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la(angelababy)

饕餮少女 2023-07-04 01:56:49 网友分享

美媒:拜登夫妇解雇特朗普白宫首席招待员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两位知情人士向CNN证实,白宫首席招待员蒂莫西·哈列斯(Timothy Harleth)已被拜登夫妇解雇。

2017年,梅拉尼娅·特朗普聘请哈列斯担任首席招待员。哈列斯从华盛顿特区的特朗普国际酒店(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来到白宫,他此前在酒店担任客房经理。

哈列斯接替了奥巴马政府时期聘用的安格拉·里德(Angella Reid)。白宫首席招待员可以在多届政府任职,但白宫内部的一些消息人士并不对哈列斯被解雇感到惊讶。

我吉林人,23岁到安哥拉务工,这里女多男少,竟可以娶四五个老婆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052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周连涛@小涛走非洲,吉林人。

16岁,我就出来打工,从学刮腻子开始,吃尽了苦头。23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安哥拉务工。自此,不仅改变我的人生轨迹,更是开阔了我的眼界。

在安哥拉这几年,我自学葡语,努力工作,6年后在老家全款买房买车。其间,我见到了许多奇葩风俗,感受到了当地百姓生活困境,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感恩生在中国。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三十而立后,我终于明白,人生最精彩的,不是结果,而是为梦想努力的过程。

(我的结婚照)

1990年,我出生在吉林桦甸的一个小山村,家里还有个哥哥,爸妈都是农民。

小时候,我因为个子比较高,经常坐教室最后一排。爸妈原本期待我努力学习,走出农村,不要像他们一样过“垄沟里刨食”的生活。但我太调皮了,16岁初中没读完就回家了。

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之后,爸爸特别生气,让我上山放牛,希望我能体验到生活不易,再努力学习。可没想到,我还挺喜欢放牛,带上干粮、咸菜和水,赶上三头牛,就上后山玩去了。

(2007年,我在本溪)

当然,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我既然已经走出校门,还是要有个工作或者学一门手艺。2006年,爸爸让一个比我大5岁的同乡带着,到沈阳学习刮腻子,做小工。

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城市里。我和老乡一起,给一个包工头干活。前几个月,我基本上是学习,一个月只有700块钱,吃住都在工地上。

我们干的活是给新楼刮腻子。好多地方都没有窗户,白天干活,晚上就在里面睡觉,特别是在冬天,风呼呼地刮进来,特别冷。

(学习刮腻子)

最苦的是,那时候没有电钻之类的搅拌工具,为了把腻子粉和均匀,我们都是用手直接去拌。腻子粉在手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把手烧得干裂。在冬天的时候,伤口都渗血水,钻心地疼。

就这样,一直干了3年,我工资才涨到1500元。19岁那年,因为我哥要准备结婚,老家翻盖房子,爸爸就把我叫回去干活。

一年后,家里房子翻盖好了。我哥特别心疼我,觉得我之前干得活太辛苦了,就把我带到他工作的矿山,跟他学习开挖掘机和铲车。学会之后,我又在矿山干了两年。

(在矿山工作的时候)

2012年秋天,我一个表哥来我家做客。我爸妈就问他工作的事,以前只知道表哥在国外工作,赚钱也不少。爸妈就问表哥缺不缺人,能不能带我也去国外上班?表哥了解了一下我的情况后,爽快答应了。

当时,我正在帮家里收苞米,回家后我妈看着我就一直笑,乐了半天才告诉我,帮我找了一份好工作,让我和表哥出国。

出国?我当时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对于我一个初中都没读完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想都不敢想。我原本以为,这辈子都走不出东北这一带了。确认之后,那叫一个激动啊,我一宿都没睡着觉。

(2012年,第一次去公司培训)

第二天,我就屁颠屁颠地到市里办护照去了。没过几天护照出来了,我高兴地拿着,在村里兜了一大圈,给小伙伴们都瞅了瞅,兴奋地告诉他们:“我要出国了啊!”

