云蔽日之状。木华《海赋》:“叆叇云布。”

【曈曚(音童蒙)】:太陽将出天色微明的样子。

【蜡屐(音鸡)】古人穿的一种底下有齿的木鞋,以蜡涂抹其上,叫蜡屐。晋人阮孚性旷达,一次,客人来访,正赶上他在以蜡涂屐,并且心情平静、自言自语地说:“未知一生当著几两(双)屐。”后世就成了典故。谢灵运亦有登山蜡屐。

【渔篷】有蓬遮挡的渔船。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过天星】这里指流星(陨星)。过,可平仄两读,这里读平声。

【吐魄月】魄,又作霸,月球被自身遮掩的陰影部分。古人对月的圆缺道理不理解,以为月里有只蟾蜍,是由它反复吞吐造成的。吐魄月就是刚被吐出的月,指新月,所以说它如弓。李白诗:“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落。”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驿旅客逢梅子雨】古代官府设立的招待往来官员的旅舍(音社)。驿旅,住在驿舍的旅客。梅子雨:即梅雨、黄梅雨。中国南部五月至七月﹑日本南部六月及七月初所下的雨,因正值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亦称为霉雨﹑黄梅雨。(宋)贺铸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池亭人挹藕花风】挹:酌酒。这句的意思是:荷花香气阵阵吹来,人们在亭台上饮酒。(元)王恽(音韵)诗:“人立藕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皓月】月光茫茫的样子。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这一联是从(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隐括出来的。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

【华对嵩】华,读去声,西岳华山。嵩(音松),中岳嵩山。

【四岳对三公】四岳,传说尧时分掌四时、方岳的官。三公:古代天子以下最大的三个官员,各代的职称并不一致,如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等等。四岳又释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三公又释为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公在北三星曰九卿内坐,主治万事。”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宫花】指宫廷里面园林开放的花儿。

【禁柳】古代皇帝居住的城苑禁止百姓出入,称禁宫;禁柳即宫廷中的柳树。(唐)钱起诗:“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陰陰。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后二句之花、柳即宫花、禁柳。

【塞雁】来自北方边塞的大雁,塞,边塞的意思。

【江龙】长江潜龙。

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

【清暑殿】《宋书•符瑞志》:“清暑爽立,云堂特起。”相传三国时吴有避暑宫,夏日清凉不热。

【广寒宫】神话里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锦绣万花谷卷一引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唐˙鲍溶˙宿水亭诗:雕楹彩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拾翠】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原指拾找象翡翠一样的羽毛,后来把青年妇女采集鲜花野草也称作拾翠,如杜甫诗:“佳人拾翠春相问”,(宋)张先词:“芳洲拾翠暮忘归”。

【题红】刘斧《青琐高议》载:(唐)僖宗时士人于祐,偶然中从御沟流水上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有两句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于祐和了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放在上游,红叶随水又流入宫中。后于祐娶得宫中韩夫人为妻,谈及此事,其妻倍感惊异,原来当年题诗红叶的就是她。于是她又题了一首诗:“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庄周梦化蝶】庄周,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想表面上是达观的,实质上是消极悲观的。他曾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音渠)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人常用这个典故,如李白诗:“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唐)李商隐诗:“庄周晓梦迷蝴蝶。”

【吕望兆飞熊】吕望,即太公望,姜太公,他曾辅佐周文王、武王,最后灭掉商纣,建立了西周王朝。传说周文王夜梦见飞熊进帐,经人占卜,说是将得到贤人的吉兆。第二天出猎,果然遇到姜太公。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

【北牖】牖(音友),窗户。北牖,北窗。

【南帘曝日省冬烘】:曝(音瀑),晒。曝日即晒太陽。冬烘,原意是指人头脑不清,(宋)范成大诗:“长官头脑冬烘甚,迄汝青钱买酒回。”这里借来同“夏扇”对仗,就是冬天的火炉的意思。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唐)李白诗:“黄鹤楼头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齐谐记》:“仙人子安曾驾鹤经过黄鹤楼。”楼旧址在武昌黄鹤矶上,为古时游览胜地。

【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列仙传》载:秦穆公有女名弄玉,好道。时有人名萧史,善吹一箫作鸾凤鸣。穆公把女嫁给萧史,并为他们筑了一所凤凰台。史教弄玉以箫吹凤鸣声,凤凰聚止其屋。一日,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升仙而去。后人在诗歌中经常引用这个掌故。如李白的《凤台曲》:“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

以上就是《笠翁对韵》上的平声篇一东的译文,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点赞哦。[比心]

译文来源自各大网站(侵权必删)

#教育##古文##小学生##我要上 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