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的意思(惑的意思解释)

未及挽留 2023-06-10 14:16:41 互联网

“两”“贰”与“二”的辨析,“两”“贰”最初都与“二”无关

汉语中的很多同义词常常让我们困惑不解,比如\"破坏\"\"损坏\"\"损毁\"\"毁坏\";\"积极\"\"主动\"\"自动\"等。有的区分比较容易,之间存在着搭配、功能或者感彩的区别;有的则相对来说要难一些,存在使用习惯和固定搭配的约定法则。今天我们说的\"二\"\"两\"\"贰\"就是是典型的同义词,但又有着使用和本源上的区别。

\"二\"\"两\"\"贰\"的各司其职和使用尴尬

\"二\"本为数词符号,为指事字,以两横来表示数目,这同其他数字符号一、二、三、四(最初为四横)一样源于刻画记数。而\"两\"和\"贰\"的来源则要相对复杂一些,我们会在随后作详细分析。

若是强调数字而不是强调数量则常用\"二\"(2),比如电话号码、房间号码、各种航班号都是要读为èr。但是,也有例外,一次在广州出差,听火车站广播竟然把2286次列车读为\"两两八六次\",听得我当时就懵圈了。

因此,在作数目字时一般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序数、小数和分数同样也只能用\"二\"不可用\"两\"。\"二叔\"、\"零点二\"、\"三分之二\",这里的\"二\"是绝对不能用作\"两\"的。

那\"两\"什么时候派上用场呢?一般在量词之前,数量为个位数的一般用\"两\"而不用\"二\",比如\"两本书\"\"来了两天\"\"吃了两顿\"\"说了两遍\"等等。另外,在\"百\"\"万\"\"亿\"之前一般二者都可以,\"二百\"\"两百\"均无不可。但是,\"千\"之前,我们一般不用\"二\",以\"两千\"最为普遍。

另外在度量衡之前,\"二\"\"两\"一般都可以,\"二百米\"与\"两百米\";\"两斤\"与\"二斤\"都快。但是,在表示十分之一斤的\"两\"前就不能用\"两\"了,说\"二两\"为\"两两\"实在拗口,也难以理解。

\"贰\"字则相对来说易于区分,读音与\"二\"同,为\"二\"的大写体。之所以,有这些\"壹\"\"贰\"的繁写的数词,原因在于\"一\"\"二\"等字笔画简单,易出错,易混淆。所以,人们便造出了一套繁写的数字写法,用于书写银行单据、邮局汇款及书写等。\"贰\"字产生于西周,但是最初并不是用来作为\"二\"的繁写的,下面我们再做分解。

\"贰\"字在使用时也出现了一些尴尬,常常把里面的构形部件\"二\"放至\"弋\"上。就连之前的人民币也这样做,这是不是错写呢?后面我们会再做解释。

(老版贰角人民币)

从源头说\"二\",二从一来,所谓一生二

\"二\"字的构形就是源于简单的刻画记事,为纯符号指事字,以两横代表两个物件,从而表示数字二。其实,\"二\"字发展中有所变化,到战国时期有所繁化。从其字形演变轨迹可见:

(参1)

这种繁化不光只出现在\"二\"上,\"一\"和\"三\"同样也有相类的繁化。如下图\"一\"和\"三\"的发展轨迹:

(参1)

(参1)

\"一\"\"二\"\"三\"的繁化演变出现在同一段时期,大概在战国之汉代之时,汉代以后这种加\"弋\"或\"戈\"的一、二、三就不再常用了。那为什么在原来很简单的汉字上增加\"弋\"或\"戈\"了呢?其实这就是当时为了避免数字使用时的误解、误认而进行的繁化,跟后来创制大写数字一样的道理,并无其他原因。而繁化时最初所加的应该是\"弋\",正如毛际盛《说文解字述谊》中所言:\"弋,橜也。盖记数之筹。\"也就是说,增加的\"弋\"是当时的一种记数的工具\"橜\",为短的木棍。

\"两\"为\"辆\"的本字,与车相关

\"两\"字从篆书、隶书和楷书可见内有二人之形,其实这是字形发展的讹变,让我们误认为从二人。\"两\"字的金文字形如下:

甲骨文中不见\"两\"字,其实甲骨文\"两\"就是甲骨文中的\"车\"字。后来发展至金文,\"两\"与\"车\"逐渐分离开来,\"两\"截取了\"车\"字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该部分表示两匹马拉的单辕车,也就是车辆。\"两\"即是\"辆\"的本字。甲骨文金文中\"车\"字似\"两\"字的部分见下图:

\"两\"字的造字逻辑,就是从拉车的马匹为二这个较为明显的角度来取义的,这同古时人们经常使用这种车辆的生活阅历有关。为了与\"车\"区别,古人在\"车\"字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舍去了\"车\"字的轮、车轴等部件,保留了可以夹在马脖子上的车轭、固定车轭的衡以及连接车轴的辕。\"两\"本义指车辆,如:

《尚书·牧誓序》:\"武王戍车三百两\"《小盂鼎》:\"孚马((匹,孚车十两,孚牛三百五十五牛。\"《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以上用例,\"两\"皆为\"辆\"义,\"两\"又从两匹马拉的车引申表示\"二\"的意思。后来又造了\"辆\"表示\"两\"的本义,\"两\"与车就没有什么瓜葛了。

繁化的\"贰\"字,最初与\"二\"无关

\"贰\"字金文字形如下:

从字形可见,\"贰\"字最初并非从\"贝\"而是从\"鼎\",这从《五年召伯虎簋》、《琱生尊》中可见。古\"贝\"\"鼎\"形近,因此常相混。因此,该字从鼎,从弍,为会意兼形声字,其义为二鼎相匹配之意。二鼎相匹配,必然有一个为主,一个为副,且有“增加”之意,因此\"贰\"又被引申为副、益之意。

《说文·贝部》:\"贰,副也,益也。从贝,弍声。弍,古文二。\"

\"贰\"字至先秦依然不常用为指称数字,而作副、益,\"贰令\"为副本之意,\"贰车\"为副车;\"贰室\"为天子之副宫。显然,\"贰\"的次要意义是从\"两鼎匹配\"之意而来。

后来,\"贰\"由“副”意引申出\"两属\"\"二心\"之意,如:

《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

以上\"贰\"为\"两属\"和\"二心\"之意。\"贰\"的\"增益\"之意也较为常见,如:

《周礼·天官·酒正》:\"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此\"贰\"即为增益之意。

那么,\"贰\"什么时候用来做数词的呢?其实还是比较早的,《五年召伯虎簋》中的\"贰\"就是当作数词来用的,\"宕其叁、宕其贰、宕其一\"。

\"贰\"字的\"二\"被置于\"弋\"之上,是不是误写呢?

前文我们说到\"贰\"在老版人民币上把\"二\"放到了\"弋\"上。那是不是真的马虎写错了呢?其实这只是\"贰\"的异体字,其异体字很多,见下图:

新中国发行的前三套人民币都采用了\"二\"置于\"弋\"上的\"贰\"字,这种用法是受到之前抗战之时解放区货币的影响。当时,两种\"贰\"并用的,比较混乱,而这种异体混用的现象则可上溯到唐代。

总结

\"二\"\"两\"\"贰\"三字,今均可用作数词。但是追根溯源,只有\"二\"最初为数词,\"两\"初为\"辆\"的本字,与车有关。\"贰\"初义为二鼎相匹配之意,后引申为副、益、两属、二心,然后再用为数词。\"贰\"现在为\"二\"的大写体,古时的数十个异体字皆废除不用。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

2.刘书芬著,《汉字与数目》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3.柳文生,《汉字中国》,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

“两”“贰”与“二”的辨析,“两”“贰”最初都与“二”无关

汉语中的很多同义词常常让我们困惑不解,比如\"破坏\"\"损坏\"\"损毁\"\"毁坏\";\"积极\"\"主动\"\"自动\"等。有的区分比较容易,之间存在着搭配、功能或者感彩的区别;有的则相对来说要难一些,存在使用习惯和固定搭配的约定法则。今天我们说的\"二\"\"两\"\"贰\"就是是典型的同义词,但又有着使用和本源上的区别。

\"二\"\"两\"\"贰\"的各司其职和使用尴尬

\"二\"本为数词符号,为指事字,以两横来表示数目,这同其他数字符号一、二、三、四(最初为四横)一样源于刻画记数。而\"两\"和\"贰\"的来源则要相对复杂一些,我们会在随后作详细分析。

若是强调数字而不是强调数量则常用\"二\"(2),比如电话号码、房间号码、各种航班号都是要读为èr。但是,也有例外,一次在广州出差,听火车站广播竟然把2286次列车读为\"两两八六次\",听得我当时就懵圈了。

因此,在作数目字时一般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序数、小数和分数同样也只能用\"二\"不可用\"两\"。\"二叔\"、\"零点二\"、\"三分之二\",这里的\"二\"是绝对不能用作\"两\"的。

