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的意思是什么(初战告捷的意思是什么)

隐身守侯 2023-06-14 10:26:22 网友上传

曾有1.7亿人因这种病而死,它在地球上一直没有灭绝

2019年11月12日晚,北京朝阳区人民政府发文称,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

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官宣的通报中称:“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医药界大V冀连梅第一时间发文表示: 不要恐慌,理性应对!但同时强调,鼠疫作为甲类传染病,它在地球上就一直没有灭绝。

鼠疫离我们很远,也很近

首先定位一下此次确诊的鼠疫病例自然疫源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从地图上看,此为草原地带,而且和蒙古国接壤,感染者很可能是当地牧民。

通报中没有明确说病例是如何感染上的,需要等待官方进一步的情况通报。

搜索鼠疫相关的新闻,发现在今年的蒙古国以及2017-2018年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曾有过鼠疫病例上报。

据新闻报道, 2017年底至2018年初,马达加斯加岛爆发鼠疫,网上粗略检索到的报告病例多达2600多例,其中78%为肺鼠疫。

另据报道,今年4月,蒙古国有两个死亡病例。二人是夫妻。丈夫捕猎了一只土拨鼠,并与妻子共同进食未煮熟的土拨鼠内脏后感染,更惨的是,妻子还有着身孕。

不仅老鼠、土拔鼠传播鼠疫,旱獭也传播。据原官网通报,2004年发生在中国青海的鼠疫疫情,就是当地农牧民私自捕猎和剥食旱獭所致。

截图自卫健委官网

鼠疫曾造成近1.7亿人死亡

说起鼠疫,这个古老的传染病,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死亡总人数接近1.7亿人。

第一次查士丁尼大鼠疫,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取上亿条生命。

第二次鼠疫从14世纪中叶开始,前后300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从云南、孟买开始,最后汇聚于北满,惊天动地地爆发。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的鼠疫,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全球先后死于鼠疫者达数千万。

肺鼠疫是甲类传染病

东北鼠疫,多亏不放弃的伍连德

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发生过6次大流行,波及20多个省(区),发病人数约115万,死亡约100万人。

最惊心动魄的要数“东北鼠疫”。1910年至1911年,就在大清王朝奄奄一息之际,又发生了一次雪上加霜的事件,那就是“东北鼠疫”。

这些老照片记录了1911年初哈尔滨防治鼠疫的情形,我们看到死者枕藉,棺材堆积如同小山。

这次鼠疫于1910年10月由俄国传入满洲里,而后又传入哈尔滨、长春等地。它属于最严重的肺鼠疫,一旦感染,死亡率百分之百。短时间内,死亡笼罩在东北大地上,甚至随着人员的流动,传入了直隶、山东等关内地区。

伍连德

面对迅速攀升的死亡数字,清廷异常恐慌。外国人认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将直接导致清廷垮台。1910年12月,清廷任命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为全权总医官,令其赴哈尔滨开展鼠疫防疫工作。

被隔离的感染者

伍连德利用现代医学知识,在疫区进行隔离、消毒、灭鼠、阻断交通……能做的都做了,但感染人数仍然一天比一天高,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令人惊恐的6万!他在考察中发现,问题的症结可能出在尸体掩埋这个环节。东北天寒地冻,但冻不死鼠疫病毒,且导致尸体难以深挖土穴掩埋,因此埋于浅土的尸体不断释放病毒。

鼠疫感染者隔离区

伍连德深入思考后认为,只有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阻断病毒传播:火葬。现在火葬是常识,但在那时候,人们难以接受。在讲究入土为安、对死者遗体尊重备至的社会氛围下,“焚尸”简直不可想象,甚至可能引发民变。

感染鼠疫的死者

伍连德不敢推行火葬,但这件事从防疫的角度讲必须做。于是他发电报给清廷,希望皇帝批准火葬,有了圣旨就好办了。朝廷也觉得兹事体大,在经过3天的激烈讨论之后,才决定同意推行火葬的方案。

1911年1月30日开始,东北各地将鼠疫死者运往郊外火化,已经下葬的尸体也被挖出来投入烈火。伍连德是正确的,此举有奇效!在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傅家甸,死亡人数快速下降。