表哥所在的是一家跨国医疗公司,公司在非洲有许多药房,并在安哥拉配建了一家医院。我未来要做的,是和产品销售相关的业务。

我先到浙江去参加新员工内部培训,了解产品知识、销售模式等。

培训2个月后,我们就和公司签下了3年的出国劳务合同,约定在非洲安哥拉工作三年,期间不能回家,否则不发提成,机票自己承担。工作报酬是第一年3万,第二年7万,第三年10万,三年共20万元。

(和非洲的同事在一起)

当时,我一方面觉得新鲜,比较向往;另一方面,家里盖房子欠了不少债务。不管是苦是甜,我都要去闯一闯,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一把。

我们那一批出发时间是2013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中国的小年。我和同事坐飞机,来到了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

安哥拉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万。当地语言为葡萄牙语,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每年9月至次年5月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

(安哥拉版图)

在这里,大小民族和部落30多个,还有很多原始部落。其中一个被称为安哥拉部落,女子头发上抹牛粪,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她们还把牛粪做成饰品放在头上,在原始森林这样做的目的是防蚊虫叮咬。

这里医疗免费,但医院基本没什么药。到公立医院看病,除挂号费外,还要给医生小费。私人医院诊费昂贵,挂号费基本都是200美元起步。

(安哥拉“爹王”,130多位妻子,200多个孩子)

当地流行很多疾病,有些疾病我都没听说过。比如:黄热病、登革热、麻风病、昏睡病等。

在落地那天,因为国内正是三九严寒的季节,我穿着大棉裤和大棉袄登机。可一下飞机,我就热蒙了,当地气温30多度,好像瞬间进了桑拿间。

我把棉袄脱了,但棉裤一直没有时间和地方换。出机场排队特别慢,用了两个多小时,我出来后全身都湿透了,裤兜里面全是汗,差点没中暑。

(路边的水果摊)

我们坐上同事的车,前往工作的地方。在路上,我瞅了一眼四周,瞬间傻眼了,没有高楼大厦,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我们去的地方是乡镇,破旧的土路、低矮的砖房,上面搭一块板子就是一户人家了。

马路上到处堆满了垃圾,黑色皮肤的人们衣着褴褛,有的妇女头上顶着罐子,后面还背着孩子,光着脚在大街上走着。光着上身的孩子,时不时出现在马路两边,瘦小的身躯让人看着心疼。

(瘦小的孩子们需要自己卖东西)

好在公司在当地有自己的生活区,也有厨师、保安和保姆,居住生活条件还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是有巨大的心理落差,原本以为外国应该比农村好,没想到还不如我的小山村。

这里大部分时候没有电,公司自己准备了两台发电机,轮流发电。平时的饮用水也是买的,因为这边的水质根本无法保障。

这里和北京时差7个小时,落地之后,我开始倒时差,但是一度不能适应,吃不下,睡不着。

(头顶着水果盆,背着孩子的妇女)

过了几天就到春节了,华人同事们开始挂灯笼,布置公司。下午一点开始看春晚,我看到电视里亲切的画面后,就忍不住想家了。随便吃了几口东西,我就回到宿舍的床上。

我想起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全家正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看春晚。妈妈忙进忙出,做一桌子我们爱吃的菜。我和爸爸、哥哥倒满酒杯,细说着一年的事情,家长里短。小伙伴们时不时打来电话,相约这几天怎么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爸爸妈妈应该也会想我吧?窗外是发电机嗡嗡的声响,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提醒着我,这里是异国他乡,是离家9000多公里的西非。

(离开时的兴奋,早已淹没在乡愁里)

春节后,我开始自学葡萄牙语。表哥告诉我,他介绍我过来工作,就不能给他丢脸,要多干活、少说话,争取早点独立做业务,拿业绩说话。

我每天拿一个小本子,抽空就向人请教,跟保安学,跟同事学,不懂就问,争取每天都记住3-5个单词。就这样,我仅用了半年,就能和当地人熟练交流了。

期间,我还得了一次疟疾。安哥拉是疟疾发病最高的国家之一,可能跟当地的卫生环境、医疗条件、生活水平都有很大关系。

(教我学语言的同事)

