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的意思(赅的意思解释)

舍我其谁 2023-06-09 12:41:37 网友整理

土——《汉字的字元·天文地理》

土[ tǔ ]

象形字,就像一个大土块的形状。

远古先民为了感激大地所赐予的谷物,在祭祀土地时,就筑土为坛,用来代表土地神的形象,所以土的本义是土地神,是“社”的本字。

在文字规范后,其本意另加了“礻”字旁写作了“社”。

其本字“土”则引申指承载万物生长的土地,后来也另加了声符“也”,写作“地”来表示。而“土”就只用来表示泥土的意思了。

说文解字

《釋名·釋地》土:吐也,吐生萬物也。已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滿其中也。

《說文解字·土部》土: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

段玉裁注:吐土疊韵。......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此所謂引而上行讀若?也。合二字象形爲會意。

《释名》和《说文解字》都是根据秦篆来析形,都已非本义。

文献选读

“《詩經·商頌·長發》:

洪水芒芒,

禹敷(治理)下土方,

外大國是疆,

幅隕(員)既長(寬廣)。”

长发,是永远兴旺的意思。

敷,治理。

下土方,即天下四方。

外,指夏朝以外的疆域。

陨,是“员”的通假字。

长,宽广。

在大洪水的那个时期,大禹带领四方民众一起治理天下的水土,甚至到达夏朝以外幅员宽广的疆域。

“禹敷土”还见于:

《尚书·禹贡》: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西周青铜器《豳公盨》:天命禹尃土,随山

川。

“《詩經·小雅·北山》: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自)土之濱(海邊),莫非王臣。

《詩經·魯頌·閟宮》:

錫(賜)之山川,土田附庸。”

东亚大陆至少从西周开始,土地就归君王所有。君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或赐给大臣,连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耕作的农民。他们只是附属于这片土地上的仆佣(附庸)。

成语典故

裂土分茅

古代天子在分封诸侯时,要用白茅裹着那一方的泥土授予被分封的人,象征授予其那一方的土地,并以立社作为建国的象征。

“《尚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孔穎達《尚書正義》疏: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覆)以黃土。苴(包裹)以白茅,茅取其絜(潔),黃取王者覆四方。”

古代建筑的规制是

“左祖右社”,即皇宫前的左边是太庙,右边是社稷坛。

北京西侧的中山公园内还保留着明清两代的社稷坛。

社稷坛由五色土所敷成:东方是青色土,南方是赤色土,西方是白色土,北方是黑色土,中央是黄色土。

黄色土的中央立有一块“江山石”。但是地方诸侯的国社,就只能用自己国内单色的土,上面还要覆盖代表中央的黄色土。

以「土」作偏旁的字

从「土」的会意字:

圭,玉器。

垚,土山很高。

堯[尧],高耸突出。

圣,聖的简化字,但本意是致力于种地。

社,土地神。

坐,人坐在地上休息。

金,土中埋的金属矿藏。

堅[坚],土质坚硬。

圳,田间水沟。

封,给诸侯封疆授土以建国。

城,筑墙盛民,用作防御,内城为城,外城为郭。

里,二十五家为里。

堇,黏土。

墨,书写用的墨。

涅,可做染料的黑矾石。

由「堯」衍生的字:

繞[绕]、饒[饶]、曉[晓]、翹[翘]、蹺[跷]、驍[骁]、撓[挠]

由「堇」的衍生字:

勤、僅[仅]、謹[谨]、瑾、饉[馑]、漢[汉]、歎[叹]、嘆[叹]、覲[观]、艱[艰]、難[难]、攤[摊]、癱[瘫]

以「土」作意符的形声字:

一、名词:

地,土地。

坤,象征大地。

垠/圻,大地的边缘。

垂,边远之地。

域,疆域。

境,国界。

垓[读若该],荒远的八极之地。

埒[读若列],边界的矮墙。

坪,平坦的地。

坎/坑,低陷的坑。

坳,低凹的地方。

堪,高凸的地面。

坡/坂,山坡。

堆/墩,土堆。

墟,大土山。

壑,深的沟。

塹/壕,壕沟。

壤,松软的熟土。

壚[垆],黑色坚硬的土壤。

埴,赤色的黏性土壤。

堊,粉饰墙壁的白色土。

塊,盛在筐里的土块。

塵/埃,尘土。

垢,污浊。

坩,融化金属用的的陶器。

型,铸模的陶笵。

塤[埙],陶制的吹奏乐器。

壐[玺],王者之印。

埂/塍[读若成],田间可行走的小路。

埠,靠船的码头。

垃圾

二、建筑物:

墉,城墙。

墻/牆,垒土为墙,意在收藏。

垣,矮墙。

壁/堵,墙垣。

塔,佛塔。

基,墙的基础。

址,建筑物的基址。

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名称。

圯【读若移】,橋梁。

圮[pi],毁坏。

堤/壩/垻,拦水的堤坝。

堰,拦河坝。塘,堤岸。

坏,沒有燒過的土坯。

堡,土筑的小城。

壘[垒],军事壁垒。

墅,乡间的简陋房子。

堂,高土台上的殿堂。

塢[坞],防守用的土堡。

墀,殿堂上经过装饰的地面。

坫[读若垫],放祭器的土台。

塾,门内东西两侧各有南北向的两间房屋。

垛,原指塾,后指门两边伸出的小墙称垛头。

墓,不封土、不植树,与地面平齐的坟墓。

墳[坟],封土隆起的墓。

壟/壠,封土为坟。

塋,墓地。

壙,墓穴。

堋,丧葬下土。

壇[坛],举行祭祀的高台。

墠,祭祀时筑土为坛,除地为墠。

場[场],祭壇旁的平坦空地。

埸[读若易],田界。

三、动词:

在,生存。

墾[垦],开垦耕地。

瘞[读若意],祭地。

薶(埋),藏入土中。

墊[垫],下陷。

墜[坠],落下。

墮,毁坏。

壞[坏]/圮[读痞],建筑物倒塌。

坍/塌/垮,倒塌。

毀,缺损。

壓[压],崩坏。

壅,雍塞。

塞,阻隔。

塡[填],充塞。

塑,用泥土摶成人像。

塗,涂抹泥巴。

增/埤,增益。

坼[读若徹],土地开裂。

培,给庄稼根部培土。

四、形容词:

重,份量重。

均,土地分配平均不徧。

坦,平而宽广。

坎坷,不平。

以「土」作声符的形声字:

吐,从口中涌出。

杜,杜梨,即甘棠。

肚,腹部。

徒,徒步。

堍,桥头的两端。

洛阳话:赅沮

 

洛阳话,好说不好写,大部分土语字典上未收录,这就留下很大遗憾。只能凭借发音去寻找那个意思的替代字。比如这个“赅沮”就够难为人了,琢磨研究好几天,感觉“赅沮”符合该倒霉但还有遗憾、同情的味道。

洛阳人说:赅沮我倒霉......是刚遇上不开心的事儿后的遗憾或自我惋惜。难道这一家儿赅沮倒霉?这是邻居之间的惋惜。赅沮他家倒霉.......这是有过积的怨恨,以前两家有矛盾,对人家出现灾害后的自乐、幸灾乐祸,洛阳人叫:看笑话儿,不地道。

赅gai有奇赅(奇侅。不寻常)的意思,解释:【广韵】古哀切【集韵】柯开切,音该。赡也。【玉篇】奇也,非常也。亦作侅。赅通\"该\"。具备,拥有。

沮 jǔ【释义】①(神色)颓废:沮丧。②沮丧,灰心失望。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荀子·强国》,后一句是不是与当今“网络喷子”状态很像----为不善者沮。

家庭或个人摊上了这些倒霉不愉快的事儿,比如:同年丈夫病逝、儿子车祸,塌天啦,这就太不寻常,太奇赅啦。丧夫伤子这个残局以后可怎么过呀,人的心态必然沮丧,灰心失望。

我使用:该居,该遽等同音词分析,都不太适合洛阳人说这句单词的意思,没有“赅沮”定义清晰。哪位老师如有独到见解,请指教,咱商榷,不合适我还可修改。

成语典故释绎(七):九垓汗漫

九垓 jiǔ gāi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极之地。《国语·郑语》:“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 韦昭注:“九畡,九州之极数。”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北齐·魏收《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举;五纪当定,想窅乎而上征。”《明史·韩爌传》:“念先帝临御虽止旬月,恩膏实被九垓。”

(2).亦作“ 九阂 ”、“ 九陔 ”。九层。指天。《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泝八埏。” 李善 注:“垓,重也……言其德上达於九重之天。”《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阂亦陔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日未移晷,周章九陔。” 晋·郭璞《游仙诗》之六:“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 唐·吴筠《秋日彭蠡湖中观庐山》诗:“ 董氏 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汗漫 hàn màn

释义:1、广大,漫无边际;2、渺茫不可知;3、漫无标准;4、不着边际;5、形容漫游之远;6、代指天宇。

广大,漫无边际

  ①《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②宋 文天祥《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③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渺茫不可知

  ①《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②晋 张协 《七命》:“过汗漫之所不游,蹑 章亥 之所未迹。”

  ③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漫无标准;不着边际

  ①《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舍是则汗漫而无所守。”

  ②《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诏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说,莫能详尽。”

  ③明 胡道 《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④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自 永嘉 丧乱,以至晚 宋 ,更九百年,戎夏捽久矣,犹有畛略,不即於汗漫无纪,亦二三明哲辨章之力哉。”

  ⑤鲁迅 《热风·估》:“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形容漫游之远

  ①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缙云 仙子住清都。”[1]

  ②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蹒跚。”

  ③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④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

九垓汗漫连在一起,作广大无边之天宇、天幕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