哈尔滨郊外,鼠疫死者被火葬

伍连德的办法得到验证后,哈尔滨俄国租界当局也加以效仿,把辖区内死者全部火葬。2月间,俄方共火化了1416具尸体。1911年3月1日,东北捷报传到紫禁城:再无新增鼠疫死亡病例。这次罕见的鼠疫完全以中国人的智慧遏制住,伍连德开创了公共卫生的先河,足以名垂青史。

我国对鼠疫防控工作一直没有放松

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目前,鼠疫在我国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

新中国成立后,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目前在多个省区仍然存在着不同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近些年一直有散发病例发生,因此,我国对鼠疫防控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

另据《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年)》,我国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持续存在,大中城市和人群聚集地周边地区不断监测到动物鼠疫疫情,近年来,每年都发生1-2起人间鼠疫疫情,几十起动物鼠疫疫情。

2009年-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甲类传染病中鼠疫发病、死亡报告数据:

数据来源:卫健委官网

从表上可见,2009年和2010发病人数较多,为此,原曾于2011年发布了一份《鼠疫诊疗方案》,方案内容一万多字,涉及到鼠疫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方面面。

如何预防及治疗鼠疫?

鼠疫是可防可治的。

及时采用抗菌药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

在《鼠疫诊治要点简述》中建议:拟诊为肺鼠疫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遵从医嘱进行治疗。

不要去疫区。

如果不得不去疫区短暂停留,可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卫健委公告中建议: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

鼠疫很可怕吗?

如今鼠疫虽已罕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类。

有组织的现代社会和足量的抗菌药物(在我国并不昂贵),可以避免肺鼠疫的大规模人际传播。

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传染源主要为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其中以黄鼠属、旱獭属等尤为重要,借鼠蚤传播。

因此为预防鼠疫,一定不要随意触摸野生动物。

肺鼠疫患者是人传人的传染源。

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感染鼠疫菌的主要途径有三种:

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

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

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腺鼠疫可并发败血症而导致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或气溶胶以「人-人」的方式传播,造成人鼠疫的大流行。

此外,直接接触患者的痰、脓液,病兽的皮、血、肉,吸入染菌尘土、以口嚼蚤、进食未煮熟野生啮齿动物等,也有感染患病的机会。

哪些人容易感染鼠疫?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季节与鼠类活动(黄鼠与旱獭能带菌冬眠)和鼠蚤繁殖有关,南方多始于春而终于夏,北方则多起于夏秋而延及冬季。肺鼠疫以冬季为多。

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感染鼠疫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轻型仅表现为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压痛,无出血现象;重者会休克、继发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一般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者,就应该接受医疗观察。

我家有老鼠,我会感染鼠疫吗?

一般老鼠感染人类需要鼠蚤这个媒介,直接接触病兽或进食也有感染的机会。

如果你家老鼠不是来自疫区,一般感染问题不大,不用太担心。

但与鼠类频繁接触,会引发一些其他细菌的感染,建议做好室内清洁,消灭老鼠。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冀连梅公众微信号、丁香

编辑:林梓

那些眼神微动的人,往往思维很敏捷,并且擅长瞬间凝神

作者|无限坏老师

注意:你的眼睛会......凝神。

持续地凝神用事,就会持续提升心智。

例如,每日的生活与工作,如果放大看,实际上每一件事都不简单。打电话不简单,发邮件不简单,开汽车不简单,谈业务不简单,做设计不简单,让自己开心也不简单,让周围人都满意不简单.......

这是因为,每一件简单的事物,背后都充满了“神奇”规律性。

神奇,是因为,我们看不见、听不见,但是它又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规律,往往让人捉摸不透,例如小时候,做数学题,要我们找规律.......“这背后的规律到底是啥?”

它,总是”隐而不显”,和我们捉迷藏,持续一生。

人生如此,其,充满了未知与神奇。

这逼得我们经常找因果:为什么这个项目停滞了?为什么产品没有大卖?为什么我每月只能赚5000块,为什么孩子他爹对我不待见了......太多为什么?