有一次,我们晚上卸完货,第二天我就发烧了,身上忽冷忽热,浑身没力气,还特别头痛。

当时正好我表哥在,就怀疑我得了疟疾,急忙把我送到公司自己的医院,检查结果都已经是两个加号了。幸亏送医及时,否则我可能连小命都保不住。

而对比咱中国,疟疾病例成功归零,不仅发明了青蒿素,还将成为世界的榜样,真是既骄傲,又自豪。

(集市上的女人们)

由于我的勤奋和努力,在语言过关后,业务迅速上手,第二年,我就晋升为店长,独立负责一个药房。第三年,我又升任了大区经理,去外省负责一个更大的店,业绩也一直做得很好。

这边穷人特别多,每天只能吃一些特别简单的饭菜。有一次,有个工人来干活,午餐就只有一根烤香蕉。因为他每天只能挣20块钱,如果吃一顿正常的饭菜,可能就需要10块钱,根本就不够填饱肚子。

我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和生活习惯。从最开始,我吃不下、睡不着,一个月瘦了10斤;到后来,我胖了30斤,还长高了3厘米。

(工人和他的午餐)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缺点,安哥拉也不例外。这里的民风淳朴,普通人基本上都不会说谎,非常善良友好。但是也有一些抢劫之类的,治安环境比较乱。

之前,公司就曾经发生过工作人员被绑架,被抢了40万美金的事情,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华人在这里地位还算可以,但当地穷人会习惯性地向华人乞讨、要钱、要吃的。他们觉得华人有钱,都是大老板。

(在当地参加同事婚礼)

可有一次,我和保安去菜市场买菜,刚进去就被一个小贩扔蔬菜,其他商贩也跟着起哄。见势不妙,我们立刻就离开了那个市场,后来我再也不敢独自去逛市场之类的了。

这里大部分时间,除了工作,几乎没有太多的休闲娱乐。我偶尔去当地同事家串串门,他们也都非常热情,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乐趣可言。

(当地的市场)

安哥拉是一夫多妻制的国家,多年内战,女多男少,一个男人普遍都会娶四五个老婆。

我们同事中有一位黑人管理人员,60岁左右,他一生共娶了9个妻子,有36个孩子。他最小的妻子,比他最大的女儿还要小。

这里结婚成本很低,只需要到女方家里送一些水果、礼物,就可以定下来,请客吃饭大约四五千元就够了。

2015年,我终于熬满了3年,可以回家了!

(也有优秀的同事)

期间,很多人忍受不了这里的孤独和环境,都陆续回家了。我是唯一一个坚持了满三年的。

离开家乡时是农历腊月,回家的时候也是春节前夕。航班在北京落地后,看到四处行走的国人,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只有出国后,才能体会到游子归故乡的亲切感,感觉每个人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我在国外三年,生活和工作环境基本都一成不变,但我们祖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原本想出国长见识,没想到出国三年回来,自己反而成了乡巴佬。

(家乡的冬季,白雪皑皑)

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地铁站看到一个自动售水机,当时特别口渴,但又不知道怎么买。我兜里只有百元的整币,瞅了半天也没人过来买,我又不好意思问,只好舔了舔嘴唇走开了。

回家那天,哥哥嫂子和爸爸来机场接我。他们知道我那边热穿得少,特意买好了新衣服带给我。

东北的气温零下二三十度,我许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天气了。看着路边白茫茫的大雪,我使劲呼吸着家乡的空气,回家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我们进了家门,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听见门响,妈妈系着围裙,拿着勺子就出来了,看见我笑了,然后立刻又哭了,哭了之后又笑了。

(我教非洲的同事做中餐)

悲喜之间,我看到妈妈又添了许多白发,爸爸也比以前多了很多皱纹。想到自己曾经年少无知的叛逆和对父母的顶撞,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过完春节,我又一次回安哥拉上班了。那次去了两年,工资涨到一年15万。

这期间,我接触到了自媒体,偶尔发一些当地的生活和日常,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2017年,因为我自学葡萄牙语出国打拼的事情,被一位粉丝推荐,我还上了老家当地的电视台。