那\"两\"什么时候派上用场呢?一般在量词之前,数量为个位数的一般用\"两\"而不用\"二\",比如\"两本书\"\"来了两天\"\"吃了两顿\"\"说了两遍\"等等。另外,在\"百\"\"万\"\"亿\"之前一般二者都可以,\"二百\"\"两百\"均无不可。但是,\"千\"之前,我们一般不用\"二\",以\"两千\"最为普遍。

另外在度量衡之前,\"二\"\"两\"一般都可以,\"二百米\"与\"两百米\";\"两斤\"与\"二斤\"都快。但是,在表示十分之一斤的\"两\"前就不能用\"两\"了,说\"二两\"为\"两两\"实在拗口,也难以理解。

\"贰\"字则相对来说易于区分,读音与\"二\"同,为\"二\"的大写体。之所以,有这些\"壹\"\"贰\"的繁写的数词,原因在于\"一\"\"二\"等字笔画简单,易出错,易混淆。所以,人们便造出了一套繁写的数字写法,用于书写银行单据、邮局汇款及书写等。\"贰\"字产生于西周,但是最初并不是用来作为\"二\"的繁写的,下面我们再做分解。

\"贰\"字在使用时也出现了一些尴尬,常常把里面的构形部件\"二\"放至\"弋\"上。就连之前的人民币也这样做,这是不是错写呢?后面我们会再做解释。

(老版贰角人民币)

从源头说\"二\",二从一来,所谓一生二

\"二\"字的构形就是源于简单的刻画记事,为纯符号指事字,以两横代表两个物件,从而表示数字二。其实,\"二\"字发展中有所变化,到战国时期有所繁化。从其字形演变轨迹可见:

(参1)

这种繁化不光只出现在\"二\"上,\"一\"和\"三\"同样也有相类的繁化。如下图\"一\"和\"三\"的发展轨迹:

(参1)

(参1)

\"一\"\"二\"\"三\"的繁化演变出现在同一段时期,大概在战国之汉代之时,汉代以后这种加\"弋\"或\"戈\"的一、二、三就不再常用了。那为什么在原来很简单的汉字上增加\"弋\"或\"戈\"了呢?其实这就是当时为了避免数字使用时的误解、误认而进行的繁化,跟后来创制大写数字一样的道理,并无其他原因。而繁化时最初所加的应该是\"弋\",正如毛际盛《说文解字述谊》中所言:\"弋,橜也。盖记数之筹。\"也就是说,增加的\"弋\"是当时的一种记数的工具\"橜\",为短的木棍。

\"两\"为\"辆\"的本字,与车相关

\"两\"字从篆书、隶书和楷书可见内有二人之形,其实这是字形发展的讹变,让我们误认为从二人。\"两\"字的金文字形如下:

甲骨文中不见\"两\"字,其实甲骨文\"两\"就是甲骨文中的\"车\"字。后来发展至金文,\"两\"与\"车\"逐渐分离开来,\"两\"截取了\"车\"字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该部分表示两匹马拉的单辕车,也就是车辆。\"两\"即是\"辆\"的本字。甲骨文金文中\"车\"字似\"两\"字的部分见下图:

\"两\"字的造字逻辑,就是从拉车的马匹为二这个较为明显的角度来取义的,这同古时人们经常使用这种车辆的生活阅历有关。为了与\"车\"区别,古人在\"车\"字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舍去了\"车\"字的轮、车轴等部件,保留了可以夹在马脖子上的车轭、固定车轭的衡以及连接车轴的辕。\"两\"本义指车辆,如:

《尚书·牧誓序》:\"武王戍车三百两\"《小盂鼎》:\"孚马((匹,孚车十两,孚牛三百五十五牛。\"《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以上用例,\"两\"皆为\"辆\"义,\"两\"又从两匹马拉的车引申表示\"二\"的意思。后来又造了\"辆\"表示\"两\"的本义,\"两\"与车就没有什么瓜葛了。

繁化的\"贰\"字,最初与\"二\"无关

\"贰\"字金文字形如下:

从字形可见,\"贰\"字最初并非从\"贝\"而是从\"鼎\",这从《五年召伯虎簋》、《琱生尊》中可见。古\"贝\"\"鼎\"形近,因此常相混。因此,该字从鼎,从弍,为会意兼形声字,其义为二鼎相匹配之意。二鼎相匹配,必然有一个为主,一个为副,且有“增加”之意,因此\"贰\"又被引申为副、益之意。