因果真的存在?

还是那“规律性”太神奇,我捉摸不到它。

一、眼球微妙,才焕发光彩

你是否注意到,那些真正卓绝的人,眼神总是微微动(也是人光彩焕发的源泉)

或者,影视剧中的主人公,之所以彰显睿智,多半是其表情中的眼神,打动了观众。

眼神微微动,或者说,眼球在动,其背后是存在有规律性?

如果兴趣,你多找几个视频来观察(看看地球人马思克),看看谁的眼神更会动。

一般来说,与人交流时,那些眼神微微动的人,往往思维很敏捷,并且很擅长凝神。

注意,眼神微微动的特征,很微妙,除非你仔细观察,否则是容易忽略、而看不到的。

没错。

你的眼球会动,也每日在动。

尤其是当你的思维需要敏捷时,或者说它表现出敏捷时,眼神就会微微动。

这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

如果你发现了这个规律性,那么,让它动,经常动,微微动。

如果你通过观察卓绝人物的眼神,或者你感受到了你也拥有微微动的特征,那么欢迎和我一起来讨论(背后神奇的规律性)。

二、瞬间凝神,才凝神用事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超然专注,全情投入......这几个词语所表达的情形,想必你一定经历过。

那么,请你想一想,上述情形发生时,是什么时候,你在什么环境下,你当时在做什么?

可能是考试,可能是你精力非常好时,可能是工作使你焕发了热情与喜欢,可能是十分投入地做某事时......

然而,对那些眼神眼球微微动的人来说,上面四个情形,都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

眼神微微动的人,会将瞬间凝神的能力,推向极致。

2秒以内,甚至是几分之一秒。

就是如此快。

瞬间凝神,凝神用事,似乎是思维敏捷的表现,然而不仅仅。

瞬间凝神,实为驱动灵魂。

我们的灵魂之中,藏有三个表征,1信念;2情感;3欲望。

不论哪一个,瞬间凝神,意味着瞬间入魂。

入魂之中,要么是信念驱动,要么是情感驱动,要么是欲望驱动。

一旦驱动,极其微妙,可使你瞬间凝神,投入与人交流之中,或者埋头做事中。

具备瞬间凝神能力的人,非常擅长掌控自己的心智和情感活动。

然而,他们却很自然,因为这个天性本领,出自他们的身体本能。

三、本能之中,才藏有威能

不要用脑子,你越用就越思考。

而本能不一样,凝神用事,几乎发生在瞬息之间,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当然,思考,会选择时间区间,并完美地与凝神结合起来)

即使思考展开,瞬间凝神,凝神用事,也每每于气息之间,完美植入该思考过程。

脑子是思考的,我们人天生具备高级意识的能力,言语和语义能力会帮助我们思考。

而身体是本能的,你思考、你交流、你做事,此时,如果你调动的是你的身体,那么,你的精神力就会更强,感知会足够释放,此时语义语言能力几乎会用不上。

爱因斯坦,曾写信给他的同事哈德曼,这样描述他的思维过程:“语言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起作用的涉及感性图像的联想式播放。”

实际上,就是感知的释放与驾驭。瞬间凝神也是如此原理。

释放感知能力的心智,更会融入人的气息节奏,于是心气诞生,并被掌控。

掌控之下,人便可以瞬间凝神,驱动灵魂。

世界上,人于人的区别,其实并非情智商,而是灵魂。

用灵魂去思考,用灵魂去行动的人,往往超越极限,每每突破,以至于突破难题,成为自然的心情。

反观,情感受挫,信念不强,欲望不振.....这种情形,却总是发生在那些身心不合,难以用身体去思考、去交流、去做事的人身上。

这是因为,只有身体才能汇聚真正的精神,只有身体本能,才更具威能。

想象,一群人在跑步,那些掌控身体的人,跑姿更美,气势更足,意志更坚,心气十足......这些表现,也会完美地写入眼神之中。

四、瞬间凝神,才敏感锐思

如果,你没有上述我描绘的本能习惯,那么你可以通过气控教程8.0,开始系统地展开训练。

例如,只要发掘你的身体核心力量、稳定性与爆发,你就可以利用身体开始掌控你的气息感。由此,你会充满胸腹之气,乃至全身之气,从而发生:瞬息之间,完美掌控的本能。

还记得,我过往文章写过:“只要胸腹之间,悄然鼓舞,你就可以凝聚感知、发动意志、驱动灵魂。”