但后期,因为市场原因,公司业务开始萎缩,逐步撤出了当地市场,我的工作也就画上了句号。

(远程连线上电视)

因为我业务熟练,之前认识的朋友也在做类似的生意,就让我去他公司又做了两年。虽然收入没有原来那么多,但一年十几万也能轻松赚到。就这样,我做到了2019年。

这时候,我马上就30岁了,父母开始催婚。父母做主介绍了我现在的妻子,我们同村,彼此知根知底,也比较能谈得来。后来,我全款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

2019年9月,我们结婚了。

婚后,我原本不打算出去了,而且妻子也怀孕了,但是一圈工作找下来,我们这么一个十八线小县城,工资都特别低。

(周末在西非的海边)

寻思了几个月,我还是决定出国,趁年轻多赚些钱,将来不让老婆孩子过紧巴巴的日子。

2021年4月,我联系了一份工作,再一次来到安哥拉。但这次的经历,比之前更加惊心动魄,也是我最为艰难的一年。

这两年全球疫情,因为我们做的非常好,大家没有感觉到恐慌。在国内打完疫苗后,我到了安哥拉,先是在一家公司卖五金,后来又换到另外一家卖建材。

卖建材这家,除了我还有5个人,他们全部都被感染过。最恐怖的是,同事告诉我,前不久有一位岁数大一些的华人同事,在被感染后,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已经去世了。

(在非洲和当地的保安)

他们还告诉我,这里有很多做生意的老板,身价都几百万、几千万,因为被感染去世了好几个。这里医疗水平,实在太差了。那时候,我突然害怕起来。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回国的时候,碰到一个华人得了疟疾,要回国治疗。那次是直飞北京,要十六个小时左右。在飞到一半时,我就听见空姐喊话,问飞机上有没有医生。

紧接着,我就看到患者昏迷了,吃了应急的药也没管用。又过了一个小时,那位患者身上被盖上了毯子,陪他一起回国的同事坐在旁边哭,所有的乘客都沉默了。

(返程的航班)

生命就是这么脆弱,几个小时前还能走路、能说话,现在就告别了一切。那次的经历,我一直难以忘记,非洲的华人都是拿着生命在赚钱。

我想到妻子的含泪送别,想到儿子刚刚出生2个多月,我还没有亲自抱一抱他。我远渡重洋,是为了多赚点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比起赚钱,我们都更希望平安的活着。

我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回国。

那时候刚6月份,机票特别紧张,最早的也排到了9月27日。而且申请回国之前,需要做三次检测,连续阴性才能申请,每次大约1500人民币。

(出国前妻子还在孕期)

幸运的是,我通过了,并递交了申请,也预订上了机票。等待的那几个月简直太煎熬了,我每天都在担心,千万不要被感染,因为出境之前还要再做检测。

终于熬到9月27日,我离开了安哥拉,中途经过德国转机。在德国机场需要再次检测,费用5000元人民币(真贵呀)。我所在的航班,当场就被检出2个,被直接扣留下来。

回国后,我前前后后一共45天,才终于到家!

这一趟出去,我一共工作了6个月,回来机票28000元,加上中间的各种费用,一共花了4万多,只剩了 1万多块钱。

(归国的夜晚航班)

不过我还是挺开心的,能平平安安的归来,和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我不仅是我自己,还是爸妈的儿子,还是丈夫,还有更重要的角色——爸爸。

我在家找了一份工作,收入不高,但是每天能够和家人在一起,看着儿子每天一点点长大,帮着妻子分担一些家务,随时能回家看看父母。当下这些,远比赚钱更重要。

回想十年前,怀着兴奋的心情和期待,远渡重洋,为自己的将来去努力打拼。现在,当初想要的生活,在老家也算实现了。

(我和儿子)

人生之路还很长,总是一段接着一段,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段旅程都有收获。实现梦想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经历。归来,有时候是为了积蓄力量,下一次更好地出发!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将来,我希望能利用自己的销售优势和葡语优势再出发,不管下一步是什么,我都随时准备着迎接未来的挑战!

【口述:周连涛】

【编辑:艾米】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