《说文·贝部》:\"贰,副也,益也。从贝,弍声。弍,古文二。\"

\"贰\"字至先秦依然不常用为指称数字,而作副、益,\"贰令\"为副本之意,\"贰车\"为副车;\"贰室\"为天子之副宫。显然,\"贰\"的次要意义是从\"两鼎匹配\"之意而来。

后来,\"贰\"由“副”意引申出\"两属\"\"二心\"之意,如:

《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

以上\"贰\"为\"两属\"和\"二心\"之意。\"贰\"的\"增益\"之意也较为常见,如:

《周礼·天官·酒正》:\"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此\"贰\"即为增益之意。

那么,\"贰\"什么时候用来做数词的呢?其实还是比较早的,《五年召伯虎簋》中的\"贰\"就是当作数词来用的,\"宕其叁、宕其贰、宕其一\"。

\"贰\"字的\"二\"被置于\"弋\"之上,是不是误写呢?

前文我们说到\"贰\"在老版人民币上把\"二\"放到了\"弋\"上。那是不是真的马虎写错了呢?其实这只是\"贰\"的异体字,其异体字很多,见下图:

新中国发行的前三套人民币都采用了\"二\"置于\"弋\"上的\"贰\"字,这种用法是受到之前抗战之时解放区货币的影响。当时,两种\"贰\"并用的,比较混乱,而这种异体混用的现象则可上溯到唐代。

总结

\"二\"\"两\"\"贰\"三字,今均可用作数词。但是追根溯源,只有\"二\"最初为数词,\"两\"初为\"辆\"的本字,与车有关。\"贰\"初义为二鼎相匹配之意,后引申为副、益、两属、二心,然后再用为数词。\"贰\"现在为\"二\"的大写体,古时的数十个异体字皆废除不用。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

2.刘书芬著,《汉字与数目》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3.柳文生,《汉字中国》,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

文言虚词“且”用法详解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况且、再说

【例句】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④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⑤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⑥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⑦且臣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⑧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⑨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⑩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2.让步关系,尚且,还,即使,即或

【成语】

死且不朽

【例句】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⑤祸且不测,敢望报乎?(《中山狼传)

3.并列关系,可译作“又”

【成语】

且战且退 既高且大 载歌且舞

【例句】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⑤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⑥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4.表示选择关系,译作“或者”,“还是”

【例句】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5.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

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书博鸡者事》)

译文:今后如果不好好改过自新,假如再胡言乱语,我就要烧掉你的房屋,杀掉你的全家!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例句】

旦夕且死

【例句】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⑤以为且噬己矣。(《黔之驴》)

2.暂且,姑且

【成语】

得过且过 得饶人处且饶人 逢人且说三分话 苟且偷安 苟且偷生 苟且行至

【例句】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③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注】

1.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例句】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2.且如

①就像

【例句】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②如果,假如

【例句】

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水浒传》第九回)

③且……且……,译作“又……又……”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退。(《中山狼传》)

【语义溯源】“且”甲骨文作

,本义是男性,后演变为“祖”字,体现了父系社会对男性的崇拜,后假借为虚词。

对“健康”二字,以前我们的理解还是浅薄了

(配图摄影 by NoNo)

99/170 本文约500字 预计阅读时间 3 分钟

我们经常说祝某某身体健康,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但其还有没有更准确的含义呢?

今天在看《中医的常识》一书时,就对这个词语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古代造字,组成词语通常都是有其含义的,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

咱们就来先看“健”这个字,我们都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就指的行动刚强有力。“建”本身就意味着延伸、创造,含义是有力,所以我们说建设,建造。而“健”则是以人加建,形容人的气足有力,走路都健步如飞那种。

然后我们再来看“康”这个字,就更有意思了。我们也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做“康庄大道”,指道路四通八达。书中提到:

至于“康”,古人命名:一路畅通为道,一分为二叫歧,三分为岔,十字路口通达四个方向叫衢,通达五个方向叫康,通达六个方向叫庄,通达九个方向叫馗。

所以一般通达五六个方向,就已经是什么顺畅了。而人体的中有许多的经络和血脉,咱们不求多,只要能五六个方向顺畅通达,那就很“康”了。至于全部经络血脉通畅,那就不止叫“健康”了,而叫“健馗(kui二声)”。

所以祝人身体健康,说的就是希望对方气足有力,半数以上的经络血脉通畅。那有人会说了,那以后祝人身体健馗岂不是更好。那倒确实更好,只不过这种人已经算是悟道的真人,属于凤毛麟角。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吴言不语零一二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