就是它了。

此时,你会获得瞬间凝神的本能肌肉记忆,由此打开的眼神,会自然地、完美地表现出来那神奇的一幕:眼神微微动,焕发着光彩。

(当然,不仅仅是眼神,还有你的肚子、头,胸、背......均充满了威能)

它们会让你焕发光彩,于不断的气质变化中,开启你全新的美妙生活。

本文为气控实践以及理论表达。气控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运动方式。不论你在思考、还是与人交流,还是埋头做事,你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发生一次次的完美掌控”,从而发生气质跃迁,并巅峰无限。作者:无限坏老师。详情请搜微信公众号:气控。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添字得驴

原文

诸葛恪①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长似驴。

一日,孙权大会②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③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④笔益⑤两字。”因⑥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⑦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注释诸葛恪(kè):三国时期吴国权臣。会:聚集,会合。检:标签。乞请:请求。益:增加。因:于是,就。举:整个,全。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名。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长标签贴在驴的脸上,在标签上写着“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说:“我请求大王让我用笔加上两个字。”孙权就同意了并给他一支笔。诸葛恪在标签上接着写了“之驴”两个字。所有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孙权于是把这头驴赏赐给了诸葛恪。

文言知识

说“因”:“因”是“茵”的本字,古字形就像一个人躺在席子上。

“因”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于是,就”。如上文中的“因听与笔”。又如,《黔之驴》:“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指“凭借,依据”。如“因公假私”,“因地制宜”。指“承袭,沿袭”。如《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指“原因,原由”。如“前因后果”,“事出有因”。指“由于,因为”。如《崔秋浦柳少府》:“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人物故事

诸葛恪,字元逊,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诸葛恪体格肥胖,自幼聪明伶俐,二十岁就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成为了吴国的名将和权臣。

下面通过几则小故事,来领略一下诸葛恪的才思敏捷。

巧答孙权

因为诸葛恪身形肥胖,有一次,孙权故意问诸葛恪:“你近来用什么方法来娱乐,使得自己如此肌肉丰润呢?”

诸葛恪回答道:“我听说有钱的人会把居室装潢得十分漂亮,而有德的人因为心理平衡,身体自然无病,所以会健康丰腴。我不敢娱乐放纵,只是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德罢了。”

妙回太子

诸葛恪曾经辅佐太子孙登,有次,太子孙登有意嘲弄诸葛恪,说道:“诸葛元逊应该吃马屎。”

诸葛恪说:“希望太子吃鸡蛋。”

孙权说:“别人让你吃马屎,你却让人吃鸡蛋,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恪说:“因为马屎和鸡蛋是从同样的地方出来的。”

听到这些,孙权大笑起来。

智对张昭

一次宴会上,有只白头鸟飞停在宫殿前。

孙权随口问道:“这是只什么鸟?”

诸葛恪说:“这是只白头翁。”

在座的众人张昭年龄最大,满头白发,怀疑诸葛恪在戏弄他,就说:“从来没有听过有鸟叫这个名字,如果有‘白头翁’,那诸葛恪能再找出一只‘白头婆’吗?”

诸葛恪说:“不是所有鸟的名字都能成双成对,有种鸟叫‘鹦母(即鹦鹉)’,将军能再找出一只‘鹦父’吗?”

张昭不能回答。

出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

启发与借鉴

面对自己的父亲当众被嘲笑,诸葛恪沉着应对,只加了两个字就成功化解了窘迫,转危为安,由此可见诸葛恪的才思敏捷,机智过人。

我们平时会遇到许多突发状况,或窘迫,或难堪,有时甚至剑拔弩张。此时是针锋相对,逞一时之快,还是从容不迫,四两拨千斤,非常考验一个人的修养、智慧和应变能力。有时候避其锋芒,换一种方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